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嘹亮村歌唱响,游客闻“声”而来
齐鲁晚报· 2025-08-07 05:40
莱阳村歌大赛概况 - 2025莱阳村歌大赛于4月12日启动,持续至10月,包含海选、镇街选拔、市级复赛、烟台市级总决赛、山东赛区邀请赛及全国邀请赛等阶段 [4] - 大赛覆盖莱阳18个镇街,每镇街设专场,场场爆满,五龙广场人潮汇聚 [1][5] - 全网话题累计突破5000万,群众参与热情高涨,参赛选手包括农民、司机、厨师等非专业人群 [6][7] 活动模式与特色 - 采用"群众主创、群众主推、群众主演"模式,展示乡村特色和文化底蕴 [5] - 设置原创村歌、全民大合唱和"村咖"赛道,采取全国、省、市、县、乡五级联动模式 [6][7] - 现场结合乡村好物推荐环节,如谭格庄镇推荐秋月梨、樱桃、金蝉等特产,并设置美食体验区 [3] 文旅经济带动效应 - 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15.6%,增量超108万人次;2025年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增长172.4万,同比增长56.3% [9] - 夜间销售额同比增长40%,预制菜、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业态消费场景被激活 [9] - 团旺镇光山村通过文旅IP打造,建成16个冬暖式大棚和5600平方米玻璃温室,年收入近百万元 [8] 品牌与产业融合 - 联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村歌大赛,扩大"莱阳村歌"品牌影响力 [7] - 与梨文化季、乡村美食大赛结合,开发文创产品,构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新格局 [9] - 推动"村歌"向综合性文化活动转型,涵盖文艺展示、文旅宣传、农产品展销等内容 [9]
全市农业农村领域消费活力不断增强
齐鲁晚报· 2025-08-07 05:05
增收入 - 强化产销衔接,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港澳山东周"好品山东"香港展销会等多个大型展销会,推动优质农产品"走出去" [2] - 2家企业在"好品山东"农产品走进京东优选专项活动中成功入驻京东集团 [3] - 大力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延链增效、联农带农,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增收致富 [3] - 着力打造农产品品牌,帮助10家企业申报省知名农产品企业产品品牌,鼓励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上榜"好品山东" [3] 优环境 - 依托"惠享菏泽.2025焕新春天消费季"活动,搭建农业农村专区展示各县区特色农产品和现代农业设施设备 [4] - 举办"农机3.15"消费者权益日活动,普及农机购置事项及消费维权知识,提高农民维权意识和购机活力 [4] - 承办全省农业农村春季促消费专项活动,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宣传推介乡村好品好物好景,激发农村消费潜力 [5] 保供给 - 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足,截至6月份全市肉蛋奶总产78.8万吨同比增长13%,水产品产量4.1万吨同比增长4.3% [6] - 召开全市乡村振兴片区现场推进会议,以乡村振兴片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农文旅深度融合 [6] - 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带动餐饮、住宿、交通等行业消费 [6]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海选火热启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6:46
赛事概况 -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正式启动海选报名,主题为“农家灶台连万家・圈圈烟火乐开花”[1] - 赛事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旨在通过美食竞技展现成都都市圈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推动成德眉资四市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1] - 大赛面向成德眉资四市的农家乐、特色民宿、文旅综合体等乡村消费新场景经营主体开放报名[3] 赛制创新与特点 - 大赛首创“黄金搭档”参赛机制,每支队伍需由1名主厨和1名营销讲解员组成,不仅比拼烹饪技艺,还需通过短视频创作、现场解说等方式展示菜品文化内涵和生态理念[3] - 赛制设计既考核专业能力,又注重文化传播,符合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趋势[3] - 大赛分为海选、分赛区决赛和都市圈总决赛三个阶段,晋级团队将获得专业拍摄团队支持,作品通过省级媒体平台进行全域推广[3] 行业价值与影响 - 赛事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能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并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5] - 通过官方赛事认证能提升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价值提升[4] - 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可实现千万级曝光,为经营主体带来可观流量导入[4] - 赛事能促进四市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客源共享,形成良好产业联动效应,并深度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增强乡村文旅吸引力[4] 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 - 作为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活动,大赛获得四市政府部门大力支持[3] - 活动将配套推出“成都都市圈乡村美食地图”,对获奖单位给予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3] - 最终优胜者将获得“成都都市圈乡村美食推广大使”称号及相关政策支持[5] 报名安排 - 报名时间为2025年8月5日至30日[5] - 报名材料包括经营资质证明、报名表、承诺书、场所及菜品照片、1分钟展示视频[5] - 报名方式需按属地发送至指定邮箱:成都为13511766505@qq.com,德阳为413669036@qq.com,眉山为315164461@qq.com,资阳为3050747849@qq.com[5]
活力中国调研行•走进吉林丨枯竭矿脉上长出“美丽经济”长春马鞍山村生动践行“两山”理念
搜狐财经· 2025-08-06 12:52
吉林省乡村振兴实践 - 马鞍山村从资源枯竭型贫困村转型为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的旅游目的地,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和田园综合体项目实现绿色逆袭 [2][4][5] - 2023年启动田园综合体二期建设,新增欢乐谷主题乐园、房车营地等项目,2024年完善充电桩、太空舱民宿等配套设施,春节期间山野菜包子销售超500份 [6][23] - 采用村企联营模式成立吉林省上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60%,年贡献税收超1500万元,提供20个长期岗位和2000人次临时用工 [10][26] 长春市文旅产业增长 - 2024年长春市接待游客1.7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3026.1亿元,较2015年分别增长201.75%和182.12% [11][27] - 2024-2025雪季接待游客7819.49万人次,创收1303.82亿元,通过挖掘秧歌、剪纸等非遗资源开发"长春礼物"系列商品 [11][27] - 马鞍山村氿遇山居民宿群拥有147间客房和1500平方米餐厅,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村民通过房屋出租和民宿服务实现月收入4000元 [9][25] 黑土地保护与现代农业 - "梨树模式"通过秸秆覆盖免耕技术使土壤保肥能力增强30%,化肥用量减少18%,推广面积从2020年124万亩增至2025年350万亩 [15][16] - 鸿翔种业建立玉米种质资源样本库,年产量占吉林省三分之一,公主岭55家种子企业年产7400万公斤种子 [17] - 吉林卓远植物工厂采用智能环控系统实现全年生产,金属食品年加工10万吨鲜蛋,带动2000农户人均年增收3万元 [18][19] 三产融合创新案例 - 马鞍山村通过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IP打造田园综合体,形成红色文旅+民宿+农特产品的产业链 [5][22] - 农嫂食品开发30余款玉米深加工产品,年销量突破5000万罐,带动种植规模扩至3万亩 [19] - 长春农高区构建玉米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建设区域育种中心,推动种子培育到精深加工一体化发展 [17]
筑梦古村,世外桃源展新颜——建德市打造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标杆
杭州日报· 2025-08-06 11:27
新叶村。 上吴方村的非洲鼓乐队。 古韵新生: 八月的新叶村,粉荷映照青瓦,溪水穿巷而过,千年古村在盛夏的绿意中焕发新生。不久前,建德 市大慈岩镇新叶村成功入选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典型案例名单,成为浙西古村落保护与振兴的标 杆。新叶村的成功入选,仅仅是建德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在建德这片土地上,36个国 家、省、市级传统村落星罗棋布,其中19处"世外桃源"摘得"中国传统村落"的桂冠。 "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不能断,农村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 记忆中的故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 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一重要精神指引下,建德市以保护和发展为双翼,通过"政府主导、社会 资本合作、专家学者把关、人民群众参与",探索出一条"古村落保护+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的创新路 径。 乡愁古韵延绵不断,文化传承生生不息。这方被新安江滋养的土地,正以文化为笔、民生为墨,书 写新时代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华章。 "更重要的是机制创新。"叶向滨指着不远处的一处民宿说,"我们首创'三权分置'模式:国有公司管 理所有权,经营者拿70%收益,村集 ...
进一步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国青年报· 2025-08-05 16:51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十部门联合推出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 涵盖9方面23项举措 旨在激活农产品消费市场并推动自然资源向经济价值转化 [1] 市场建设与经营开发 - 提升乡村居民市场意识 引导农民按市场标准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和销售 [2] - 开发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模式 挖掘旅游文化资源 开发特色旅游线路和康养项目以满足多元需求 [2] - 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 规范交易行为以保障公平公正 [2] 政府引导与支持机制 - 加强交通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乡村投资环境 [2] - 通过纵向转移支付 横向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手段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2] 农民获益保障机制 - 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 使用者付费 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 [3] - 鼓励农民以自然资源使用权入股获得股份分红 增加财产性收入 [3] 收益分配机制 - 设立四次分配体系:初次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二次由村集体向环保倾斜 三次通过慈善设立公益基金 四次通过公益岗位提供保障 [4] - 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慈善捐赠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保障并增强其参与感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贯彻保护中开发理念 因地制宜发展土特产 [4] - 完善农业碳汇 建立生态银行 构建生态产业体系并实施生态修复与综合开发 [4] 保值增值机制 - 落实生态产品总值核算 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定价以确保保值 [5] - 创新资源产业化模式 实施精深加工 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和认证追溯体系以推动增值溢价 [5] 资本流动机制 - 盘活乡村自然资源 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乡村使农民获得现金流 [5] - 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使生态保护成为投资收益对称的经济行为 [5] 产业管理与升级 - 建立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制定禁止限制发展产业名录以加强资源环境约束 [7] - 强化传统农业升级 注重生态种养融合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 [7] - 推进农业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拓展流通渠道并降低交易成本 [7] 品牌建设与推广 - 创建生态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强化特色农产品生态特性和高品质 [8] - 通过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渠道宣传 参加展览贸易活动并与零售商餐饮企业合作 [8] - 采用环保技术生产 确保产品无污染可循环 符合生态健康标准 [8] - 建立科研平台推动种植技术革新和深加工产品多样化发展 [8]
畅饮觅凉在建德
杭州日报· 2025-08-05 11:00
"稻香小镇"田园啤酒节。 据大同镇文旅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仅开幕首晚就吸引游客3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紧随啤酒节步伐,8月2日,西乡茶园"溯溪一夏・清凉大同"主题活动正式启动。作为"稻香小镇"联 合体重点孵化的乡村运营项目,西乡茶园凝聚了"乡村梦想家"团队智慧,2024年还入选杭州首批"茶都 十景"。 本次活动将在夏季持续开展,每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00至晚上8:30。开园当天,茶韵太极表演拉 开序幕,游客在茶香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六大主题体验区各有特色:茶野书房将阅读与自然结合, 提供现磨咖啡、特色果茶等饮品,以及绘画、陶艺等手工体验项目;快乐草坪成为亲子露营野餐的乐 园;水上乐园的皮划艇、游船带来亲水乐趣;溯溪区里,孩子们沿溪探险,还能享用消暑食品,下午的 烤全羊等特色美食,让游客大饱口福;霍比特人乐园以童话风格成打卡地;点茶中心则让游客体验宋韵 点茶技艺,品味冷泡茶与特色小吃。 这两场活动彰显了乡村人才赋能文旅发展的强劲动力。通过"青年入乡+文旅"的产业融合模式,大 同镇不仅激活了乡村闲置资源,还推动了文化体验与消费升级的双向促进。 未来,大同镇将继续以"乡村梦想家"为纽带,深化乡村运营 ...
常青树也是摇钱树
河南日报· 2025-08-05 09:21
生态资源转化模式 - 民权县将万亩防护林转化为生态旅游和体育赛事平台 探索体育生态文化商贸融合模式 [1] - 栾川县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打造老君山重渡沟等网红景区 实现传统工矿业地区绿色转型 [1] - 新县利用自然环境和古村人文优势 形成自然资源+文化古韵+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模式 [1] 生态产业发展成效 - 光山县通过油料上山项目开发荒山荒地 发展油茶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1] - 河南全省通过造林绿化节能环保与产业培育结合 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 [2]
【铜川】夏日“村游”释放新活力
陕西日报· 2025-08-05 07:47
文旅活动创新 - 宜君彭祖药谷举办消夏露营季活动 采用音乐加露营加民俗模式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1] - 铜川王益区孟姜塬村举办篮球公开赛暨桃BA青年篮球赛 结合体育加农业加文旅融合发展模式[2] - 照金镇推出避暑特惠房和海鲜大咖套餐等住房美食优惠 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团建项目[3] 产业融合发展 - 孟姜塬村发展4600亩鲜桃产业 年产量5600吨且年产值达650万元 通过抖音平台拓展线上销售渠道[2] - 金锁关镇开发赶海摸鱼和抓鸡套鹅等农趣体验活动 创新推出古装巡游和汉服妆造等玩法[2] - 铜川通过民宿小火锅和悬崖咖啡等特色业态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挖掘文旅发展潜能[2] 乡村振兴成效 - 阿里巴巴驻宜君乡村振兴特派员以活动为纽带推动文旅资源活化利用 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1] - 孟姜塬村作为陕西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 通过鲜桃丰收采摘季吸引游客体验采摘乐趣[2] - 铜川促进多产业融合发展推出一系列乡村旅游产品 暑期照金镇游客接待量持续上升[3]
今豫言丨常青树也是摇钱树
河南日报· 2025-08-05 07:41
生态保护与产业融合 - 民权申甘林带从盐碱地发展为全国平原四大、亚洲十大人工防护林之一,被称为河南"塞罕坝" [1] - 民权县依托万亩槐林举办生态马拉松,探索体育、生态、文化、旅游、商贸融合的新模式 [1] - 造林绿化、节能环保与产业培育结合,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1] 区域经济发展案例 - 栾川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打造老君山、重渡沟等网红景区,实现传统工矿业地区"点绿成金" [1] - 新县结合自然环境和古村人文历史优势,吸引社会资本形成"自然资源+文化古韵+乡村旅游"的乡村振兴模式 [1] - 光山县推动"油料上山",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茶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丰收 [1] 生态经济转型成效 - 河南通过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径 [1] - 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基础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1]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推动中原大地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