食用菌种植
搜索文档
众兴菌业: 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0 18:54
监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于2025年06月20日以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通知已于2025年06月16日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全体监事 [1] - 会议由监事会主席张天荣主持,应出席监事3名,实际出席3名,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 [1] 监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 会议审议并通过《关于与关联方共同投资暨关联交易的议案》,表决结果为3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0票回避 [1][2] - 监事会认为该关联交易有利于激发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积极性,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符合发展战略 [1] - 交易价格被认定为公允合理,审议程序合法合规,未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1] 后续程序 - 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关联股东将回避表决 [2] - 详细公告内容发布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公告编号:2025-036) [2] 备查文件 - 会议决议文件为《天水众兴菌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决议》 [2]
产业兴乡村美同频共振
经济日报· 2025-06-19 04:18
产业发展历程 - 2022年10月在玉屏县田坪镇试验种植羊肚菌500亩 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实施"稻菌"循环轮作 带动100余名劳动力就业 发放工资120万元 [1] - 2023年在朱家场镇新建3000平方米钢架厂房 构建完整产业链 满足1万亩菌种需求 推广至7个村总面积2000余亩 实现常年就业40人 季节性用工1000余人 发放工资540万元 [1] - 遭遇大雪灾害压垮3000余大棚 损失800万元 但逆势新增500亩土地 截至2025年6月总面积达2500亩 产值3100万元 累计发放工资640万元 [2] 政府支持与营商环境 - 当地政府高效服务与便利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企业落户 [1] - "交地即交证"政策实施中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 提前告知办理流程 节省各环节时间成本 [2]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各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2] 社会效益与就业带动 - 重点解决留守妇女 老人等弱势群体就业 制定灵活工作时间和现金发薪制度 [2] - 基地务工人员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三分之一 按能力调配工作增加收入 [2] - 吸纳脱贫不稳定户 边缘易致贫户等53人就业 增强生活保障 [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年内扩建烘干房 仓储及深加工厂房 [3] - 借助东西部协作 线上销售和电商平台拓宽销路 [3] - 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 [3]
“山海情・雪域援梦”⑤:山东蘑菇成雪域高原“金疙瘩”
齐鲁晚报· 2025-06-12 08:59
项目概况 - 山东淄博第十批援藏工作组在昂仁县秋窝乡康萨村建成4座标准化香菇大棚 总投资500万元 成为日喀则市规模最大 设备最齐全的香菇生产基地 [1][4] - 项目于2024年10月建成投产 目前每日出菇约1000斤 日销售额约5000元 预计年销售收入超300万元 [4][6] - 项目填补了昂仁县高附加值农产品空白 并解决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1][11] 技术突破与产业链 - 工作组突破高原种植技术瓶颈 将山东成熟种植技术引入高原 四次派专家进藏指导菌棒加工和出菇管理 [8] - 建成菌棒生产车间 实现破碎 消毒 接种全流程本地化 成本降低40%以上 形成从制棒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8] - 初期试种香菇因不符合当地消费习惯滞销 后调整为主攻平菇 鸡菇 袖珍菇 并试验茶树菇 黄玉菇等高端品种 [8] 市场与产品优势 - 高原菌菇肉质紧实 口感独特 使用多雄藏布江雪山融水培育 具有生态优势 [6] - 当地菌菇市场需求旺盛 此前主要依赖四川或拉萨运输 成本高 损耗大 [6] - 2025年预计产菇50万斤 2026年预计突破60万斤 高端品种如茶树菇 黄玉菇售价可达20多元/斤 [8][11] 社会效益与未来规划 - 项目直接带动8名村民就业 包括藏族员工扎西央珍等 月收入达3600元 [4][11] - 计划扩大大棚规模一倍 并引入更多高端品种 推动食用菌成为乡村振兴"新引擎" [11] - 项目借鉴山东博山区池上镇"中国香菇之乡"经验 实现3800公里外的技术落地 [11]
众兴菌业拟斥资7亿投建产业园 降本增效首季扣非4565万增57%
长江商报· 2025-06-10 07:35
业务布局与投资 - 公司拟投资7亿元实施食药用菌产业园西南总部基地项目,其中一期投资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二期投资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0.5亿元)[1][2] - 一期项目租赁标准化工业厂房约10.5万平方米和邻里中心建筑约5.4万平方米,重点开展冬虫夏草工厂化仿生培育及其他珍稀食药用菌研发与种植[2] - 二期项目拟购地50亩,围绕一期进行产业完善及配套[2] - 公司以自有资金5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四川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西南总部基地项目[2] -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进业务多元化布局,包括2024年10月投资设立清水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冬虫夏草项目,11月投资设立江苏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涟水食用菌产业园项目[3] 发展战略 - 公司坚持"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生产基地布局战略和"以金针菇和双孢菇为主,多品种协同发展"的种植品种发展战略[1][3] - 目前已在甘肃、陕西、山东、江苏、河南、四川、安徽、湖北等地建立生产基地[3] - 此次投资旨在完善业务布局,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3] 经营业绩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89%至4.73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8.72%至4820万元,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57.01%至4565万元[1][6] - 2024年营业收入19.35亿元(同比+0.21%),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19.77%),扣非净利润9177万元(同比-30.07%)[5] - 2024年食用菌销售量35.90万吨(同比+9.01%),销售收入19.33亿元(同比+0.08%)[5] - 2024年金针菇产品收入8.38亿元(同比-8.06%),毛利率4.97%(同比-9.14个百分点);双孢菇产品收入10.79亿元(同比+7.39%),毛利率34.81%(同比+2.94个百分点)[5] 费用管控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一季度期间费用6319万元,同比减少500万元,期间费用率由14.01%降至13.37%[7]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71.40%至243.3万元[7] - 2025年一季度整体毛利率23.11%(同比+3.14个百分点),净利率10.13%(同比+3.06个百分点)[7] 行业地位与产品结构 - 公司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规模位居行业前列,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 - 2024年双孢菇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55.74%,成为利润主要来源;金针菇产品占比43.29%,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低迷[5]
清风为伴产业兴丨古县菌飘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9 08:24
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 - 湖北省宜城市羊肚菌种植规模近万亩 覆盖7个镇(街道) 居湖北省县市第一 [1] - 当前羊肚菌亩产高达800斤 带动2000多户农民增收 [1] - 宜城市正全力打造"汉江菌谷" 培育"龙头企业+种植大户+普通农户"全产业链 [2] 产业政策与监督机制 - 纪委监委推动产业落地 组织干部深入一线监督 严查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1] - 针对龙头企业 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户不同需求 梳理补助资金分配 涉农税收补贴等情况 [2] - 制定20条监督清单 包括补贴资金审核 项目管护 涉企执法监管等 责任细化到岗到人 [2] 典型案例与整改措施 - 板桥店镇某村党支部委员辛某侵占集体大棚租金 被党内警告处分 [1] - 纪委监委督促全面规范管理村集体资产 资金 资源 [1] - 推动创建区域公用品牌 实现产业增值和农民增收 [2]
众兴菌业: 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6 18:15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5年06月06日以通讯方式召开,董事长高博书主持[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06月02日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全体董事及高管,应出席董事9人实际全部出席[1] - 会议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1] 董事会审议通过事项 项目投资协议暨对外投资 - 议案获全票通过(9票同意0反对0弃权),已提前经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议[1] - 授权经营管理层签署协议并处理后续事宜[2] 设立全资子公司 - 拟投资5000万元设立四川众兴菌业科技有限公司(名称以工商登记为准)[2] - 议案获全票通过(9票同意0反对0弃权),已提前经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审议[2] - 授权经营管理层办理工商登记等手续[2] 信息披露安排 - 两项决议的详细公告发布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及巨潮资讯网[2]
多少年轻人,被这座湖北小城“菇的拉客”拿捏了
36氪· 2025-06-06 10:50
随州香菇产业 - 随州香菇产量占全国10%,享有"中国香菇之乡"和"中国花菇之乡"美誉[1][4] - 2023年香菇出口创汇10.1亿美元,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5] - 产业历经40余年发展,从1978年椴木香菇试种到袋料技术革新,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种植加工出口基地[5] - 开发出香菇脆、酱、饼干、口服液等衍生制品,形成完整产业链[5] - 2025年成功挑战"最多种类香菇宴"吉尼斯世界纪录[1] 随州历史文化 - 作为炎帝神农故里和曾侯乙编钟出土地,是华夏农耕文明与礼乐文化的重要发源地[1][6] - 西周时期随(曾)国为"汉阳诸姬"最大诸侯国,掌握青铜铸造核心技术[6] - 曾侯乙编钟证实中国早在2400年前已掌握七声音阶和"一钟双音"铸造技艺[6] - 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复原古代祭祀仪式[6] 随州地理与农业 - 地处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随枣走廊是湖北南北交通要道,水系发达土壤肥沃[3][4] - 独特气候条件(霜期短、光照足)造就香菇菌盖厚实、花菇率高的品质优势[4][5] - 培育出泡泡青、黑蒜、马坪猪脚等特色农产品,形成地域性饮食文化[7] 随州文旅发展 - 2022年通过文旅局长"白衣侠客"短视频实现破圈传播[8][9] - 核心文旅资源包括: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千年银杏谷(308株千年古树)、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区[10][11] - 开发西游记公园、非遗体验等创新业态,结合马拉松等赛事提升城市活力[11]
1年涨超10倍,300972,消费总龙头!海洋经济迎新利好,超跌+低PB概念股揭晓
搜狐财经· 2025-06-04 19:07
海洋经济驱动经济提速 - 海洋经济为经济提速注入新内涵,深海科技成为重要驱动力 [1] - 2024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例7.8% [9] - 2025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预计超13万亿元,深海科技相关产业占比预计超25%,市场规模有望超3.25万亿元 [9] 万辰集团成为消费领域10倍股 - 万辰集团股价一年内最大涨幅超10倍,成为日常消费领域同期首只10倍股 [3] - 公司两大主业为零售和食用菌种植,量贩零食门店网络覆盖29个省区市,共计1.42万家门店 [5] - 2024年营业总收入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净利润2.9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6] - 2024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108.21亿元,同比增长124.02%,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3344.13% [6] 广东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 广东省通过《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自2025年7月1日起施行 [8] - 《条例》提出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培育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海洋领域的融合应用 [8] - 支持发展深潜器、无人船艇、水下机器人等新型海洋装备,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巩固提升 [8] 海洋科技企业布局与进展 - 中航光电形成干插拔连接器、湿插拔连接器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装备、深海潜器等场景 [10] - 海兰信在深海科技方面布局海底观测网接驳盒技术、深海电站、水下常压潜水系统等 [10] - 航天智造子公司航天能源向中海油供应射孔器材、完井装备及机电控制类产品,部分技术打破国际垄断 [10] - 冰山冷热自主研发全球首套OCCS,助力节能型大型远洋金枪鱼围网渔船开发 [10] - 力合科技开发海洋巡测系统、海水常规参数实验室分析模块,海洋浮标通过101项全指标性能验证测试 [10] 海洋经济概念股市场表现 - 今年3月深海科技题材受热炒,巨力索具、尤夫股份、中科海讯等短期内涨超50% [11] - 截至4日收盘,海洋经济概念股平均回撤幅度为19.42%,申昊科技、坤博精工、克莱特等回撤幅度靠前 [11] - 回撤幅度超20%的海洋经济概念股中,10股市净率低于2倍,如中集集团、天能重工、谱尼测试等 [11]
食用菌撑起致富伞
经济日报· 2025-06-03 06:03
食用菌种植产业规模 - 灵寿县庆玉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拥有8座种植大棚 年产食用菌约400吨 [1] - 苏凡同村10多户村民年产食用菌600吨 纯利润约150万元 [1] - 全县从事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合作社共15家 从业人员3000多人 年产量达10万吨 总产值6.5亿元 [2] 产业发展历程 - 灵寿县食用菌栽培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 已有40多年历史 [1] - 县政府积极引导农户培育特色菌种 将小蘑菇发展为农民增收支柱产业 [1] - 近年来种植技术不断提升 产业基础日渐向好 [1] 技术提升措施 - 县供电公司根据产业用电需求制订电网改造规划 保障电力供应 [1] - 与中国农业大学等机构合作建设科技小院 成立专家服务工作站解决技术难题 [1] - 科技小院专家指导农户调整大棚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 改善种植效果 [2]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总结推广马家庄科技小院经验 在全县建设3-5家科技小院 [2] - 通过科技支持进一步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2]
让苹果产业更红火 老乡的日子更兴旺 金融助力陕西特色现代农业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5-29 10:07
延安苹果产业发展 - 延安苹果产业已成为当地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综合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近百万从业人员中80万农民靠苹果过上了富裕日子 [1] - 2024年延安苹果产量突破500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50亿元,占陕西的三分之一、全国的十分之一 [3] - 苹果收入占当地农民经营性收入的61%,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6] 产业链与金融支持 - 延安苹果产业链已形成覆盖前端种植、中端加工储运、后端市场拓展的完整体系,2024年金融机构向苹果产业发放贷款69.59亿元,年末余额96.33亿元,同比增长12.8% [3][4] - 农行延安分行推出"林果贷""惠农e贷""果库贷"等产品,截至2024年12月末累计发放苹果产业贷款124.7亿元,余额34.6亿元,同比增49.6% [5][6] - 当地实施苹果"保险+期货"项目,2024年承保10.07万亩,同比增长16.55%,并推出花期冻害天气指数保险增强抗风险能力 [6] 科技创新与品种升级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秦脆、"三瑞"等新品种亩产值达4万至5万元,是传统红富士的4-5倍,抢占高端市场 [12] - 无融合生殖苹果砧木"青砧"解决国内矮化砧木依赖进口问题,建园成本降低50%、节水70%,已推广至全国并出口乌兹别克斯坦 [13][14] - 铜川"青砧"矮化高标准山地苹果园采用新砧木、新品种、新模式,预计丰产期亩产优质果5000余斤,年净收益1000余万元 [15][16] 多元化农业与循环经济 - 延安宜川县发展食用菌产业,2024年产量8832万吨、产值9382万元,带动三分之一川道农民人均增收1.98万元 [8][9] - 果菌循环模式利用废弃果枝加工菌棒,每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吨,菌渣肥田减少化肥使用量20%以上,预计2025年全产业链产值达2.5亿元 [9] - 美泰泰公司建成菌业研发生产示范基地,实现从菌种研发到出口贸易的全链条覆盖,获金融机构290万元低息贷款支持 [9][10] 金融赋能与政策协同 - 铜川金融机构建立市场主体清单、信贷产品清单等四张清单,组建50余人金融顾问团队,2025年一季度苹果产业贷款余额8.2亿元,同比增长29.56% [16] - 农发行铜川市分行针对"青砧"项目提供13年期1900万元长期低息贷款,覆盖土地流转、苗木采购及设施建设 [15] - 工行铜川分行向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660万元,并针对产业链上下游设计定制化融资方案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