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Robotics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概念追踪|马斯克押注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战略 相关产业链环节需求空间大(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4-23 13:51
行业动态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 宇树 小米相关负责人将参与话题讨论 [1] - 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亦庄成功举办 标志着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高强度运动场景的规模化实践方面取得领先优势 [1] - 赛事全面检验了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协调性 控制算法稳定性等关键技术 同时暴露出电机 传动机构 "小脑"运控等短板 [1] 公司动态 -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在人形机器人Optimus方面取得不错的进展 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有数千台Optimus机器人在特斯拉工厂进行有用的工作 公司计划扩大Optimus规模 [1] - 特斯拉在电话会议上表示长期来看预计与硬件相关的利润将伴随着人工智能 软件及车队运营业务利润的加速增长 [1] - 特斯拉表示包括更实惠车型在内的新车计划仍预计在今年上半年开始生产 [1] 行业观点 - 人工智能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 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终极载体有望充分受益 [2] -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仍看好人形机器人赛道 建议逢低布局 [2] - 建议核心关注大小脑 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2] 相关公司 - 机器人相关产业链港股包括优必选(09880) 越疆(02432) 小米集团(01810) 速腾聚创(02498) 德昌电机控股(00179)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金力永磁(06680) 上海电气(02727)等 [3]
协同发展机制扩容机器人产业链“朋友圈” 中坚科技“机器狗”批量订单落地在望
证券时报网· 2025-04-23 13:42
公司动态 - 中坚科技与国华控股集团、协创数据、咸亨国际、南都物业、祥源文旅等多家上市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打造更高效、密切、智能的中坚机器人产业链 [1] - 中坚科技研发的"灵睿P1四足机器人"在签约活动现场展示行走、奔跑、爬坡等多种步态 [1] - 国华控股集团已与中坚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表达规模化采购"灵睿P1四足机器人"意向,首批订单正在签署中 [2] - 中坚科技与国华控股集团将联合建设智能机器人实验室,研发体检康养机器人和教育机器人 [2] - 协创数据、咸亨国际、南都物业等公司正在与中坚科技商谈意向采购数量 [2] 技术研发 - 中坚科技子公司坚米智能借助NVIDIA Isaac Lab平台,通过NVIDIA Isaac Sim的3D生成与建模技术构建高度逼真的虚拟场景,提升四足机器人四足运控的通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及可扩展性能 [1] - 公司已初步完成具身机器人领域前瞻性布局,形成可市场化落地应用的技术优势 [2] - 公司引进并培育了高精尖人才团队 [2] - 公司已初步形成从智能割草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全系列的具身智能产品系列 [2] 战略规划 - 中坚科技积极推进战略升级,从传统的园林机械向智能制造转型,打造户外园林机器人平台,布局具身机器人等新兴业务 [2] - 公司致力于打造领先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生态,加快培育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启动协同发展机制,将充分利用上海的产业基础与创新生态,及当地为机器人场景应用落地提供的理想环境 [3] - 公司将全力协同国内外产业伙伴,引领"中坚链"深耕机器人赛道,实现国际国内产业链有效衔接和整合配套 [3] - 公司积极参与制定智能机器人行业标准制订,致力于成为国内人形机器人整机制造第一序列企业 [3] 行业背景 - 机器人已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方向,是未来产业培育的重要方向 [2] - 上海发布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出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方面,依托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域打造人形机器人创新生态空间 [3]
A股机器人概念股盘中持续走强,肇民科技涨停再创历史新高,秦川机床、日海智能、丰华股份、方正电机、襄阳轴承、兆威机电、京城股份、杭齿前进等10余股涨停。
快讯· 2025-04-23 11:25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A股机器人概念股盘中持续走强 [1] - 肇民科技涨停并创历史新高 [1] - 秦川机床、日海智能、丰华股份、方正电机、襄阳轴承、兆威机电、京城股份、杭齿前进等10余股涨停 [1]
人形机器人板块涨超3%,机器人50ETF(159559)涨幅为2.76%
快讯· 2025-04-23 10:04
板块表现 - 人形机器人板块涨幅超过3% [1] - 机器人50ETF(159559)涨幅为2.76% [1] - 机器人50ETF最新价创10日新高 [1] 交易数据 - 机器人50ETF成交额达1520.3万元 [1] - 成交额较昨日此时放量49.12% [1] - 近1月份额增加3250万份 [1]
机器人概念股震荡反弹 秦川机床等多股涨停
快讯· 2025-04-23 09:51
机器人概念股表现 - 秦川机床、日海智能、丰华股份、方正电机、襄阳轴承、新铝时代等多只机器人概念股涨停 [1] - 万达轴承、长盛轴承、光洋股份、赛摩智能、斯菱股份、宜安科技等涨幅超过5% [1] 行业事件驱动因素 - 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将于4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市惠山区举办 [1] - 宇树、小米相关负责人将参与话题讨论 [1]
江苏哈工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子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公告
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情况 - 公司因股权转让合同纠纷被吉林市丰满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29,292,300元及利息,未履行金额为29,292,300元及利息 [1] - 公司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1,915,050元及利息,未履行金额为1,878,660元 [1] 分公司、子公司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情况 - 公司上海分公司及子公司海宁哈工我耀机器人有限公司及其上海分公司因房屋租赁合同纠纷被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执行金额为1,915,050元及利息,未履行金额为1,878,660元 [2] 对公司的影响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4,105,167,85395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43,067,81756元,2023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187,855,36438元 [2] - 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事项对公司声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暂未对公司日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2] - 公司计划加强运营回款和应收款项清欠,改善流动性,并积极沟通以解决失信执行案件 [2]
机器人组团“营业”引爆声量场,产业链频刷进展
36氪· 2025-04-23 09:10
广交会服务机器人专区表现 - 广交会首次设立服务机器人专区 集结国内多家厂商产品 客户现场支付定金达上千万元[1] - 穿山甲机器人参展5天获约300万美元订单 签约4家美国客户 10台展示样机中9台被预定[3] - 鸿绪锦科技擦窗机器人外销占比超90% 去年出口量同比增长超25% 展会定金收入超千万元[6] 机器人产品技术突破 - 逻腾科技球形机器人能量效率达腿足机器人8-9倍 可连续工作10小时或行驶120公里[6] - 元化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导航定位误差小于0.5毫米 已完成超4000例手术[8] - 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将于5月正式亮相 计划进入灯塔工厂进行测试[10] 服务机器人市场前景 - 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占全球市场份额近40%[2] - 全球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从2024年30亿元增长至2030年超1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0.3%[10] - 家庭场景落地需解决成本/交互/安全性三大障碍 乐观预计2030-2031年迎来拐点[10] 产业链量产进展 - 2025年被视为机器人爆发临界点 但真正量产仍面临技术实现难题[11] - 世运电路表示人形机器人领域产品出货量不大 因终端设备多处于研发调试阶段[11] - 柯力传感六维力传感器获小批量订单 但对业绩影响非常有限[12] 材料技术发展趋势 - PEEK材料比强度是铝合金8倍 特斯拉Optimus Gen2采用后减重10公斤且行走速度提升30%[15] - 金发科技具备PEEK聚合中试产业化技术 产品已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机械领域[15] - 中国市场11家人形机器人厂商2024年开启量产 6家厂商2025年规划产量超千台[16] 核心部件研发挑战 - 灵巧手研制需确保手指灵活度与算法精准传达 核心部件包括电机/弹簧/驱动芯片等[12] - 机器人传感器要求高于其他领域 需根据应用场景定制设计结构和技术参数[12] - 高性能材料需求增长源于外部多材化与内部"以塑代钢"趋势 但对耐摔性/刚性要求更高[12]
外媒深度:机器人为什么要做成人形?
36氪· 2025-04-23 08:13
人形机器人市场潜力 - 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达到24万亿美元,家庭和工业应用各占50%份额[1] - 人形机器人具备家务协助、儿童教育、老人看护等功能,同时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1] - 美国ARK Invest预测家用机器人市场将达12万亿美元,可应对老龄化等全球挑战[17] 技术优势与适应性 - 人形机器人能无缝适应人类设计的环境,无需昂贵改造[2] - 可操作人类工具如螺丝刀、键盘等,无需定制末端执行器[2] - 拟人化设计提升人类理解度,缩短培训时间,适用于医疗、客服等场景[2] - 通用性使其胜任仓储、制造、护理等多角色任务,降低长期成本[4] 行业发展历程 - 1961年可编程机器人专利确立核心技术[5] - 1969年首款工业机器人Unimate 360用于焊接[5] - 1984年首款商业可编程教育机器人Hero Jr问世[7] - 2000年代Roomba确立机器人领域领导地位[7][9] - 2023年特斯拉Optimus标志价格合理家用机器人平台诞生[9] 中美竞争格局 - 中国2022年机器人安装量占全球52%,拥有14家主要企业[11] - 中国政府设立1380亿美元产业基金支持行业发展[11][12] - 美国依靠特斯拉等企业,在AI芯片、软件领域保持优势[11] - 全球已推出30款人形机器人,中国拥有14家顶级机器人公司[12][13] 成本与技术突破 - 价格从25万美元降至1.6万美元,预计2026年跌破1万美元[16] - 特斯拉Optimus目标售价2-3万美元,Figure 02目标低于2万美元[16] - 多模态AI、高扭矩执行器、LiDAR等技术增强机器人能力[14] -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预计2028-2030年商用,延长续航时间[14] 社会影响 - 机器人每天可处理23小时无偿家务,租赁成本约每月300美元[17] - 自动化将解放人类从事创造性活动,提升生活质量[17] - 可能引发社会分化,存在"恐怖谷"效应等接受度问题[4][17]
摔倒的宇树和人形机器人的“求生”博弈
36氪· 2025-04-23 07:51
全球首次人机半程马拉松赛事 - 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首次实现人类与21支人形机器人队伍同场竞技 包含天工Ultra 松延动力N2等明星机型 [1] - 赛事设置特殊规则:每队最多3名选手(含领跑员) 机器人间距1米以上 出发间隔1分钟 允许中途换电或更换同型号机器人 [1] - 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夺冠 松延动力N2获亚军 上海卓益得行者二号得季军 体现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初具规模 [1] 参赛机器人技术参数与厂商 - 参赛机型涵盖120cm-180cm身高区间 重量17-88kg不等 优必选 钛虎 乐聚等厂商参与 高校团队如华中科大 清华大学通班亮相 [2] - 松延动力N2以1.2米/30kg规格 18个自由度 3.5米/秒奔跑速度成为焦点 预售价仅3.99万元 [11] - 实际比赛暴露技术缺陷:宇树G1等机型频繁摔倒 需领跑员遥控操作 与厂商宣传的自主运动能力存在差距 [2][3] 行业价格战与成本结构 - 国内人形机器人价格快速下探:众擎PM01报价8.8万 松延动力N2预售3.99万 较宇树G1基础款9.9万降幅显著 [9] - 特斯拉Optimus Gen2硬件成本约13万 配备42自由度+14触觉传感器 远高于国内入门机型配置 [11] - 松延动力宣称3.99万售价仍可盈利 但18自由度的N2与高端机型存在明显性能差距 [13] 商业化落地现状与挑战 - 当前主要应用场景为商业租赁 日租价格从高峰2万降至3000元以下 用于展会 开业等营销场景 [16] - 优必选Walker S探索工业协同生产 与吉利 比亚迪等合作 智元机器人发布开源具身大模型Genie Operator-1 [18][20] - 行业面临核心矛盾:低价策略限制性能拓展 消费级市场尚未成熟 82亿市场规模预测依赖未来场景落地 [15][17] 资本动态与行业洗牌 - 2025Q1智元 众擎等获腾讯 TCL等投资 但同期超10家企业倒闭 达闼机器人陷财务危机 [21] - 优必选2024年亏损11.6亿 金沙江创投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 反映短期盈利困境 [21] - 业内预测技术成熟需5-10年 杨立坤认为需等待AI架构突破 王兴兴指出商业模式尚未跑通 [22][23]
两家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新面孔,先后完成新一轮融资!
Robot猎场备忘录· 2025-04-23 00:19
具身智能赛道融资动态 - 影身智能完成数千万元种子轮和种子+轮融资 种子轮由卓源亚洲独投 种子+轮由卓源亚洲与杭州西湖科创投联合投资 资金将用于机器人右脑开发训练和商业化落地[3] - 动易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 累计融资额超亿元 由清智资本领投 普超资本跟投 老股东峰瑞资本等超额追投 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产品商业化[3] - 有鹿机器人已完成超1亿元天使轮融资 ELU AI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两家公司均为阿里系团队创立[5] 公司核心技术路线 - 影身智能采用"时空智能大模型+工业机器人"路线 通过Real to Real构建四维真实世界模型 具备物理世界理解和映射能力[6] - 动易科技采用"通用运控模型×具身本体"全栈自研路线 构建端到端运动控制模型架构 直接输出关节控制指令[10] - 阿里系创业团队普遍采用"一脑多形"路线 同时涉及具身智能大模型和机器人本体 商业化进展领先[5] 产品商业化进展 - 影身智能已拿下千万级产业订单 发布"影身"系列工业机器人 预计2025年交付上百台 聚焦工厂场景并向快递酒店行业拓展[6] - 有鹿机器人发布基于LPLM-10B的Master 2000具身大脑 2025年3月完成6亿元订单 1月订单突破6000万元[7] - ELU AI发布全球首创FORCE-01充电机器人 累计签约近亿元订单[7] - 动易科技首款全尺寸双足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开发完成 即将发布[10] 行业发展趋势 - 资本开始偏好具备AI能力且涉及本体的初创公司 如星海图 它石智航等 这些公司在2025年接连完成大额融资[9] - 具身智能投资方向从人形机器人本体转向具身智能大模型 因具身智能不仅限于人形机器人 还包括自动驾驶车辆等[11] - 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必须具备基础大模型自研能力 仅依靠科技大厂赋能难以在万亿市场中立足[11] 创始团队背景 - 影身智能CEO闵伟曾任阿里机器人团队技术负责人 核心成员多来自清华大学[6] - 动易科技两名创始人均毕业于清华机械工程系 CEO任晓雨曾任优必选运动控制算法工程师 联创毛书翰有头部券商投行背景[10] - 优必选早期离职员工已成为各初创公司中流砥柱 如源络科技创始人谢铮曾负责Walker系列产品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