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餐
icon
搜索文档
鼓励新生代厨师守正创新 丰泽园为鲁菜技艺传承人颁发“接班人”证书
北京商报· 2025-09-17 14:23
公司品牌活动 - 丰泽园举办95周年品牌庆典活动 包括敬匾仪式 传承仪式 美食周启动仪式和文化环廊参观[1] - 推出《传统经典菜品秘笈》并举行传承仪式 鲁菜泰斗王义均等四位大师为年轻厨师颁发秘笈[1] - 公司党委书记 董事 总经理周延龙向传承人颁发"丰泽园鲁菜制作技艺接班人"证书[1] 产品与营销策略 - 为庆祝店庆特别推出"大师推介菜"系列 融合传统与现代口味[1] - 活动期间到店用餐宾客享受全单优惠[1] - 同步开放非遗历史文化环廊 通过银制餐具和老菜单等文物展陈构建文化记忆空间[1]
百胜中国刘丽:探索反食品浪费公益之路,“食物驿站”构建管理新范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3:57
公司战略与政策响应 - 百胜中国旗下肯德基品牌将反食品浪费融入品牌发展战略 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公益之路[2]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粮食安全与节约政策 包括2021年《反食品浪费法》和2024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2] 食物驿站项目发展 - 肯德基于2020年在深圳和广州率先推出食物驿站 将过最佳赏味期但仍在保质期的余量食物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3] - 项目通过标准化运营手册和系统化员工培训 规范食物收集、包装封口、速冻储存和转移领取流程[3] - 截至2025年6月底 食物驿站覆盖全国逾180座城市 门店数量约1050家 实现五年千店跨越式发展[4] - 广州案例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报告 多地餐厅获得先进称号[4] 可持续发展成效 - 食物驿站通过余量食物转化利用 构建行业×社区×环境多重成效的社会价值立方[2] - 项目为低碳环保事业贡献实际力量 降低环境负担并践行绿色发展理念[3] - 2025年世界地球日期间开展千站同行5载自然主题活动 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提升社区居民节粮意识[3] 未来规划与行业地位 - 百胜中国将继续秉承自然自在可持续理念 通过按需生产、包装减量、节能降耗和加强废弃物管理减少浪费[4] - 公司计划持续提升食物驿站模式影响力 以随手公益、注重实效、长期主义和多元发展为公益内核[5] - 百胜中国是中国最大餐饮公司 在2400多个城镇经营六个品牌超16000家餐厅 包括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小肥羊、黄记煌和Lavazza咖啡[5]
百胜中国刘丽:“食物驿站”建立餐饮行业余量食物管理新范式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8:58
公司战略与公益举措 - 肯德基品牌将反食品浪费融入发展战略 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公益之路 [2] - 肯德基于2020年以珍惜粮食减少浪费为初衷 在深圳广州率先推出全国首批食物驿站 [3] - 食物驿站通过收集包装冷冻流程将余量食物免费提供给有需要的人 [3] - 通过技术赋能完善运营模式 制定标准化手册并进行系统化员工培训 [3] - 2025年世界地球日推出千站同行5载自然主题活动 提升社区居民节粮意识 [3] - 秉承自然自在可持续理念 通过按需生产包装减量节能降耗加强废弃物管理减少浪费 [4] - 公益内核强调随手公益注重实效长期主义多元发展 吸引更多群体加入环保事业 [5] 项目成果与影响力 - 截至2025年6月底 食物驿站覆盖全国逾180座城市 门店数量约1050家 实现五年千店跨越式发展 [4] - 广州案例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情况报告 多地餐厅被授予先进称号 [4] - 节省余量食物为低碳环保贡献力量 降低环境负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3] - 让社区居民感受企业温暖 提升节粮意识 使余量美味不浪费理念深入人心 [3] 行业政策背景 - 国家2021年制定反食品浪费法 2024年推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 [2] - 政策为全社会树立节约粮食行为准则 为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指明方向 [2] 公司业务规模 - 百胜中国拥有肯德基必胜客塔可钟小肥羊黄记煌拉瓦萨咖啡六个品牌 [5] - 截至2025年6月底 在中国约2200个城镇经营近17000家餐厅 [5]
“人间烟火”里藏着柔韧“流量” 中餐品牌出海迈入新阶段
中国经济网· 2025-09-02 15:21
行业整体态势 - 餐饮业整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中国美食深度融入国内外消费者日常生活[1] - 行业面临新机遇与挑战 具备实力中餐品牌以韧性创新图变 加速布局海外市场[1] 行业发展成就 - 食品行业过去几十年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产工艺与食品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行业规范化标准化不断完善[1] - 产品创新能力增强 健康营养便利型食品供给日益多样 企业在品牌建设营销与产业链协同方面逐渐成熟 国内外竞争力持续提升[1] 女性从业者贡献 - 女性占餐饮从业者619% 其中近40%为企业家 女性以创新力与韧性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2] - 女性管理者已成为中餐出海生力军 由女性主导中餐出海门店已超12万家 成为餐饮文化走出去重要载体[2] - 女性管理者展现餐饮文化融合优势 如巴黎中国味道餐厅将京剧脸谱融入菜品摆盘 用法式酱汁调和中式食材 使宫保鸡丁成为当地米其林推荐菜品[2] 品牌出海特点 - 中餐品牌出海表现出文化为根基 标准建立 品质保障与供应链先行等特点 正迈入新阶段[1] - 中小企业通过韧性长期主义坚守做到小而美 逐渐成为出海品牌主力军 具备输出品牌资本管理和产业链能力[4] 政策与市场驱动 - 品牌出海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 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支持餐饮品牌企业国际化发展政策措施[4] 文化推广举措 - 中国烹饪协会将通过建立海外对接平台 组织联合国厨艺展演等措施重点扶持地方风味餐馆出海[3] - 阳光媒体集团制作《匠心传奇》《新生万物》电视节目 打造《新生万物 中国非遗和当代设计展》携手40多家非遗品牌进入法国卢浮宫装饰艺术博物馆[3] - 中国餐饮文化作为重要非遗传承 在法国展览期间大放异彩 实现非遗文化与品牌双向奔赴[3]
中餐全球化营销的底层逻辑——善用乡愁,重建连接
搜狐财经· 2025-07-28 17:13
中餐全球化现状 - 全聚德纽约试营业吸引在美华人和留学生为主,体现中餐文化输出效应 [2] - 海外中餐厅数量达70万家,年均增长率11.7%,78%消费者愿为家乡味支付3倍溢价 [2] 中餐全球化核心驱动力 - 记忆银行理论:新疆大盘鸡、兰州拉面等菜品触发消费者味觉记忆,英国留学生愿付12-15英镑高价回味 [7] - 食物身份IP化:云海肴汽锅鸡代表云南生活,湘菜"坦荡的辣"和川菜"麻辣哲学"成为文化输出载体 [11] - 场景补偿机制:航空公司辣子鸡配孔干饭、全球唐人街空间设计缓解海外华人乡愁 [14] 中餐出海主要挑战 - 酸菜鱼品牌因欧洲检测标准差异导致30吨酸菜霉变报废 [15] - 马德里三国主题火锅店因红灯笼文化差异被吐槽 [17] - 欧盟将郫县豆瓣酱列为"神秘红色添加剂",新加坡禁售血制品影响食材使用 [19] - 海外中餐厅预制菜渗透率达78%,口味与现制差异明显 [21] 中餐全球化解决方案 - 文化转译:小龙坎迪拜店设"青梅煮酒"包厢结合阿拉伯围炉文化,欧洲门店用辣油作画传递东方美学 [24] - 供应链本土化:湖南辣椒基地通过指纹溯源码展示生长过程,蜜雪冰城东南亚门店本土原料占比60%降低成本35% [24] 中餐全球化高阶形态 - 葡萄牙儿童使用筷子食用沙县蒸饺实现中华礼仪输出,纽约客用Fly By Jing辣酱搭配贝果接受川味 [26] - 迪拜商人通过火锅理解"和而不同",体现饮食文化对哲学理念的传播 [26]
亚庇游记
虎嗅· 2025-07-23 13:24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 亚庇以全球TOP3落日景观闻名 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1] - 复合型自然景观包括海岛沙滩 热带雨林野生动物 京那巴鲁神山等[5] - 提供东南亚特色集市 新鲜海鲜 应季榴莲及婆罗洲民族风情体验[5] 消费水平与性价比 - 8天7晚人均消费约6000人民币 显著低于马尔代夫等高端目的地[19] - 海鲜餐饮人均消费约100马币 当地快餐套餐价格约10-15马币[19][32][34] - 旅游线路全包人均不超过600人民币 包含车费餐费及体验项目[37] 基础设施与城市环境 -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当于国内四五线城市 主干道数量有限[20][24] - 公共交通系统不发达 主要依赖私家车和打车软件[27] - 汽油价格极低 当地主流车型为Perodua 新能源车尚未普及[27][28] 交通可达性 - 中国多城市开通直飞亚庇航班 航程约3小时 提前购票往返票价1500-2000元[27] - 马来西亚对中国免签 仅需提前三天在线填写入境表[27] - 机场距市区仅十多分钟车程 航班起降频繁显示高客流吞吐量[27] 餐饮服务特征 - 当地口味以咖喱 叻沙 娘惹等东南亚风味为主 融合中餐烹饪手法[29] - 中国餐饮品牌如海底捞 霸王茶姬已进入当地商场[29][37] - 现制饮品价格区间为3-10马币 普遍存在过甜问题需特别要求减糖[29] 住宿市场状况 - 酒店供应以老酒店为主 增量有限 分为城区酒店和滨海度假村两类[37] - 价格带与国内同级酒店相当 但硬件和服务水平存在差距[37] - 丹绒亚路豪华度假村代表当地天花板级住宿体验[37] 旅游活动多样性 - 活动选项包括跳岛游 神山探险 红树林保护区和民族文化村体验[37] - 可体验滑翔伞 山地越野车 高尔夫 潜水及登山等多元项目[40] - 行程安排灵活 可从半日游延伸至一日游 无需排长队[37]
告别大厨?“炒菜机器人”杀入万亿中餐赛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7-10 21:02
中餐行业现状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中式正餐市场规模预计达1.06万亿元 [3] - 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2020年15%上升至2024年22%,预计2025年达24%,但中式正餐CR5仅1%,中式休闲餐5%,中式快餐2% [3] - 2020-2024年中式正餐门店数年复合增长率2.8%,客单价从56.4元跌至53.5元,年复合增长率-1.3%,店均出品数量降幅约四成 [3] 行业痛点与挑战 - 中餐面临标准化、规模化难题,川菜因烹饪方法复杂和人才培养难度大制约发展 [4] - 传统餐饮急需整体升级,行业集中度低且面临客单价和出品量下滑压力 [3][4] 科技智能化解决方案 - "炒菜机器"成为连锁餐饮降本增效关键手段,试点门店出餐效率提升40%以上,人力成本降40%,厨房面积压缩30%,食材浪费降低25% [6] - 小菜园计划采购3000台炒菜机器人,单台5万元,预计投入1.5亿元,平均每家门店投放5台 [7] - 熊喵大师已服务全国100多个餐饮品牌、1000多家门店,业务覆盖多业态并拓展至20多个海外国家 [10] 行业发展趋势 - 京东集团等资本正在布局炒菜机器人赛道,显示技术解决方案获市场认可 [7] - 智慧厨房全链条解决方案包含AI数字菜谱和智能炒菜机器人,推动行业标准化进程 [10]
中餐市场连锁化率有待提升 AI数字菜谱+智能炒菜机破解“三高”难题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9:17
餐饮行业现状与趋势 - 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近5.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中式正餐市场规模预计达1.06万亿元 [2] - 餐饮行业连锁化率从2020年15%提升至2024年22%,预计2025年达24%,但中式正餐CR5仅1% [2] - 中式正餐门店数从2020年124.8万家增至2024年139.5万家,年复合增长率2.8%,但客单价从56.4元降至53.5元,店均出品数量下降约40% [3] 川菜市场发展 - 川菜门店数占中餐市场超10%,市场规模超1300亿元 [4] - 四川省出台《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鼓励运用AI、大数据等技术提升餐饮服务,推动国际化 [4] - 川菜因烹饪复杂性和人才培养难度制约标准化发展,需通过数字化技术突破 [5] 智慧厨房解决方案 - 熊喵大师推出"智慧厨房全链条解决方案",核心为AI数字菜谱和智能炒菜机器人,试点门店出餐效率提升4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40% [1] - AI数字菜谱将食材、配料、烹制方法解构为数据组合,实现菜品标准化,并与运营数据联动优化菜单和菜价 [6] - 智能炒菜机器人采用原创实时温控技术,区别于市场主流的虚拟算法推演 [6] 技术应用成效 - 解决方案已服务100多个餐饮品牌、1000多家门店,覆盖20多个海外国家,出餐速度从5-10分钟缩短至2-3分钟 [7] - 试点门店厨房面积压缩30%,食材浪费降低25%,综合效率提升超30% [7] - 技术标准规划从川菜切入,逐步实现设备落地、供应链协同及全球化推广 [6]
解密西贝营销哲学:深耕需求比追逐流量更重要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29
品牌营销现状 - 消费者每天接触的品牌超过5000个,但95%的品牌最终会被遗忘,只有5%能成为长期成功的品牌 [1] - 当前品牌普遍采用联名IP、价格战、设计内卷等短期营销手段 [1] 西贝的营销策略 - 不依赖低价促销,而是通过提升消费体验赢得口碑 [3] - 服务细节优化:客流高峰增派员工,强化"儿童友好七大服务" [3] - 等位体验升级:提供茶水、小吃,设计互动游戏 [3] - 效率提升:允许候餐顾客提前点单,入座后快速上菜 [3] 情感营销实践 - 情人节"亲个嘴,送玫瑰"活动鼓励表达爱意 [5] - 季节性营销:春季香椿莜面、秋冬草原那达慕美食节 [5] - 儿童节"家有宝贝就吃西贝"强化亲子场景关联 [5] - 营销活动设计为消费者生活中的"仪式"和"谈资" [5] 品牌价值观 - 品牌核心价值是"爱",贯穿对外营销和内部管理 [5] - "好再来"口号传递"好吃是硬道理"的餐饮本质 [6] - 营销动作与品牌内核保持高度一致 [6] 长期主义成效 - 不追求短期爆款数据,专注年复一年的体验优化 [7] - 通过长期积累形成品牌护城河 [7] - 成功建立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认知 [7]
中餐专家聚首广州共议中餐出海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14:41
中餐出海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人民币 过去三年全球中式餐饮市场规模年均增长11% 预计今年突破1.2万亿美元 [1] - 目前海外中餐门店约70万家 2025年上半年新增超6000家 [1] 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 - 中餐正迈向体系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 出海面临发展机遇但需克服挑战 [1] - 中餐供应链出海需练好基本功 供应链稳定性和适配能力是行稳致远的关键驱动力 [2] 区域与产业优势 - 广东作为全国预制菜产业策源地 率先系统性推进产业链建设 是行业领跑者 [2] - 广东有条件成为中国预制菜产业代表中国食品工业走向海外的排头兵 [2] 创新与本土化策略 - 中餐持续发展得益于传统与创新结合 海外市场通过创新口味和本土化策略吸引全球食客 [1] - 印度尼西亚连锁餐厅PT petarung Semeja Sejati通过中餐融合餐饮成功实践本土化策略 [1] 行业活动与参与 - 2025中餐供应链出海大会汇聚超17个行业协会和逾100家供应链平台、连锁餐饮企业代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