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税业

搜索文档
中国中免上半年营收、净利润双降
新浪财经· 2025-08-27 10:23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1.51亿元同比下降9.96%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99亿元同比减少20.81% [2] - 扣非净利润25.95亿元同比下滑19.84% [2] - 主营业务收入275.31亿元其中线下收入197.03亿元线上收入78.28亿元 [3] 海南离岛免税业务 - 离岛免税购物金额167.6亿元同比下降9.2% [3] - 免税购物人数248.2万人次同比下降26.2% [3] - 人均免税消费金额6754元同比上升23% [3] - 海南港口及机场旅客吞吐量3519.52万人次同比下降1.4% [3] - 公司在海南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市场占有率提升近1个百分点 [3]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中标广州白云机场T3航站楼出境免税店及多家口岸店经营权 [4] - 首次进入越南市场开设河内内排与富国国际机场免税店 [4] - 青岛/厦门/哈尔滨市内店完成转型升级开业 [4] - 获得香港机场MCM快闪店及澳门M8市内店经营权计划下半年开业 [4] 运营效率提升 - 销售及推广费用47.94亿元同比减少8.11% [5] - 行政开支10.45亿元同比减少7.03% [5] - 员工成本15.45亿元同比减少11.21% [5] - 中免会员人数突破4500万用户转化率与会员复购率实现提升 [4] 创新发展战略 - 三亚国际免税城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3] - 新引进超过60个品牌 [3] - 通过"免税+文旅"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营销推动市场企稳 [3]
营收净利双降中国中免加速扩版图
新浪财经· 2025-08-27 06: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51亿元 同比下降9.9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 同比下降20.81% [1] - 海南地区营业收入150.31亿元 较去年同期出现回落 [1] 业务运营 - 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呈现企稳态势 [2] - 成功中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境免税店及磨憨口岸、勐康口岸、猴桥口岸、打洛口岸、黑河口岸等项目 [2] - 首次进入越南市场 河内内排国际机场与富国国际机场免税店开业 [2] 市场环境 -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持续调整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1] - 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传统门店面临客流与复购率压力 [1] - 免税市场整体调整背景下 尽管拥有较大市场份额但仍面临业绩挑战 [2] 战略举措 - 通过开店手段改善业绩 加速扩大境外业务布局 [2] - 采取加强宣传推广、推出促销活动等方式应对市场竞争 [2]
上半年业绩承压 中国中免加速扩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8-26 22:5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81.51亿元 同比下降9.96%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 同比下降20.81% [1][3] - 主营业务收入275.31亿元 其中线下收入197.03亿元 线上收入78.28亿元 [3] 海南地区业务表现 - 海南地区营业收入150.31亿元 较2024年同期的167.85亿元出现回落 [3] -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呈现企稳态势 公司在当地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 [6] - 公司在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 优势地位进一步稳固 [6] 业务扩张战略 - 成功中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境免税店及多个口岸免税店经营权 [6] - 青岛 厦门 哈尔滨等市内店焕新开业 6家新增城市市内免税店筹备推进中 [6] - 首次进入越南市场 河内内排国际机场与富国国际机场免税店开业 [6] 市场环境与挑战 -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持续调整 传统门店面临客流与复购率压力 [1][3] -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3] - 业内专家指出公司业绩将在一段时间内承压 [1][7]
上半年业绩承压,中国中免加速扩版图
北京商报· 2025-08-26 22: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1.51亿元,同比下降9.96% [1][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6亿元,同比下降20.81% [1][3] - 主营业务收入275.31亿元,其中线下收入197.03亿元,线上收入78.28亿元 [3] 区域市场表现 - 海南地区营业收入150.3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7.85亿元出现回落 [3] -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呈现企稳态势,公司在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 [5] 业务拓展举措 - 在海南省拥有6家离岛免税店 [5] - 中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境免税店及多个口岸免税店经营权 [5] - 青岛、厦门、哈尔滨等市内店焕新开业,6家新增城市市内免税店筹备推进 [5] - 首次进入越南市场,河内内排国际机场与富国国际机场免税店开业 [5] 行业竞争环境 -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3] - 传统门店面临客流与复购率压力 [3] - 专家建议通过加强宣传推广、推出促销优惠活动等措施进行引流 [6]
深圳、广州市内免税店同步上新,记者实探
证券时报· 2025-08-26 21:10
行业政策与扩张 - 财政部等五部门联合通知提出全国首批新设8家市内免税店 广州和深圳各占一席 加上此前已运营的免税店 国内市内免税店版图将拓展至27家 分布在22个城市 [1] - 广州和深圳的市内免税店于8月26日正式开业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已于今年5月亮相 [1] - 多个外汇免税店将转型为市内免税店 新设8家免税店后 版图扩展至27家 分布在22个城市 [19] 运营模式与商品策略 - 广深两地免税店采用有税加免税双区并行模式 免税区需持有60天内离境凭证 有税区所有消费者可自由选购 港澳台居民及外国游客购买有税商品可享受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 [3] - 商品布局展示进口加国产两类商品 进口商品包括国外知名香化箱包高端酒水 国产商品聚焦中国国潮和国货 [5] - 深圳免税店集中展示科大讯飞影石优必选荣耀华为时光壶RingConn等本土科技品牌 并设立威士忌主题馆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SPA护肤体验区及电子黑科技体验廊等沉浸式消费场景 [7] - 广州免税店特设岭南文化与中华老字号品牌体验专区 有税区专设国潮主题馆 汇聚广州工美深山集市等品牌 融合广彩牙雕技艺与现代设计 [7] 选址与客群优势 - 两地市内免税店均选址市内核心商圈的人气购物中心 例如深圳店位于福田区深业上城 [5] - 市内免税店打破时间限制 旅客可提前60天选购免税商品 拥有更充裕的挑选时间 [8] - 深圳境外过夜游客数量在四个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 具备充足的潜在客群基础 [21] - 免税店开在市中心核心旅游商圈 能较大程度汇聚人流 对游客特别方便 [20] 经营挑战与业绩表现 - 上海静安区曹家渡悦达广场中服免税店已于今年4月关门 将迁至江宁路 预计9月底开业 [10] - 浦东陆家嘴尚悦湾市内免税店2019年开业 目前处于关门状态 官方公众号3月27日发布即将开业消息 但5个月后仍无开业迹象 [15] - 中国中免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281亿元 同比下降约10% 归母净利润约26亿元 同比下降幅度超过20% [17] - 多款热门免税护肤品价格比电商平台全球购渠道高出20% [20] 发展机遇与转型方向 - 市内免税店消费人群扩围 不仅限于境外人士 且购买免税商品不设购物限额 [19] - 引入人气国产品牌有助于激发境外游客消费欲望 例如大疆影石等热门电子产品及国潮美妆护肤品在海外市场颇受欢迎 [21] - 政策是决定市内免税店经营边界的首要变量 经营资质购买人群额度品类等政策限制直接影响企业运营空间 [20] - 客流量是生存核心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因出入境客流量大核心商圈流量集中 能有效提升购物转化率 [20]
珠免集团2025年半年报:免税业务支撑业绩减亏 转型战略持续推进
中证网· 2025-08-26 15:2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4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2.74亿元,同比减亏2.80亿元[1] - 免税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净利润3.9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6亿元[1] - 房地产项目结转收入和毛利同比下降,持续拖累业绩[1] 业务转型进展 - 公司推进"免税+商管+商贸"转型战略,免税业务成为关键支撑[1] - 控股股东海投公司股权无偿划转至华发集团完成,增强资源禀赋和资本支持能力[2] - 在华发集团战略引领下加速构建生态体系,跨板块协同效应初步显现[2] 免税业务发展 - 引入香槟、白兰地等新品,拓展跨境电商与完税贸易渠道,提升香化、食品销售占比[2] - 调整免税店经营布局,实施差异化品类策略提升坪效[2] - 深化与保乐力加、轩尼诗等国际品牌合作,整合免税资源构建大供应链体系[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珠海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实施后,珠海口岸日均跨境人流保持高位[2] - 《珠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增设口岸免税店、探索"免税+新零售"示范区[2] - 公司把握粤港澳大湾区政策机遇,推动消费产业生态升级[3] 创新举措 - 挖掘国内优质品牌推动国货走向国际市场[2] - 珠海免税商场推动会员互通和业态优化,落地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业务[2] - 通过数字化营销升级与渠道整合加速房地产去化,履行五年有序退出承诺[1]
珠免集团: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6 00:53
核心观点 - 公司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置出房地产业务并置入免税业务,战略转型聚焦"免税+商管+商贸"大消费产业[1][2][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45.62%至17.40亿元,净亏损2.74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减亏2.80亿元[2][3] - 免税业务成为核心盈利板块,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净利润3.9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6亿元[6][7] - 房地产业务持续收缩,收入大幅下降且经营亏损,公司承诺五年内有序退出房地产业务[6][8][1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17.40亿元,同比下降45.62%,主要因房地产项目结转收入减少[2][3] - 营业成本11.10亿元,同比下降53.29%,与收入下降趋势一致[1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2.74亿元,较上年同期5.54亿元亏损大幅收窄[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2.23亿元,同比下降74.44%,主要因销售回款减少[2][10] - 总资产185.54亿元,较上年度末下降5.12%;净资产8.61亿元,下降26.09%[2] 业务板块分析 - 免税业务收入11.31亿元,净利润3.91亿元,毛利率优势明显[6][7] - 商管业务积极推进格力海岸等项目招商,与阿里云、银泰合作建设智能新零售平台[7] - 房地产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经营亏损,公司加大销售力度加速去化存量项目[8] - 公司战略定位聚焦"免税+商管+商贸",打造大消费产业集团[6] 行业环境 -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5万亿元,同比增长5.0%[4] - 免税行业政策利好:市内免税店试点扩大,购物限额提升至1.5万元,海南离岛免税额度提高至10万元[4] - 房地产行业持续调整,2025年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4%[5]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红利显著,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车辆同比增长31%[8] 竞争优势 - 国资整合协同优势:控股股东股权划转至华发集团,获得资源支持[6][8] - 区位优势:位于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口岸免税店日均服务数十万人次跨境客流[8] - 品牌优势:与全球千余个知名品牌合作,年服务超2亿人次[9] - 经营资质优势:拥有免税专营资质,先发优势明显[9] - 管理团队优势:40年行业经验,全链条管理体系完善[9] 重大事项 - 完成重大资产重组:置出上海、三亚、重庆房地产公司股权,置入珠海免税51%股权[1][2] - 公司控股股东由海投公司变更为华发集团,实际控制人仍为珠海市国资委[1][6] - 董事及高管团队调整:李向东当选董事长兼总裁,新聘副总裁胡雨波、李航[12] - 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取消监事会,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12]
珠免集团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减亏 免税业务贡献突出
证券时报网· 2025-08-25 21:18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4亿元 同比大幅减亏2.80亿元 [1] - 免税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 净利润3.91亿元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4.56亿元 [1] - 受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影响 房地产项目结转收入和毛利较上年同期下降 但亏损幅度较上年同期明显收窄 [1] 业务转型与战略 - 公司推进"免税+商管+商贸"转型主线 免税业务盈利成为主要支撑 现金流改善缓解短期资金压力 [1] - 加速推动存量房地产销售去化 全力履行"五年房地产业务有序退出"承诺 [1] - 控股股东海投公司股权无偿划转至华发集团 增强资源禀赋和资本支持能力 [3] 免税业务发展 - 引入香槟、白兰地等新品 拓展跨境电商与完税贸易渠道 提升香化、食品销售占比 [2] - 调整免税店经营布局 实施差异化品类经营策略 提升免税店坪效 [2] - 深化与保乐力加、轩尼诗等国际品牌合作 引入国际一线品牌和热门商品 [2] 供应链与渠道建设 - 整合免税资源赋能线上及消费品贸易业务 构建大供应链体系降本增效 [2] - 挖掘国内优质品牌和特色商品 推动国货走向国际市场 [2] - 免税店逐渐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消费者重要购物选择 [2] 政策与市场环境 - 多项跨境政策持续落地为口岸免税消费带来增量 珠海口岸日均跨境人流保持高位 [2] - 珠海市发布《珠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提出增设口岸免税店、探索"免税+新零售"示范区等措施 [2]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进入倒计时 三亚湾壹号商业项目未来释放价值的窗口期逐渐临近 [3] 协同与创新 - 免税业务为商管和商贸提供流量和品牌效应 商管和商贸通过数字化和场景创新反哺免税 [3] - 珠海免税商场与阿里云、银泰合作共建"数实一体化智能新零售平台" 推动会员互通和业态优化 [3]
半年报预告(二)!中免少赚6.4亿仍称王,华夏航空赚2亿成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8-07 14:01
免税行业 - 中国中免2025上半年净利润259,324.91万元,同比下降19.9%(从323,770.03万元)[7] - 市场占有率同比提升近1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同比增长10%[7] -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承压,出境消费分流和市场竞争加剧是主因[7] 酒店行业 - 锦江酒店预计盈利39,000-41,000万元,较同期38,851.52万元微增,轻资产模式显效[10] - 南京商旅预计盈利550-850万元,较同期1,028.37万元下滑46.5%-17.3%[10] - 锦江酒店二次赴港上市,已递交招股书[10] 航空行业 - 三大航持续亏损但幅度收窄:南航亏损175,400-238,000万元(同期-346,400万元)、东航亏损160,000-210,000万元(同期-296,700万元)、国航亏损180,000-240,000万元(同期-344,000万元)[11] - 华夏航空预计盈利20,000-28,000万元,同比暴增14.9-21.3倍(从1,255.50万元)[11] - 海航控股亏损收窄至4,000-6,000万元(同期-87,007万元),受益汇兑收益和航油降价[12] 区域旅游 - 秦淮风光净利润4,299.41万元,同比下降14.7%(从5,037.84万元)[14] - 大美游轮净利润2,454.81万元,同比下降13.9%(从2,850.74万元),客单价下降15元至2200元[15] - 腾轩旅游亏损523.59万元,基本持平(同期-528.43万元)[15] 香港旅游 - 香港中旅亏损0.70亿港元(同期盈利0.63亿港元),主因投资物业减值[16] - 2025上半年访港旅客2400万人次同比增12%,内地旅客1780万人次占74%[16] 文体装备 - 大丰实业预计盈利6,423-7,252万元,同比大增55.0%-75.0%(从4,144.08万元)[17] - 增长源于文化体育领域科技型业务需求旺盛及智元机器人合作订单[17] 行业趋势 - 存量博弈时代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需在成本、结构、场景三方面提效[1] - 免税龙头以市占率换利润,酒店龙头以轻资产换估值,航空龙头以减亏换生存[1] - 支线航空和文体装备通过技术、补贴等实现"小而美"增长[1][17]
珠免集团:目前三亚湾壹号项目的开业筹备及招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7:55
项目进展 - 三亚湾壹号项目开业筹备及招商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2] - 项目包含珠海免税店位于一到四层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