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等
搜索文档
商务部等9部门:吸引更多境外人员入境消费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金十数据APP)
商务部网站· 2025-09-16 16:58
服务消费促进平台培育 - 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 加强政策支持 搭建平台载体 扩大对外开放 强化标准引领 优化消费环境 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 [1] - 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建设 发展首发经济 推动创新服务消费场景 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合作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新场景 培育新型消费龙头企业 [2] 高品质服务供给扩容 - 扩大服务业高水平对外开放 推动互联网 文化领域有序开放 扩大电信 医疗 教育领域开放试点 支持将更多服务消费领域纳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3] - 支持推出文学 艺术 影视 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 打造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剧场 博物馆 美术馆 科技馆 培育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赛事品牌 挖掘传统文化IP市场价值 [4] - 延长热门文博场馆 景区营业时间 优化预约方式 鼓励免预约 支持文博场馆创新办展方式 收益可用于绩效激励 开放馆藏资源开发文创数字产品 [5] - 引进国外优秀体育赛事 举办大众体育赛事 打造知名精品赛事和职业联赛 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等活动 [6] - 培育多元化教育培训市场 规范发展非学科教育培训 完善许可条件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发展社区学院 市民夜校 老年培训 [7] - 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扩大覆盖面 加强养老护理 家政服务 长期照护领域人才培养 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 [8] - 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场地支持和运营补助 支持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家庭托育点 鼓励用人单位提供托育服务 [9] - 放宽中高端医疗 休闲度假领域市场准入 减少限制性措施 吸引外商投资和民营资本进入 [10] 服务消费新增量激发 - 吸引境外人员入境消费 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 优化入境免签政策 优化签证政策和通讯住宿支付便利措施 签发5年多次签证 加强文旅资源国际宣传 推出特色旅游线路 加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 培育国际医疗会展市场 [11] - 拓展数字服务消费 鼓励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场景 支持生活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 开展"人工智能+消费"应用案例推荐 [12] - 优化学生假期安排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缩短寒暑假时间 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13] 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 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 支持文化 旅游 养老 托育 体育等服务设施建设 [14] - 支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按市场化原则投资服务消费企业 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15] - 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合理确定贷款利率 创新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16] - 加大消费信贷支持力度 通过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分担消费信贷风险 开展消费贷款贴息 形成"政府补贴+金融支持+商家优惠"组合 [17] - 对服务业经营主体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降低融资成本 [18] 统计监测制度完善 - 优化服务消费统计方法 推进分地区服务零售额测算 利用大数据开展服务消费监测分析 [19]
贴息“红包”精准投向消费领域
人民日报· 2025-08-14 07:15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层面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水平的1/3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为100万元,单户享受贴息最高1万元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 [2]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 贴息对象为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中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 [2] - 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按照实际金额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1000元 [4] - 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以5万元为上限计算贴息,多笔叠加后在同一家贷款机构最高可享受贴息3000元 [4] - 重点领域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 [2] - 借款人无需额外操作,贴息资金测算、申请、拨付等工作由贷款经办机构和地方政府部门完成 [6]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 - 贴息对象为向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发放的银行贷款 [2] - 8类领域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 [2] - 贷款资金需用于经营活动,贷款期限不足一年按照实际期限进行贴息 [4] - 借款主体只需按正常信贷流程办理贷款,贴息资金由经办银行处理 [5] - 例如一家餐馆获得90万元贷款可享受9000元贴息 [3] 政策效果预期 - 1元贴息资金有望带动100元贷款资金用于居民消费 [7] - 政策设计体现普惠性,全面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 [7] - 政策到期后将开展效果评估,研究视情延长政策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7] 政策落实措施 - 人民银行将促进政银企融资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消费领域信贷投放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动态跟踪贷款流向,加强资金用途管控 [8] - 商务部将指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加强政策宣介,推动政策精准触达企业 [8] - 财政部门将会同金融监管总局对贴息资金使用情况开展核查 [8]
贴息“红包”精准投向消费领域(权威发布)
人民日报· 2025-08-14 05:5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央首次对居民个人消费贷款和消费领域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政策 [2]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约为当前利率水平的1/3),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比例同为1个百分点 [2] - 政策实施期为1年,后续将评估效果并研究延长期限或扩大支持范围 [7]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细则 - 贴息对象为实际用于消费的部分,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日常消费和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汽车/养老/教育/旅游/家装/电子产品/医疗等) [2] - 单笔5万元以下按实际金额贴息,多笔叠加单家机构最高1000元;单笔5万元以上以5万元为上限贴息,多笔叠加单家机构最高3000元 [4] - 示例:20万元装修贷款年利率3%可减少利息支出2000元(原利息6000元) [2]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细则 - 覆盖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消费服务领域 [2] -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上限100万元,单户贴息上限1万元 [2] - 示例:90万元餐馆贷款可享受9000元贴息 [3] 操作执行机制 - 个人消费贷款通过授权贷款机构识别交易信息自动计算贴息,利息收取时直接扣减 [5] - 服务业贷款贴息分已支付利息一次性返还和未来利息直接扣除两种方式 [5] - 示例:餐馆9000元贴息分3000元返还+每月750元扣减 [5] 政策实施特点 - 精准性:仅对实际消费部分贴息,服务业贷款需用于经营活动 [4][7] - 杠杆效应:1元贴息资金预计带动100元消费贷款 [7] - 普惠性:覆盖居民日常消费和各类群体多元化需求 [7] 部门协同保障 - 人民银行将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消费信贷投放 [8]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动态跟踪贷款流向,防范资金挪用风险 [8] - 商务部将通过行业协会和平台企业推动政策精准触达 [8]
贷款贴息政策惠企利民,持续扩大内需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06:44
财政贴息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覆盖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5万元以上重点领域消费(家用汽车 养老生育 教育培训 文化旅游 家居家装 电子产品 健康医疗)[1]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单户贴息贷款规模最高达100万元 覆盖餐饮住宿 健康 养老 托育 家政 文化娱乐 旅游 体育8类消费领域[1] - 政策无财政贴息资金规模限制 仅设时间范围要求[1] 政策目标与背景 - 政策瞄准服务业消费 上半年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已促进商品消费增长[1] - 通过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结合财政与金融手段以价格工具刺激消费[2] - 将提振消费与惠民生结合 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以改善居民预期与信心[2] 消费与产业升级关系 - 中等收入群体突破4亿人 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消费扩张"提供动力 但当前供给端无法满足消费升级需求[2] - 产业升级需避免价格战竞争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升级 品牌塑造和品质提升向价值链高端迈进[3] - 企业需通过技术和品牌满足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升级需求 同时创造更多中等收入人群以畅通经济循环[3]
文商旅体样样俱全 1600余场活动带你漫品苏韵
搜狐财经· 2025-06-04 23:56
活动概况 - 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暨"苏新服务·惠享生活"活动在南京启动,主题为"乐享美好服务,共创幸福生活",全国推出160余项重点活动,江苏省开展1600余场活动 [2] - 商务部发布《2025年全国服务消费季活动方案》,通过省市联动、政协企合作聚焦服务消费提质增量 [2] 服务消费现状 - 江苏省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46.3%,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重点领域包括住餐、文旅、养老托育、电影、体育等 [2] - 服务消费热点涵盖餐饮、旅游、演艺、博物馆、健康养生等多元化需求 [2] 品牌与科技展示 - 本土品牌如南京随园糕团、卫岗奶业、鸡鸣汤包创新亮相,外贸优品与米其林必比登美食参展 [2] - 前沿科技企业如亿嘉和机器人、硅基智能数字人、大经中医AI诊疗参与展示 [2] 政策与礼包 - 江苏省发布"服务消费惠享礼包",覆盖养老托育、餐饮家政、文旅体育、电影等领域 [3] - 南京推出"宁享服务"消费指南,展示文旅新地标、传统品牌焕新及新兴消费热点 [3] 场景创新案例 - 南京红山动物园"服务消费创新'顶流'实践"和苏州康养集团"中外合作扩大康养服务供给"入选全国十大实践案例 [3] - 案例体现服务消费多元场景融合的探索成效,为行业提供示范 [3] 互动体验集市 - "漫游苏适圈"集市融合国潮品牌与外贸优品,覆盖全生命周期需求,包含甜蜜经济、健康消费、老字号焕活等十大元素 [4] - 设置300平方米家居家电家纺样板间,展示助老机器人、AI中医诊疗、智能护理床等科技适老化应用 [4] 政策支持 - 江苏省出台《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设立工作专班并推出超20项增量政策,涵盖首发经济、夜经济、银发经济等 [5] 未来计划 - 江苏省商务厅将推动商文旅体健深度融合,培育超百个服务消费融合场景 [6] - 联合文旅厅打造美食旅游打卡地和文旅餐饮IP,联合体育局开展"跟着赛事品美食"联动,联合电影局推进"跟着电影品美食"活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