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础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活力中国·数字教育 智启未来】人工智能解锁教育新范式
央视网· 2025-05-18 06:42
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成果 - 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三年以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升级迭代,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启动,推动互联、开放、共享、个性化的数智教育热潮 [1] - AI教师助手在高中数学课堂应用,将知识点拆解为问题链,实时分析学生薄弱点并推送针对性练习,显著提升学生知识点掌握和成绩 [1] - AI教师助手采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帮助教师精准优化问题设置、学生参与度均衡性和教学时间分配 [1] - 上海市长宁区近80%教师使用智能工具,累计开发近1000个应用 [1] 基础教育数字化应用案例 - 青海西宁市阳光小学依托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剪纸、刺绣等50多种数字化特色课程,解决乡村学生资源不足问题 [2] - 深圳市初中学生通过脑电波头环设备驱动机械手运动,体验人工智能实验,培养拆解任务、分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 - 深圳市南山区二外海德学校开发6个人工智能特色课程,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平台,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全国教育数字化进展 - 全国已遴选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 [3] - 教育部构建未来学习教育体系,一体推进人工智能改变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科学研究和教育治理,全面赋能教育变革转型 [3]
AI浪潮下 如何守护中小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环球网资讯· 2025-05-16 11:30
来源:中国之声 现如今,人工智能正在逐步影响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特别是在中小学场景中,人工智能正与基础教育 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不过,在提升中小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同时,怎么杜绝"代 劳式"使用也是重要课题之一。 中小学生怎样用好AI?如何在拥抱AI的同时,保持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正在 举行,总台记者带着这些疑问,在会场内外寻找答案。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的"星屿学院",3000平方米的未来学习中心里,一场跨学 科探索正在进行。在这里,通过VR设备,同学们能够沉浸式体验火星地貌与环境,在AI专属智能体的 帮助下获取火星环境数据。同时,在"材料车间",同学们可以根据设计图纸,选配符合火星车设计方案 的标准配件,还能在3D打印区建模打印定制化车标。准备好材料后,同学们再与AI专属智能体对话和 讨论,生成制作流程图,在"组装车间"进行拼装与编程,实现远程遥控模拟火星车行驶与机械臂救援等 功能。 在自制火星沙盘的帮助下,一场模拟"智能火星车救援任务"的运行测试缓缓展开,该校信息技术老师孙 敏向记者介绍了这一有趣的课程。 眼下,人工智能+教育正迅速地在中小学场 ...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课堂” 武汉小学生自制智能火星救援车
长江日报· 2025-05-13 08:25
数字化教育实践 -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小学湖畔校区作为2025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基础教育现场观摩点,展示数字教育经验 [1] - 学校"星屿学院"占地3000平方米,设有教研室、创客室等区域,采用STEAM项目式学习方式探索人工智能 [2] - 学生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火星环境,并运用3D打印、AI技术完成火星车模型设计与微电影制作 [2][3] AI技术应用 - 学生使用AI音乐软件创作歌曲,并通过直播形式展示项目成果 [3] - 学校入选2024年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 [4] - AI赋能的智慧体育设备实时采集学生体能数据,智能手环监测心率和步数,系统可自动预警并优化教学 [5][6] 智慧校园生态 - "智趣数字社区"包含学分银行、生活超市等板块,学生可将"五育"奖章兑换为数字流通币进行消费或娱乐 [7] - 自动热干面机实现40秒出餐,与学分系统联网支持扫码消费 [8] - 学校建成"五育"评价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形成一生一档的个性化档案 [8]
2025年起,北京门头沟将逐步推动南部城区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
新京报· 2025-04-28 18:56
4月28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教委2025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实施细则正式发布。门头沟区教委要求各小学严格按 照计划招生、严禁非正常跨片上学、严禁非正常跨区入学,同时,"小升初"则按照就近登记、单校划片或多校划 片的办法入学。值得关注的是,门头沟明确表示,2025年起,由于学龄人口增长,逐步推动南部城区小升初采用 多校划片入学的方式,学生填报志愿随机派位确定入学初中校。 幼升小:各小学首先接收服务片区内学生,严禁非正常跨片区入学 根据规定,门头沟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凡年满6周岁(2019年8月31日以前出生)的本区户籍或具有本市户 籍且家庭实际居住地(凭房屋所有权证或不动产权证书,下同)在本区的适龄儿童,均须参加学龄人口信息采 集。适龄儿童的父母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北京市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准确录入相关信息,按照区教委划定 的学校服务片区免试就近入学。 经区教委审核认定的超龄儿童、本市户籍无房适龄儿童信息需到区教育考试指导中心单独采集。门头沟要求各小 学要严格按照计划招生,首先接收服务片区内学生,入学人数超出学校所能提供的学位数,由区教委协调其他学 校接收入学。严禁非正常跨片入学(棚户区拆迁等特殊原因除外 ...
两会丨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适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
证券时报· 2025-03-07 08:3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围绕构建匹配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建言献策,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 [1][2] 基础教育 - 全国人大代表刘希娅认为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起点,学校应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重要场域,让孩子按优势发展 [4] - 刘希娅建议优化拔尖人才识别、培养及选拔机制,构建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生态和培养格局,让学生自然“冒尖” [4] - 应正确认识拔尖创新人才,树立“全面发展 + 个性发展”理念,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 [5] - 基础教育要加强支撑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研究,包括打通学科、学段,构建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开设多样社团,推进科学素养培育“沃土计划” [5] 职业教育 - 中国人民大学蔡彤娟表示我国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制度性障碍,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 [7] - 全国人大代表杨德芹建议各地出台和落实产教融合实施细则,提高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积极性 [7] - 全国政协委员张运凯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对接,优化职业教育培养机制 [8] 高等教育 - 多所高校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赛道布局,培养后备人才,如清华拟增150名本科生并成立新书院 [9] - 中国人民大学徐天启认为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需具备接受新事物心态和抗挫折能力 [9] - 人大申宇婧表示人工智能浪潮下高校应注重培养有创新、原创能力的人才,学生要有批判性等思维 [10] - 全国政协委员杨金龙认为人工智能发展需要交叉学科人才,要“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 [10] - 全国政协委员汪小帆认为高校要重视复合型、交叉型人才培养,培养学生相关能力和价值观判断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