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具身智能:灵巧手技术与产业链机遇分析(附56页PPT)
材料汇· 2025-04-23 23:05
灵巧手与夹爪的对比 - 灵巧手是人形机器人末端执行的最优选择,具有复杂操作和泛化能力,适用于复杂场景[5][11] - 夹爪在工业端已实现批量出货,具有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特性,更适合工业应用场景[10][17] - 自由度是核心差异,灵巧手自由度更高但算法要求更高,夹爪自由度低但操作简单[17][22] - 长期来看两者将共存,灵巧手是终局解决方案但夹爪在特定场景仍有优势[17][22] 灵巧手技术架构 - 驱动模块主流方案为空心杯电机,具有高功率密度和快速响应特性[23][33] - 减速模块主流为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精度更高但成本较高[23][63] - 传动模块主流为微型滚珠丝杠+腱绳方案,实现旋转到直线运动转换[23][71] - 三大模块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收敛,不同企业采用不同方案[104][105] 驱动模块技术细节 - 空心杯电机具有体积小、转速高优势,但绕线工艺是量产瓶颈[33][40] - 直流无刷电机成本较低,是降本折中方案但性能略逊[42][44] - 无框力矩电机负载能力强但价格过高,应用较少[45][47] - 三种电机价格对比:无框力矩>空心杯>直流无刷[51][52] 减速模块技术细节 - 行星减速器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寿命较短[57][63] - 谐波减速器精度高结构紧凑,但成本过高[62][63] - 哈默纳科已实现微型谐波方案在指关节应用[62] 传动模块技术细节 - 腱绳传动自由度高成本低,但存在蠕变问题[75][76] - 连杆传动承载力强可靠性高,但效率较低[81][83] - 特斯拉二代灵巧手采用丝杠替代蜗杆提升精度[119] - 材料研发是腱绳路线主要挑战,UHMWPE是主流材料[78][80] 商业化落地关键 - 触觉传感器对实现精准力控至关重要,技术路线多样[89][90] - 抓握大模型训练可先从夹爪入手再过渡到灵巧手[95] - 本体厂商自制灵巧手成为趋势,掌握核心技术[99] - 传感器和抓取模型是打通商业化最后一环[89][95] 企业布局情况 - 特斯拉两代灵巧手方案演变,二代提升自由度[107][114] - 灵巧智能采用腱绳驱动方案,单指三自由度[125] - 新剑机电采用无框力矩电机+连杆传动[130] - 兆威机电开发直驱方案,三类手指自由度不同[134] - 星动纪元采用空心杯电机直驱方案[138]
亦庄制造:一场全球瞩目的机器人马拉松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21:49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马拉松赛事 -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成为全球首个机器人马拉松赛事,20支人形机器人战队参赛,央视等媒体全程直播引发社交媒体刷屏[1] - 赛事终点设立机器人企业展区,北京亦庄聚集百余家机器人生态企业,距离赛事终点仅3公里,该区域每年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1]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展位最受关注,其天工Ultra机器人赛前已被视为夺冠热门,公司原计划同期发布天工2.0版本但因赛事延期推迟[1] 赛事表现与技术争议 - 完赛率仅30%(6/20),机器人摔倒画面引发公众对行业技术水平的质疑,宇树机器人因客户操作失误导致未完赛引发舆论风波[2][6] - 多家公司澄清非官方参赛(宇树、众擎、加速进化),强调客户自行购买的机器人因未安装跑步算法导致表现不佳[6][7] - 行业技术人员指出马拉松仅能测试单一运动能力,不能全面反映产品技术水平,当前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和关节电机性能是关键差异点[7] 企业营销与区域竞争 - 赛事成为地方政府培育明星企业的舞台,部分参赛企业背后出现地方国资身影,被视作区域科技实力的展示窗口[1] - 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清华辍学创业者)借赛事高调曝光,公司机器人取得亚军成绩实现品牌出圈[5] - 加速进化的BoosterT1机器人虽非官方参赛,但3月曾亮相中国政府网《机器人群侠传》,显示政府背书效应[7] 产业现状与商业化进展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天工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亚军松延动力(3:37:50),季军上海卓益得(4:25:56)[9] - 终端应用场景展示丰富:京东采销广告机器人、50万元/台的煎饼机器人、咖啡制作机器人等商业化尝试[3] - 百度智能云为天工提供AI基础设施支持,实现"大脑"与"小脑"协同,显示产业链协作模式[4] 行业认知与未来展望 - 赛事暴露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距离:实验室场景与真实路况存在显著差距,现阶段可实现"共跑"但未达"共赛"水平[9][10] -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EO熊友军表示赛事本质是产业对话和技术练兵,天工表现验证了环境适应能力,为进入工厂/生活服务场景做准备[10] - 行业呈现激烈竞争态势,各公司均具备实物产品,业内人士可通过专业维度判断技术优劣[7]
首批入池专利1900余件!“淄博机器人产业专利池”成立发布
齐鲁晚报网· 2025-04-23 21:46
淄博机器人产业专利池建设 - 淄博市成功举办知识产权宣传周专利转化运用主题活动 重点介绍机器人产业专利池建设情况 [1] -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 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3] - 淄博已形成"核心部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 但产业发展仍面临突出问题和挑战 [3] 专利池运营机制 - 以龙头企业淄博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为核心构建专利池 首批17家成员入池专利1900余件 [3] - 将持续吸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高校院所入池 丰富专利数量 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和专利技术转化落地 [3] - 深度融合专利导航工具 剖析全球技术布局 明确产业优劣势 引导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布局 [3] - 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定期评估专利技术价值和市场前景 更新技术构成以匹配产业发展 [3] 专利池实施策略 - 重点开展专利内部交叉许可、外部统一推广和联合维权三项工作 [4] - 对内促进技术共享降低研发成本 对外推动专利技术成为行业标准增强话语权 [4] - 组建专业团队应对专利纠纷 开发在线许可平台实现全流程线上服务提高效率 [4] 专利池价值影响 - 帮助企业精准掌握技术发展趋势 实时获取行业最新技术突破和竞争格局 [4] - 系统梳理内部专利布局和竞争对手动态 充分利用高校院所成果提供前沿技术储备 [4] - 柔性引进高端人才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顶尖人才参与研发 [4] - 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产业链资源 构建共享平台降低创新成本防范侵权风险 [4] - 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促进淄博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4]
从硅谷到深圳“机器人谷”,全球硬科技新范式何以再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21:35
作 者丨林典驰 编 辑丨孙超逸 当硅谷核心区Pa l o Alt o的咖啡馆里,工程师们用马克笔在玻璃窗上推演算法时,大洋彼岸的 深圳众擎机器人,正在大街上漫步。机器人的走路仪态酷似人类,以至于英伟达高级AI研究 科学家Jim Fa n也转发感叹,"这是真的么?很难分得清是真实的或是三维动画和So r a生成 的。" 东西方的科技碰撞一触即发,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深圳的机器人不仅能够走路,还能够助人爬 山、冲泡咖啡、送餐。 有意思的是,生产这些机器人的公司大多来自于深圳南山区,这里渐渐孕育出了一个"机器人 谷",它位于深圳大学城及其周边,沿着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恰好也是阳台山南部余 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 在这条狭长的谷地中,拥有诸如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等近十所知名高校和 研究机构,更是有着密度堪比硅谷的机器人公司矩阵,以及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集聚特 色,成为一条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产业集群特色的"科技走廊"。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深圳"机器人谷"诞生了完整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链。近百家 机器人公司中,拥有诸多细分领域的龙头,如无人机龙头大疆,机器视觉识别领域的龙头奥比 中光, ...
参会须知|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开发高校专场会议即将召开,必读收藏!
机器人圈· 2025-04-23 20:00
具身赋能,机智未来。作为人工智能的进阶形态,具身智能依托大模型、多模态感知与强化学习技术突破,推动智能体从 虚拟推理迈向物理操作,在工业、医疗、服务等领域开启协同新范式。被纳入国家战略的具身智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 核心引擎,通过技术-产业闭环重构千行百业生产力形态,并加速向通用化、低成本化演进,引领全球科技竞争新格局。 为进一步赋能具身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其在更多领域实现应用落地,《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联合深圳市机器人 协会主办的 "FAIR plus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开发高校专场" 将于 4月26日 在 深圳福田会展中心 8号馆2号会议室 盛大启幕。 本次会议不仅汇聚中科院、武汉大学等顶尖学术力量,还邀请优必选、越疆科技、逐际动力等头部企业代表,从技术研 发、产业应用、生态协同等多维度解读行业机遇。与会者可通过主题演讲、案例分享与互动交流,全面把握"具身智 能"与"人形机器人"的最新动态,探索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的可行路径。 参会须知 会议地点: 深圳福田会展中心8号馆2号会议室 会议时间: 2025年4月26日09:30-12:00 签到时间: 2025年4月26日09:00 ...
从硅谷到深圳“机器人谷”全球硬科技新范式何以再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3 19:52
深圳"机器人谷"产业集群 - 深圳南山区形成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特色的"科技走廊",沿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聚集近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产学研一体化特征显著[1][3] - 区域内拥有近百家机器人公司,包括大疆(无人机)、奥比中光(机器视觉)、速腾聚创(激光雷达全球出货量第一)、优必选(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等细分领域龙头[2][6] - 产业链本地化率达60%,半径10公里内可完成机器人从设计到量产闭环,头部企业国产化率超90%[9] 技术突破与创新模式 - 企业实现"机电智一体化"融合,如速腾聚创突破激光雷达和灵巧手技术,优必选将群体智能技术引入工业人形机器人[4][11] - 关键技术专利增长显著:2021-2023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7.9%,柔性关节、多模态感知等领域形成专利护城河[5] - 智平方发布搭载自研具身大模型AlphaBot 2的通用智能机器人,融合DeepSeek技术实现长程任务推理[11][12] 供应链与产业生态 - 深圳电子制造生态全球最密集,支持"上午设计、下午打样、次日量产"的极限效率,如华强北电子市场缩短研发周期[6] - 供应链高度集聚:触觉传感器、伺服电机、机械臂等核心部件均可本地快速交付,企业定制零件效率提升50%且成本节省30%[6][9] - 2023年深圳机器人产值达1797亿元(全国第一),聚集超1600家企业覆盖全产业链[6] 资本与政策支持 - 深圳设立百亿元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如乐聚机器人获松禾资本1000万元天使投资[4][5]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孵化越疆科技(协作机器人全球前二)、优必选等企业,形成"孵化摇篮"效应[4][7] 全球竞争差异化路径 - 大湾区唯一同时具备机电技术与人工智能优势的区域,英伟达CEO黄仁勋称此组合全球罕见[10] - 对比硅谷"软硬分离"模式,深圳以"具身智能"突围,如众擎机器人实现"体能+智能"融合,英特尔选择在深圳发布具身智能解决方案[10][12]
【今晚播出】世界大厂眼中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 |《两说》
第一财经· 2025-04-23 18:56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4月23日周三晚 22:26 东方卫视 《两说》节目, 第一财经 4月26日周六晚 22:00 播出。 电 第一财经主持人 马 腾 ABB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04 23 22:30 04 26 22:00 两说 Business Insights Business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北京举办了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马比赛,人们在兴致勃勃围观的同时,不禁要问,机器人还分人形和非人形吗?中国的机器人产 业竟然已经发展到能跑马拉松的高度了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是什么关系?机器人何时才能进入家庭?能做手冲咖啡吗?多少钱能买个家用机器人? 本期节目,将一一为大家解答这些疑问。届时,第一财经主持人尹凡,将专访 ABB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腾。ABB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之 一。马腾有着多年在中国工作的经验,他认为中国机器人已经走在世界前沿,而且并非复制其它地方的例子,而是先行者。节目将从机器人的分类、功 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发展阶段及中国机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等做详细剖析。 东方卫视首播 第一财经播出 ...
机器人概念股全天大涨,“人形”含量第一的机器人ETF易方达开年来份额已暴增逾3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3 13:53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机器人概念股今日大幅走强,赛摩智能、汉威科技涨超10%,兆威机电、信捷电气涨停 [1]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盘中大涨逾4%,受重仓股上涨影响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涨约3.9%,大幅领先中证机器人指数3.1%的涨幅 [1] 资金流向与份额变化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连续10个交易日获资金青睐,基金份额升至6.47亿份 [1] - 开年来份额暴增逾3倍 [1] 行业前景与预测 - 人形机器人行业规模量产节点越来越近,有望在工业制造、仓储物流、食品配送、危险场景率先落地 [1] - 预计203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197万台 [1] - 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复杂场景应用,技术迭代与商业化落地有望加速 [1] 指数表现与修订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2018年以来年化收益率7.8%,较同类指数高5.1个百分点 [1] - 2024年"9.24"行情以来年化收益为83.7%,较同类指数高24.7个百分点 [1] - 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修订后人形机器人权重占比由38%提升至53%,表征能力更强 [2] ETF跟踪情况 - 机器人ETF易方达(159530)跟踪国证机器人产业指数,在相关指数中人形机器人"含量"最高 [2] - 该ETF能较好反映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前景 [2]
港股概念追踪|马斯克押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战略 相关产业链环节需求空间大(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3 13:51
行业动态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 宇树 小米相关负责人将参与话题讨论 [1]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1] - 赛事全面检验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 控制算法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同时暴露出电机 传动机构 "小脑"运控等短板 [1] 公司动态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 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有用的工作 公司计划扩大Optimus规模 [1] - 特斯拉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长期来看预计与硬件相关的利润将伴随着人工智能 软件及车队运营业务利润的加速增长 [1] - 特斯拉表示包括更实惠车型在内的新车计划仍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1]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有望充分受益 [2] -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仍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 建议逢低布局 [2] - 建议核心关注大小脑 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2] 相关公司 - 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港股包括优必选(09880) 越疆(02432) 小米集团(01810) 速腾聚创(02498) 德昌电机控股(00179)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金力永磁(06680) 上海电气(02727)等 [3]
协同发展机制扩容机器人产业链“朋友圈” 中坚科技“机器狗”批量订单落地在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13:42
公司动态 - 中坚科技与国华控股集团、协创数据、咸亨国际、南都物业、祥源文旅等多家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打造更高效、密切、智能的中坚机器人产业链 [1] - 中坚科技研发的"灵睿P1四足机器人"在签约活动现场展示行走、奔跑、爬坡等多种步态 [1] - 国华控股集团已与中坚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表达规模化采购"灵睿P1四足机器人"意向,首批订单正在签署中 [2] - 中坚科技与国华控股集团将联合建设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研发体检康养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 [2] - 协创数据、咸亨国际、南都物业等公司正在与中坚科技商谈意向采购数量 [2] 技术研发 - 中坚科技子公司坚米智能借助NVIDIA Isaac Lab平台,通过NVIDIA Isaac Sim的3D生成与建模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提升四足机器人四足运控的通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可扩展性能 [1] - 公司已初步完成具身机器人领域前瞻性布局,形成可市场化落地应用的技术优势 [2] - 公司引进并培育了高精尖人才团队 [2] - 公司已初步形成从智能割草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全系列的具身智能产品系列 [2] 战略规划 - 中坚科技积极推进战略升级,从传统的园林机械向智能制造转型,打造户外园林机器人平台,布局具身机器人等新兴业务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加快培育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启动协同发展机制,将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及当地为机器人场景应用落地提供的理想环境 [3] - 公司将全力协同国内外产业伙伴,引领"中坚链"深耕机器人赛道,实现国际国内产业链有效衔接和整合配套 [3] - 公司积极参与制定智能机器人行业标准制订,致力于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第一序列企业 [3] 行业背景 - 机器人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是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方向 [2] - 上海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方面,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域打造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空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