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
搜索文档
五一外国人扫货式旅游出圈 超百场音乐节演唱会带火文旅消费
南方都市报· 2025-05-05 22:40
国内文旅市场趋势 - 五一假期文旅市场呈现"多点开花"态势,长线游目的地表现亮眼,"一路向西"成为主流趋势,成渝、云贵地区热度提升明显,"奔县游"热度不减 [1] - 全国超23场音乐节在假期轮番开唱,"文化+旅游"成为最热门旅游趋势 [1] - 文旅消费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亲子宠游、国潮融合、反向旅游等细分赛道崛起 [1] 长线游与反向旅游 - "请4休11"拼假趋势显著,推动长线游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新疆北屯、西藏昌都、青海果洛、云南怒江、海南屯昌等地旅游商品预订量同比平均增长超100% [2] - 县城成为"反向旅游"最火目的地,五一酒店预订遍布1230个县,县城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居民占比超六成 [2] - 游玩体验多样性和趣味性受青睐,海岛度假、雨林徒步、沙漠骆驼骑行、星空露营、茶山采风等玩法受欢迎 [2] 酒店预订与消费趋势 - 高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强于低星,县城高星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四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54%,五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8%,低星级酒店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4% [5] - 优质周边游预订热度出现3位数上涨,音乐节、演唱会周边吃住玩套餐订单量同比增长180% [5] - 1元音乐节门票大约可带动举办城市7-8元的综合消费,包括酒店餐饮购物等 [5] 演唱会与文旅IP联动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海口站带动海口五一酒店预订量同比增3.4倍 [6] - 二、三线城市加入"文艺演出+旅游"阵营,安徽滁州葫芦果音乐节带动当地五一酒店预订增2.4倍,新疆伊宁蜜桃音乐嘉年华带动酒店预订同比增1.3倍 [6] - "文旅+"跨业态联动场景涌现,优质供给推陈出新,延长文旅消费链条 [6] 入境游市场复苏 - 五一假期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30%,上海、深圳、广州、北京、成都、重庆、杭州、珠海、西安、青岛等城市跻身热门目的地 [7] - 北上广深杭稳居入境游前五,成都、厦门、南京、重庆、海口等目的地入境游增一倍 [7] - 离境退税政策升级,起退点从500元下调至200元,现金退税限额从1万元提高至2万元 [7] 外国游客行为变化 - 外国游客开始深入探索更多地方,珠海外籍旅客预订酒店量增七成,青岛增六成,武汉增五成,苏州、湖州、佛山进入五一入境游TOP20城市 [8] - 美国、韩国、日本旅客占比最高,澳大利亚旅客同比增幅达1.5倍,越南、加拿大旅客增幅超八成 [8] - "当地美食体验"玩乐品类订单量同比增6.8倍,成都川菜烹饪课程吸引大量海外美食爱好者 [9] 扫货式旅游与消费热点 - "来沪扫货""老外拖着行李箱去义乌采购"等话题引爆社交圈,上海、深圳、义乌等地入境游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38%、188%和60% [9] - 出入境双向奔赴显现,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在热门出境游目的地和入境游客源地榜单中均上榜 [12]
五一演唱会杀疯了
投资界· 2025-05-05 15:54
演唱会市场现状 - 2024年五一假期5天内全国主流城市举办63场演唱会,其中王力宏在杭州连唱3天,张杰在北京连唱3天 [4] - 上海以17场次居首,北京11场次,杭州6场次,南京7场次,深圳5场次,广州3场次 [5] - 2024年演唱会观看人次达2900万,同比增长45%,票房收入296.36亿元,相当于全国电影票房的64% [6] - 2023年全国营业性演出34.24万场,票房315.41亿元,远超2019年800余场的水平 [9]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同比增速78.1%,万人规模场次同比增长84.4% [10] 头部艺人表现 - 周杰伦三亚3场体育场演唱会吸引164万人想看,凤凰传奇苏州3场134.8万人,孙燕姿上海2场132万人 [11] - 张杰北京12场体育场演唱会119万人想看,陈奕迅佛山6场体育馆125.5万人 [11] - 刀郎在北京、武汉、上海等地多场体育馆演唱会想看人数均超65万 [11] 城市竞争格局 - 2023年上半年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四省份演唱会场次超100场 [14]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川渝地区合计票房占比63.5%,上海连续2年票房第一 [14] - 太原成为唯一进入票房前十的三线城市,浙江永嘉县通过音乐节吸引超2万人次 [14][16] 产业链经济效应 - 每1元门票消费可拉动4.8元周边消费,形成显著乘数效应 [17] - 周杰伦海口4场演唱会吸引15.46万人次,带来9.76亿元旅游收入,是当地端午收入的3倍 [18] - 南昌27场演出拉动16亿元消费,呼和浩特4场吸引18.4万人次创28.8亿元旅游收入 [18] - 20-34岁群体为主力观众,月收入5000-10000元占比41.7%,年均观看频次提升 [21][22] 城市文旅策略 - 苏州对5万人次以上演唱会按每人次15元奖励主办方,青岛优化审批通道,重庆推明星IP酒店套餐 [31] - 太原成立游客接驳专班,南宁为场外歌迷办市集,西安借演唱会延长"大唐不夜城"营业时间 [32] - 跨省观演占比达64.2%,二线城市跨省观众比例最高达44.2%,青岛跨城观众超70% [31]
大市场 大活力丨600年历史的老街 如何圈粉年轻人?一起“种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5 13:20
昙华林街区文旅消费 - 昙华林小镇假期前三天日均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较平日翻数倍且以年轻人为主[1] - 山顶小火车采用绿皮车厢与宋代银票车票设计,可远眺黄鹤楼等地标,成为核心体验项目[5] - 特色市集涵盖文创、非遗手作及美食,非遗漆扇制作、吹糖人等互动项目增强游客参与感[6] - 老字号创新推出樱花主题糕点及特色文创,明信片、冰箱贴等单品日销超万件[8] 历史建筑活化与业态升级 - 街区保留50余处中西合璧历史建筑,经2005年起修缮后转型为街头博物馆、艺术中心等[10][12] - 武昌城史馆结合科技手段提供沉浸式体验,同步引入山顶烧烤、民宿及咖啡店等新业态[12][14] 全国文旅融合创新案例 - 常州太湖湾音乐节吸引13万人次游客,70%为省外客群,联动景区推出门票半价活动[14][16] - 淄博改造文商旅综合体,整合非遗工坊、老字号餐饮与文创零售形成沉浸式消费场景[18] - 长兴县紫笋啤酒通过景区摊位+民宿渠道日销300瓶,成为地方特色消费新名片[20] - 佛山顺德"水乡市集"聚集20个非遗与美食摊位,苏州文博市集展出50余家场馆千款文创产品[22][24] 行业消费趋势 - "文旅+"模式推动五一景区门票异地交易额同比增长15%,搜索热度同比上升160%[14] - 音乐节、市集等新体验串联餐饮住宿产业链,延长消费时段并释放假日经济活力[14][18]
“五一”假期大型演出观众突破200万人次 带动文旅消费超过20亿元
央广网· 2025-05-05 08:30
演出经济带动消费 - "五一"假期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上百场,观众人数突破200万人次,带动酒店旅游消费超过20亿元,形成"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的联动效应 [1] - 浙江萧山杭州奥体AT中心三场演出汇聚3万名观众,场馆周边酒店预订率同比提升25%,外地观众占比显著增加 [1] - 成都"五一"前后推出十余场大型演出,配套推出"凭票免费游景区博物馆"政策,观众凭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10余个景区和博物馆 [1] 音乐旅游市场发展 - 中国音乐旅游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将成为千亿产业,音乐节、演唱会具有"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综合带动效应 [2] - 高品质文旅产品需求旺盛,音乐会、演唱会与目的地形成协同发展、相互赋能的关系 [2] 地方文旅数据 - 成都一季度营业性音乐演出超过1200场,增长超过30%,带动综合消费超过12亿元 [1] - 演出经济形成"观演+住宿+文旅"的全链条增值,"演出虹吸效应"在全国多地显现 [1]
文化消费亮点多成色足
经济日报· 2025-05-05 06:04
电影市场 - "五一"档电影类型丰富,现实题材影片如《水饺皇后》《独一无二》表现亮眼,IP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不减 [2] - 截至5月3日18时40分,2025年"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5亿元 [2] - 国家电影局联合金融机构和在线票务平台预计全年投入不少于10亿元观影优惠补贴,并推出"周末一起看电影"等促销活动 [2] - 电影与文旅融合加速,推出电影主题列车、航班和邮轮航次,打造"海陆空"沉浸式光影之旅 [2] 演出市场 - "五一"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超百场,观众人数超200万人次,带动酒店旅游消费超20亿元 [3] - 演唱会、音乐节专享景区门票订单同比上涨近1倍,形成"3小时演出撬动72小时消费"的联动效应 [3] - "95后"年轻用户搜索音乐节相关产品同比提高107%,提前8天以上预订酒店、景点门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 [3] - 美团旅行推出"跟着演唱会去旅行"专题活动,提供一站式吃住行游购娱服务 [3] 国产IP与文旅融合 - 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客流高峰,沉浸式互动演绎提升旅游体验文化内涵 [4] - 《哪吒2》带火四川宜宾哪吒文化景区,《唐探1900》取景地山东乐陵影视城人潮涌动 [4] - 国产IP如《哪吒》《原神》通过"谷子经济"带动文体商旅融合发展,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消费体验 [4][5] - 优质文化IP的高黏性和辐射性推动衍生消费市场扩展,成为文旅业发展的重要切口 [5]
“票根经济”成为“五一”文旅消费新增长点
新华财经· 2025-05-04 14:33
"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据美团旅行报告,95后年轻用户在美团搜索音乐 节相关产品同比提高107%。音乐节等展演经济带热酒店、景点门票"提前订",其中提前8天以上预订酒 店、景点门票的游客同比增加11%。 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要 进一步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各地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 票数量限制。文化和旅游部抓住"演出+旅游"发展新趋势,积极培育"跟着演出去旅行"品牌,打造"票根 经济"新模式,着力推进演艺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财经北京5月4日电(记者丁雅雯、李唐宁)近几年,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 城。记者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多地开启演唱会、音乐节热潮,"票根经济"成为"五一"文旅消费的 新增长点。 "票根经济"是指消费者凭借交通出行、文旅活动等场景的票务凭证,在后续消费场景中享受折扣、积分 兑换等权益,从而形成"消费链"延伸,产生更多消费行为。 美团旅行发布的《2025年五一观演旅游洞察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全国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预 计将超百场 ...
外国游客爱上“中国购”、文旅场景再“上新” 假日消费“热辣滚烫”
央视网· 2025-05-02 20:49
义乌旅游购物新模式 - 义乌结合"旅游+购物"新模式吸引大量外国游客[1] - 义乌国际商贸城商家开放零售策略 吸引游客开启"买买买"模式 外国游客成为消费主力军[3] - "240小时免签"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推动外国游客选择"中国游""中国购"[5]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热潮 -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供需两旺 旅行热度值预计达2023年以来新高 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00% 机票搜索热度上升80%[6]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行业现象 各地推出文旅消费新业态和新场景[6] - 北京昌平举办两场大型音乐演出 预计吸引7万观众 打造"音乐+文旅"沉浸式体验[8] 各地文旅新场景 - 河南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上新剧目和非遗互动场景 打造全新文化消费体验[10] - 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推出十二花神巡游等节目 沉浸式体验古商城繁华[12] - 福建厦门推出20多万平方米"折叠时空" 包含非遗活态博物馆和30场特色演艺[12] - 浙江嘉兴海宁世界花园大会展出万种花卉 包括数百个稀有品种[12] 热门旅游目的地 - 五一期间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包括北京、成都、上海、昆明等地[14]
“不白来啊都不白来”,山东景区日撒3000斤蛤蜊让游客“赶海”!赏花、看戏剧等假日文旅消费预计持续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2 20:45
文旅消费热潮 - "五一"假期文旅消费呈现供需两旺趋势 旅行热度值预计创2023年以来新高 境内酒店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00% 机票搜索热度上升80% [1] - 品质休闲度假游需求走强 沉浸式文旅体验场景成为市场新亮点 [1] 创新文旅服务模式 - 山东日照海滨景区通过人工撒播野生蛤蜊(单日3000斤)提升游客赶海体验 该举措被网友评价为"情绪价值拉满" [4][6] - "跟着演出去旅行"成为行业新趋势 北京昌平通过"音乐+文旅"模式吸引7万观众 配套推出千灯会/迷你越野跑/非遗集市等数十场活动 [7][9] 景区运营优化措施 - 郑州"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增300余临时服务岗 单日演出场次超200场 营业时间延长13小时应对客流高峰 [11] - 厦门推出20万平米"折叠时空"主题区 结合非遗博物馆与30场特色演艺 打造闽南文化沉浸体验 [13] 区域文旅特色活动 - 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推出十二花神巡游等节目 还原古代商业繁华场景 [13] - 浙江嘉兴海宁举办世界花园大会 展出绣球/月季/杜鹃等超万种花卉 形成特色观光资源 [13] - 北京/成都/上海/昆明等城市位列"五一"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13]
“票根+”激活假日经济!山东五一创新消费场景引热潮
齐鲁晚报网· 2025-05-02 08:02
交旅融合创新模式 - "好客山东 齐鲁1号"旅游列车实现"车票+景区+酒店"联动 通过一张车票串联全产业链多业态融合 车上配备棋牌室 休闲餐车等设施 并提供山东特色美食 到站后可凭票享受景区门票和酒店住宿优惠 [1] - 该产品被定义为"超级混搭"业态 以交旅融合为基础 整合城市客运接驳 餐饮 文创 地方特产等资源 形成铁路与陆路对接 车上车下联动的多业态融合体 [1] 区域性票根经济实践 - 淄博推出D6025次烧烤专列 乘客凭电子票根可在38家景区 酒店民宿 特色餐饮及文创店享受专属优惠 列车作为流动体验平台整合当地文旅资源 [2] - 聊城半程马拉松赛事串联地标景点 吸引1.5万人次参赛 选手凭号码牌可半价游览东阿阿胶城 免费参观博物馆及享受21家A级景区优惠 赛事期间同步举办非遗展销活动 [2] 文体活动带动文旅消费 - 山东发布"好运山东"五一赛事赛历 涵盖中超联赛"齐鲁德比" 青岛国际帆船赛等 通过体育赛事激活城市文旅消费 [2] - 演唱会门票与文旅场景联动 如李健济南演唱会带动歌迷跨城旅游 全省计划年内举办超5000场演唱会及音乐节 多地推出门票与住宿 景区联动的"票根+"优惠 [3] 票根经济升级趋势 - 票据功能从单一消费凭证升级为串联文旅 住宿 餐饮 交通 商圈的"万能钥匙" 实现消费行为在时空上的链式延伸 [2] - 通过音乐演艺 体育赛事 戏剧展演等场景嵌入文旅消费 将活动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典型案例包括马拉松选手"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服务 [2][3]
五一假期多种演出“花样上新” 邀你一起感受艺术之美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1 07:37
演出市场繁荣 - "五一"假期期间,多家国有院团、专业剧场等演出场所项目多、场次多、类型多,涵盖话剧、杂技、戏曲剧等,成为满足社交需求、家庭消费和亲子消费的热门选择 [2] - "首届中国戏剧经典保留剧目展演季"在江苏苏州举行,由8个院团带来8台不同艺术样式的精彩演绎,活动将持续至6月底 [2] - 四川省遂宁市杂技团创排的杂技舞台剧《出彩中国》每天在北京上演,融入三星堆文化、宋词文化、芙蓉花等元素 [6] 文化活动丰富 - 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办的黄河流域九省区杂技魔术精品展演展示了杂技中的耍弄技、顶举技、平衡技、柔体技等多个技巧 [4] - "2025阿那亚戏剧节"将汇集40位中外导演,在15个剧场空间带来94场演出,以"八大戏剧矩阵"呈现潮流戏剧全景 [9] - "运河梨园夜·光影映万家"京杭大运河沿线京剧电影巡游展映活动在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六座城市放映多部经典京剧影片 [11] 文化传承与创新 - 中国戏剧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呼吁戏剧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创造出更多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剧目 [4] - 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孙文艳表示将探索杂技与生态主题的深度融合,使黄河创作成为传递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艺术载体 [6] - 四川省文联秘书长仲晓玲指出杂技在促进文旅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8] 电影与文化结合 -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傅若清表示在国家电影局倡导的"跟着电影去旅行""跟着电影品美食"的倡议下,电影将使整个消费矩阵更加丰富 [13] - 中影将从四月底起在全国120余家中影影城进行"京剧电影工程"中12部精品力作的常态化放映,为银发群体打造"身边的京剧文化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