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免税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商贸零售行业跟踪周报:国庆中秋出行高峰,客流消费双增长-20251012
东吴证券· 2025-10-12 21:12
行业投资评级 - 商贸零售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且为维持评级 [1] 核心观点 - 2025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呈现高景气度,出游人次和消费金额实现双增长,出行意愿强劲,自驾出行占比高,出入境旅游热度延续,离岛免税等消费表现亮眼,重点景区客流普遍提升 [3][8][12][14][15] - 投资建议关注具备产能扩张或交通改善预期的景区及酒店类上市公司 [15] 本周行业观点 - **长假旅游数据亮眼**: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7天假期增加1.23亿人次,同比增长16%;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同期增加1081.89亿元,同比增长15% [3][8] - **跨区域人员流动创新高**: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日均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6%/6.5%/4.2%/3.4%,自驾出行占比约八成 [3][12] - **出入境游及消费增长**:假期全国出入境人员1634.3万人次,日均20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3.9%和7.6%;海口离岛免税销售金额9.44亿元,同比增长13.6% [3][14] - **重点景区客流普增**:黄山风景区接待游客22.9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4.5%;九华山风景区前五天游客超24万人次;长白山景区接待游客22.17万人次,日均同比增长6.7%;祥源文旅服务人次165.53万,营收9839.7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96%和20.00%;峨眉山景区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 [3][15]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市场表现**:截至10月10日当周,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下跌0.40%,申万社会服务指数下跌1.01%,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上涨0.97%,同期上证综指上涨0.37%,沪深300指数下跌0.51% [16][18] - **年初至今表现**:年初至10月10日,申万商贸零售指数上涨2.20%,申万社会服务指数上涨7.62%,申万美容护理指数上涨11.19%,同期上证综指上涨16.27%,沪深300指数上涨17.33% [16][20] 细分行业公司估值 - 报告提供了涵盖化妆品&医美、培育钻石&珠宝、免税旅游出行、出口链、产业互联网、小家电、超市&其他专业连锁等多个细分行业的上市公司估值表,包括总市值、收盘价、历史及预测归母净利润、市盈率及投资评级 [22][23]
国庆中秋假期海南消费市场人气旺活力足
海南日报· 2025-10-10 09:20
"来三亚发现商场也挺好玩,不仅能购物、吃饭,还能参加有趣的活动,一家人玩得很开心。"内蒙 古游客王平说。 为激发离岛免税消费活力,国庆中秋假期,海南离岛免税店纷纷推出主题活动、折扣福利等形式多 样的促消费活动,促进"免税+文旅"融合,叠加政府投放的免税消费券利好,吸引了不少旅客。中免集 团以"阅世界悦中免"为主题,首店矩阵推出定制、独家及限量商品,同时打造沉浸式、场景化消费新空 间。10月5日,cdf三亚国际免税城单日销售额突破1.2亿元,交出亮眼成绩单。 此外,国庆中秋假期,我省商家结合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纷纷推出产品上新、叠加优惠、优化服 务等系列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在海南苏宁易购,消费者可享"国补+厂补+苏宁补+银行补"多重补 贴,叠加优惠不止五折。 海南苏宁易购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庆中秋假期,海南苏宁易购全渠道家电板块销售额同比增长 34.24%。其中手机品类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增长108.6%,空调、冰箱、洗衣机等传统大家电品类也实 现32%以上的增长。为满足外出旅游群体的消费需求,海南苏宁易购10月9日至12日特别推出国庆返场 专题活动,让消费者享受与国庆期间同等力度的优惠。 国庆中秋假期海南消费市 ...
华创证券:维持中国中免“推荐”评级,目标价79.31元
新浪财经· 2025-09-28 13:34
财务表现 - 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0亿元 同比下降20.81% [1] - 25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62亿元 同比下降32.21% [1] 渠道拓展 - 中标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3航站楼出境免税店及众多口岸免税店经营权 [1] - 截至2025年1月市内免税店经营权覆盖13个城市 较此前7家实现近一倍增长 [1] - 新中标深圳 广州 西安 福州 成都 天津6家市内免税门店 [1] 海外布局 - 首次进入越南市场 河内内排及富国机场免税店已开业 [1] - 港澳地区获得香港机场MCM快闪店 澳门M8市内店经营权 计划下半年开业 [1] 行业环境 - 消费信心修复 国际航线恢复 对外免签政策发布推动免税消费需求释放 [1] 发展前景 - 多元化渠道布局驱动长期有质量增长 [1] - 基于35倍PE估值给予目标价79.31元 [1]
符合条件可享10%-30%税费减免!四川首家市内免税店开业
搜狐财经· 2025-09-27 16:09
公司业务与定位 - 公司为四川首家市内免税店,位于成都市核心商圈的大型商场内 [1] - 总营业面积3140平方米,其中免税区面积687平方米 [3] - 首批入库免税品共1155项、4535件,涵盖箱包、手表、化妆品、酒类等品类 [3] - 采用“免税+有税”的双轨模式,引入国际一线品牌并融合三星堆文创、熊猫国潮等本地特色 [3] 目标客户与购物流程 - 服务对象为持有效出入境证件且60日内搭乘航空运输工具从成都出境的中外游客 [4] - 提供“市内选购、口岸提货”服务模式 [4] - “有税商品”的离境退税政策适用对象为在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183天的外籍旅客及港澳台同胞 [3] 产品与服务特色 - 符合条件的消费者可享受10%-30%的税费减免 [3] - 打造兼具全球品质与巴蜀文化的特色零售场景 [3] - 开业当天发放的优惠券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1] - 业务旨在促进“蓉品出海”,激发国际消费新活力 [4]
商业市场租赁需求释放承压,REITs二季度业绩分化持续
搜狐财经· 2025-09-05 22:03
商业地产供应与需求分化 - 核心城市零售市场供应节奏呈现差异化 北京新增供应24万平方米 深圳新增供应34.9万平方米 杭州无新增供应[3] - 深圳净吸纳量达29.8万平方米领跑 成都出现负吸纳-4万平方米 反映需求释放遇阻[3] - 空置率分化明显 深圳最低为4.1% 上海和成都分别为8.6%和9%[4] 租金水平城市对比 - 一线城市首层平均租金上海最高达31.9元/天/平方米 深圳最低为18.1元/天/平方米[4] - 二线城市南京首层平均租金最高达22.5元/天/平方米 成都最低为11.9元/天/平方米[4] 大宗交易与资产出售 - 英格卡计划打包出售10座荟聚购物中心 首批无锡 北京 武汉项目涉及资金160亿元[5] - 接盘方为泰康人寿领投基金 总规模80亿元 项目运营均超10年[5] - 英格卡集团2024财年营收418亿欧元同比下降5.5% 净利润8.06亿欧元同比下跌46.5%[5] 消费REITs业绩表现 - 华夏华润商业REIT收入18319.83万元居首 经营现金流12457万元 现金流/收入比率达68%[6][8] - 华夏首创奥莱REIT净利润1613.48万元表现突出 华安百联REIT经营现金流5295万元与收入5374万元基本持平[6][9] - 当期现金流分派率在0.87%至1.01%之间 华夏金茂商业REIT1.01%和嘉实物美消费REIT1.00%略高[10] 政策与免税消费推动 - 海南自贸港2025年12月18日全岛封关 离岛免税占全球免税市场8%以上份额 商品品类突破45类[2] - 2025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同比增长近100% 商店数量超7200家较2024年底增长80%[2] - 商务部联合六部门打造国际消费季 上海"古埃及文明大展"吸引260万人次[2] 新REITs项目申报进展 - 天虹股份公募REITs项目获受理 底层资产为苏州相城天虹购物中心 可租赁面积51358平方米[10] - 项目估值11.47亿元 2026年预计分派率4.92% 月租金坪效从113.91元/平方米/月增长至148.86元/平方米/月[10] - 2022-2024年销售额分别为6.05亿元 7.26亿元 7.06亿元 目前正进行3-5层翻新改造等升级[10][11]
市内免税店多地开业 激发消费增长新趋势
国际金融报· 2025-09-05 16:42
行业发展动态 - 市内免税店在广州、深圳、长沙等多地相继开业 成为促进免税消费的新热点 [1] - 免税店从传统的机场、港口迁至城市中心 旨在吸引更多入境游客并推动消费增长 [1] - 新开设的免税店不仅销售免税商品 还引入有税产品和退税服务 便利性大幅提升 [1] 市场布局策略 - 市内免税店选址于交通便利的消费核心区 如深圳福田区和长沙五一广场等 [1] - 免税店结合本地特色产品 进一步激活消费市场 [1] - 深圳凭借其电子产品优势和旅游资源 成为免税消费的突出城市 [1] 市场前景展望 - 随着免税店布局的扩大 中国免税市场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1]
“市内免税店”多城开花 “中国购”效应三重溢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6:21
市内免税店扩张趋势 - 广州首家市内免税店于8月26日开业 位于友谊国金店一楼[2] - 深圳首家市内免税店于8月26日开业 经营面积达3000平方米 为国内最大[3] - 长沙首家市内免税店将于9月开业 位于王府井百货8楼 一期面积1345平方米[3] - 成都首家市内免税店正在装修 预计10月开业[4] - 武汉首家市内免税店已开业 新增城市还包括天津、西安和福州[7][8] 政策推动与模式创新 - 2023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新政 新增8个城市免税店并转型13家外汇商品店 总计新增21家市内免税店[7] - 采用"有税+免税"混合模式 有税区面向所有消费者 境外消费者可享"即买即退"退税服务[9] - 免税商品优惠幅度达11%-25% 显著高于传统离境退税8%-9%的返还比例[15] - 购物流程优化 支持离境前60天内选购 机场或港口提货[15] 选址与品类特征 - 新店均布局核心商圈:深圳福田深业上城、广州天河珠江新城、长沙五一广场[10] - 引入区域特色产品:深圳店加入华为/荣耀等科技品牌 武汉店新增200余款非遗制品 广州店引入国潮新品[10] - 传统品类涵盖香化彩妆、美酒美食、3C数码和国际精品[10]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2024年上半年全国出入境人员达3.33亿人次 同比上升15.8% 其中外国人3805.3万人次 同比上升30.2%[14] - 中国免税零售额预计以53.8%复合增速增长 2026年达3329亿元 全球占比从2019年14%提升至2026年44.8%[14] - 超95%游客在旅行中购物 超70%有购物计划 超50%游客将20%以上花费用于购物[14] 城市竞争力分析 - 深圳2024年上半年接待境外游客1.3亿人次(同比增长24%) 外籍游客343.2万人次 均居新增免税店城市首位[20][21] - 深圳入境消费电子需求旺盛:手机销量同比增44% 电脑销量同比增214%[23] - 深圳机场国际航点超50个 每周进出境航班超800班 上半年国际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23] 运营商布局 - 中免集团主导市场 中标武汉/广州/深圳/成都/福州/天津等6家免税店运营权[23][24] - 武汉由武商集团与王府井合资运营 长沙由王府井集团单独运营[24] - 广州由中免/岭南集团/白云机场联合打造 深圳由中免/深免/深业集团联合打造[24]
中国中免跌超4% 中期纯利同比跌两成 机构称当前免税消费需求承压
智通财经· 2025-08-27 14:19
股价表现 - 中国中免H股跌超4% 截至发稿跌4.23%报62.2港元 成交额2.03亿港元 [1] 中期业绩表现 - 2025年中期收入281.51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9.96% [1] - 中期毛利89.9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12.23% [1]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利润26.22亿元人民币 同比减少20.68% [1] 经营状况分析 - 二季度营收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 [1] - 盈利端显著承压 [1] - 免税消费需求整体面临压力 [1] 长期发展前景 - 海南自贸港2025年12月18日封关政策带来长期利好 [1] - 市内免税店陆续落地有望带来销售增量 [1] - 公司作为旅游零售龙头市场地位保持稳固 [1] 机构观点调整 - 东吴证券因消费需求承压下调公司盈利预期 [1]
前5月外籍游客重庆免税店扫货4500万元,最爱买的竟是……
搜狐财经· 2025-06-11 12:56
重庆入境游及免税消费市场表现 - 1-5月重庆免税店外籍旅客消费总额达4500万元,涉及近4000名旅客 [1] - 白酒类产品以约40%占比位居免税销售榜首,护肤产品和时尚配饰紧随其后 [1] -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口岸免税店外籍旅客数量同比2024年增长15% [3] 政策与模式创新驱动增长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国际客流显著增长 [3] - 重庆创新"一城三店"综合联动模式,覆盖国际旅客免税购物全流程 [3] - 单一免税运营商同时运营机场出境、进境及市内免税店,提升消费便捷性 [3] 出入境数据与客源结构 - 2025年重庆江北机场口岸出入境总量突破100万人次,同比增长37% [3] - 外国人占比超三成创历史新高,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旅客领先 [3] - 欧洲国家(法国、意大利)旅客量明显上升,旅游观光为主要来华目的 [3] - 经重庆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1万余人次,同比激增2.2倍 [5] 内地居民出境与消费潜力释放 - 重庆边检查验内地居民出入境56万余人次,泰国、新加坡等为热门目的地 [5] - 观光、就业、学习是内地居民主要出行目的 [5] - 重庆计划引入更多国产品牌和非遗"国潮"精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5]
外骨骼机器人引爆"五一"假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5 22:19
外骨骼机器人市场分析 核心观点 - 外骨骼机器人技术在消费、医疗、工业等领域实现商业化突破,2025年"五一"假期期间成为景区热门租赁项目,显著提升游客登山体验[2][3] - 全球外骨骼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6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38%,医疗康复、工业应用、银发经济构成三大增长引擎[9][14] - 技术突破推动成本下降,消费级产品售价已降至2500元,医疗级设备仍需产业链协同降低门槛[6][11] 消费级市场表现 - 泰山、恩施大峡谷景区租赁价格80元/小时或98元/3小时,使用后游客登山时间缩短40%,满意度提升90%[2][3] - 深圳肯綮科技VICX系列2025年销量预计突破10万台,傲鲨智能"启元TR1"15秒售罄[6] - 技术优化使设备重量仅1.8kg,续航达5小时,碳纤维框架和无刷电机组合实现40N·m扭矩输出[4][5] 医疗康复应用 - 全球4500万脊髓损伤患者中渗透率仅1%,ReWalk等产品获批二类医疗器械后行业年增速32%[7] -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数据显示,使用后患者步态训练效率提升70%,肌肉萎缩风险降低50%[7] - 方正证券预测2030年中国养老外骨骼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元,探路者集团家庭版产品售价已降至2万元以内[10] 工业领域进展 - 福特工厂应用EksoVest外骨骼使工人肩部疲劳减少80%,螺栓安装效率提升30%[8] - 京东物流试点铁甲钢拳CE-R腰部外骨骼后搬运损伤率下降95%[8] - 工业外骨骼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35亿美元,主要受益于制造业效率提升需求[9] 技术发展瓶颈 - 续航能力限制在4-6小时,固态电池量产需3年时间突破[11] - 动作识别误差需优化至5%以内,依赖千万级数据训练提升算法精度[11] - 医疗级设备均价10万美元,成本降至1万美元需产业链协同[11] 政策与创新方向 - 中国"十四五"规划将康复外骨骼列为重点工程,审批周期缩短至6个月,深圳对养老机构采购补贴50%[12] - MIT研发织物外骨骼实现柔性贴合,华为与ReWalk合作开发AI康复系统,NASA探索太空抗肌肉萎缩应用[13] 商业化技术突破 - 3D打印工艺降低金属结构件成本60%,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场景快速适配[6] - 固态电池技术将续航提升至8小时,驱动系统采用谐波减速器提升扭矩输出效率[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