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

搜索文档
埃泰克冲A背后:关联方奇瑞汽车贡献过半营收
北京商报· 2025-07-17 21:21
公司IPO进展 - 芜湖埃泰克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主板IPO于2025年6月20日获得受理 并于7月16日进入问询阶段 [1][4] - 公司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 用于汽车电子项目、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等 [3][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1.74亿元、30.08亿元、34.6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6.2% [4] - 同期归属净利润分别为9175.13万元、1.94亿元、2.13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52.4% [4] - 2024年应收账款余额达12.27亿元 占营收比例35.39% [6] 关联交易与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对关联方销售收入占比从27.6%升至53.89% 其中奇瑞汽车贡献超99%关联交易 [4][5] - 奇瑞汽车通过奇瑞股份持有公司14.99%股权 为第一大股东 [5] - 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从2022年73.16%增至2024年84.38% [5] 产能与研发投入 - 2024年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较2023年下降 其中汽车电子EMS利用率从115.29%降至76% [8] - 2022-2024年研发费用率5.83%/5.07%/5.19% 显著低于行业均值9.94%/10.7%/9.78% [9] - 募投项目包含两个研发中心建设 拟投入4.88亿元 [7][8] 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车身域、智能座舱域、动力域及智能驾驶域电子产品研发生产 [4] - 2024年关联交易金额达18.69亿元 占营收53.89% [4][5]
海优新材: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第二次临时受托管理报告(2025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7-17 00:26
海优转债发行概况 - 公司于2022年6月23日发行694万张可转债,每张面值100元,总规模6.94亿元[4] - 债券简称"海优转债"(代码118008),期限6年(2022年6月23日至2028年6月22日)[4][5] - 票面利率首年0.3%,采用每年付息一次方式,到期偿还本金及末次利息[5] 转股条款 - 初始转股价定为217.42元/股,转股期自2022年12月29日起至到期日止[6] - 设置转股价调整机制,针对派息、增发等情形制定详细计算公式[7][8] - 未设置担保措施,信用评级由中证鹏元评估[8] 募投项目变更 - 终止原"年产2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一期)",因光伏行业增速放缓至10%或持平,产能供需失衡[9] - 新增"年产200万平米PDCLC调光膜项目(一期)",投资规模2.5亿元,拟投入剩余募集资金2.26亿元[9][10] - PDCLC调光膜在汽车领域应用取得突破,现有产能仅能满足当前订单需求[10] 资金使用情况 - 原光伏胶膜项目承诺投资3.19亿元,实际投入9,297.22万元后终止[10] - 新项目资金缺口2,397.22万元将由自有或自筹资金补足[11] - 变更后募集资金用途将提交股东大会及债券持有人会议审议[12] 市场影响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转债余额6.94亿元,若变更获批将触发附加回售条款[13] - 光伏行业2024年新增装机增速显著下降,竞争加剧[9] - PDCLC调光膜产业化能力提升,汽车天幕及车窗渗透率有望快速增长[10]
AI赋能、汽车电子业务增长 消费电子上市公司中期业绩普遍向好
证券日报· 2025-07-16 00:44
行业景气度 - A股消费电子板块23家上市公司中11家净利润预喜 占比47% [1] - 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和AI爆发 企业加强业务拓展与新技术布局 [2] - 需求回暖与汽车电子业务放量形成双重拉动 技术升级与场景拓展驱动结构性复苏 [2] 公司业绩表现 - 6家公司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 硕贝德以867%-1028%增幅暂列第一 [2] - 硕贝德业绩增长主因聚焦主业深化客户合作 天线/线束/散热模组等业务推动营收稳步增长 [2] - 华勤技术预计净利润18.7-19亿元 同比增长44.8%-47.2% 受益于AI助推智能终端等领域发展 [3] - 领益智造净利润同比增长31.57%-66.66% 通过增加AI终端硬件研发投入提升市场份额 [3] -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GPU模块及算力板产品Q2出货显著增长 智能制造与AI融合推动业务稳健增长 [4] 业务驱动因素 - AI深度赋能消费电子产业 驱动智能手机/AI PC/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创新 [3] - 汽车电子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立讯精密净利润增长20%-25% 因深化垂直整合与全球化布局 [5] - 春秋电子净利润增长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镁合金业务及AI PC渗透带动的笔记本结构件需求 [5] 产业逻辑分析 - 消费电子回暖与汽车电子高速发展形成双重驱动 需求复苏与技术迭代共振 [6] - 消费电子厂商库存去化接近尾声 AI手机/VR拉动换机需求 汽车电子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加速 [6] - 技术复用(如光学/芯片)实现降本增效 推动半导体/零部件/整机企业业绩释放 [6]
路畅科技: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4000万元–5200万元
快讯· 2025-07-14 20:12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4000万元至5200万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2491.99万元显著扩大[1] - 汽车电子业务营收同比增长 主要得益于主机厂定点项目订单释放[1] 经营状况 - 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综合毛利率下降[1] - 为争取及扩大市场份额 研发和销售费用同比增加[1] - 公司保持对汽车电子技术和产品研发的投入[1]
德赛西威: 关于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首次持有人大会决议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1 19:08
德赛西威2025年员工持股计划 - 公司于2025年7月11日以现场及通讯方式召开员工持股计划首次持有人大会,参会份额达167,994,820份(占总份额100%),表决程序符合规定 [1] - 会议全票通过设立3人管理委员会(熊文全、何志亮、李乐乐),委员非大股东/董监高且无关联关系,任期与持股计划存续期一致 [2] - 管理委员会首次会议选举熊文全为主任,并获授权12项职责,包括召集会议、账户管理、收益分配、份额变更等,授权有效期至持股计划期满 [3][4] 消费电子ETF市场表现 - 国证消费电子主题指数ETF(159732)近五日下跌0.84%,市盈率37.4倍,估值处于46.43%历史分位 [7][8] - 最新份额24.9亿份(环比增加3100万份),但主力资金净流出1635.7万元 [7]
立讯精密:双轮驱动破局 港股IPO背后是科技制造巨头穿越周期的雄心
财富在线· 2025-07-11 17:51
公司战略与资本市场布局 - 公司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旨在深化全球化战略、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与规范化水平 [1] - 公司市值超过2500亿元,此次布局将构建"A+H"双融资平台,与全球化生产基地网络形成协同 [1][2] - 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是此次上市的核心诉求,公司特别强调这一目标以直面市场关切 [2] 财务表现与业务增长 - 2024年公司营收接近2700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计64 75亿至67 45亿元,同比增长20%-25% [2] - 汽车互联产品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48 69%,增速远超其他业务板块 [3] - 公司斥资41亿元收购德国汽车线束巨头莱尼集团50 1%股权,预计带来200亿元以上营收增量 [3] 业务多元化战略 - 公司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在稳固消费电子基本盘的同时打造汽车电子第二增长引擎 [3] - 莱尼集团作为全球第四大汽车线束供应商,2023年营收超400亿元,客户覆盖奔驰、宝马、大众等头部车企 [3] - 公司目标2025年帮助莱尼实现损益两平,并在5-7年内追平行业领先水平 [3] 全球化布局与风险应对 - 公司已在东南亚和北美建立完善生产网络,包括越南、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墨西哥等制造基地 [4] - 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因国内制造产品只有很少部分出口到美国 [4] - 全球化产能配置为公司筑起抵御贸易摩擦的护城河 [4] 行业环境与政策支持 - 202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提振消费"列为首要任务,汽车作为大宗消费品成为重点支持方向 [3] - 第三方研究机构认为中国制造业能力短期无法被替代,消费电子产业链将继续稳健运营 [4] - 行业优质个股已显现估值修复空间,关税政策难以在中长期维持 [4]
德赛西威(002920) - 2025年7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1 16:24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 [2] - 活动参与人员包括中金公司、瀚鑫基金等机构人员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9日,地点在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证券事务代表林洵沛先生和证券事务专员黄伊靖女士 [2] 公司业务竞争优势 - 公司拓展研发创新、客户服务、安全验证等综合实力,能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在产品等方面基础坚实,可实现客户快速、安全、大规模配置产品需求,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将推动业务高速增长 [2] 海外产能建设规划 - 欧洲产能布局:德国工厂正常运营,西班牙工厂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向客户供应智能化产品,服务大众、沃尔沃等欧洲客户 [2][4] - 其他地区产能布局:在东南亚通过产业合作构建本地化能力,在墨西哥设厂服务北美、南美区域客户 [4] 在手订单情况 - 2022年度获得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200亿元,2023年度超245亿元,2024年度超270亿元,其中海外新项目订单年化销售额超50亿元,同比增长超120% [4]
奉天电子董事长彭雄兵为清华博士,60岁哥哥彭雄飞任总经理兼总工程师
搜狐财经· 2025-07-11 09:17
公司概况 - 上海奉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交所IPO获受理,保荐机构为东方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陆郭淳、朱伟,会计师事务所为上会 [1] -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要从事汽车电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面向整车厂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汽车电子产品 [1]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75亿元、6.40亿元、8.84亿元 [1] - 2022年至2024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133.52万元、3474.93万元和8633.57万元 [1] 股权结构 - 彭雄飞直接持有公司3655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4.39%,并担任公司董事、总经理、总工程师 [3] - 彭雄兵直接持有公司3655万股股份,持股比例为34.39%,并担任公司董事长 [3] - 彭雄飞、彭雄兵兄弟合计持有公司68.78%的股份 [3] 管理层背景 - 彭雄飞,1965年4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 [3][5] - 彭雄飞曾任职于邮电部第十研究所、上海贝尔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上海奉天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天泰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奉和电子有限公司等 [3][5] - 彭雄兵,1969年6月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历 [4][6] - 彭雄兵曾任职于青岛海信集团技术中心、上海广厦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奉天电子有限公司、西安天泰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奉和电子有限公司等 [4][6]
股份代持悬案未了、又陷收购争议,立讯精密赴港IPO埋阴影
凤凰网财经· 2025-07-10 21:13
公司发展历程 - 王来春从富士康流水线女工起步,1999年与哥哥王来胜收购香港立讯公司,2004年创立立讯精密,初期依赖富士康订单(50%收入占比)[7][9] - 2010年A股上市后市值达2500亿人民币,2025年计划赴港上市,成为"果链三巨头"中最后一家赴港企业[4][5] - 通过关键并购实现业务升级:2011年5.8亿收购昆山联滔切入苹果供应链,2016年收购苏州美特获得AirPods订单,2020年33亿收购纬创资通iPhone代工业务[11] 财务与业务结构 - 2024年营收2688亿元(+16%),净利润133.66亿元(+22%),消费电子占比超80%(2241亿元)[5][13] - 客户集中度极高:苹果贡献1901亿元(70.74%),前五大客户合计占比78.5%,第二大客户仅占2.28%[13][14] - 海外收入占比87.6%(2355亿元),内销仅12.4%(333亿元),易受国际贸易环境影响[14] 战略转型与挑战 - 汽车电子布局:2022年与奇瑞战略合作,2024年41亿收购德国莱尼集团,汽车业务收入占比从3.99%提升至5.12%[15][17] - 转型代价:资产负债率从56.61%升至62.16%,新业务规模尚小(汽车收入137.6亿元)难以替代苹果[16][17] - "果链魔咒"风险:2021年欧菲光被踢出供应链导致市值暴跌的前车之鉴[12] 公司治理争议 - 百亿股权代持纠纷:吴政卫指控2007年口头约定代持股份,立讯否认但收购其关联公司博硕科技引发质疑[18] - 2025年收购安徽信光(亏损4052万元)引发关联交易质疑,标的公司实控人为王来胜之女王雅媛[19][20] - 光伏资产与核心业务协同性存疑,被市场质疑存在"父救女"动机[19][20]
德赛西威现10笔大宗交易 均为折价成交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8:08
大宗交易数据 - 7月9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10笔成交,合计成交量64.40万股,成交金额6081.31万元,成交价格均为94.43元,相对当日收盘价折价7.86% [2] - 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5笔成交中,合计成交金额3276.73万元,净买入3276.73万元 [2] - 单笔最大成交量为10.60万股,成交金额1000.96万元,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卖方为华泰证券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营业部 [3] 二级市场表现 - 当日收盘价为102.48元,上涨0.93%,日换手率0.99%,成交额5.60亿元 [2] - 全天主力资金净流入1971.30万元,近5日累计上涨2.07%,但资金合计净流出3477.71万元 [2] - 融资余额最新为8.72亿元,近5日减少3610.25万元,降幅3.98% [3] 交易席位分布 - 买方涉及机构专用、中信证券徐州建国西路营业部、中国银河证券南昌红谷滩营业部等 [3][4] - 卖方集中出现华泰证券上海浦东新区滨江大道营业部(6笔)和中国中金财富证券惠州文昌一路营业部(3笔) [3][4] -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静安区洛川东路营业部和中信证券北京万柳营业部分别参与1笔交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