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种植
搜索文档
湖南澧县“致富草”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20:36
公司业务与运营 - 公司打造中国首个石菖蒲林下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拥有52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 [4] - 公司推行农户承包责任制,建立村民享受投工分成或投资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提升生产效率 [2] - 公司注册福之溪品牌,通过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帮助销售农土特产,上线100多种农产品,合作供应商140多家 [4] - 截至2025年7月,公司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用、劳务工资、分红等超过3000万元,园区长期务工人员超过300人 [4] 行业与产品发展 - 石菖蒲种植亩地年收益可达1.5万元 [1] - 行业致力于石菖蒲全草综合开发利用,利用其特性研制足浴药包、安眠枕头、香薰香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精深加工产品 [2] - 公司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多所科研院所合作进行产品研发,以提高产业链与附加值 [3] - 产业辐射周边十多个村庄,带动1000多户农户参与发展 [4] 战略规划与展望 - 公司正规划建设3000亩林下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区,融合种植示范、科研教育、生态观光等多元功能 [4] - 产业发展从传统药材种植向精深加工与农旅融合方向拓展 [2][4]
科技破解产业瓶颈,院企共育黄精“芯片”——泰山黄精良种升级工程项目签约启动
齐鲁晚报网· 2025-09-28 17:13
合作核心内容 - 山东泰尚黄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合作旨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黄精产业迈向标准化、科技化、高端化 [1] - 合作立足国家中医药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局 [1] 具体合作项目 - 双方启动“博士工作站”揭牌项目 汇聚顶尖科研人才进行核心技术攻关 [1] - 共同推动黄精育种育苗及快速培育项目落地 致力于突破种源“卡脖子”技术 [1] - 项目从源头保障黄精品质与供应稳定 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优质新品种 [1] 行业影响与意义 - 合作将极大提升山东省乃至全国黄精产业的标准化水平和抗风险能力 [1] - 推动道地药材从“种得好”向“育得好”根本性转变 [1] - 项目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黄精产业样板 带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并促进农民增收 [1]
光耀太行·红土巨变 | 浑源:北岳灵秀厚植“千年芪乡”
央广网· 2025-09-22 15:23
黄芪产业 - 公司3500亩黄芪生产基地产量占年销量20% 其余从当地种植户收购约600吨黄芪[4] - 黄芪种植面积28万亩 全产业链年产值达15亿元 涉及芪农约3万多户[5] - 围绕种植端原生态保护 生产端精深加工 销售端小众高端定位 强化种质保护和品种提纯[5] - 建成全国唯一黄芪主题博物馆 2023年恒山黄芪栽培系统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6] 凉粉产业 - 从事凉粉企业和个体户200多家 夏季摊点800多家 从业人员超1万人[7] - 对标柳州螺蛳粉百亿产值模式 推动2家企业获SC认证 建设区域公共品牌[9] - 研发沙棘凉粉 黄芪凉粉等新产品 2024年获评大同市级专业镇[9] - 建成凉粉文化园 集生产加工 康养休闲 研学旅游于一体[9] 文旅产业 - 县域内存有488处不可移动文物 其中国宝级古迹7处[10] - 2024年新建2.36万平方米恒山游客中心 提供票务 交通 餐饮 文创一体化服务[10] - 文创产品推出19个系列35款 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78%[12] - 2024年接待游客567.82万人次(增速46.52%) 综合收入18.47亿元(增速61.31%)[14] - 智慧旅游系统接入线上平台大数据 分析游客消费习惯和客源地数据[12] - 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高度还原悬空寺等古建 带动景区热度提升[14]
秦岭脚下,这笔“生态账”越算越值!
新华网· 2025-09-21 21:59
生态旅游与民宿产业 - 灞源镇凭借海拔超1200米、气温比西安市区低10摄氏度的自然条件,发展成为避暑胜地,生态旅游是当地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1] - 村民方毅返乡将老旧土房改建为民宿,在3个月的旅游旺季中收入超过10万元,显示民宿经营具有显著经济效益[3] - 民宿经营注重保持生活本真与自然之美,并严格遵守环保规定,如安装油烟分离器、油水分离器,将污水管接入村里污水处理设备,以保护核心旅游资源[3] 生态保护政策与成效 - 蓝田县将生态保护作为发展基石,其秦岭保护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3.09%,涉及17个镇街、216个行政村,通过“护绿换金”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3] - 当地已形成“空天地人”一体化管护模式,配备129名网格员和34架无人机定期巡航,守护上千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区域[7] - 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从过去的稀疏状态跃升至57.43%,并观测到林麝、麂子等野生动物活动增多,表明生态环境持续向好[7] 文化与生态融合的产业发展 - 辋川镇依托唐代诗人王维留下的文化宝藏(如手植银杏树、“辋川二十景”遗址)和秦岭生态底色,发展文化与生态交融的特色产业[5][6] - 当地拒绝可能破坏生态的大投资项目,转而深耕诗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并带动核桃、板栗等土特产销售,形成持久的吸引力[6] - 在生态向好的基础上,辋川镇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天麻、黄精等十余个品种,覆盖15个村,好生态保障了药材品质与价格[6]
甘肃成县:“红色引擎”驱动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中国发展网· 2025-09-20 00:01
发展模式 - 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1] - 统一开展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 鼓励能人大户先种多种 [1] - 带动30多户群众种植猕猴桃140多亩 [1] 种植结构 - 种植徐香 翠香等四个猕猴桃品种 [1] - 猕猴桃林下套种中药材和魔芋等经济作物 [2] - 发展魔芋 天麻 桔梗 猪茯苓 柴胡等多种林下经济作物 [2] 产量与收益 - 猕猴桃亩产量约2000斤 [2] - 亩产收益达1万元以上 [2] - 单户种植4亩猕猴桃预计采收鲜果6000多斤 [2] 产业融合 - 发展林下经济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融合模式 [2] - 采用村域联合发展模式打造生态种植+旅游观光产业链 [2] - 通过抖音团购和直播进行线上宣传 已接30多订单预定800余斤 [3] 销售渠道 - 发动干部职工 驻村帮扶队 电商达人通过微信 抖音 视频号推广 [3] - 联系县内各单位工会 商超 客商打通线下销售渠道 [3] - 让猕猴桃销售链多样化 [3]
重庆大足:佛手种植电满格 满山“金果”挂枝头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16:36
2022年2月初,周康均向石马供电所提交了新装70千瓦的动力电申请。石马供电所接到申请后,立即组织业扩人员到基地核实负荷,勘 查电源接入点,制定供电方案。2022年2月12日,供电员工为基地通上了动力电。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重庆市大足区鑫蕊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鑫蕊琪公司)佛手种植基地迎来丰收。9月17日,在金山镇长河 村,金黄色的佛手挂满了枝头,几名村民穿梭在林间,忙着采摘佛手。在佛手加工(烘烤)车间,3台切片机正将佛手切成均匀的薄片。 车间一角,3间烘干房正在烘烤佛手片。重庆大足供电公司石马供电所所长鲜盛、李晓丰来到佛手加工车间,了解基地近期的生产及用电 情况,帮助基地排查用电安全隐患。 佛手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等功效与作用。2019年,鑫蕊琪公司在金山镇流转了900余亩土地,开 始从事佛手种植。经过6年多发展,金山镇佛手的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单体佛手种植基地,生产鲜果及产品销至贵 州、云南等地。 佛手不仅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还是备受客户欢迎的摆件。"鲜佛手切片烘干,可以制成佛手茶,也可用鲜果泡酒。此外,佛手自带天 然清香,可摆在家里或车里,香味能持 ...
从“红色公牛”到“绿色长城”:乌兰布和沙漠变形记
中国新闻网· 2025-09-15 17:33
文章核心观点 - 乌兰布和沙漠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从生态恶化到绿富同兴的转变,形成可复制的“磴口模式” [1][2][8] 生态治理成效 - 巴彦淖尔市2024年以来完成沙漠综合治理35.32万亩,磴口县建成150公里防护带覆盖24.9万亩 [2] - 最终形成绵延200公里、平均宽1200米的乔灌草结合防风固沙带 [2] - 磴口县林草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0.04%跃升至39.1% [2] - 乌兰布和沙漠曾每年向黄河输沙达7000多万吨,威胁黄河安澜与华北生态安全 [1] 光伏产业发展 - 磴口县探索“板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生态修复”模式,光伏+生态治理面积达14.34万亩 [4] - 全县光伏装机规模达542.7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30亿度 [4] - 光伏项目板高1.8米、间距12米,确保发电治沙互不干扰 [4] - 预计“十五五”期间光伏装机将突破140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过240亿度 [7] 经济效益与就业 - 光伏项目带动4000余名农牧民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村民每月可挣3000多元 [4] - 梭梭治沙面积超3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为主的蒙中药材面积近14万亩,年产值超3亿元 [7] - 种植户50亩肉苁蓉年毛收入可达10多万元,梭梭项目年净收益每亩370元到670元 [7] - 建设期内可带动4.5万人就业,通过光伏+生态治理完成35万亩荒漠化治理 [7] 旅游产业增长 - 当地打造五条精品旅游线路,2024年磴口县游客接待量比2020年增加70余万人 [8] - 旅游收入增长6100万元,农家乐等业态使居民收入翻番 [8]
暨军民赴淳安调研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民增收暨“联乡结村”帮扶工作
杭州日报· 2025-09-08 10:45
产业发展重点 - 加强中药材原生品种保护与良种选育 以科技创新推动中药材种植 加工 研发及市场开拓全链条升级 [1] - 借助专业大模型构建现代化中医药产业体系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工业 [1] - 深化农文旅融合 将发展动能凝聚到企业 项目和产业链上 [2] 区域经济战略 - 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度融入强城 兴村 融合三篇文章 [2] - 加快构建基础设施 城乡产业 公共服务 生态环境和科技创新等体系 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高质量发展 [2] 特色农业项目 - 威坪镇西山村香榧基地 临岐镇半夏村山茱萸谷 梅口村国家储备林种苗示范基地开展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 [1] - 范村村三叶青基地 浙江中医药大学共富产业园发展中药材规模化培育与精深加工 [1] - 叶家畈村古谷百草生物科技公司 百草临岐小镇会客厅推动淳六味品牌建设和林下经济发展 [1] 帮扶工作机制 - 坚持扶资 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以精准帮扶实效助力共同富裕 [2] - 优化联农带农机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
连云港海州技术革新激活“仙草”经济
扬子晚报网· 2025-09-06 21:12
种植技术革新 - 灵芝孢子粉亩产量从200斤提升至300斤 增幅高达50% [5] - 种植密度从每亩8000株提升至近万株 [5] - 采用无纺布覆盖全程不套袋收集方式 大幅降低损耗率 [5] - 构建严谨科学栽培体系 包含椴木准备制种接种发菌下田出芝管理等十几道工序 [3] 种植环境升级 - 灵芝从塑料大棚迁至日光温室大棚 配备智能温控系统 [5] - 精准化智能化种植条件使灵芝生长周期更稳定 孢子粉产量和质量得到保障 [5] 产品品质与创新 - 孢子粉破壁率高达99.6% 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达7.31g/100g [6] - 开发形态各异灵芝盆景 如祥云叠翠鹿角分枝等造型 [6] - 盆景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兼具艺术观赏与养生价值 [6] 产业拓展 - 深化与市农科院合作 加大灵芝深加工领域研发投入 [6] - 延伸产业链条 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6] - 形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种植基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