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
搜索文档
证监会备案 | 2025年5月境内企业境外上市备案情况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6-06 09:46
境外上市备案总体情况 - 2025年5月共有38家企业提交境外上市备案,其中37家选择香港联交所,1家选择台湾证券交易所,无企业申请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3] - 备案企业中26家状态为"已接收",12家需补充材料 [3] - 11家企业成功获得备案通知书,全部选择香港上市,平均备案耗时约9个月 [5][6] 行业分布特点 - 备案通过企业行业集中度高:制造业占比28%,生物医药27%,消费服务与新能源科技合计18% [7] - 行业分布反映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方向,资本市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7][9] 企业案例与备案进度 - 典型备案企业包括南华期货(直接上市/香港/已接收)、活力集团(间接上市/香港/已接收)、安诺优达基因(直接上市/香港/补充材料) [4] - 成功备案案例中,乐普生物科技备案时长最长(1305天),周六福珠宝(300天)、四川德康农牧(478天)显示不同行业审核周期差异 [6] 政策驱动因素 - 港股改革措施包括为"A+H"企业设快速通道,2025年备案审核时长从超100日缩短至60日内 [10] - "科企专线"新政吸引科技企业:2024年科技类企业贡献港股80%新股融资额,提供保密申请机制降低技术泄露风险 [11] - 中国证监会与港交所协同推出5项合作措施,优化审批流程加速企业赴港上市 [9][10] 市场趋势影响 - 双重政策叠加(港交所制度改革+内地放宽境外上市通道)显著提升港股IPO吸引力 [2] - 当前赴港上市主力包括筹划"A+H"的A股公司及消费、医疗、科技行业新兴企业 [9] - 政策加速科技企业从"走出去"到"扎下根"转变,强化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地位 [11]
安集科技: 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05 19:15
权益分派方案 - 公司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50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每10股转增3股,不送红股 [2] - 实际参与分配的股本数为129,090,465股,合计派发现金红利58,090,709.25元(含税),转增后总股本将增加至167,940,414股 [3] - 差异化分红方案中,虚拟每股现金红利为0.44957元,虚拟流通股份变动比例为0.29971 [3][4] 除权除息计算 - 除权(息)参考价格计算公式为(前收盘价格-0.44957)÷(1+0.29971)元/股 [4][5] - 转增股本由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按股权登记日持股比例直接计入股东账户 [5] 股东红利派发 - 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东的现金红利委托中国结算上海分公司派发,已办理指定交易的投资者可在红利发放日领取 [5] - 自然人股东及证券投资基金持股超过1年暂免个人所得税,持股1年以内暂不扣缴,实际税负为10%-20% [7] - QFII股东和香港市场投资者按10%税率代扣代缴所得税,税后每股实际派发现金红利0.405元 [8] 股本结构变动 - 本次转增前总股本为129,213,274股,转增后增加至167,940,414股 [10][13] - 转增股本来源为股票溢价发行形成的资本公积,不扣税 [9] 摊薄每股收益 - 实施送转股方案后,按新股本摊薄计算的2024年度每股收益为3.18元 [11]
前五月27单IPO申请获受理,北交所仍是企业上市首选地
第一财经· 2025-06-03 20:08
A股IPO市场整体动态 - 5月A股IPO市场显著回暖,单月新增受理16单IPO申请,创年内新高,且数量超过前4个月总和(1月1单、2月0单、3月7单、4月3单)[1] - 2025年前5个月,三大交易所共受理27家企业的IPO申请,与去年同期的仅2单相比呈现大幅增长 [1][5] - 北交所是IPO申报主阵地,前5个月受理的27单项目中,有18单瞄准北交所,占比超六成 [1][5] - 创业板打破年内“零受理”局面,于5月30日迎来首批2个IPO项目 [1][4] 北交所IPO受理情况 - 北交所前5个月受理节奏为:1月1单、2月0单、3月4单、4月3单、5月10单,5月出现集中受理高峰 [10] - 5月最后一周(5月26日至30日)北交所受理加速,共受理6单IPO申请 [1] - 5月出现多日集中受理,例如5月29日有3家企业同日获受理,5月22日和26日也分别有2家企业同日获受理 [11] 北交所拟上市企业业绩表现 - 年内获受理的18家北交所拟上市企业整体业绩突出,近一年营收普遍在3亿元以上,净利润普遍超6000万元 [1][12] - 其中3家企业去年营收超过10亿元:广西双英集团营收25.8亿元,淄博大亚金属科技营收11.99亿元,大连美德乐工业自动化营收11.38亿元 [12] - 6家企业2024年净利润过亿元,最高为大连美德乐工业自动化(2.11亿元),其次是淄博大亚金属科技(1.51亿元)和四川睿健医疗科技(1.28亿元) [12] 各板块IPO受理分布与募资规模 - 前5个月各板块IPO受理数量分布为:北交所18家,科创板3家,创业板、沪市主板和深市主板各2家 [5] - 新受理项目中,华润新能源控股拟募资额最高,达245亿元,计划登陆深市主板 [6] - 另有3家公司拟募资额超10亿元:北京昂瑞微电子技术(科创板,20.67亿元)、成都宏明电子(创业板,19.51亿元)、洛阳盛龙矿业集团(深市主板,15.3亿元) [6] 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 近期IPO回暖原因包括企业为赶在6月底财报申报截止前完成申报,以及创业板等板块开始受理IPO,显示A股IPO市场正陆续恢复 [1] - 北交所申报企业质地提升得益于新三板新增挂牌公司业绩整体更好,以及券商投行对北交所上市资源的储备更充足,从而优中择优 [13]
思瑞浦: 2024年年度股东会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20:14
股东会召开情况 - 股东会于2025年5月30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张东路1761号(创企天地)2号楼召开 [1] - 出席会议的普通股股东人数为142人,持有表决权数量65,320,750股,占公司表决权总数的49.7057% [1] - 会议采取现场投票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表决程序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议案审议结果 - 四项非累积投票议案均以超高比例通过,普通股股东同意票数占比均超99.9%,最高达99.9704% [1][2] - 其中一项议案涉及5%以下股东表决,同意比例98.9425%,反对比例1.0377%,弃权比例0.0198% [2] - 另一项重大事项议案获99.2285%同意票,反对票占比0.7411% [2] 法律程序合规性 - 律师陈昱申、陆伟确认股东会召集及表决程序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结果合法有效 [2] - 董事会召集并由董事长ZHIXU ZHOU主持,董事、监事及董事会秘书均出席 [1]
力合微: 关于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调整“力合转债”转股价格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8 19:31
权益分派调整 - 公司实施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方案,包括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元(含税)并以资本公积金每10股转增2股 [4] - 差异化分红虚拟分派的现金红利为0.29895元/股,流通股份变动比例为0.19930 [7] - 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前的总股本变动将维持每股分配和转增比例不变,相应调整总额 [4] 转股价格调整 - 调整前转股价格为29元/股,调整后转股价格为23.93元/股,调整实施日期为2025年6月6日 [2] - 转股价格调整依据为《募集说明书》条款,涉及派送现金股利和转增股本时需按公式调整 [3][4] - 具体调整公式为P1=(P0-D)/(1+n),其中P0为原转股价,D为每股现金股利,n为转增股本率 [4][6] 公司股本情况 - 截至公告日,公司总股本为121,177,380股,扣除回购专用账户股份422,730股后,实际参与分配股本为120,754,650股 [7] - 差异化分红计算中,参与分配的股本总数与总股本比例用于摊薄调整每股现金股利和转增比例 [7] 信息披露与联系方式 - 公司已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2024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等文件 [4] - 投资者可通过公司证券部联系电话0755-26719968或邮箱zhengquanbu@leaguerme.com咨询详情 [8]
无锡盛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取得金融机构股票回购贷款承诺函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5-27 03:27
回购股份方案 - 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股份,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 [1] - 回购股份将用于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回购期限不超过12个月 [1] - 回购价格上限为人民币51.58元/股,不高于董事会决议前3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150% [1] 金融机构贷款承诺 - 公司取得招商银行无锡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承诺贷款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500万元(不超过回购实际使用金额的90%) [2] - 贷款用途专项用于回购公司股份,贷款期限为3年,承诺函有效期为12个月 [2][5] - 具体贷款事宜以双方签订的正式合同为准 [2][3] 回购实施说明 - 贷款承诺函可为公司本次回购股份提供融资支持,但不代表对回购金额的承诺 [3] - 具体回购股份数量以实际回购为准,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及资金到位情况在回购期限内实施方案 [3] - 公司将依法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新相微: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新相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25
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限售股上市流通核查 限售股类型及基本情况 - 新相微首次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A股)91,905,883股,2023年6月1日在科创板上市,发行后总股本为459,529,412股,其中有限售条件流通股391,155,191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68,374,221股 [1]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为战略配售股,数量3,676,235股,占公司总股本0.80%,锁定期24个月,将于2025年6月3日(因非交易日顺延)解禁 [2] 股本变化及股东承诺 - 自首次公开发行至核查意见出具日,公司未发生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导致的股本数量变化 [2] - 限售股股东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承诺锁定期24个月,无其他特别承诺,且截至披露日已严格履行承诺事项 [2][3] 上市流通明细 - 本次解禁股份全部来自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持有3,676,235股(占股本0.80%),上市流通后无剩余限售股 [3] - 限售股类型为战略配售股份,上市流通数量3,676,235股对应24个月限售期 [3] 保荐机构核查结论 - 保荐机构确认限售股股东遵守承诺,上市流通事项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科创板相关规则,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 [4]
新相微: 新相微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股票上市流通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3 19:25
首次公开发行战略配售股票上市流通 - 本次上市流通股票类型为首发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为24个月,上市股数为3,676,23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80% [1][2][4] -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6月3日(因非交易日顺延) [1][2] - 上市流通数量等于该限售期的全部战略配售股份数量,无剩余限售股 [1][4] 公司股本结构变化 - 首次公开发行A股前总股本为367,623,529股,发行后总股本增至459,529,412股 [1] - 发行后有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比85.12%(391,155,191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占比14.88%(68,374,221股) [1] - 自限售股形成至公告日,公司未发生因利润分配或公积金转增导致的股本数量变化 [2] 限售股股东及承诺履行 - 本次上市流通限售股股东为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有限公司,持有限售股3,676,235股 [4] - 股东承诺限售期为24个月,且严格履行承诺,无未履行事项影响上市流通 [3][4] - 保荐机构确认限售股上市流通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要求 [3] 限售股上市流通明细 - 限售股上市流通清单显示总数为3,676,235股,占公司总股本0.80% [4] - 限售股类型为战略配售股份,限售期24个月,无剩余限售股 [4]
安凯微: 北京市中伦(广州)律师事务所关于广州安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5-21 21:36
股东大会召集与召开程序 - 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4月28日审议通过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的议案 [3] - 公司于2025年4月30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发布股东大会通知,提前20天公告符合法定要求 [3] - 现场会议于2025年5月21日在广州安凯微电子公司会议室召开,董事长胡胜发主持 [5] - 网络投票同步进行,通过上交所系统投票的股东136名 [5] 股东大会出席情况 - 现场出席股东及代理人6名,代表股份88,998,220股,占总股本22.9160% [6] - 网络投票股东136名,代表股份47,470,608股,占总股本12.2231% [6] - 公司董事、监事、高管及律师事务所代表列席会议 [7] 议案表决结果 - 《2024年年度报告》议案获99.9538%同意票通过 [8] - 《2024年度董事会工作报告》议案获99.9571%同意票通过 [9]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议案获99.9611%同意票通过,中小股东支持率98.4123% [10] - 《2025年度综合授信及关联担保》议案获99.6187%同意票通过,关联股东回避表决 [12] - 《续聘会计师事务所》议案获99.9580%同意票通过,中小股东支持率98.4165% [13] - 《公司章程修订》议案获99.9637%同意票通过,达到特别决议三分之二多数要求 [16]
“南科一号”叩问苍穹 粤高校何以上天又入地、造“星”又造“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02
深圳高校科研教育创新 - 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发射"南科一号"卫星,这是深圳高校深度参与研发的首颗卫星,搭载自主研发的空间电场测量和极光相机科学载荷 [1][3] - "南科一号"卫星搭载12米超长空间电场天线系统,打破全球微小卫星电场天线长度纪录,并在国内首次利用微小卫星进行极光光学观测 [4] - 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团队20余名本科生、研究生全程参与卫星设计、研制和测试,从载荷研发到数据处理分析 [3][4] 高校科研教学模式创新 - 深圳理工大学首创"一周4天课"制度,本科生每周五统一进入实验室开展科研实践 [7] - 深圳理工大学算力微电子学院推出"一生一芯"培养模式,每位学生都要动手设计芯片并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毕业 [2][7] - 深圳大学推出4个"院士班",由院士担任班主任或首席教授,组织本科生深入国家重大工程现场学习 [7] 深圳高等教育发展 - 近十年深圳市新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技术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等十所大学 [7] - 目前深圳市737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高校全职院士达到112名 [7] - 深圳高校探索科研、教育、产业深度融合机制,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创新需求 [2][6] 科研项目学生参与 - 南科大学生从课堂理论到将卫星送入轨道,深入了解空间数据采集全过程 [5] -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30名本科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下深入深江铁路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现场 [2][7] - 深圳高校通过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课题,培养具有丰富科研和实战经验的毕业生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