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湘菜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中餐市场迎“新蓝海” 湘菜迈向主流餐饮阵营
中国新闻网· 2025-09-21 10:26
中新网长沙9月19日电 (唐小晴 何婷)19日,世界湘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长沙举办,海内外湘菜产业 精英、商协会负责人齐聚现场,围绕中餐加速出海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共寻发展良策。 《中国餐饮出海发展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9月,海外中国餐饮门店已近70万家,供需共振下, 海外中餐市场成为一片"新蓝海"。 从各国发展现状来看,湘菜在不同区域呈现差异化推进态势。在美国,湘菜正从"小众美味"迈向主流。 美国洞庭春餐饮联合创始人兼CEO赵嘉骏介绍,湘菜在美国历经"无独立门店—区域聚点、小品牌化— 多元扩散"阶段,如今外国食客接受度显著提升,已从"孤军奋战"转为"品牌共进、多元融合"。 澳大利亚湖南商会会长杨璨夷坦言,湘菜出海需直面"口味适配"与"合规经营"挑战——可针对当地多元 市场推行辣度分级与健康选项,同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雇佣等法规,"这是品牌稳健'靠岸'的基石"。 良之隆集团印尼分公司总经理陈斯韵补充数据,截至2024年,海外中餐市场规模达3万亿元人民币,年 复合增长率11.2%;2025年上半年新增门店超6000家。 签署全球海鲜食材节战略合作协议。唐小晴 摄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餐出海非短期行 ...
数据显示川菜餐厅数量位居上海地方菜系第一位
中国新闻网· 2025-08-17 09:45
餐饮行业消费趋势 - 上海川菜餐厅门店数量超过7500家 位居地方菜系首位[1] - 2025年1月至7月上海辣味菜系消费额增速前五位为江西菜115% 湖北菜 云南菜 贵州菜 陕西菜[1] - 江西菜消费额同比增长115% 增速位列上海地方菜系第一[1] 市场活动与品牌推广 - 辣味江湖畅游市集覆盖江西菜 川菜 湘菜 上海本帮菜 鲁菜 徽菜 台湾菜等菜系[1] - 活动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静安区人民政府指导 大众点评和王老吉主办[1] - 各地餐饮品牌展示特色美食包括南昌肉酱拌米粉 蒙城烧饼 椒麻海鲜 手抓羊肉等[1] 区域餐饮发展动态 - 江西餐饮企业在上海大众餐饮 精致餐饮和团餐社区食堂多个领域协同发展[1] - 市集聚集全国各地老字号和各省市驻沪办推荐特色美食[2] - 活动旨在激发上海夜间经济和餐饮消费市场增长潜力[1]
广东396家商户登上“必吃榜”位列全国第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16:48
城市美食名片成为消费新动能 - 2025大众点评"必吃榜"覆盖粤琼闽三省551家餐厅,烟火小店占比超70%,10年以上老店占比超30% [1] - 榜单首次纳入广东阳江、揭阳两座城市,144座城市共3091家餐厅上榜 [1] - 粤琼闽三省餐饮订单增速高于大盘,高价位订单增速明显,消费者更注重品质与场景化体验 [1] 烟火小店经营策略 - 揭阳集财牛肉通过联合柠檬茶品牌英歌魂提升话题度,预计暑期流量增长30%-40% [2] - 广东省上榜商户数达396家(全国第一),其中55%为首次上榜商户,55%为城市特色餐厅 [2] - 广州西关明记肠粉店融合岭南食材与景点体验,传统菜品创新更受消费者欢迎 [3] - 广州农门寨柴火饭通过差异化湘菜定位(人均70元)吸引跨城消费,并调整辣度适应本地口味 [3] 餐饮消费场景分化 - 公园景区、酒店商场订单增速较高,住宅区周边消费相对稳定 [4] - 广州贵州餐厅(45年老店)因坚持原产地食材和烹饪手法成为贵州菜标杆 [4] - 境内"城市特色商户"占比近60%,同比增长30%,带动地方美食文化传播 [5] 行业活动与营销 - 大众点评将启动第三届"必吃节",投入亿万级营销资源覆盖所有发榜城市 [5] - 计划在沈阳、重庆、西安举办分会场颁奖盛典,以美食推动消费扩容与文化创新 [5]
曾排队7万桌,马云都来打卡:如今“餐饮界的迪士尼”,凉凉了
新浪财经· 2025-06-24 08:28
公司发展历程 - 2018年长沙海信广场开设2万平米"超级文和友",日均翻台率12次,单日排号达7万桌,估值超百亿[1] - 2020年扩张至广州深圳但遭遇滑铁卢,广州店开业一年半闭店率超80%,深圳店空置率达70%[3] - 南京项目多年未落地,联合创始人近期因"甲亢哥事件"引发公关危机[4] 营销策略 - 第一招:打造复古场景引爆社交平台,成为网红打卡地[2] - 第二招:绑定长沙城市IP,通过湖南卫视《天天向上》等综艺提升知名度[2] - 第三招:引入红杉中国、IDG、华平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3] 经营问题 - 文化移植失败:在广东强推湘菜+复古模式,未融入本地茶楼、渔村文化[3] - 定价失衡:广州臭豆腐售价28元,深圳店客单价150元遭消费者抵制[3][4] - 运营造假:雇佣排队制造虚假繁荣,线上取号前100名仍需等待3小时[4] 行业背景 - 2024年全国湘菜市场规模预计达1100亿元,深圳湘菜馆数量居全国第二[4] - 消费者偏好变化:经济下行期性价比成为核心诉求,天价小吃模式难持续[4] 转型建议 - 产品端:将臭豆腐降价至8元,开发适配本地口味的改良菜品如辣椒炒肉[4] - 运营端:放弃水军排队等虚假营销手段,强化真实用户留存[4] - 文化端:深度挖掘地域特色而非简单复制长沙模式[3][4]
长沙积极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二站”
长沙晚报· 2025-06-10 09:16
入境旅游市场表现 - 2025年一季度长沙市接待入境游客15.2万人次,同比增长56.81%,入境游客总花费6165.66万美元,同比增长51.76% [2] - 2025年1至5月长沙入境游客总人次同比增长39.3%,总消费同比增长38.81% [5] - 长沙抢抓国家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机遇,努力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2] 政策与市场拓展举措 - 长沙出台《长沙市2025年度入境旅游促进工作方案》,主动拓展入境旅游市场 [3] - 长沙文旅赴苏州、上海、大连等地联动入境旅游线路,参加国际友好城市交流活动深化与日韩俄文旅合作 [3] - 开展"非遗过大年长沙最韵味"推广活动,吸引首个香港旅游专列团(约800人)来长沙 [3] - 全球顶流网红"甲亢哥"在长沙进行Citywalk直播,提升城市吸引力 [4] 人才培养与服务质量提升 - 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与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合作,定制化培养外语导游人才,加大小语种人才供应 [6][7] - 启动"中英日韩"多语种标识标牌提质改造,推出"长沙导服"外语导游一键预约服务 [7] - 实施"啄木鸟计划",邀请多方力量排查修正公共场所外语标识,打造"外语无障碍城市" [7] 旅游产品与消费场景创新 - 推动"文旅+"跨界融合,打造"体育+旅游"、"会展+旅游"、"观演+旅游"等新模式 [8] - 开发湘绣、湘菜、铜官窑陶瓷烧制等体验项目,推出让境外游客"一眼心动、一步沉浸、一触难忘"的消费场景 [8] - 景区针对境外游客需求优化项目供给,如打铁花、烟花秀、汉服游园等 [9][10] 行业定位与战略目标 - 文化旅游业是长沙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入境旅游对展现国家形象、促进文化交流有重要意义 [2] - 长沙计划打造"中国入境游第二站",通过精准营销和服务提升,让"快乐长沙、韵味星城"成为入境游客的难忘记忆 [10]
【食品饮料】餐饮行业有望复苏,关注供应链相关标的——餐饮链板块跟踪报告(叶倩瑜/李嘉祺/董博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1 22:00
餐饮市场复苏态势 - 25Q1餐饮市场相较24年全年呈现缓慢复苏态势 24年前三季度消费疲软 24Q4热度明显提升 25Q1环比略有回落但仍处于修复通道 [3] - 3月社零餐饮收入/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 6%/6 8% 较1-2月提速 [3] - 24Q4/25Q1餐饮门店数量环比增加1 5%/1 8% 行业内部竞争激烈 [3] 城市层级分化 - 一线城市24Q4以来餐饮热度抬升 上海广州北京推出消费券刺激需求 25Q1门店数量环比增长3 6% [4] - 二三线城市25Q1餐饮热度表现不一 门店数量环比下降0 4% [4] - 北京上海24年餐饮收入承压 25年政策发力后需求有望改善 [4] 品类扩张特征 - 25Q1面馆综合小吃面食类开店率分别达10 5%/9 8%/9 6% 位居前列 [5] - 粤式茶点云南菌菇火锅湘菜等地方特色品类保持较快扩张 [5] - 低客单价小吃快餐等刚需品类门店扩张明显 [5] 价格带结构性变化 - 25Q1客单价50元以下门店占比达70% 环比增长1 4% [6] - 人均200元以上/100-200元/50-100元门店数量环比分别-0 3%/-1 0%/-0 5% [6] - 一线城市扩张集中在100元以内 二三线城市集中在50元以内 [6]
中国打工人,为什么越来越爱吃辣?
虎嗅· 2025-05-15 16:18
行业趋势 - 江西小炒成为继湘菜、川菜后新兴爆款辣菜品系,以街边小店形式呈现,主打新鲜现炒、快速出餐和重辣特点 [1] - 川菜与湘菜过去一年新开门店数分别达33964家和22910家,增速远超其他菜系 [3] - 抖音"无辣不欢"话题播放量超590亿次,显示辣味内容的高关注度 [3] - 中国吃辣人口超5亿,45岁以下群体中60%偏好辣味,90后吃辣比例达49% [24] 消费行为 - 打工人午餐场景中,湘菜品牌辣可可通过2-4人桌设置实现高翻台率,营收稳定无淡旺季 [7][8] - 辣菜单店人均消费40-50元,双人餐不足100元,契合写字楼平价定位 [16] - 消费者因辣味菜品下饭属性增加米饭消费,部分门店出现顾客回购大米现象 [13] - 疫情后消费降级推动平价辣菜需求,部分消费者日均餐饮支出从100+元降至50元档 [17] 经营策略 - 江西小炒通过后厨标准化(4厨师并行作业+菜筐分类管理)提升出餐效率 [15] - 湘菜品牌严格控制厨师与桌台配比(1:3-4),保障午间两小时高峰期的翻台率 [15] - 费大厨通过菜单精简(从同新湖南菜转型聚焦辣椒炒肉)实现品牌突围 [27] - 部分门店通过商务套餐(日均300份)和小龙虾季节性产品补充营收 [34] 市场竞争 - 川菜以超32万家门店成为全国第一大菜系,太二酸菜鱼等品牌已出海 [24] - 湘菜门店数量在部分从业者观察中位列菜系首位 [9] - 江西小炒全国门店超2万家,但新品牌存活率受产品创新和品质把控制约 [35] - 餐饮行业出现"效率革命",2012年起中餐品牌通过精简菜单(如巴奴从100+砍至30+菜品)提升运营效率 [25][26] 文化因素 - 流动人口达3.76亿,其中四川、贵州等六大吃辣省份为主要人口流出地,推动异地辣味需求 [21] - 辣味成为地域认同载体,如浙江"江西小炒一条街"服务数百万江西务工群体 [22] - 社交媒体助推辣味传播,重辣挑战视频获2.3万点赞,城市吃辣攻略帖文点赞量破千 [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