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健康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 毕马威中国发布《首届健康科技50》报告
证券日报网· 2025-07-03 12:51
健康科技50报告发布 - 毕马威中国发布《首届健康科技50》报告并揭晓榜单 全景扫描中国健康科技产业格局与竞争态势 [1] - 报告通过调研与模型分析对产业未来趋势做出前瞻预判 提供多维度客观评价与发展建议 [1] - 评选活动获得超过百余家企业参与 结合实地考察和评选模型筛选出优秀上榜企业 [1] 健康科技产业链分析 - 报告聚焦产业链上中下游 上游为科技赋能医药/器械/智慧医院研发 中游为生产制造 下游为服务终端和支付方式 [1] - 重点剖析核酸药物/合成生物/医疗机器人/医疗大模型四个细分领域 [1] - 洞察行业普遍问题与挑战 在科研创新/商业模式转型/出海路径/爆款产品打造等方面提出建议 [1] AI与机器人技术医疗应用 - AI和机器人技术应用范围已从辅助诊断扩展至治疗规划/远程医疗/病理诊断/睡眠呼吸健康等多个领域 [2] - 医疗行业正经历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大模型技术推动从"AI以产品找需求"到"覆盖全场景/渗透全流程"的升级 [2] - 大模型技术通过"从局部到整体 自上而下"方式融入医疗场景 重构传统医疗软件系统架构与应用模式 [2]
报告称中国健康科技产业已转向转型深化阶段发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2 23:46
中国健康科技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健康科技产业从高速发展阶段转向转型深化阶段,谋求高质量跃变 [1] - 产业链分为上游(科技赋能研发)、中游(生产制造)、下游(服务终端与支付方式) [1] - 2024年中国医疗科技市场规模突破百亿,2025-2027年增速放缓但总规模稳健增长 [1] 细分领域分析 - 重点研究核酸药物、合成生物、医疗机器人与医疗大模型四大领域 [1] - 中国人工智能制药企业自研能力增强,进入全球AI药物发现领先梯队 [1] 行业活动与资源整合 - 首届健康科技50报告发布会评选出70家优秀上榜企业 [2] - 健康科技领域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涌入,产业链参与主体增加 [2] - 北京市东城区医药健康产业资源集聚,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销售全环节 [2] 企业动态与趋势讨论 - 上榜企业领袖分享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数字化运营平台等热门话题 [2] - 东城区计划推动科技创新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增量 [2]
“全球独角兽榜”青岛企业占6席
搜狐财经· 2025-07-02 12:37
全球独角兽榜单分析 - 山东共有10家企业入选2025全球独角兽榜 青岛占6家 济南2家 淄博和威海各1家 [3][4] - 青岛上榜企业聚焦半导体 软件服务 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等领域 济南企业集中在工业设备和软件服务板块 [4] - 歌尔微电子以205亿元估值位列榜单第395位 是山东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能链集团以185亿元估值排名第455位 [4] - 卡奥斯 特来电 日日顺 中加特电气分别以180亿元 145亿元 110亿元 73亿元估值上榜 [4] - 全球共发现1523家独角兽企业 美国758家居首占比49.77% 中国343家位列第二占比22.52% [5] - 77%独角兽销售软件和服务 聚焦金融科技 软件服务 AI领域 23%销售实体产品 集中在半导体 新能源 生物科技 健康科技领域 [5] - SpaceX以2.6万亿元估值成为全球价值最高独角兽 OpenAI以2.2万亿元位居第二 [5] - 全球478家独角兽与AI相关 新能源领域有50多家独角兽 健康科技领域有100多家独角兽 [5] 中国品牌价值榜单 - 青岛22个品牌入选2025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5个品牌进入前100强 [6] - 海尔以5735.17亿元品牌价值位居榜单第3位 20多年来品牌价值增长超5000亿元 [6] - 青岛啤酒以2803.55亿元品牌价值位居第22位 蝉联中国啤酒品牌榜首 [6] - 海信 卡奥斯COSMOPlat 双星轮胎分别以1166.97亿元 1163.35亿元 1162.08亿元品牌价值上榜 [6] 重点企业分析 - 歌尔微电子是山东估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 尽管排名下降153位但仍保持领先地位 [4] - 能链集团成立于2016年 是能源物联网企业 [4] - 卡奥斯 日日顺均由海尔集团孵化而来 [4] - 特来电是特锐德控股子公司 致力于成为中国最大最强充电网运营商 [4] - 中加特电气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领域电气传动与控制设备 [4]
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申请香港上市
快讯· 2025-06-30 14:28
公司动态 - 上海镁信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文件 [1] - 高盛、中金公司、汇丰银行担任本次上市的联席保荐人 [1] 行业动态 - 医疗健康科技行业近期有企业启动香港上市程序 [1]
尼尔森IQ报告:到2028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将接近9万亿美元
经济观察报· 2025-06-26 22:34
全球健康经济规模 - 预计到2028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将接近9万亿美元 [1] - 中国人均GDP迈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推动健康需求快速发展和变革 [1] 健康意识与数据分享 - 86%中国受访者定期采取行动改善健康远高于全球平均70% [2] - 77%中国受访者愿意分享个人健康数据以辅助健康决策 [2] - 81%中国受访者受社交媒体广告和网红推荐影响健康消费决策 [2] - 健康选择主要困扰包括成本过高44% 需求匹配难35% 标签复杂33% [2] 营养与肠道健康趋势 - 60%中国受访者比五年前更注重健康营养 [3] - 高纤维食品未来购买意向达67% 高蛋白植物基食品益生菌食品超级食品意向近50% [3] 减肥与体重管理需求 - 健康体重首要动机为健康原因80% 外貌38% 运动表现36% [4] - 18%中国受访者使用过减肥药物高于全球8% 37%持积极态度 [4] - 50%中国受访者愿在医疗专业人士推荐下使用减肥药物 [4] 心理情绪健康关注 - 61%中国受访者比五年前更重视心理情绪健康 [5] - 67%认为高质量睡眠重要性提升 34%愿为镇静功能产品支付10%溢价 [5] - 51%愿为提升心理健康购买健康科技产品 [5] 健康科技产品接受度 - 51%中国受访者绝对偏好健康功能科技产品 38%考虑价格因素 [6] - 购买决策因素包括功能特性81% 品牌声誉63% 用户评价63% 价格61% [6] 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 - 75%中国受访者熟悉有意识消费概念 73%重视产品道德环保标准 [8] - 82%愿为符合道德环保标准的产品支付溢价 [8] 行业竞争关键策略 - 需建立透明化信息传递机制与数据驱动个性化服务 [8] - 关注心理情感健康需求并提供价格亲民的健康科技产品 [8]
最高2.6万亿元!2025全球独角兽榜单出炉!
证券时报· 2025-06-26 16:27
全球独角兽企业概况 - 全球独角兽企业数量达到1523家,创世界新纪录,比去年增加70家,增幅接近5% [1] - 美国以758家独角兽企业领先,占世界总数49.77%,中国以343家位居第二,占22.52% [1] - 独角兽企业分布在52个国家307个城市,总价值达5.6万亿美元 [3] - 359家独角兽估值上升,143家估值下降,64家因上市或被收购退出榜单 [3] - 77%独角兽销售软件和服务,23%销售实体产品 [3] 行业分布与趋势 - 独角兽正在重塑金融服务、企业管理解决方案和医疗健康行业 [3] - 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AI是主要领域,半导体、新能源、生物科技和健康科技是实体产品主要领域 [3] - 全球478家独角兽与AI相关,占总数三分之一,纯AI公司128家,总价值近1万亿美元 [4] - 大数据、软件服务和金融科技是AI独角兽最常见领域 [4] 美国独角兽情况 - 美国拥有758家独角兽,过去一年新增108家 [6] - SpaceX以2.6万亿元和OpenAI以2.2万亿元领跑 [6] - xAI以8400亿元首次跻身榜单 [6] - 湾区聚集315家独角兽,总价值12万亿元 [7] - 主要领域为软件服务、金融科技、AI和健康科技,同时在量子技术、聚变能源和基因工程有新进展 [7] 中国独角兽情况 - 中国拥有343家独角兽,新增3家,过去五年从227家增加到343家 [7] - 北京75家(减少3家)、上海64家(减少1家)、深圳37家(增加3家)、广州24家(稳定)、杭州22家(减少2家) [7] - 长江存储(1600亿元)、引望智能(1150亿元)、超聚变(570亿元)和懂车帝(220亿元)是新面孔 [7] - 卡游价值增长10倍达695亿元,字节跳动增长5840亿元达2.2万亿元,小红书增长660亿元达1900亿元 [8] - 智谱华章和百川智能价值分别飙升至220亿元和200亿元,蓝箭航天增长90亿元达200亿元 [8] 领先独角兽企业 - SpaceX以2.6万亿元成为全球第一独角兽,价值增长1.2万亿元 [10] - OpenAI价值增长1.5万亿元达2.2万亿元,排名第二 [10] - 字节跳动价值增长5840亿元达2.2万亿元,排名第三 [10] - xAI以8400亿元跻身榜单前十 [11] - 蚂蚁集团排名第五,价值6350亿元,增长510亿元 [11]
报告预计:到2028年全球健康经济规模将接近9万亿美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6-25 23:39
行业规模与趋势 - 全球健康经济规模预计到2028年将接近9万亿美元 [1] - 中国健康与保健行业正经历快速变革 消费者健康意识和需求持续提升 [1] 消费者行为与意识 - 中国86%受访者定期采取行动改善健康与保健 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70% [1] - 77%中国受访者愿意分享个人健康数据以帮助公司做出更健康决策 [1] - 社交媒体广告和网红推荐对81%中国受访者的健康与保健购买决策有显著影响 [1] 健康科技产品偏好 - 51%中国受访者"绝对更喜欢"具有健康功能的科技产品 38%表示购买取决于价格 [2] - 影响健康科技产品购买的首要因素包括产品功能特性(81%) 品牌声誉(63%) 用户评价(63%) 价格(61%) [2] 调研背景 - 报告覆盖19个国家 近19000名消费者参与在线访谈 [3]
【中国那些事儿】“中国仍是全球GDP重要驱动力”——欧洲商界看好中国消费市场长期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6-24 16:57
消费市场表现 - 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47万亿元 同比增长4.6% 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 其中3月份增长5.9% [1]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比增长5.2% 最终消费支出拉动GDP增长2.8个百分点 [1] - 中国庞大消费市场、制造业投资吸引力及创新能力成为跨国公司获取新机遇的核心动力 [1] 跨国公司动态 - 荷兰皇家飞利浦CEO指出中国经济企稳得益于消费复苏 消费者信心与支出同步上升 [3] - 路易达孚首席商务官认为中国多样化需求驱动因素和巨大增长潜力为跨国公司提供众多机遇 [3] - 法国达索系统在中国7个城市设立创新中心 另有3个在建 受益于数字化转型需求 [3] 行业投资趋势 - 30家大型外资制造企业中汽车行业占12席 外国车企持续加码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 [6] - 中国海外投资来源多元化 英国、韩国、荷兰和日本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一带一路"国家投资迅速增加 [6] - 跨国公司进入与中国合作研发新阶段 反映中国制造业升级及创新前沿地位 [6] 长期发展前景 - INSEAD院长认为中国凭借创新活力与创业精神有望实现长期增长 [4] - 胡润研究院指出中国系统性商业改革与长期投资吸引力为全球资本提供稳定发展空间 [4] - 飞利浦CEO对中国中长期前景充满信心 认为中国仍是全球GDP重要驱动力 [3]
哈尔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召开科技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
中国发展网· 2025-06-23 16:50
政策支持与法律保障 - 哈尔滨市发改委组织召开科技领域民营企业座谈会宣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 [1][2] - 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将民营经济视为实体经济主引擎、产业升级生力军及新质生产力动力源 [2] - 政府通过政策引领、创新驱动和营商环境优化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对待 [2] 企业参与与诉求反馈 - 12家民营企业包括哈尔滨工大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等就融资支持、市场拓展和产业配套等问题建言献策 [1] - 建设银行及工商银行现场介绍金融服务发改委对企业诉求逐一回应并纳入台账跟踪解决 [1] - 六期座谈会共邀请64家民营企业和10家金融机构代表收集融资需求、市场开拓及人才培育等高频问题 [3] 机制建设与问题解决 - 发改委建立递进式解决机制包括简单问题现场交办、复杂问题联席会商及遗留问题专班攻坚 [3] - 全流程闭环机制涵盖问题收集、分级转办、限时反馈和满意度评价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音 [3] - 通过专项台账、责任处室明确和办结倒计时设置强化问题处理效率 [3] 战略机遇与发展前景 - 哈尔滨市面临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后亚冬"效应和"五大优势"集中显现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2] - 发改委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落实民营经济政策措施并利用政企常态化沟通机制听取意见 [2] - 政府聚焦民营企业关切推动解决发展难点堵点培塑健康发展环境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江浙沪“人傻钱多”?7位数延寿科技走热,三地中年富豪贡献超60%
搜狐财经· 2025-06-22 17:22
高净值人群抗衰设备消费趋势 - 智能氧舱、红光舱、间歇性高低氧设备、冷冻舱等"长寿黑科技"成为高净值圈层顶流,单品价格数万至数十万元不等,全套购置总价达200万元[1] - 瑞健·未来Rlab官网搜索量与咨询量半月内涨幅达330%,京东体验券供不应求,线下预约排至半月后,60%新品订单来自江浙沪地区[1] - 高净值家庭对健康风险关注度超越失业与企业破产,成为最紧迫担忧,用户多为江浙沪中年高净值人群,居住别墅区或CBD大平层,价格敏感度低[3][5] 抗衰设备技术特性与市场表现 - 智能氧舱受2020年特拉维夫大学实验推动,实验显示90天2.0ATA纯氧干预使65岁以上受试者端粒长度增长20%,老化细胞减少[3] - 卡戴珊、内马尔等名人社交平台分享推动智能氧舱高速发展,带动红光舱、冷冻舱等系列设备兴起[5] - "智能氧舱+红光舱+间歇性高低氧"成入门套餐,间歇性高低氧设备及红光舱可提升代谢、辅助减重与美容养颜[5][7] 产品技术突破与行业争议 - 瑞健·未来Rlab"大方舰"氧舱工作压强达1.9ATA,突破国内民用氧舱技术标准,减重75%,配备头等舱按摩椅等豪华设计[7] - 间歇性高低氧设备具备IHHTS专利技术,电能冷冻舱最低温-130℃支持高频次使用,红光舱实现三色光合一[9] - 市场上1.3-1.5ATA氧舱效果缺乏科学验证,行业面临"智商税"争议,技术普适化仍需突破原料成本限制[7][9] 消费场景与社交属性 - 高净值用户将抗衰设备视为健康投资,成套购买实现全家共用,部分用户为"宠妻狂魔"型消费[5] - 设备成为高端圈层新社交工具,投行总监案例显示"设备即社交"逻辑正在改写圈层规则[7] - 设备安装场景集中于别墅地下室或专属空间,兼具功能性与身份象征属性[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