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

搜索文档
探索新业态,京东首家自营外卖门店开业,计划3年内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
证券时报网· 2025-07-22 16:12
京东外卖新业态布局 - 京东首家外卖自营门店"七鲜小厨"于7月20日正式开业,采用"外卖+自提"模式,无堂食 [1] - 公司计划3年内建设10000家七鲜小厨,并启动"菜品合伙人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招募1000道招牌菜合伙人 [1][2] - 合伙人提供配方参与研发,七鲜小厨负责制作与品控,胜出者可获100万元保底分成及后续销售分成 [2] - 京东宣称3年内将投入超百亿资金用于七鲜小厨全国扩张,合伙人无需承担开店成本 [2] 商业模式差异化策略 - 创始人刘强东表示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强调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 - 自营模式通过自主建设门店、把控流程与品控标准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1] - 电商投资人认为自营模式能解决用户信任与黏性问题,但会导致成本上升 [1] - 相较于头部平台单日数亿元补贴,京东选择自建模式可能成本更低效果更好 [1] 行业竞争动态 - 美团同期推出"浣熊食堂"外卖基础设施,计划三年建设1200家 [2][3] - 浣熊食堂已在北京等地运营10家门店,吸引超100个品牌入驻包括老乡鸡、全聚德等 [3] - 美团模式为聚合平台,提供食品安全全链条服务及数字化运营规范 [3] - 分析师指出京东可依托自建物流提升履约效率,与七鲜超市形成"零售+餐饮"协同 [2] 合作伙伴进展 - 费大厨、嘉和一品、紫燕百味鸡等知名餐饮品牌已成为首批菜品合伙人候选 [1] - 美团浣熊食堂涉及品牌包括德克士、云海肴等上百家餐饮商家 [3]
外卖热战停了,冷思考有哪些?
第一财经· 2025-07-22 13:59
外卖大战降温与监管干预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竞争,外卖大战呈现降温趋势[1] - 平台累计投入超千亿补贴,但补贴力度下降引发消费者关注[1][4] 商家困境与行业影响 - 部分平台补贴需商家出资,导致餐饮商家利润空间被挤压,甚至出现负利润[2] - 西贝餐饮因平台活动单日涌入1.1万低价单,门店交付效率与体验下降,创始人呼吁"定价权要还给商家"[3] - 外卖订单占比从30%-40%升至60%,堂食与外卖价格"倒挂",商家需频繁调整双边价格以维护利润[5][6] - 南城香创始人指出外卖大战持续将迫使餐饮企业调整线下门店策略,如装修成本、选址布局及产品开发[10][11] 行业生态与长期挑战 - 外卖平台短期内撼动餐饮行业生态,但过度价格战干扰正常竞争,需谨慎使用流量与价格杠杆[4] - 奶茶品牌面临爆单压力,加盟商需快速调整人员、原料供应及员工激励机制,中小餐饮个体户易在冲击下倒闭[12] - 电商分析师指出外卖大战可能加剧餐饮行业集中度,大型连锁品牌或间接受益,而包装与原料商成为少数稳赚方[12] 即时零售的长期竞争逻辑 - 外卖平台竞争本质瞄准"大消费"市场,通过高频外卖切入高利润传统电商品类[13] - 即时零售数字化占比不足5%,增长空间大,未来竞争核心在于供应链、技术及服务能力[14] - 平台需转向构建数字化、高效行业生态,而非短期价格战,以刺激新消费需求[14]
即时零售的后手
虎嗅· 2025-07-22 11:49
行业竞争格局 - 京东高调进军外卖业务并杀入旅游市场 同时阿里将饿了么和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并宣布500亿补贴闪购业务 [1] - 电商平台从传统B2C、C2C模式演变为货架电商和直播电商 拼多多凭借社交元素崛起 京东面临沦为行业老三的压力 [4] - 美团首次参与京东主导的"618"大促 两大平台相互入侵对方优势领域 本地生活与电商业务边界逐渐模糊 [1][4] 商业模式演变 - 即时零售概念兴起 定义为30分钟送达万物 但目前消费场景仍不清晰 需求未定型 [6] - 电商物流模式分为点到点配送和仓配体系 京东凭借自建仓配体系实现次日达 但维持成本极高 [10][11][14] - 外卖配送采用闭环O2O模式 与电商物流存在本质差异 强调全流程时效控制而非规模经济 [15][16][19] 供应链创新 - 美团推进闪电仓和浣熊食堂项目 试图构建即时零售专用仓配体系 [23][29] - 超级中央厨房概念提出 通过集中化食品加工和无人机配送颠覆传统外卖模式 [31][33] - 京东可能改造电商配送体系用于外卖 如提前锁定需求 延长配送时效至两小时 [24] 消费趋势 - 即时零售主要场景为日常补货(68.1%) 省事省力(62%) 寻求优惠(54.9%)和居家应急(52.6%) [34] - 消费场景从购买向使用延伸 未来可能实现"即用即买"模式 颠覆传统商业逻辑 [52][53] - 定制化需求增长 阿里早期提出的C2B模式可能重新获得发展机遇 [54][55] 技术应用 - 低空经济发展可能为无人机配送创造基础设施条件 [33] - AI技术有望成为个人生活流管家 阿里在AI布局领先但缺乏个人入口 [64] - 通义千问登陆苹果设备 显示阿里在AI个人化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64] 企业战略 - 京东通过进军高频业务寻求突破 避免在电商领域被边缘化 [4][6] - 阿里进行"1+6+N"组织重组 本地生活业务被纳入六大板块 飞猪被划入N板块 [3] - 美团从外卖向即时零售扩展 试图复制京东在电商领域的成功路径 [23]
“外卖大战”,谁是赢家?
搜狐财经· 2025-07-22 11:01
外卖行业价格战现状 - 外卖平台近期放出大额无门槛红包和优惠券 部分商品甚至推出"0元购"活动 行业价格战持续升温 [2] - 行业竞争从"卷不动"升级为"杀疯了"状态 出现系统宕机 商家爆单等极端现象 [2] - 即时零售推动消费场景向即时性转变 形成万亿级蓝海市场 电商平台开始跨界切入外卖领域寻求高频流量 [2] 互联网行业竞争模式分析 - 当前竞争模式延续共享经济时代打法:砸钱引流 跑马圈地 赢家通吃 最终形成垄断格局 [3] - 共享单车行业曾经历0 5元 半小时的价格战 2024年多地价格已上涨至5 5元 小时 用户反映出现"价格刺客"现象 [3] - 网约车 共享充电宝等行业均呈现相似发展路径 预示外卖行业可能面临相同发展轨迹 [3] 行业竞争参与方影响 - 骑手在算法调度下高强度工作 普遍缺乏五险一金保障 8小时工作制难以实现 [4] - 小商家面临系统崩溃风险 部分门店因"0元免单"订单激增被迫临时闭店 [4] - 商家单量暴涨但利润被压缩 便利店凌晨仍需卸货 夫妻店营业至午夜才能结算 [4] - 消费者短期享受补贴红利 但参照共享充电宝价格从1元 小时涨至2元 30分钟的先例 长期可能面临价格回调 [5] 行业转型方向 - 破局关键在于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需重构行业评价体系 [6][7] - 建议推行"全职+众包"双轨制 为骑手提供社保保障 提升劳动者尊严 [7] - 通过供应链整合降低损耗 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佣金 严格食品安全管控等方式构建健康生态 [7] - 理想状态应实现商家合理盈利 骑手规范作息 消费者放心购买的共赢局面 [7]
新华时评·一线评论|摒弃“内卷式”竞争,变“一哄而上”为“一展所长
新华社· 2025-07-22 09:46
平台企业竞争现状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1] - 平台企业存在卷补贴、卷价格的无序竞争现象,属于"内卷式"竞争[1] - 平台卷商户导致商家陷入拼价格、降品质的内耗泥潭[1] - 产业链内卷导致终端厂商将成本压力传导至零部件供应商,上下游利润空间被双重压缩[1] - 同行互卷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针织服装企业因恶性竞争订单量锐减[1] 地方政府招商政策 - 一些地方政府招商政策内卷,通过税收减免、土地特惠、建厂补贴等方式吸引企业入驻[1] - 低效产能依赖"政策温床"存活[1] 中央政策导向 - 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2] - 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2] - 今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2] 行业治理建议 - 整治"内卷式"竞争需要各方共同发力,包括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2] - 行业协会应倡导合法、公平、诚信、正当、有序的行业竞争[2] - 企业应摒弃"低价换市场"短视思维,聚焦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 服务业发展路径 - 外卖领域是当前平台促销的主要集中领域[2] - 服务业企业应挖掘更多需求、积极创造供应,实现跨越式增长[2] - 变"一哄而上"为"一展所长"是服务业发展的关键[2]
摩根大通:中国单人户家庭占比已经激增到25.4%,说明了什么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7-22 09:09
人口结构变化 - 中国单人户家庭占比从2000年的8%激增至2020年的25.4%,意味着1/4的家庭由单人组成 [1] - 人口结构变化表现为从传统多口之家向单人独居转变,年轻人更倾向于与父母分开居住 [1] - 单人户家庭生活方式导致约80%-90%的独居者不自己做饭,形成新的消费习惯 [1] 消费模式转变 - 单人户家庭更倾向于将收入投入服务相关消费,包括餐饮、休闲和娱乐领域 [3] - "不孤独经济"概念兴起,反映单人户家庭对便捷服务的强烈需求 [3] - 外卖成为单人户家庭主要餐饮解决方案,推动外卖平台业务扩张 [6] 外卖行业竞争 - 美团、京东、阿里等平台正全力抢占外卖市场份额,通过频繁促销活动吸引用户 [3] - 外卖平台近期开展百亿补贴活动,尽管短期不盈利但旨在扩大用户基础 [6] - 骑手需求将持续增长,因25.4%的家庭结构依赖外卖服务 [6] 市场机会 - 单人户家庭增长为外卖行业提供持续扩张空间 [1][3][6] - 电子设备和宠物相关产品可能成为单人户家庭的潜在消费增长点 [3] - 服务型消费在单人户家庭支出中占比提升,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3]
中信证券:Keeta有望成为中东第一大外卖平台
快讯· 2025-07-22 08:58
中东外卖市场 - 中东外卖市场成长性强、利润空间大,是外卖发展的沃土 [1] Keeta发展前景 - Keeta已在沙特取得亮眼表现,后续有望持续向沙特周边GCC国家拓展 [1] - Keeta有望成为当地第一大外卖、第二大即时零售平台 [1] 竞争分析 - 中东外卖龙头Talabat的研究显示,Keeta此前的战略及经验有望助力其在新市场再创佳绩 [1]
京东在北京上线自营无堂食外卖店,采用自炒自销自送模式
雷峰网· 2025-07-22 08:37
京东自营外卖业务模式 - 公司推出首家自营无堂食外卖门店"七鲜小厨",采用"外卖+自提"模式,试运营一周售出800份商品[2] - 门店选址写字楼一层,设置玻璃明档供顾客观察,划分外卖员取餐区和自提区,未配置堂食空间[2] - 客单价定位25-35元,补贴后降至15-20元,目前仅接入京东单一平台[2][3] 技术创新与运营特点 - 采用炒菜机器人进行菜品制作,现场部署多台小型炒菜机[4] - 因电器厨具高负荷导致营业中断,暴露技术磨合问题,断电后需重新投料制作[4] - 业务负责人郭庆曾创立炒菜机器人公司"橡鹿科技",该公司2022年获京东近2亿元战略投资[6] 战略布局与行业定位 - 公司创始人刘强东此前预告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门店营业执照在发言后10天注册成立[2][6] - 自营模式与第三方入驻模式区分明确:"七鲜小厨"自购原料并完成全链条运营,"七鲜美食mall"采用商家入驻形式[6] - 2023年2月启动高品质堂食商家招募,明确排除纯外卖商家,显示差异化竞争策略[6] 市场反应与品牌联动 - 消费者在小红书等平台自发评价认可业务扩展,称"京东越来越全面"[3] - 零售业务同步推进多领域合作,包括与苏超联赛的营销联动及宜家式业态探索[9]
外卖三平台暗流涌动,被约谈后谁更“稳”?谁最“慌”?
新浪科技· 2025-07-22 08:04
补贴战况与平台策略 - 美团7月12日补贴金额为3亿-4亿元,远低于外界传言的8亿-10亿元,当天发券仅持续半天即达成1.5亿订单目标,同时测试系统稳定性和用户赠礼功能 [2][3] - 淘宝闪购非餐类订单增长迅猛,盲盒类潮玩同比增长2407%,孕产妇营养品同比增长820%,夜间订单占比较大 [2] - 淘宝闪购近期单量已接近美团,部分城市订单与美团五五开,而京东单量未显著增长,正通过推出外卖App和免费送两轮车吸引骑手 [2] 平台稳定性与运力对比 - 京东外卖多次出现平台崩溃话题,而美团1.5亿单和淘宝闪购8000万单高峰日均未出现崩溃,显示稳定性差异 [4] - 美团骑手月活用户规模达637.9万,是蜂鸟众包282.9万的2.25倍,骑手更看重单量优势 [5] - 京东外卖骑手有固定"上班"时间要求,易流向其他平台,近期投入20亿升级骑手福利并提供15万台电动车,要求90天内跑够3000单可返还购车款 [5][6] 非餐类订单与即时零售增长 - 美团7月5日1.2亿订单中非餐饮订单突破2000万单,618期间手机等商品成交额翻倍 [7] - 即时零售App月活同比增长6%达5.51亿,生鲜电商App同比增长15%,增速高于传统电商的3.9% [7] - 非餐类订单增长稳定无波峰波谷,可匹配骑手差异化需求如夜间配送或高价订单 [8] 闪电仓与基础设施布局 - 美团闪电仓已拓展至3万多家,计划3年内达10万家,包括便利店仓、品牌商仓等类型,帮助品牌改造门店提升坪效 [9] - 淘宝闪购与饿了么加速便利仓店拓展并提供现金返佣和流量补贴,满足用户"即买即得"需求 [9] - 超过50%的95后希望当天收货并愿为快速配送支付溢价,"速度"成为年轻消费者决策关键因素 [9] 行业规范与竞争格局 -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倡议规范低价补贴行为,禁止强制商家参与补贴和"二选一"等垄断行为 [11]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家平台要求遵守法规,理性竞争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12][13] - 行业竞争重心转向供给、履约和用户体验的3公里半径内"需求-供给-配送"动态平衡能力 [13]
“顶风”补贴,外卖大战下平台“最后的挣扎”
36氪· 2025-07-22 07:55
外卖行业竞争现状 - 高盛预测外卖行业未来一年将合计亏损920亿,其中阿里亏损410亿占比近半 [1] - 淘宝闪购宣布未来12个月直补消费者及商家500亿元 [1] - 监管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要求"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 [2] 平台补贴策略 - 淘宝闪购推出"1.9元起吃外卖"、"16减15"等大额减免活动,部分商品低至0.01元 [4][6][13] - 饿了么推出社交分享免单活动,包括"25减25"、"18减18"等全额减免券 [6] - 美团跟进补贴策略,发放"冰淇凌免单券"等冰饮券,部分餐品补贴超原价50% [15] - 京东推出"15减14"、"20减16"等新客大额补贴券 [15][16] 补贴效果与订单增长 - 淘宝闪购通过社群和地推模式,单个点位日订单达100-200单,预计全国日增百万订单 [9][11] - 电商平台日活超1亿,按10%转化率计算可新增1000万单 [11] - 美团与滴滴2018年无锡外卖大战显示补贴带来的订单增长多为泡沫,一年后与未补贴城市相比无额外增长 [24][25] 平台竞争动机 - 淘宝闪购需弥补与美团7000万订单差距,采用全方位促销手段 [19] - 京东通过外卖补贴获取用户,40%外卖用户会购买京东电商产品,认为补贴成本低于其他渠道获客 [22] - 美团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被迫跟进补贴,但高管公开反对内卷式竞争 [18][26] 行业影响与监管态度 - 补贴导致商户出现畸形订单,如单日12单中有10单为12瓶矿泉水采购 [22] - 监管明确要求停止内卷式促销,补贴窗口期即将结束 [18][21] - 高盛预测2025-2026年外卖行业将经历阵痛,但中期可能提升营销效率 [20] 平台长期策略 - 阿里采取攻守兼备策略,通过淘宝闪购补齐与竞品差距,同时保护饿了么市场份额 [23] - 京东通过补贴成功建立外卖心智,即使停止大额补贴仍可持续引流 [22] - 美团需修复因补贴战打破的平台、商家、骑手、消费者四方平衡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