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游演艺
icon
搜索文档
宋城演艺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22.6%
北京商报· 2025-10-27 19:5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3亿元,同比下降9.94% [2]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4亿元,同比下降22.6% [2]
为年轻人打造“走心”的旅游精品|文化中国行
中国青年报· 2025-10-25 15:46
行业趋势转变 - 旅游价值核心正从追求感官冲击的"眼球经济"演进为追求精神共鸣与觉醒的"心灵经济"[3] - 年轻游客不再满足于"打卡式"浅层观光,更渴望通过旅行进行自我深度对话,获得情感慰藉和精神丰盈[3] - 未来旅游产品需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通过创意表达打造令人难忘的沉浸式体验,为行业未来五年寻求新消费动力[3] 成功案例:云南建水古城小火车 - 项目通过"国有铁路+地方运营"创新模式,打造了一条12.82公里长的"流动文化长廊",实现从单一观光到多维体验升级[3] - 运营模式结合"票务+文创+场景消费",以复古车厢、传统村落和法式建筑共同营造穿越时空的沉浸感[3] - "站站停、慢慢游"的节奏设计完美呼应年轻一代对旧日时光的想象,2024年接待游客19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已突破9万人次,呈现小幅稳步增长[4] 成功案例:西安《赳赳大秦》演艺 - 该项目是大型沉浸式文旅演艺,从构思到落地历时6年,首演一年来正式演出500场,接待观众70万人,上座率保持在96%以上[6] - 吸引20-40岁年轻群体占比高达75%,通过小人物视角引发情感共鸣,采用贯穿式多空间剧场和1500个移动座席使观众成为历史"亲历者"[5][6] - 跻身陕西省内平均票价结算价格最高的大型驻场演出之列,有效延长游客在西安停留时间,带动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消费[6] 成功案例: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 园区以"保护教育"为核心使命,通过有温度科普、常态化直播和云认养等方式构建公众与动物间情感纽带,被称为"南京版迪士尼"[8] - 2024年接待游客797.2万人次,其中70%为外地游客,30岁以下观众占比达70%,2025年上半年游客量已突破400万,20-30岁游客占比超60%[8] - 游客消费包括40元门票、120元文创产品及园内餐饮,其"尊重生命"理念与年轻一代关注动保、环保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形成价值观认同消费[9] 精品旅游产品打造策略 - "精品"应由顾客定义,需满足Z世代追求悦己、自我价值认同、情绪价值及社群化共同体验的需求[9] - 打造路径强调"两个赋魅":数字赋魅借助科技增强吸引力,文化与艺术赋魅共同构成关键路径[9] - 重视场景创造和社群连接,通过融合资源构建全新消费场域,建立情感与技术的持续连接以推动项目跨越周期持续成长[9]
迈向“十五五”的文化图景 | 有声有色讲好文化里的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 2025-10-24 14:01
公司运营与表现 -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于2021年6月开业,4年多来累计接待游客约5000万人次 [1] - 园区占地100亩,拥有21个大小不一的剧场,近千名演员,剧目总时长800分钟,包含三大主剧和18个小剧 [1] - 园区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通过逼真实景和动态舞台打造沉浸式体验 [1] - 在近期国庆、中秋假期期间,“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总观剧人次达到105万 [2] - 剧场所在的郑州市中牟新区在同期接待游客超过306万人次,创下假期旅游人数新高 [2] 技术与创新应用 - 公司应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及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打破演员、观众和舞台界限以增强沉浸感 [2] - 公司将数字技术作为展示河南文化的重要手段,积极运用数字技术营造精美场景 [2] - 公司展望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力度,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 [3] 行业宏观数据与趋势 - 2024年,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相比2020年增长37.7% [5] - 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7.8万家,比2020年增加1.3万家 [5] - 2024年,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中,文化新业态行业实现营业收入达到5.9万亿元,占整个文化产业比重超过40% [5] - 2024年,各地共举办相关文化惠民活动21万场次,发放消费券等惠民补贴23亿元,带动消费超过1400亿元 [5] - 展望未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6] 政策与外部支持 - 当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例如中牟新区出台政策支持景区数字化升级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 - 政府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引导科技企业与景区合作,推动沉浸式技术应用 [2]
宋城演艺10月23日获融资买入3552.73万元,融资余额11.10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24 09:51
股价与交易表现 - 10月23日公司股价上涨0.74%,成交额为2.28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3552.73万元,融资偿还额为3074.35万元,融资净买入478.37万元 [1] - 截至10月23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1.20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1.10亿元,占流通市值的5.18%,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水平 [1] - 10月23日融券卖出1.93万股,金额15.77万元,融券余量121.19万股,融券余额990.11万元,同样处于近一年90%分位的高位 [1] 公司基本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21日,于2010年12月9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现场演艺业务和旅游服务业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中,杭州宋城旅游区占比最高,为25.36%,其次是电子商务手续费12.56%,丽江千古情景区9.88% [2] - 截至9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8.94万,较上期减少8.91%,人均流通股26338股,较上期增加9.79% [2] 近期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减少8.30% [2] - 2025年1月至6月,公司归母净利润为4.00亿元,同比减少27.40% [2] 分红与股东结构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1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17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6551.63万股,较上期增加2514.12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989.73万股,较上期减少104.49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345.53万股,而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则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宋城演艺:全国12大《千古情》国庆黄金周共演出510场
证券日报网· 2025-10-14 18:44
公司运营表现 - 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12大《千古情》项目共演出510场,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 [1] - 国庆黄金周演出场次和接待游客量均创下历年新高 [1] - 公司三季度经营情况将在后续披露的定期报告中公布 [1]
陕西旅游冲沪市:支柱剧目上座率滑坡,子公司亏损,仍将半数募资押注泰山秀城
华夏时报· 2025-10-13 10:40
近日,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西旅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拟登陆沪市主板,募集 资金15.55亿元。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敬 北京报道 招股书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较2024年同期有所回落。其中作为核心收入来源的《长恨歌》 演艺收入占比虽超五成,其上座率却较去年下滑近10个百分点;旅游索道业务量也有所收缩,上半年业 务总计仅为184.95万人次/期,远低于2024年全年的464.76万人次/期。另外,公司子公司西安唐乐宫有 限公司(下称"唐乐宫")及陕旅(泰安)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下称"泰安文旅")更是自2024年便持续亏 损。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文旅行业正处于结构性调整期。消费升级背 景下,游客对体验性、文化内涵的要求提高,同时行业竞争加剧,新兴文旅项目分流客源,若公司缺乏 差异化竞争优势,市场份额则可能被侵蚀。 值得关注的是,公司股权高度集中于陕西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陕旅集团"),关联交易频繁, 引发市场对治理独立性的担忧。而在泰山秀城运营主体泰安文旅仍未扭亏的背景下,公司仍计划将7.29 亿元募资投入该景区二期 ...
陕西西安冲出一个文旅IPO,依靠《长恨歌》及华山资源,年入超12亿
36氪· 2025-10-09 20:52
公司概况与上市进展 - 陕西旅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9月30日更新招股书申报稿,拟于沪市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 [1] - 公司曾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证券代码为"870432" [17] - 公司控股股东为陕旅集团,直接持有47.59%股份,实际控制人为陕西省国资委 [17] - 本次IPO拟募集资金约15.55亿元,用于泰山秀城(二期)项目、少华山南线索道项目等7个项目 [19] 业务模式与收入构成 - 公司以"景区+文化旅游"为核心业务,收入主要来自旅游演艺、旅游索道、旅游餐饮三大板块 [2] - 旅游演艺业务拥有《长恨歌》、《12·12西安事变》、《泰山烽火》等作品,其中《长恨歌》是核心产品,被誉为陕西文化旅游的"金字招牌" [2] - 旅游索道业务主要在华山景区建设和运营西峰索道及华威滑道 [4] - 旅游餐饮业务通过唐乐宫剧院式餐厅以"仿唐歌舞+宫廷晚宴"为特色经营 [7] - 报告期内,长恨歌演艺收入占比显著提升,从2022年的33.50%升至2025年1-6月的57.63%,成为最主要收入来源 [7][8] - 旅游索道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50.08%降至2025年1-6月的35.77% [7][8] - 2025年1-6月,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5.13亿元,其中旅游演艺、旅游索道、旅游餐饮占比分别为60.21%、35.77%、4.02% [8]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业绩受疫情影响波动较大,2022年营业收入约2.32亿元,净利润亏损约1.03亿元 [12] - 2023年业绩随行业复苏显著增长,营业收入达10.88亿元,净利润为5.3亿元 [12] - 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至12.63亿元,净利润增至6.22亿元 [12]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为5.16亿元,净利润为2.47亿元 [12] - 公司在2022年亏损情况下仍进行现金分红,2022年及2023年两年现金分红总额超2亿元 [12]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较大,2022年为-5.32%,2023年、2024年及2025年1-6月分别回升至69.49%、71.10%和69.61% [15][16] - 2023年起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57.10%)[16] 运营数据与市场环境 - 2025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国内出游8.88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超8090亿元,均同比增长 [1]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次为32.85亿人次,同比增长20.6%;国内旅游收入为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10] - 公司演艺节目总上座率2024年为72.78%,其中《长恨歌》上座率为87.77%,《泰山烽火》上座率仅11.89% [9] - 公司业务依赖的华清宫及华山景区游客人次在2025年1-6月同比显著下滑,华清宫景区游客134.58万人次,同比下降25.93%,华山景区游客133.18万人次,同比下降20.81% [13][14] - 公司经营具有季节性特征,西峰索道冬季游客减少,《长恨歌》为室外演出受气候影响 [14] 行业竞争格局 - 旅游行业市场参与者众多,公司演艺业务面临宋城演艺、曲江文旅、丽江股份、峨眉山A等竞争对手 [15] - 旅游索道业务同行包括黄山旅游、九华旅游等 [15]
宋城演艺:千古情景区国庆热度攀升 客流和营收均创下历史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10-09 15:36
公司业绩表现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公司全国12大《千古情》共演出510场,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演出场次、游客人数、营收全面创历史新高[1] - 《西安千古情》单日演出20场,黄金周共计演出106场,刷新西安大型旅游演艺单日演出场次及接待人数纪录[1] - 《宋城千古情》国庆期间演出82场,创黄金周演出场次新纪录[1] - 《广东千古情》黄金周上演55场,散客率达96%[1] - 《上海千古情》演出41场,较去年同期增长40%[1] 市场地位与影响力 - 《桂林千古情》再次成为当地演出场次最多、游客接待量最高的大型旅游演艺[1] - 张家界千古情景区、炭河古城登上中央电视台[1] 行业创新与营销策略 - 公司以“老戏骨集体景区再上岗”、“TVB演员江华现身景区再就业”等话题在国庆期间热度攀升,开辟文旅新赛道[1] - 公司将旅行从景观消费升级为青春记忆的沉浸式复刻[1]
宋城演艺9月30日获融资买入9157.45万元,融资余额10.8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09 09:29
股价与融资交易表现 - 9月30日公司股价下跌1.35%,成交额为4.60亿元 [1] - 当日融资买入额为9157.45万元,融资偿还额为1.25亿元,融资净买入为-3385.79万元 [1] - 截至9月30日,公司融资融券余额合计为10.9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10.83亿元,占流通市值的4.72%,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 9月30日融券卖出4.45万股,金额38.98万元,融券余量105.40万股,融券余额923.29万元,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 [1] 公司基本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21日,于2010年12月9日上市,主营业务为现场演艺和旅游服务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杭州宋城旅游区25.36%,电子商务手续费12.56%,丽江千古情景区9.88%,广东千古情景区9.44%,三亚千古情景区8.50%,桂林千古情景区8.41%,西安千古情景区7.09%,上海千古情景区5.80%,设计策划费4.70%,其他业务4.17%,九寨千古情景区3.07%,张家界千古情景区1.04% [2] - 截至9月19日,公司股东户数为9.82万,较上期增加10.05%,人均流通股为23990股,较上期减少9.13% [2] - 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80亿元,同比减少8.30%,归母净利润为4.00亿元,同比减少27.40% [2] 分红与机构持仓 - 公司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4.12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9.17亿元 [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为第二大流通股东,持股6551.63万股,较上期增加2514.12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为第五大流通股东,持股3989.73万股,较上期减少104.49万股 [3] - 中欧养老混合A为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3107.65万股,较上期减少220.91万股 [3] - 南方中证500ETF为新进第八大流通股东,持股2345.53万股 [3] - 富国中证旅游主题ETF为第十大流通股东,持股2040.86万股,较上期减少355.91万股 [3] - 华安媒体互联网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从静态观赏到动态融入,山东旅游演艺持续加出新戏码
大众日报· 2025-10-05 08:43
行业趋势 - 旅游演艺市场在国庆中秋假期表现火热,各类项目从静态观赏转变为可参与、可互动的动态旅程 [2] - 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游客特别是年轻群体不再满足于单向传播,渴望成为故事参与者,推动行业向注重个体体验和情感共鸣的沉浸式深度互动转型 [3] - 越来越多景区借助自身作为影视作品拍摄地的优势,开发互动演艺项目,打造游客可步入、可体验的活态场景 [4] 产品创新与升级 - 沂蒙山旅游区龟蒙景区深挖李白杜甫同游蒙山的历史佳话及福寿文化,推出《天地蒙山》等四大主题实景演艺和数个沉浸式场景互动演艺,并配合现代光影技术和山体环绕声场进行全新升级 [2] - 山东省话剧院在原创儿童剧《山海经之东海传说》中深度融合科技元素,使用AI技术生成视频样稿和演员动漫形象以提高创作效率,并通过互动设计让小观众帮助主人公闯关,增加沉浸式参与感 [2][3] - 广饶县孙子文化园对历史故事进行大胆编创,推出小型室外情景剧《吴王今日不斩妃》和沉浸式舞台剧《寻找兵圣》,以现代视角解构古代兵法智慧,增加趣味互动性 [3][4] - 东营孤岛万亩槐林景区首次推出大型实景演出《烽火客栈》,以当地抗日英雄事迹为背景,游客可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线上线下票务已售出超5000张 [5] 运营模式与市场反响 - 景区与筹备短剧拍摄的导演团队进行灵感碰撞,利用为短剧搭建的实体场景实现资源联动利用,新上演的沉浸式项目每场参与人数达三四百人 [6] - 临沂市红嫂家乡旅游区抓住《生万物》等影视剧流量,推出影视文化节活动,升级版《重走支前路》活动持续火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