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
搜索文档
深化转型升级 培育强大动能——论全面发力“十五五”④
解放日报· 2025-10-28 09:41
核心政策导向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重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将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列为主要目标之首 [1] - 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关键在量足质优,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主攻方向 [1] - 需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1] 产业发展重点 - 上海需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重点发展三大先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2] - 作为服务功能占主导的城市,上海需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业 [2] - 产业布局需结合区域特色,对不合时宜的领域当改则改、当舍即舍,考验方向判断力和专注力 [3] 转型升级路径 - 转型升级是成功关键,方向需更清晰,布局需更聚焦,服务需更高效 [2] - 需坚决降本增效,向不合理的直接成本、投资成本、融资成本和转型成本开刀 [3] - 需通过更深层次改革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和运行管理,力破小散乱,形成规模效应 [3] 企业生态与动能 - 强大动能来自面广量大、富有活力的企业及具有强大带动力的龙头企业 [4] - 需营造综合成本低、营商环境优的城市生态,以持续迸发创新活力和催生新质生产力 [4] - 富有成效的转型需深入到具体企业和经营过程中问需求、解难题 [4]
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平衡好消费和投资|宏观经济
清华金融评论· 2025-10-27 18:39
“十五五”规划的战略定位与经济增长目标 - “十五五”规划是2035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五年规划,强调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相辅相成 [2][3] - 为实现2035年人均GDP超过20,000美元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标,未来十年中国经济需保持年均4.5%以上的增速 [3] 创新驱动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最突出位置,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5] -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刚超过30%,与美国47.5%的占比存在明显差距,尤其在研发、信息技术服务等高附加值行业 [5] - 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并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6] 全面扩大内需与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 宏观政策发生重大转变,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作为第一大任务,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8] - 2024年三季度中国产能利用率为74.6%,低于2006-2019年77%的平均水平,凸显处理消费与投资关系的重要性 [8] - 强调消费与投资良性互动,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并通过税制改革(如优化增值税分配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促消费积极性 [9] 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中国贸易伙伴多元化,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出口占比从2019年50.8%降至2024年45.5%,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占比加速提升至47% [11] - 来自美国的贸易顺差占中国货物贸易顺差比重从2018年92.1%持续下降至2024年36.4% [11] - 人民币国际化取得进展,货物贸易中人民币跨境结算比例已达30%,部分地区如广东超过50% [11] - 人民币已具备类避险货币的部分属性,其制度信用和宏观稳定(低通胀、顺差、巨额外储)具有优势 [12]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是新“动力产业”
搜狐财经· 2025-10-27 05:12
全球未来产业科技竞争的本质 当前全球产业科技竞争已超越单一技术领域的较量,演变为产业生态系统整体效能的对抗。芯片、光刻 机、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航空发动机等硬科技的竞争,仅仅是产业科技竞争的冰山显露部分,而支撑 技术研发、转化与商业化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包括工业设计软件、科技金融、技术转移、标准认证 等,是产业科技竞争的冰山底座部分,构成了决定未来产业竞争成败的隐形基础设施,它们的发展较量 才是全球未来产业科技竞争的本质。 在未来全球产业科技竞争背景下,将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定位为新"动力产业",可以从三个方面构建起中 国在全球竞争中的非对称优势:一是在技术突围的杠杆支点方面,在短期内硬件领域难以全面超越的客 观条件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可形成"四两拨千斤"的突破效应。譬如,加强工业软件研发投 入,增强中国在"软件定义制造"权力结构中的控制权,有利于撬动整个芯片产业链的升级;加强科技成 果转移转化机构的培育,通过专利组合运营,有望唤醒高校及科研院所规模巨大的"沉睡专利"并实现巨 额转化收益。二是在创新生态的价值构建方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助于通过市场机制弥补创新体 系的结构性缺陷。譬如,风险投资赋予创新 ...
城记丨长三角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出炉:沪苏浙皖全体跑赢全国增速
新华财经· 2025-10-26 21:48
宏观经济总量与增速 - 长三角地区前三季度GDP总量表现强劲,广东为105176.98亿元,江苏为102811.0亿元,均突破10万亿元大关,浙江为68495亿元,上海为40721.17亿元,安徽为39770亿元 [2] - 经济增速均超过全国水平(5.2%),其中浙江增速最快达5.7%,上海为5.5%,江苏和安徽均为5.4% [2] - 服务业是上海经济主引擎,第三产业增速达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5.5%,金融业同比增长9.8% [2] 产业结构与特点 - 江苏形成“制造强省+服务大省”格局,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对全部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为73.7% [5] - 浙江三产优势持续扩大,小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2] - 安徽仍以二产为主要经济驱动力,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5.1%,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29.5% [7] 消费市场与内需活力 - 浙江消费结构升级,限额以上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同比增长105.6%,智能手机零售额增长62.6% [3] - 江苏升级类商品销售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6.9%,智能家电增长53.5% [3] - 安徽乡村市场增长快于城镇,县乡市场规模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比重为32.2%,通讯器材类增长41.8% [4] - 上海消费市场回暖,体育和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7.7%,家具类增长22.1% [4] 新质生产力发展 - 江苏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对全部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为80.0%,商务服务增长15.6% [5][6] - 浙江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3%,互联网数据服务增长33.4% [6]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8.5%,人工智能制造业增长12.8%,风力发电机组产量增长1.0倍 [7] - 安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6%,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9.0%和8.8% [7] 第四季度发展重点 - 上海将推动重点产业增长与重点区域发展,加快商务楼宇及老旧工业区更新,全面推进浦东引领区建设 [8] - 浙江将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和稳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推动外贸出口稳量提质,持续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 [8] - 江苏四座“万亿之城”各有侧重,南京突出“人工智能+”行动,苏州加强项目招引和服务保障 [9] - 安徽推动第四批587个重大项目开工,总投资3323.8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占比52.3%,制造业占比61.1% [9]
盛松成: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平衡好消费和投资 | 立方大家谈
搜狐财经· 2025-10-26 18:53
我在2023年初就发表文章呼吁"消费和投资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详见《消费和投资不是相互排斥的关 系》,《上海证券报》,2023-02-19)。提振消费不仅能增加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还能催生出新 生、丰富、高层次消费需求,促进高质效投资。应认识到只有无效的投资,没有无效的消费。我国消费 和投资之间应该实现一种更加平衡的良性互动。 本次四中全会也明确提出这样的要求,例如"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 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国家已经在这方面推进部署,比如育儿补贴、学前教育学费减免等,现在也 鼓励人才多元化发展,不仅仅是培养大学生,也在增加技能类人才培养),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 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大力 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此前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盛松成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十五五"规划作为2035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承上启下的五年规划,重要性不言而喻。公报用"夯实基础、全面发力"来描述"十五五"时期对基本实现 社会 ...
江苏前三季度服务业经济平稳增长,发展质效持续提升
扬子晚报网· 2025-10-25 17:05
服务业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达56119亿元,同比增长5.6% [1] - 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4.6%,较上年同期提升0.9个百分点 [1] - 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6.1%,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0个百分点 [1] 生产性服务业 - 1-8月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0%,拉动全省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6.2个百分点 [2] - 生产性服务业对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80.0% [2] - 商务服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6%,保持较快增长 [2] 高技术及新兴服务业 - 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3% [3] - 1-8月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3个百分点 [3] - 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0%和11.1%,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增长17.8% [3] - 规模以上研究和试验发展、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9.9%和21.9%,合计拉动规模以上服务业增长0.8个百分点 [3] - 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生物技术推广服务营业收入分别大幅增长116.1%和39.7% [3] 文体旅娱消费市场 - 1-8月规模以上艺术表演场馆、博物馆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0.7%和20.2% [4] - 体育服务业同比增长13.0%,其中体育组织、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分别增长27.9%和10.0% [4] - 旅行社及相关服务同比增长11.9%,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9.2% [4] - 休闲观光活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与经纪代理服务分别增长10.8%和14.4% [4]
构建“风向标”体系:中国企业出海,如何选择市场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22 19:41
产业适配性评估框架 - 中低端制造业出海评估权重:人力成本25%,劳动年龄人口比例15%,老龄化程度15%,物流效率10%,制造业增加值增速10%,制造业占GDP比重10%,劳动力总人数10%,有效劳动力系数5%[13] - 高端制造业出海评估权重:创新投入指数30%,创新产出指数10%,制造业占GDP比重10%,物流绩效指数10%,高科技出口占GDP比重10%,中国FDI流量占比10%,中国FDI存量占比10%,人均GDP5%,人均GDP增速5%[18] - 生产性服务业出海评估权重:创新产出指数30%,创新投入指数10%,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总额比重10%,服务贸易出口金额10%,服务贸易增速10%,人均GDP10%,中国FDI流量占比10%,中国FDI存量占比10%[21] 重点区域市场机遇 - 中低端制造业综合分7分国家:印度尼西亚、巴西、印度、柬埔寨、越南、孟加拉国、墨西哥、贝宁、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秘鲁[14] - 高端制造业综合分7分以上国家:新加坡9分,荷兰、瑞典、德国、美国、瑞士、越南、英国、马来西亚、韩国、泰国7分[19] - 生产性服务业综合分8分以上国家:新加坡9分,美国9分,英国9分,荷兰8分,瑞士8分,瑞典8分,爱尔兰8分[24] 代表性国家案例分析 - 越南优势:作为东盟成员国,与欧盟自贸协定2020年8月生效,欧盟27国从越南进口金额达约600亿欧元[27][28] - 越南河内平均税后月工资从2017年约1500元人民币升至2024年约4500元人民币[29] - 印尼优势:人口约3亿,年龄中位数30岁以下,2045黄金印尼战略目标旨在跻身发达国家[36] - 印尼镍储量占全球近四分之一,为电动汽车与储能产业链核心原料[40] 风险评估体系 - 六维风险评估框架:政治风险、基本面风险、债务风险、货币政策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资产估值风险[43] - 政治风险指标包括总统换届周期、政府军队宗教稳定性、外交关系变动、地缘政治词汇使用频率[43] - 资产估值风险跟踪指标:汇率、国债利率、股市、大宗商品单日波动幅度,主权债CDS水平[43] 核心风险提示 - 海外政策与合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关税壁垒、技术出口限制、数据安全法规[45] - 市场认知偏差风险:不同区域消费习惯、品牌认知差异可能导致战略判断失误[45] - 汇率波动风险:企业出海业务可能因汇率波动产生汇兑损失[45] - 供应链风险:海外物流时效不稳定、仓储成本上升影响供应链运转[45]
江苏预拨5000万元贴息资金为生产性服务业注入金融“活水”
新华日报· 2025-10-19 07:29
政策核心内容 - 江苏省财政出台针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期限为2025年至2027年 [1] - 政策采用“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已向14家合作银行预拨2025年贴息资金5000万元 [1] - 预计该笔预拨资金将撬动银行发放贷款50亿元,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年度投资310亿元 [1] 政策支持领域与条件 - 财政贴息覆盖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五大生产性服务业领域 [1] - 贴息针对项目贷款,包括设备及软件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不包括流动资金贷款 [1] - 适用贷款的利率要求不超过中长期LPR加50个基点 [1] - 省财政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给予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 [1] - 单个项目年度省级财政贴息资金上限为200万元 [1]
江苏预拨5000万元贴息资金
新华日报· 2025-10-19 06:06
据了解,预拨资金由合作银行专项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财政贴息,预计将撬动银行发放贷款50亿 元、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年度投资310亿元,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注入政策红利。 本报讯(记者杨民仆)江苏省财政会同省发展改革委今年7月出台支持生产性服务业财政贴息政策,制定 印发《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贷款财政贴息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近日, 省财政按照"先预拨、后清算"方式,向14家合作银行拨付2025年生产性服务业财政贴息资金5000万元。 根据《方案》,在2025—2027年政策实施期限内,对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 服务等五大领域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进行设备及软件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研发投入的项目贷款(不包 括流动资金贷款且利率不超过中长期LPR+50bp),省财政给予1个百分点的财政贴息,单个项目年度省 级财政贴息资金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
黄金持续刷新高点,央行储备量创历史新高|一财号每周思想荟(第38期)
搜狐财经· 2025-10-17 18:13
央行增持黄金的战略意义 - 央行连续第11个月增持黄金储备量创历史新高,反映其作为国家储备资产中重要稳定器的角色[2] - 增持黄金是出于对冲全球货币超发和通胀压力的战略考量,以增强储备资产的抗风险能力[2] - 地缘政治冲突升级和全球经济不稳定支撑投资者避险情绪高涨,资金流入黄金市场[2] 本轮黄金市场的结构性特点 - 多国央行集体买入形成对美元信用的系统性对冲,参与者包括中国、俄罗斯、印度及中东多国[3] - 金融体系快速变革如数字货币崛起为黄金价值赋予新的时代背景[3] - 市场参与主体显著拓宽,黄金ETF及零售投资者提升市场流动性但也增加价格波动性[3] 黄金对投资者的启示 - 黄金核心功能是风险对冲与资产组合稳定器,而非博取高收益的工具[1] - 纪律性定期投入可淡化择时困境,克服情绪化交易[1] - 应远离杠杆投机,防止在正确方向上被短期波动击穿[1] 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价值 - 生产性服务业能催生技术革命性突破并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5] - 该行业通过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5] -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可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5] 创新驱动的经济意义 - 熊彼特创造性破坏思想在当今科技进步和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现实意义,需积极顺应以把握机遇[4][5] - 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开展创造性破坏可保持活力与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5] - 个人不断学习提升技能才能适应创造性破坏带来的变化,把握时代发展新机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