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
搜索文档
唐诗流量变现记:古都西安的文旅经济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1:0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凌晨 西安报道 西安文旅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由文化IP引领的深刻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西安文旅局获悉,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59亿元。 近200亿元的旅游收入背后,是系统性的政策布局与市场创新的双轮驱动。西安借助与头部直播平台合作,成功打造多起破圈传 播,并推出沉浸式唐诗主题体验项目,推动高端酒店平均入住时长显著增加。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实地走访大唐不夜城、大雁塔等热门景区看到,即使雨丝如织,却丝毫未减游客的热情。大唐不夜城在国 庆期间人潮涌动,游客们漫步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仿佛每一步都踏进盛唐的余韵。身着汉服的姑娘们尤其惹眼,长裙轻摆、 云鬓微斜,在人群中点缀出一抹抹流动的古意。家长们抱着孩童站在围栏外,观看不倒翁小姐姐的精彩表演。周边的餐厅内, 游客们正在有序排队入座,等待热气腾腾的特色美食。 西安文旅局的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02%,显示出国际吸引力的快速回升。这座城市正在尝试走 通一条将历史文化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特色发展路径。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燕对21世纪经济报 ...
上午观潮、下午扫货!这个假期浙江海宁掀起消费热潮
搜狐财经· 2025-10-10 19:13
为了把流量更好地转化成留在当地的消费。海宁的时尚产业积极转向"小单快反"模式:一个服饰新款, 从研发到投入市场,周期只要两个月,相比传统模式速度快了50%以上。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编辑:王昕宇 (央视财经《正点财经》)从国庆假期到农历八月十八,浙江海宁通过钱塘江大潮迎流,带动了当地文 旅、餐饮、时尚等产业的消费热潮。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与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期高度重合,吸引了更多游客到浙江海宁来观潮、旅游。数 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海宁市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3A级景区村庄接待游客已经超过195万人 次,同比增长96.2%。钱塘江大潮也带来了消费潮,在海宁中国皮革城市场内,不少消费者都是观赏了 大潮后过来购物的。 ...
北方小城的绿色发展实践: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民生增收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8:07
北方小城的绿色发展实践: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民生增收 中新网乌兰察布10月10日电 题:北方小城的绿色发展实践:生态修复、产业转型、民生增收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秋日的苏木山林场松涛阵阵,20余万亩人工林与天然灌木织就绿色长城;三美公司车间里,智能化矿热 炉推动冶炼业低碳转型;卢家营村农家乐里,游客欢声笑语见证村民增收……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 市兴和县,这一幕幕场景,正是当地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写照。 作为连接内蒙古东部与京津冀的"生态屏障"和"能源通道",兴和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红利,勾勒出 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北疆新图景。 荒山变林海的北疆传奇 走进兴和县苏木山林场,清风掠过20余万亩人工林与9.8万亩天然灌木林交织的"绿色海洋",草木清香 沁人心脾。很难想象,这片森林覆盖率达74.8%、栖息着超过100种鸟类的生态宝地,曾是岩石裸露的 荒山。 "造林得讲方法,更得靠坚持。"全国劳动模范、苏木山护林人董鸿儒的话语,说出了这里的蜕变历程。 图为三美熔炉点火仪式。 兴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传统产业的低碳新生 在兴和三美绿色发展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32000KVA硅锰半密闭直流矿热炉平 ...
【招银研究|行业点评】“双节”消费观察:自驾出行热度续升,旅游客单环比改善
招商银行研究· 2025-10-10 16:57
出行数据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较2019年同期增长30.8%,创历史同期新高 [2] - 非营业性小客车日均客运量同比增长7.1%,增幅超过水运、民航、营业性公路及铁路,自驾周边游热度高 [3] - 民航日均执行客运航班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15.1%,其中国际航线日均航班数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2.9%,恢复度亮眼 [5] - 国庆期间国内经济舱机票均价较2024年微增0.3%,增幅不及"五一"假期水平 [5] 整体消费趋势 - 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5%,呈现温和复苏态势 [9] - 服务消费同比增长7.6%,表现强于商品消费的3.9% [9] - 支付交易笔数同比增长约30%,交易金额同比增长约16%,呈现量强于价的特征 [9] 商品消费 - 受益于黄金价格上涨,珠宝首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40% [9] - 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带动通讯器材、汽车假期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9] - 健康消费品、化妆品、日用品等品类销售收入增幅同样超10% [9] 服务消费与文旅出游 - 文化艺术服务、休闲观光、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馆服务等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9] -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8.88亿人次,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12%;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19年同期日均增长9% [13] - 人均旅游消费为911元,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97.4%,恢复度较今年春节和"五一"假期环比改善 [16] - 宁夏、江苏、湖南、辽宁等多省份接待游客数和旅游收入实现10%以上的同比增长 [18] 重点景区与酒旅 - 峨眉山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6万人次,同比增长30.2%;武汉东湖风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64.31万人次,同比增长12.66%;茶卡盐湖景区接待游客量达15.6万人,同比增长15.97% [23] - 宋城演艺全国12大《千古情》共演出510场,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均创历年新高 [23] - 全国边检机关共计保障1634.3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日均同比增长11.5% [24] - 出境包车游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20%,使用非中国护照预订国内航班的机票量同比增长33% [24] 本地消费 - 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7% [25] - 受访餐饮企业中,营业收入、客流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和持平的企业占到66.7% [25] - 2025年国庆档票房为18.35亿元,同比下滑13%,总观影人次和平均票价分别同比下降4%和9.4% [27]
(经济观察)上海夜经济激发“全域活力”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16:30
"上海不断推动夜经济的发展,首尔夜市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每天都有许多韩国和中国的客人光顾我们 店里。"崔宗熙说,"实实在在的人流、不断增长的夜间消费,让我们晚市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这就是最 直接的证明。" (经济观察)上海夜经济激发"全域活力" 中新社上海10月10日电 (高志苗)从普陀区举办首届TOP中央公园音乐嘉年华,到闵行区举行"春申美好 生活季",再到崇明区长兴镇上演"橘夜星河"农文旅派对……与传统"打卡地"相呼应,上海夜生活地图 正不断更新,在更大的空间内激发"全域活力",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增量"。 "2025中国城市夜经济指数"显示,上海夜经济指数连续第五年保持全国第一。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上海文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何建华近日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发展夜经济是上海增强城市生活魅力的 重要措施,夜经济不仅可以成为日间经济的有效补充,更能成为推动商业消费从市中心向区域商圈乃至 郊区延伸的重要动力。通过发展夜经济,上海有望激发"全域活力",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每到傍晚,被评选为上海市首批"夜生活好去处"的首尔夜市便热闹起来。在这里,"韩风"潮流与市集烟 火气融合,使其成为消费者打卡的活力地标。十年前,韩 ...
大潮引客来!大潮“东风”催热文旅、餐饮、时尚产业消费热潮
央视网· 2025-10-10 16:17
央视网消息: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是钱塘江大潮的最佳观赏期。借大潮"东风",浙江海宁带当地文旅、餐饮、时尚等产业都 掀起了消费热潮。 为了将流量更好地转化为本地消费,海宁时尚产业积极转向"小单快反"模式。服饰新款从研发到上市仅需2个月,迭代周期不超半 年,速度较传统模式快50%以上。当地还引入"AI设计师",半小时就能出一个新款。 假期内,海宁中国皮革城购物客流量近42万人次,同比增两成多,皮衣、皮包等时尚消费品销售额超1亿元。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与钱江潮最佳观赏期重合,吸引大量游客到浙江海宁来观潮、旅游。数据显示,这个假期,海宁市接待游客超 195万人次,同比增长96.2%。 大潮引客来,更催热消费。海宁中国皮革城内,不少消费者观潮后专程前来购物。 ...
2000万游客涌入,西安“黄金周”吸金2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6:08
黄金周旅游业绩 - 西安文旅在黄金周期间旅游收入近200亿元 [1] - 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 [1] 深度体验升级 - 高端酒店连住率暴涨18%,显示游客停留意愿增强 [1] - 《长恨歌》演出夜夜爆满,盛唐文化成为世界级IP [1] - 入境游订单激增翻倍 [1] 文化破圈与传播 - 董宇辉携“与辉同行”返乡进行唐诗主题直播,吸引超1140万人在线观看 [1] - 直播内容以李白杜甫诗句为核心,成功点燃全网对长安的文化想象 [1] 文旅产业创新模式 - 西安通过文化创新打通从“引流-转化-留客”的全链路 [1] - 模式涵盖从唐诗云端直播到旅游消费落地的完整闭环 [1]
“双节”消费新浪潮,释放破局新活力
人民网· 2025-10-10 15:29
消费模式转变 - 消费模式从传统物理空间向数字-物理融合转变,突破时空限制,重构节庆经济价值链[1] - 消费场景从单一商品交易向多元化、智能化转变,特征为跨界融合、社交裂变、情感增值[1] - 多维场景通过文化体验、科技互动和情感联结发挥协同效应,激发消费者从被动购买转向主动参与[2] 新场景与新业态表现 - 河南郑州蜜雪冰城总部旗舰店假期单日客流量超6.5万人次[1] - 西安大唐不夜城运用全息投影与AR技术将中秋元素转化为互动游戏,带动周边汉服租赁、文创销售增长[2] - 河北燕赵与陕西美术博物馆通过AI、3D打印等技术推出创新月饼及公教活动[2] 消费市场整体活力 - 2025年国庆档(10月1日至8日)电影票房为18.35亿元[3] - 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银发消费等空间广阔,超大规模市场潜力持续释放[3] - 各地通过文旅融合、优化服务、政策支持等方式激活假日消费市场,保障市场平稳有序运行[3]
国庆假期县域经济活力迸发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0 14:35
文旅消费趋势 - 国庆中秋假期大城市周边县域目的地旅游预订单量同比增长51% [1] - 江苏东台、浙江海宁、广西靖西等县域目的地旅游消费预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00% [1] - 平台用户预订了全国2000多个县城的酒店,四川九寨沟县、广西阳朔县等为热门县域 [1] 家电家居消费趋势 - 苏宁易购零售云家电家居套购订单增长135% [2] - 洗碗机、净饮机、烘干机等“新三大件”销售同比增长超80% [2] - 长三角、珠三角周边县域嵌入式冰箱、洗烘一体机销售额同比增长超85%,扫地机器人、嵌入式厨电增长120%以上 [2] 行业驱动因素 - 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和互联网技术普及使县域文旅资源被更多消费者发现 [2] - 县域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和消费观念更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从“有”向“好”升级 [2]
潍坊昌邑:以优质服务供给 打造消费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10-10 13:44
"十一"黄金周,潍坊昌邑市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从乡村田野到商业街区,从市场商超到文旅景 点,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共同绘就了一幅活力四溢的消费画卷。 近年来,潍坊昌邑市立足县域实际,通过政策扶持、消费升级等系列举措提振消费,充分激发市场活 力,释放消费潜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丰富消费供给,消费提振显热度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 昌邑市充分挖掘节会经济潜力,搭建多元消费场景,打造精品旅游路线20余条,红色马渠、柳疃青阜农 业综合体、卜庄大陆村枣蛙基地等陆续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昌邑好品、"昌邑味道"特色产品等纷纷 搭上了文旅快车,山阳梨花节、2025年桑葚采摘季、"文山潍水"昌邑半程马拉松等系列活动,将好品好 物聚拢到了群众家门口。 前不久,2025黄元御中医药文化宣传周在昌邑火热开幕,展会现场的百合养心茶、三仙消食饮、黄芽减 重茶等中医养生代茶饮引得参观者驻足品尝,还有造型精巧的中药棒棒糖,成为孩子们的"心头好"。这 一创新不仅展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更是推动"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鲜活样本。 近年来,昌邑市推动中医药与产业、文旅等资源要素双向赋能,与群众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激活中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