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生产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新“土特产”端上高端餐桌的背后
新华社· 2025-11-20 09:21
行业整体表现 - 中国已成为全球鱼子酱主要生产国,生产全球60%的鱼子酱 [1] - 2024年中国松露出口量约45.4吨,在2023年占全球贸易量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约40% [1] - 天猫平台“双11”期间,鱼子酱生产厂商卡露伽旗舰店成交金额达去年同期的2.38倍,鹅肝等品类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1] - 蔓越莓、松露等新“土特产”成交情况良好,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1] 产业发展驱动因素 - 科技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鲟鱼人工繁殖技术、科学培育品种生产出高品质鱼子酱,体现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规模化生产使新“土特产”价格更加亲民,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承受 [2] - 物流网络日益完善,冷鲜配送能力增强,例如云南松露最快24小时内可抵达全国各地,确保新鲜品质 [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加速资源要素流通和产业链协同,如四川鱼子酱产业与浙江食品加工工艺合作 [3] 市场与消费趋势 - 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多样”转变,驱动高端“土特产”发展 [1] - 生产厂商进行供给创新,探索将鱼子酱添加到冰淇淋、月饼、北京烤鸭等产品中,黑松露被加工为风味香肠、面条等食品 [2] - 产品与多种消费场景实现更好链接,找到产业发展“流量密码” [2] - 中国庞大市场为产业提供强大涵养力和支撑性 [2] 未来展望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3] - 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是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引擎 [3] - 未来将以科技为动力,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3]
新华社经济随笔:中国新“土特产”端上高端餐桌的背后
新华网· 2025-11-19 22:40
行业核心观点 - 中国高端农产品(如鱼子酱、鹅肝、松露)产业快速发展,从无到有并占据全球市场重要份额,成为乡村产业新赛道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途径 [1] - 产业发展由消费升级、科技创新、规模化生产及供应链完善等多重因素驱动,是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体现 [2][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及区域合作深化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支撑和系统集成力量 [3] 市场表现与规模 - 天猫平台“双11”期间,鱼子酱生产厂商卡露伽旗舰店成交金额达去年同期2.38倍,鹅肝相关商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 [1] - 中国目前生产全球60%的鱼子酱,2024年松露出口约45.4吨,在2023年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近三分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约40% [1] 驱动因素:消费与需求 - 生活水平提高推动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多样”转变,高端“土特产”更好顺应新消费趋势 [2] - 供给创新带动需求,例如厂商探索将鱼子酱添加到冰淇淋、月饼、北京烤鸭等产品中,黑松露被加工为风味香肠、面条,拓宽了消费场景 [2] 驱动因素:科技与生产 - 科技发挥关键作用,体现在引进品种本土化适应(如蔓越莓、朗德鹅)以及突破关键技术(如鲟鱼人工繁殖)以提升产品品质 [2]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规模化生产使产品价格更亲民 [2] 驱动因素:供应链与市场 - 物流网络和冷鲜配送能力显著提升,例如云南松露最快24小时内可抵达全国各地,确保了产品新鲜度和价值 [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加速资源要素流通和产业链协同,例如四川鱼子酱产业融合了浙江的加工工艺和销售渠道 [3] 政策与未来展望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3] - 面向未来,以科技为动力、坚持绿色发展是增强乡村内生动力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4]
滨州新增30家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企业
大众日报· 2025-11-17 14:27
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是指适用在按照相关标准、管理规范或者使用管理规则组织生产的地理标志产 品上的官方标志,代表着该产品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是产品品质的重要体现。这也是推进滨州特色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第650号公告,滨州又有30家生产企业的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申请获 得核准,该30家企业可在其生产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此次获得核准的是三河湖韭菜、张高水杏、惠民蜜桃、麻店西瓜、无棣黑牛、无棣驴、无棣卤虫 卵、汪子岛鳎麻鱼、博兴对虾、麻大湖毛蟹、阳信鸭梨等11个地理标志产品涉及的30家生产企业的申 请。 ...
一文了解:支持农产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税收政策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11-01 09:24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梳理了支持农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服务及产业化发展各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 [1] - 政策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合作社及相关企业更好地理解和享受税收减免,覆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多个税种 [1] 农业生产环节税收政策 - 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初级农产品范围需符合相关规定 [1] -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免征或减征企业所得税,具体范围参照相关法规 [2] - 个人及个体工商户等从事种植、养殖等“四业”取得的所得,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4] - 登记为捕捞船或养殖船的船舶免征车船税 [6] - 直接用于农、林、牧、渔业的生产用地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不包括加工及办公用地 [8] 农业流通环节税收政策 - 从事蔬菜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蔬菜及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 [10] - 农民、家庭农场等主体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或销售农产品书立的买卖合同和农业保险合同免征印花税 [12] - 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专门用于经营农产品的房产、土地暂免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15] 农业服务税收政策 - 对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及相关技术培训等服务免征增值税 [16] - 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业务同样免征增值税 [16] 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税收政策 - 纳税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免征增值税 [17] - 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 [18] - 将承包地流转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免征增值税 [21] - 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模式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生产可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 [23] - 企业从事符合规定的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 [25]
大米价格跌至2017年来低点,拉美生产商面临困境
商务部网站· 2025-09-28 01:08
全球大米价格与供应状况 - 2025年全球大米价格跌至八年来最低水平[1] - 全球大米供应过剩压力前所未有,打乱全球粮食贸易平衡[1] - 2025-2026年度全球稻米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5.41亿吨,全球库存将达到1.87亿吨[1] 价格下跌驱动因素 - 亚洲大米收成达到历史新高[1] - 印度取消出口限制[1] - 全球库存大幅增加[1] 拉丁美洲行业影响 - 大米价格下跌对拉丁美洲产生切实影响,主要出口国面临盈利能力下降挑战[1] - 巴西2025年1月至8月大米出口平均价格为每吨304美元,较2024年的397美元显著下降[1] - 巴西2025年1月至8月大米累计出口量超过160万吨[1] - 巴拉圭2025年1月至5月大米出口量同比增长18%,但由于国际价格下跌,收入下降近17%[1] 行业应对策略与挑战 - 当地行业试图将出口转向墨西哥、尼日利亚和中东等新市场以应对盈利能力损失[1] - 贸易和物流壁垒正在减缓出口市场转向进程[1] 未来展望 - 预测表明大米价格压力将持续到2026年初[1] - 价格压力将继续影响生产商的盈利能力和拉丁美洲国家的出口策略[1]
“十四五”期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
中国新闻网· 2025-09-16 14:23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 - 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 [1] 法规标准建设 - 推动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加强对生产主体监管 [1] - 新制修订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3782项 较"十三五"末增加近40% [1] - 新制修订农业行业标准1373项 淘汰落后标准491项 [1] - 现行有效农业行业标准达6471项 实现农业产业各环节有标可依 [1] 生产过程管控 - 如期完成高毒农药淘汰任务 高毒农药已退出大田农业生产 [1] - 2017年以来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总体下降 [1] - 全面停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 [1] 监管体系完善 - 每年开展风险监测 覆盖果菜茶/肉蛋奶/鱼虾蟹等日常食用农产品 [2] - 乡镇实施网格化管理 推行"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模式 [2] - 推广胶体金快速检测技术 实现农药残留地头快速检测 [2] - 全面实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为农产品赋予"身份证" [2] 专项治理行动 - 开展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 [2] - 对重点问题品种采取精准治理 实行"一品种一措施" [2] - 加密日常巡查并每月开展抽检 [2] - 对问题突出地区实施点对点约谈提醒 [2] - 严格执法办案 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 [2]
【图解】农业农村部:抓好6件事 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8:32
法律实施进展 - 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23年1月1日实施以来已贯彻两年多 成为行业质量安全根本保障 [3] - 农业农村部重点落实6项新制度 覆盖监管体系、执法标准及品质提升等多维度 [3] 监管范围扩展 - 实现农户生产全覆盖监管 年均执法超3000件 彻底改变"抓大放小"局面 [4] - 对常规药物残留超标案件办理达1.2万余件 按风险等级实行产地准出分类监管 [6] 执法惩戒措施 - 行刑衔接案件查处400余件 对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农户实施行政拘留 [5] - 通过案例公告、村内警示等手段强化教育作用 [5] 标准化体系建设 - 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超1.3万项 达国际食品法典限量数的2倍 [9] - 覆盖主要农产品及批准农兽药品种 正加快制定生产过程强制性规范 [9] 质量认证推广 - 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全面推行 企业及合作社基本实现应开尽开 [7] - 收购商主动收取、保存及再次开具合格证已成为常态 [8] 优质农产品发展 -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2.05亿亩 [10] - 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及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8.6万个 [10] - 推进水果分级试点与牛肉品质评价 开启品质提升新阶段 [10]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麦尔丹·木盖提:我国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超1.3万项
中国经济网· 2025-09-11 12:23
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成效 - 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自2023年1月1日实施以来 农业农村部重点落实6项新制度[1] - 将农户全部纳入监管 实现日常巡查全覆盖 年均执法超3000件 有效破解农兽药禁限用规定落实不到位问题[1] - 对禁用药物使用实施行刑衔接或行政拘留 查办行刑衔接案件400余件 通过案例公告形成有力震慑[2] 监管机制强化措施 - 加强常规药物残留超标监管 推行乡镇网格化管理 办理行政执法案件1.2万余件[2] - 全面推行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 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基本实现应开尽开 收购商主动收存和再次开证成为常态[2] - 完善标准体系 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超1.3万项 达国际食品法典限量数的2倍 覆盖主要农产品和批准农兽药品种[2] 绿色优质农产品发展 - 新法首次将绿色优质农产品写入法条 实施生产基地建设等行动[3] - 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2.05亿亩 绿色有机等优质农产品数量达8.6万个[3] - "十四五"期间优质农产品年增长超8% 推进水果分级和牛肉品质评价试点[3]
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如何申报增值税?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01 09:34
增值税申报处理 - A企业作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自产农产品取得收入1,000,000元并开具免税增值税普通发票 在主表第12行"其他免税销售额"的"货物及劳务本期数"填写该金额[2] - 需在增值税减免税申报明细表中新增"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政策"行 在第1列填写销售额1,000,000元 第5列免税额按第3列扣除后销售额乘以3%征收率计算[4] - B企业作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5年6月销售自产农产品取得收入1,000,000元并开具免税发票 在主表第9行"免税货物销售额"的"本月数"列填写该金额[6] 小规模纳税人税收政策 - 小规模纳税人取得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时可享受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政策 并按1%征收率开具增值税发票[20][22] - 纳税人可选择放弃减税并就该笔销售收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22] 纳税信用管理 - 税务机关按照"首违不罚"规定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不影响纳税缴费信用评价[16] - 非主观故意的计算公式运用错误及明显笔误造成未缴或少缴税款的情形不影响信用评价[15]
归农商城丨归农电商:农村庭院经济,商品生产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25 15:00
农村庭院经济定义与特点 - 利用自家庭院或周边土地进行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市场需求的经济形式 [1] - 具有灵活性高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非常适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 [1] -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逐渐成为农村商品生产新趋势 [1] 经济影响 -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优化 [1] - 实现农产品多样化和特色化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需求 [3] - 提供更多市场机会给农民 [3] 资源利用效率 - 使农民能够更精细地管理和利用有限土地资源 [3] - 通过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在有限土地上创造更多价值 [3] - 对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3] 农业科技发展 -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 [3] - 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需求增加为农业科技提供广阔市场空间 [3] - 使农民直接接触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3] 发展挑战 - 面临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3] - 存在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的障碍 [3] - 农业金融服务不足可能影响健康发展 [3] 政策支持需求 - 需要加强市场信息服务 [3] - 需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3] - 需要提供农业金融服务支持 [3] 总体影响 - 对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 - 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并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4] -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