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
icon
搜索文档
省农业农村厅部署海上渔船回港避风和农业防涝
海南日报· 2025-10-21 09:23
台风影响与应对措施 - 受冷空气和今年第24号台风“风神”影响,海南省出现强风雨天气 [2] - 南沙海域和北部湾海域的海南渔船就地机动避风,南海其他海域特别是南海东北部海域的海南渔船需在10月20日8时前完成进港避风 [2] - 海上养殖人员撤离时间不得晚于渔船进港时间,各市县需加强执法巡查严防渔船顶风出海 [2] 农业部门防灾部署 -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于10月19日发布通知部署落实海上渔船避风和农业防涝工作 [2] - 要求各市县相关部门抓紧抢收成熟农作物并加固农业设施如稻田、瓜菜地、橡胶园等 [3] - 需排查畜禽养殖场安全隐患,指导加固圈舍并转移低洼地带畜禽,同时强化水产养殖设施防风防汛 [3] 持续监控与信息传达 - 农业农村部门将持续跟踪台风动态,督促各地落实值班值守 [3] - 通过广播、手机等渠道实时推送气象信息,全力筑牢海上防汛防风安全线 [3]
打响“三秋”保卫战
经济日报· 2025-10-21 09:21
文章核心观点 -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在9月下旬遭遇持续阴雨天气后,采取多项紧急措施保障秋粮收割、烘干及减损,成功完成30万亩玉米的抢收工作 [1][2] 应对湿软地块收割难题 - 紧急成立22个秋收机械服务队,调度110余台履带式收割机 [1] - 对本地14家大型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的机械进行割台改装适配,组建农机应急服务队分片作业 [1] - 对机械无法抵达的区域动员人工抢收减损 [1] 粮食烘干与防霉变措施 - 王岗镇政府整合资源开放21个粮食烘干中心,日处理能力达2200吨 [1] - 对五保户、监测户实行优先烘干、免费服务 [1] - 承差桥村新建30间电子烤房投入使用,使周边5个村的玉米烘干周期缩短40% [1] 农业气象协调与田间指导 - 农业部门联合气象部门建立会商机制,实时发布降雨间歇预警 [1] - 明确先熟先收、有涝先收、易损先收的抢收原则,引导农户错峰作业 [1] - 组织农技人员150余人次深入田间指导抗湿抢收和后期田管措施 [1] 特殊群体帮扶与党员行动 - 临颍县集中开展党员联户助秋收行动,王岗镇237名党员干部帮助486户困难群众抢收抢烘抢晒 [2] - 王岗镇党员干部累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问题320余个,带动群众抢收秋粮4万余亩 [2] 收割完成与后续田间管理 - 临颍县30万亩玉米已全部收割完毕 [2] - 针对连阴雨后期大豆成熟期较晚,农业部门组织疏通沟渠排除田间积水以降低渍害影响 [2]
“种了半辈子地,还是得相信科学”
辽宁日报· 2025-10-21 09:09
等收割机将身形圆润的玉米棒倒出来后,围观的村民纷纷上前,有人用手掂量重量,有人数着穗行 数,不时发出赞叹:"不愧是示范田,这玉米长势太好了,个个穗齐粒饱。" 更令大家惊叹的是,此前专家人工收获测产结果显示,这片示范田单产最高达1118.1公斤。"足足 比我家玉米亩产高了300公斤,在咱这沙化耕地上,这是咋做到的?"种植大户王亚静问了许多村民都想 知道的问题。 看大家十分好奇,村党总支书记刘忠武赶紧上前解释:"咱村的沙地玉米高产示范田,今年在田间 集中展示了8个辽单优良品种和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你们看,垄沟间浅埋的黑色管带,就是这项技 术的关键之一。" 顺着刘忠武的指引,村民们在垄沟间发现了一条细细的浅埋管带,距离玉米根部非常近。"咱这地 区为啥玉米产量低,沙化土地存不住水肥是主要原因。别小看这条管带,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通过它 就能精准地把水肥供给玉米根系。"刘忠武对大家说。 收获的季节,铁岭市昌图县三江口镇宝龙村的一片百亩农田里,玉米秸秆挺拔,果穗籽粒饱满。一 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田地里纵横驰骋,将一个个金黄的玉米棒从秸秆上摘下,收入仓中。 通过刘忠武的讲解,村民们对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有了初步的印象,也了 ...
图说高质量 | 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5.2%
新华社· 2025-10-21 08:08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0150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 [2] - 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三季度增长4.8% [3] - 稳就业稳经济政策举措接续发力,主要宏观指标总体平稳,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态势 [4] 产业发展情况 -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夏粮早稻产量比上年增加19万吨,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3] -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 [3] - 服务业平稳增长,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 [3] 投资与消费 -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877亿元,同比增长4.5% [3]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0% [3] - 货物进出口总额336078亿元,同比增长4.0% [3] 价格指数与居民收入 -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半年扩大0.2个百分点 [3]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 [3]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09元,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2% [3]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科技日报· 2025-10-21 07:56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农业数智化 转型升级,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和智慧化改造,即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实现 农业生产方式的全面转型,这是实现乡村振兴,进而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选择。"十四五"时期, 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稳步提高,农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加快,智慧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未 来,应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与设备自主性不足等问题,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农业数智化转型稳步推进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数智化转型已涵盖智慧育种、精准种植、智能养殖、数字营销和智慧物流等在 内的全产业链,在农业科研、生产、装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六方面发力促进转型升级 "十四五"期间,我国农业数智化转型成绩斐然,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十五五"期 间,农业数智化转型需要重点突破核心技术与设备自主性不足、应用推广难度大、数据共享存在壁垒、 保障力度仍待加强等问题,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六方面发力。 一是要借助前沿技术加速智能品种培育进程。融合不断发展的前沿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培育能够自主 应对环境变化的作物品种 ...
【西安】与天争时 抢收秋粮
陕西日报· 2025-10-21 07:15
文章核心观点 - 西安市农业农村系统组织大规模人力下沉一线,与不利天气赛跑,抢收秋粮玉米,以最大限度减少农户损失 [1][2][3] 抢收行动组织与规模 - 西安市农业农村系统共组织3300多人奔赴秋收一线支援农业生产 [3] - 行动自10月14日开始,干部们每日下沉田间,分组进行抢收工作 [2][3] - 除留够应急人员外,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均奔赴生产一线 [1] 抢收作业现场与挑战 - 农田情况严峻,地里泥泞且有积水,玉米秆因雨水浸泡发软甚至倒伏,增加收获难度 [1] - 干部们分工明确,效率高,包括掰棒子、装袋、运输等环节井然有序 [1] - 在高铁路村,20多名干部协助抢收,配合机械,一天内抢收玉米200多亩,该村共有1700亩集体玉米待收 [2] 帮扶对象与策略 - 服务队优先为缺乏劳动力、田地湿软积水、玉米出现倒伏的种植户以及种植大户提供服务 [2] - 帮扶工作旨在覆盖到位、不留死角,确保应收尽收、能收尽收 [2][3] 后勤保障与协作机制 - 建立了高效联动机制,前方干部抢收的同时,后方同事协调农机调度、烘干仓容与运输车辆 [3] - 确保收获的玉米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理,有效防止霉变 [3]
稻浪翻滚、瓜果飘香 神州大地好“丰”景
央视网· 2025-10-21 07:09
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生产 - 江西赣州216.3万亩晚稻采用高标准富硒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模式,通过大型联合收割机进行高效作业 [1] - 农户与农业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实现产销对接,稻谷直接运往烘干厂,收割后立即翻耕播种冬油菜,推行“稻油轮作”模式以提升农田利用率和农户收入 [1] - 安徽淮南利用采煤沉陷区改造进行水上稻田种植,水稻种植于浮床并采用缓释肥技术,同时净化水体并为鱼类生长创造条件 [3] 特色农产品产量与技术应用 - 陕西延安富县千亩苹果园亩产达3000斤以上,果农实际销售单价为每颗3元,远超预期1元的目标 [5] - 延安果园广泛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手机App监控土壤墒情和空气湿度,利用摄像头识别病虫害,并配备冷链仓储中心进行分选和保鲜 [5] - 苏州阳澄湖主产区完成高标准改造池塘养殖面积6.79万亩,预计大闸蟹总产量达1.035万吨,较去年增长450吨 [5]
神州大地好“丰”景
央视网· 2025-10-21 01:27
农业收获情况 - 秋粮及重要农产品在主产区迎来大面积收获 [1] - 收获季节为秋冬之际 [1] - 收获场景包括稻浪翻滚和瓜果飘香 [1]
苏丹加达里夫州夏季种植面积已达650万费丹
商务部网站· 2025-10-20 21:27
(原标题:苏丹加达里夫州夏季种植面积已达650万费丹) 10月15日,苏丹通讯社报道,加达里夫州机械化农业管理局局长阿布·卡西姆表示,今年夏季各种农作 物已完成种植面积达650万费丹。其中包括450万费丹高粱、100万费丹西瓜等。 ...
北疆小镇的振兴实践:从“有”到“好”的乡村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18:47
图为干净整洁的吉生太村。 张蜀雁 摄 "土特产"提质鼓起钱袋子 金秋时节,吉生太镇的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泉掌子村村民史文军站在轰鸣的玉米收割机旁,满脸喜 色地算起了收入账:"今年种了500多亩玉米,能收入15万元左右,还能领5000多元国家种植补贴;500 多亩马铃薯收成都储好了,预计收入30多万元,补贴还有3万多元。" 北疆小镇的振兴实践:从"有"到"好"的乡村蝶变 中新网乌兰察布10月20日电 题:北疆小镇的振兴实践:从"有"到"好"的乡村蝶变 中新网记者 张林虎 干净整洁的街巷纵横交错,雅致舒适的农家院落错落有致,蓬勃发展的富民产业随处可见……近年来, 位于祖国北疆的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吉生太镇,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基层治理三大重点,以由 表及里、内外结合、连片打造的思路推进乡村全域振兴,让农村真正成为农民安身立命、心灵栖息的美 好家园。 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根基。吉生太镇大力推行"五良"合力的精细管理模式,整合良田、良种、良机、 良法、良制资源,落实全环节增产减灾措施,让粮食产量稳步提升。 "我300多亩玉米亩产达到1600多斤,明年还要扩大种植面积。"村民谢伟说,如今自己从"老农民"变成 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