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卉
icon
搜索文档
白沙打安镇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单体文心兰种植区之一
海南日报· 2025-06-29 09:44
行业概况 - 打安镇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单体文心兰种植区之一,种植面积从2018年的48亩扩展到目前的500亩,7年间扩大10倍 [3] - 文心兰是一种特色小众热带花卉,每株市场销价可达上百元,主要用于酒店、展会等高端场景 [3] - 海南省出台《海南省推进热带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热带花卉产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 [4] 公司运营 - 打安镇成立白沙祥蓝蓝雨林花卉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12个种植基地的运营、品牌和销售,覆盖全镇11个村(居) [5][6] - 公司2023年实现海南文心兰切花出口"零"的突破,向越南出口3500株鲜切花 [6] - 2023年5月签订500万元订单,提前销售超60万株文心兰鲜切花,并与全国20余家批发商建立直供关系 [6] 产品与技术 - 打安镇文心兰A级花产出率超过50%,高于其他同类地区,得益于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智能化管理系统 [3] - 产品从单一文心兰扩展到石斛兰、香草兰、蝴蝶兰等品种,并开发出3大系列18款衍生产品,包括花精油、面膜、香皂等 [7] - 依托热带雨林300余种野生兰花种子资源库,与海南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种苗培育基地 [3] 市场拓展 - 构建24小时高效物流链路,产品通过航空运输次日可达上海等主要消费市场 [2][6] - 黄色系文心兰因品种独特,受到国内会展活动和酒店装饰的青睐 [6] - 引进泰国M B有限公司等3家行业龙头企业合作,拓展东南亚市场和国际产品研发 [7] 产业升级 - 从鲜切花种植向深加工延伸,形成种植、研发、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7] - 计划新增南药草珊瑚种植1100亩,开发香草兰等高经济价值作物 [7] - 成功培育"热科繁花"等5个秋石斛新品种,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7]
苹果+玫瑰 “链”出更多“文旅果”
四川日报· 2025-06-28 06:29
农文旅融合产业链发展 - 小金县通过共享农庄和科普研学等方式延长以苹果、玫瑰为代表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2] - 苹果共享农庄发起"我在雪山下有棵苹果树"活动,网友支付399元可认养一棵苹果树,去年认养2000多棵 [3] - 共享模式带动农庄打卡游客增加,促进附近民宿和餐饮发展,村民年收入可达20万元 [3] - 木栏村通过"旅游+公司+农户"模式带动苹果产业收入较2019年增长200% [4] 苹果产业升级 - 共享农庄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包括共享厨房、21栋民宿、烧烤房和星空房等设施 [3] - 农庄游客可前往四姑娘山、藏寨碉楼体验户外运动和锅庄舞蹈 [3] - 村民通过土地流转、保底收益、股金分红、劳务收入等多渠道增收 [4] 玫瑰产业链延伸 - 小金县栽培玫瑰10余种共计1.5万亩,建成4200平方米加工车间和20条生产线,开发30多个产品 [6] - 玫瑰产业带动13个乡镇46个村增收,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 [6] - 举办玫瑰丰收采摘节吸引200多名国际客商,促进产业合作 [6] 玫瑰旅游价值开发 - 依托110亩玫瑰博览园、935亩"玫瑰谷"和560亩玫瑰花海体验区打造高山玫瑰基地 [6] - 金山玫瑰产业研学基地建成研究中心、产业园、购物中心和餐厅,2022年成为国家3A级景区 [7] - 研学项目累计吸引4000多人次参与,2024年创收15万元 [7] 研学旅游发展规划 - 冒水村建立夹金生态学习基地,研发覆盖学校和家庭的研学项目 [7] - 阿坝州计划建设非遗博物馆、青稞博物馆,盘活四姑娘山等研学基地 [7] - 全州13个县市将各培育2个以上精品研学产品,加快建设"研学之州" [7]
万亩玫瑰铺就“美丽经济”:四川小金县“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启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6-26 23:09
中新网阿坝6月26日电 (单鹏 安源)26日上午,在四川省阿坝州小金县新桥乡共和村玫瑰花基地,上万株 玫瑰花灿烂绽放、芳香扑鼻。农牧民身穿嘉绒藏族特色服饰,相聚在玫瑰花海,他们手上拿着预示丰收 的玫瑰花籽和玫瑰鲜花,祈求今年风调雨顺、"花"开富贵。 瑰种植端、加工端、研发端、旅游端全面发力,推动"玫瑰+旅游""玫瑰+文化""玫瑰+园区"深度融合, 并助力小金玫瑰拓市场、扩销路,小金玫瑰也成功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如何发挥玫瑰的更大价值,是近年来小金县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当地已开始培育观光玫瑰 产业,现已建成110亩玫瑰博览园、935亩"玫瑰谷"、90亩"玫瑰花海体验区"以及10个"玫瑰花观赏体验 园",形成了高原玫瑰"种植、加工、销售、观光、体验、教研"全产业链。通过促进现代农业与乡村旅 游的融合发展,小金县的"美丽资源"逐步转化为"美丽经济"。(完) 省阿坝州小金县新桥乡共和村玫瑰花基地一角。 单鹏 摄 这是第六届"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开幕式的场景。26日,第六届"金山玫瑰"采摘溯源季在阿坝州小金县 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玫瑰产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小金县,体验玫瑰采摘,探讨高原玫瑰在香精香 料、生物医 ...
国网张掖供电公司:护航千亩玫瑰绽放“浪漫经济”
中国能源网· 2025-06-24 17:18
6月23日,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张掖电骆驼)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刘希伟、李斌 来到山丹县俊昌家庭农场种植基地,把脉问诊基地配电箱、设备用电情况,零距离当好玫瑰 产业发展"守护者"。 走进基地,放眼望去,1500亩玫瑰花盛开正艳、芳香四溢。花农们正在忙碌着玫瑰花的 采摘、晾晒和花酱的腌制,技术人员们紧张有序地进行玫瑰花纯露的蒸馏,每个人的脸上洋 溢着丰收的喜悦。 据了解,老军乡玫瑰之约农旅发展示范基地占地面积5600亩,是一家以玫瑰花海旅游、 玫瑰加工等为主体,集玫瑰种植、玫瑰衍生产品加工、销售、玫瑰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玫瑰花 农业产业基地,生产的玫瑰纯露、玫瑰酱、玫瑰茶等玫瑰系列产品发往山东、安徽等地。 "我们每天对玫瑰园定时进行排灌,玫瑰平均采摘约1000多斤,采摘加工后需在冷库恒 温处理冷藏24小时才能控制它的生长,保证玫瑰的品质。现已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种 植'龙玫一号'1260亩,开发玫瑰露、玫瑰酱、玫瑰茶等玫瑰花系列产品。"山丹县俊昌家庭 农场负责人朱多俊说。 一种花成就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老军乡坐落于秀丽的焉支山下,地势平 坦、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孕育出了香气浓郁、品质上乘的玫瑰花 ...
昆明护航鲜花产业发展 小切口破题打通中梗阻
政府监督与行业支持 - 昆明市呈贡区纪委监委联合职能部门建立"问题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企业诉求,2025年以来实施帮扶清单127项,解决花农、花商、花企问题140余个 [2] -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走访花卉种植基地和公司,监督职能部门在服务保障和政策落实中的履职情况,旨在消除产业发展障碍 [2] 政策执行与资金监管 - 安宁市纪委监委采用"三查三督"工作法监督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发现项目审批环节存在材料要求不清晰、流转时限不明等问题,发出纪检监察建议书3份并约谈5人次 [3] - 督促职能部门建立鲜花产业协调机制,以解决政策落地和资金保障中的堵点 [3] 全产业链监督措施 - 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对花卉研发、种植、物流、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链条监督,五华区重点检查研发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纠治截留挪用等行为 [3] - 晋宁区纪委监委围绕花卉项目运行和资金管理开展常态化检查,聚焦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整治 [3]
江苏三年累计落实312个援藏招商引资项目——苏藏同心浇灌高原致富花
新华日报· 2025-06-24 07:15
产业协作成果 - 江苏与拉萨通过产业协作形成紧密共同体,将江苏的产业基因成功嫁接到高原地区 [1] - 达孜·丹阳眼镜城成为西藏最大眼镜卖场,展示上千款镜片,成功将丹阳眼镜产业引入高原 [1] - 眼镜产业针对拉萨高紫外线环境带来的市场需求,形成"企业有市场、群众得实惠、地方增产业"的良性循环 [1] - 花卉园艺示范基地新建超节能温室大棚10680平方米,配备先进种植系统,推动拉萨花卉产业科技化标准化 [2] - 产业援藏实现从"输血"到"造血"转变,年均组织50多批1600余人次专业人员赴江苏培训 [2] 就业与人才培养 - 眼镜城帮助10余位藏族员工实现职业转型,提供赴丹阳培训机会,验光师月收入达5000元 [2] - 江苏援藏累计在藏培养培训干部人才3500余人次,专业人才超过4000人次 [2] - 对口援建8个功能园区创造超过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28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3] 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 - 累计引进312个招商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9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7亿元 [3] - 14家江苏企业携带5.8亿元资金进藏投资兴业 [3] - 招商引资成果位列17个援藏省市首位,年均开展20余次招商推介活动 [2] 特色产业发展 - 林周县格桑塘示范园通过牦牛品种改良使出栏周期缩短3年 [3] - 曲水县智能温室成功种植草莓与西红柿,培养本地农业技术人才 [3] - 江苏企业引入"零添加"工艺帮助拉萨饮用水产品进入华东市场 [3]
南博会上“头回客”和“回头客”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新华网· 2025-06-20 21:33
新华社昆明6月20日电 题:南博会上"头回客"和"回头客"共享中国发展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赵珮然、王贤思、吴闫 来自孟加拉国的萨姆拉特·巴博尔首次来到中国—南亚博览会,正忙着在制造业馆寻找合适的"中国制造"LED照明产品。 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正在云南昆明举行,吸引了7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2500多家企业参展,覆盖南亚、东南亚所有国家。新老展 商、采购商在这里共同探寻中国市场的无限可能。 "以前我们用的都是钨丝灯泡,不仅发热大、寿命也短。"萨姆拉特·巴博尔说,现在在达卡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见中国产的LED灯泡,他此行希望 与更多中国企业建立联系,把高效节能的灯泡带回孟加拉国。 展馆内也不乏熟悉的身影。阿富汗地毯商赛义德·比拉勒·法鲁奇多次参加南博会,今年出口中国地毯达7吨,几乎是去年的两倍。他希望通过南博 会平台进一步扩大在华市场份额。 为支持南亚最不发达国家扩大对华出口,中国对阿富汗、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国家的相关产品实施100%零关税政策。这一制度红利成为"回头 客"深耕中国市场的有力支撑。 6月19日拍摄的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举办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胡超摄 在南博会南亚馆,香料与木 ...
安徽铜陵:一朵凤丹绽放亿元产业链新图景
中国经济网· 2025-06-20 20:20
产业链发展 - 安徽铜陵凤丹已形成全产业链模式,涵盖观赏、药用、榨油、制茶、提露等多个环节,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达3.5亿元 [1] - 凤凰山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4万元,显示产业链对当地经济的显著带动作用 [1] - 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发30余款凤丹衍生产品,覆盖药用和日化领域,其中牡丹籽油2023年产值达3000万元 [2] 旅游与业态创新 - 铜陵凤凰山景区通过"赏花 + 体验"复合业态实现转型,包括滴水崖咖啡屋、凤栖坪观景台等网红打卡点,以及萌宠乐园、露营基地等亲子项目 [1] - "五一"假期景区门票收入43万元,综合营收116万元,游客量同比增长240% [1] - 景区布局亲水夜游项目,将"白天赏花"延伸至"夜间消费",进一步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1] 种植与加工 - 凤凰山村拥有2000亩凤丹种植基地,年产丹皮远销日韩,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达240万元 [2] - "凤丹产业联盟"计划5年内建成万亩种植基地,强化规模效应 [2] - 凤丹丹皮与白芍并称"安徽四大名药",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栽培系统跻身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1] 政策与规划 - 铜陵市正打造全国南方牡丹产业示范区,目标2035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2] - 凤凰山村精品示范村与江南铜谷风景道联动,总投资7423万元,串联5大景区,推动"一日游"向"深度游"转变 [1] 品牌与文化 - 凤丹是铜陵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具有深厚文化底蕴 [1] - 凤凰山村既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也是南方牡丹商品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2]
一片叶子卖8000?从摆地摊到年销百万,他卖爆“会呼吸的壁画”
36氪· 2025-06-20 07:43
行业概况 - 热带植物已成为继宠物、潮玩后最受90后、00后欢迎的潮流单品,涵盖秋海棠、龟背竹、海芋、蔓绿绒、花烛等品种 [2] - 淘宝热带植物成交连续3年增长超100%,2023年618期间鹿角蕨单品类销量超50万件 [3] - 热植价格波动剧烈,例如火焰巴西龟背竹锦化小苗曾标价88万元,但同品种叶片价格可能从2000-3000元/片跌至20-30元/片仅需3-4年 [2][16] 商业模式演变 - 行业早期依赖进口(荷兰为主),批发价高达260元/盆,2020年后国内种植端通过直播直面消费者,倒逼自主繁育体系形成 [14][16] - 线上渠道占比超90%,传统线下市场对锦化植物等新品种接受度低 [12] - 商家净利润从10%降至不足5%,需通过规模化培育拼概率获取特殊种(如1万元/株的侏儒鹿角蕨) [19][27] 产品生命周期 - 热植价格遵循"早买早享受,晚买有优惠"规律,秋海棠从数千元跌至20元/10盆,龟背竹锦化品种1年内价格可降至1/10 [16][19] - 鹿角蕨成为新爆款,因垂吊生长特性被用作"活壁画",2023年销量同比翻5-6倍,客群70%为20-35岁男性 [3][21][23] - 商家需持续淘汰滞销品种(如处理3万盆秋海棠)为新品腾挪空间,实际仅10%高品相产品能溢价销售 [19] 用户行为洞察 - 消费者以养宠物心态培育植物,律师等职业人群通过养护过程释放压力,单次消费达4000-5000元 [23] - 鹿角蕨客群结构从25-40岁女性主导转变为20-35岁男性为主,反映年轻独居群体情感寄托需求变化 [21] 公司发展路径 - 从摆地摊起步,通过"花盆年轻化"策略实现年销售额从70万增至数百万,后转型7000平米种植基地 [7][9][16] - 提前4年布局鹿角蕨培育,踩中市场上升期,目前产品线覆盖400-2000元主流价位及万元级稀缺品种 [23][24] - 坚持"苦中作乐"的长期主义,目标将鹿角蕨价格稳定在200元左右以推动市场普及 [27]
小菊花”闯出乡村振兴“大产业
新华日报· 2025-06-20 05:51
鲜切菊产业规模与出口 - 草桥镇鲜切菊种植面积达5000亩,亩产值可达4万多元,年种植三茬花[1] - 纪集村鲜切花合作社订单式种植白扇菊花30万枝,主要销往日本和韩国[1] - 草桥镇菊花远销10多个国家,平均每株售价3元,年产值近亿元[2] - 胡晴鲜切花种植基地今年获得1200万支鲜切菊出口订单[1] 现代农业技术应用 - 采用智能温度传感器、通风系统及数字化设备控制菊花生长环境[1] - 推广打顶除杈、光控温控、水肥一体化技术,亩产达1万枝,品质远超传统种植[2] - 实现精准采收,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控制花苞开放程度[1] 产业链延伸与深加工 - 沂岸花卉拥有600亩种植基地和观赏园,成为地区鲜切花出口集散地和菊文化主题旅游观光园[2] - 开发4000平方米加工车间,生产一级金丝皇菊、菊花茶、固体饮料等产品[2] - 与高校合作建立药食植物实验基地,开发出50多种菊花衍生品包括菊花精油、含片等[2] - 金丝皇菊饮品年销售额持续增长,带动周边种植食用菊花2000余亩[2] 产业带动效应 - 全年吸纳劳动力2000余人,纪集村通过菊花产业带动村集体收入突破百万元[3] - 结合骆马湖、沂河生态资源发展菊花主题乡村旅游,打造观光园并举办菊花节[3] - 形成从育苗、管护到采摘、加工的完整产业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