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生产

搜索文档
今年我省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
辽宁日报· 2025-07-09 08:57
"头雁"培育时限为一年,主要采取累计一个月集中授课、一学期线上学习、一系列考察互访、一名 导师帮扶指导的"四个一"培育模式,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培育期内,要组织"头雁"到省 级农业农村部门推荐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进行体验式学习;至少组织一次 学员互访活动,确保"头雁"都至少参与一次互访交流。 作为我省第三批培育的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之一,丹东东港市前阳镇新安村党委副书记冯戈表示, 通过系统专业的学习,尤其是和其他地方学员广泛交流,可以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理念和方法,甚至在 产品销售方面做到信息互通,让他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鸭稻共养项目更有信心了,我一 定会经营好运作好,带动更多村民致富。"冯戈说。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乡村产业振兴人才队伍,我省今年将遴选并培育702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助 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这是7月8日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的。 据介绍,今年是我省实施"头雁"项目五年行动的第四年,前三年已累计完成培育1900人。在学员的 遴选上,我省明确要聚焦农产品生产加工业、乡村特色产业、帮扶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农 产品电商等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强带头人培 ...
湖北“品牌强农”工程再升级 50万合作社为百姓餐桌遴选好食材
长江商报· 2025-06-30 14:28
湖北省农产品品牌化战略 - 湖北省启动"农民合作社好食材品牌培育活动",旨在通过"农产品+品牌+市场"机制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现场60余家农业企业携300余款特色农产品亮相 [1][2] - 活动将挖掘全省优质农产品并统一品牌命名,被采纳的品牌名称可获得1万元奖励,同时通过专家评审和消费者体验筛选优质产品 [1][3] - 湖北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计划通过品牌培育、标准制定和渠道对接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目标让湖北农产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并走向世界 [2][6] 农业产业升级举措 - 湖北省以农产品品牌化为抓手推动农业价值跃升,重点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品牌矩阵,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注入新动能 [2][3] - 活动面向省内50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求参选产品需具备绿色食品认证等标准化资质,近3年无质量安全事故 [6][7] - 专家指出品牌化需通过标准重塑农业基因,强调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是当前品牌建设的核心挑战 [3][5] 市场拓展与国际合作 - 湖北省已组织16家合作社赴日本开展7天推介考察,下半年计划赴韩国并筹备"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邀请东南亚采购商对接湖北企业 [7][8] - 联合会实施"17+1+N"发展战略,覆盖省内17个市州及武汉总部,并计划向国内主要城市及东南亚、欧美市场扩展 [8] - 入选产品将通过进商超、景区、社区等渠道实现省内到全国的销售覆盖,最终推动国际化布局 [7][8] 产品展示与优化 - 活动现场设置农产品展示区,咸宁"嘉鱼莲藕"和"黄精产品"等地方特色产品受到重点关注,参展合作社积极向专家咨询产品改进建议 [3][5] - 专家现场指出部分产品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建议简化包装以降低成本,茶企负责人表示将立即研究改进方案 [5][6] - 300多种参展农产品集中展示了湖北农业转型成果,体现从"土特产"到"金名片"的价值提升路径 [5][6]
中国人民大学发布《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报告》:大量数字新农人涌现
观察者网· 2025-06-05 20:37
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兴趣电商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报告》,研究数字新农人对乡村产业的再造作用 [1] - 乡村产业振兴面临"产村人"发展瓶颈:缺乏产业导致留不住人,人口流失又难以吸引产业 [1] - 兴趣电商平台催生了一批懂电商、懂农业、爱农村的数字新农人,他们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从事农产品全环节经营 [1][2] 数字新农人的运营模式 - 兴趣电商通过短视频和直播提供个性化信息,提高消费者决策效率,帮助优质农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2] - 消费者反馈和销售数据反哺农业生产,解决小规模生产对接市场的难题 [2] - 数字新农人通过专业知识介绍和产地溯源等"接地气"方式重塑消费者信任 [2] - 案例:三农创作者@乡愁全网积累2700万粉丝,视频观看超10亿次,带动当地茶叶等特色农产品销售 [2][4] 兴趣电商的产业影响 - 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抖音电商销售71亿单农特产品,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63%,三农创作者增长52% [5] - 兴趣电商推动数字新农人扩大生产规模并采用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产品品牌化 [5] - 短视频和直播的"被看见的力量"成为农产品品牌化的低成本路径 [5]
The Latest Information on the Restructuring Processes of AUGA group, AB under restructuring and its Controlled Companies
Globenewswire· 2025-05-29 15:0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进入重组程序,部分债权人债权获法院确认,部分存在争议,因债权金额不明无法确定最终重组计划,公司申请延长提交和批准重组计划的期限,集团内多家公司也在进行重组,各业务板块仍正常运营 [1][2][3][5] 公司重组情况 - 2025年1月6日维尔纽斯地区法院决定对公司开启重组程序,相关裁决于1月17日生效 [1] - 2025年4月22日确认部分债权人债权的法院裁决于5月2日生效,争议债权被分为22个独立案件在维尔纽斯地区法院审理 [1] - 目前有效法院裁决批准的公司债权人债权金额为4120万欧元,争议债权金额为5360万欧元 [1] - 集团内27家启动重组程序的公司中,11家已由最终法院裁决开启重组案件,正进行重组计划的准备及审核批准工作 [5] - 7家公司开启重组程序的申请仍在法院待审,一审法院根据上诉法院推翻先前一审裁决的决定重新审查 [5] - 9家公司与主要债权人达成协议,终止了重组程序(撤回开启重组案件的申请) [5] 重组计划相关 - 公司在制定重组计划和规划克服财务困难措施时,旨在反映公司及其控制实体的义务,确保公司和集团长期运营并偿还债权人债务 [2] - 因大部分债权人债权在法院争议中,公司无法准备最终重组计划并启动审议和批准程序,认为在债权未明确时进行可能导致额外法律纠纷 [3] - 公司申请将提交和批准重组计划的期限延长至法律允许的最长6个月,即到2025年7月17日,目前尚无最终法院决定 [3] 业务运营情况 - 作物种植:今年种植3.4万公顷冬春作物,总面积因去年马热伊凯农场停产而减少,生物甲烷产能逐步增加,首次用沼液处理有机作物 [5] - 畜牧业:有机和传统奶牛养殖正常,奶牛数量稳定在3400头 [5] - 蘑菇种植:该业务板块满负荷运营,尽管运营公司处于重组状态 [5] - 快速消费品:2025年前五个月销售额达150万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2%,“Mission No Cost to Nature”产品线逐渐受消费者认可 [5]
中俄务实合作显示强大韧性和互补性
经济日报· 2025-05-08 06:45
中俄双边关系发展 - 中俄关系展现出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质 [2] - 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 两位元首会面超过40次 [2] - 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 同比增长1.9% 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 传统领域合作 - 机械制造、重工业、航空航天业、能源、科技合作、运输和物流等领域保持传统驱动力 [4] - 俄罗斯在原材料、重型机械、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和农产品生产方面具有优势 [5] - 中国在计算机和精密设备生产、机床制造和汽车制造方面具有优势 [5] 新兴领域合作潜力 - 科技创新、汽车生产、跨境电商、医疗器械等新兴领域合作势头强劲 [4] - 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平台经济 通过集群解决方案进行技术合作 建立俄中工业园区 [5] - 金融结算和技术开发领域进行数字化转型 共同开发人工智能替代工具 升级软件 [5] 贸易数据与趋势 - 2025年前3个月中俄贸易额为532.13亿美元 同比下降6.6% [6] - 3月份中俄贸易额大幅增长 增幅达16% [6] - 贸易额下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不代表长期趋势 [6] 外部环境影响 - 美国关税战、贸易战无法影响中俄务实合作大局 [7] - 俄罗斯确认将继续致力于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经济合作势头将持续 [7] - 中俄经济合作具有稳定性、可预测性和公平性 建立在遵守现行世界贸易监管规范基础上 [7]
未来十年我国农业生产“丰”景可期
新华社· 2025-04-20 20:53
粮食产量与供给保障能力 -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 [1] - 未来十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将实现量质全方位提升 [1] - 2025年粮食产量预计达到7.09亿吨,比上年略有增长 [2] 主要农产品生产情况 - 2025年稻谷、小麦、玉米产量预计分别增长0.5%、0.9%和0.2% [2] - 2025年大豆产量预计达到2117万吨,增长2.5% [2] - 粮食单产提升成为未来十年粮食增产的关键 [3] 农产品消费趋势 - 2025年粮食消费小幅增长,禽肉、水产品消费增速放缓 [2] - 牛羊肉、奶类消费需求有所减弱 [2] - 未来十年蔬菜、水果、肉类、奶类及水产品消费持续升级,高品质与特色化需求攀升 [3] 农产品贸易与进口趋势 - 大宗农产品进口量呈减少趋势 [2] - 未来十年农产品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进口来源更趋多元化 [3] 农业科技与生产力提升 - 农业科技发展水平加速提升,推动农业生产力突破性跃升 [3] - 高产优质抗逆的粮食新品种加快培育推广 [3]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播种面积基本稳定 [3]
重要农产品务必保持合理自给水平
经济日报· 2025-04-15 06:09
文章核心观点 强调农产品适当进口是发展所需但保持合理自给水平更关键,我国应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做足国内产能文章,以强大农业产能和合理自给率参与国际竞争 [1][4] 分组1:政策规划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明确农业强国建设“三步走”主要目标和任务清单 [1] 分组2:现状分析 - 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保障水平总体较高,2024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500公斤,高于国际安全标准线,但部分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攀升,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对外依存度最高,奶类和牛肉次之 [2] 分组3:风险考量 - 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购买农产品,关键时候可能遭遇买不到、买不起困境,重要农产品被“卡脖子”会带来严重后果,单一品种对外依存度过高会给本国相关产业带来隐患 [2] 分组4:自给率标准 - 国家要求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对动物性食品提出明确目标,猪肉自给率保持在95%左右、牛羊肉自给率保持在85%左右、奶源自给率保持在70%以上 [3] 分组5:应对措施 - 要一手抓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一手抓提高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稳定性,推进进口多元化和提高关键物流节点掌控力 [3] - 在大食物观背景下,统筹做好各类食物有效供给,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全环节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链条推进农业产业体系升级 [4] - 发挥价格机制作用,推动价格保持合理水平,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运用价格、补贴、保险等手段强农惠农富农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