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

搜索文档
2024年中国水资源公报: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1立方米
新京报· 2025-06-06 10:26
水资源总量与降水情况 - 2024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717.7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1.4% [1] - 全国水资源总量为31123.0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2.7% [1] - 地表水资源量为2989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679.2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27.4亿立方米 [1] 用水总量与结构 - 2024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比2023年增加21.5亿立方米 [2] - 生活用水量为926.8亿立方米(占比15.6%),工业用水量为971.0亿立方米(占比16.4%),农业用水量为3648.4亿立方米(占比61.6%),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为381.8亿立方米(占比6.4%) [2] - 生活用水量同比增加17.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增加0.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减少24.0亿立方米,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增加27.7亿立方米 [2] 供水总量与水源结构 - 2024年全国供水总量为5928.0亿立方米,同比增加21.5亿立方米 [2] - 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892.4亿立方米(占比82.5%),地下水源供水量为784.0亿立方米(占比13.2%),非常规水源供水量为251.6亿立方米(占比4.3%) [2] - 地表水源供水量同比增加17.7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减少35.5亿立方米,非常规水源供水量增加39.3亿立方米 [2] 用水效率指标 - 2024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为421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43.9立方米 [3] - 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342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580,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24.0立方米 [3] - 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分别下降4.4%和5.3%(按可比价计算) [3]
【省水利厅】陕西两部门联合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
陕西日报· 2025-06-05 06:47
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专项行动推进 - 陕西省水利厅联合省检察院召开会议推进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工作 旨在强化协同机制并落实问题整改 [1] - 陕西持续完善"河长+检察长+河务局"治河管河模式 黄河河道治理成效显著 [1] - 会议要求深化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 建立问题及案件双台账 分类推进立行立改和立案查处 [1] 检察机关职能与协作机制 - 检察机关将聚焦水资源管理、河湖库保护及水土保持领域 综合运用刑事、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四大职能 [1] - 强化黄河流域检察公益诉讼协同平台应用 加强信息互联与宣传 提升依法治水社会意识 [1] - 水利系统需依法履行水行政管理职责 推动《黄河保护法》《渭河保护条例》等法规实施 [2] 重点工作部署与实施 - 会议强调压实责任 通过协同平台深挖典型经验 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2] - 水利部门需集中整治突出问题 严格开展线索排查与执法检查 强化责任担当 [2] - 会议提出加强水利部门与流域管理机构协作 共同维护黄河干支流水事秩序 [1][2]
阿拉善高新区建“水银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5-27 14:57
水资源管理创新 - 阿拉善高新区构建"水银行"体系 将政府预留水指标 企业富余水指标和企业预算管理水量纳入统一管理和交易 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1] - "水银行"初始账户水权总量达459万方 其中政府预留账户32万方 收储企业水权账户27万方 活期结余账户400万方 应急抗旱生态补水指标纳入预算外账户管理 [1] - 2024年起开展闲置指标摸底工作 与园区内18家企业达成收储意向 形成服务园区重点项目建设 保障企业紧急新增用水需求的关键资源 [1] 水权交易机制 - 严格依据《阿拉善盟水权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用水权确权 收储 交易全流程 依托自治区 盟级水权交易平台开展交易 [1] - 2024年已开展水权短期交易116.8万方 8家企业通过交易获得水资源支持 促进水资源合理流动 [1] - 确定黄河地表水交易价格为1.8元/立方米 参考历次水权转让价格并结合企业协商 保障交易公平 [2] 未来发展计划 - 计划将再生水 苦咸水 雨洪水等非常规水纳入"水银行"管理 扩充总资产规模 推动水权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转变 [2] - 研发"水银行"管理APP 实现账户可视化 公开化管理 以科技赋能水资源高效管理 [2] - 内蒙古灵圣作物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水银行"有效解决企业水指标紧缺问题 服务企业发展 [2]
宁夏:推进用水权改革让水往“高”处流
新华社· 2025-05-18 23:48
水资源管理改革 - 宁夏全面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原则,通过确权、定价、赋能、入市推动水资源市场化流转 [1] - 宁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水资源高效利用成为高质量发展关键课题 [1] - 完成省级全域工农业用水权确权,农业领域确权到户,工业领域颁发用水权证建立产权基础 [1] 用水效率提升 - 用水权改革后全区万元GDP用水量下降30.8% [1] - 近五年压减水稻种植面积54.9万亩,高效节灌面积占比达60%,农业用水占比下降3.5个百分点 [1] - 向工业转换水量2.59亿立方米,51%工业门类的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实现下降 [1] 水资源市场化交易 - 建立用水权价值基准和交易规则,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464笔,交易水量2.88亿立方米 [2] - 推动水资源金融化,35家银行开展用水权质押、授信、贷款62笔 [2]
宁夏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
中国经济网· 2025-05-15 11:06
5月14日,宁夏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活动在银川市市民大厅举行,标志着银川市在 激活再生水"第二水源"功能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交易活动现场,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鑫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 等3家新材料龙头企业在中国水权交易所与银川市"六权"交易平台同步开展线上多轮协商,最终确定报 价,以0.728元/立方米的价格成交,每家企业购买用水权50万立方米,购买期限一年,总成交额109.2万 元。 2022年底,银川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2023年入选全国再生水利 用重点城市名单。在此背景下,银川市立足水资源短缺实际,谋划实施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 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项目,配套出台《银川市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深度开展河湖 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探索,以用水权改革为支撑,贯通了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 工程和政策路径,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并持续向水效高地流转。 此次再生水置换用水权交易,依托上述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项目, 以"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生态补水"的创新技术模式为支撑, ...
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落地银川
中国新闻网· 2025-05-14 23:48
交易概况 - 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在宁夏银川市完成,涉及宁夏中环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宁夏鑫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 [1] - 交易价格为0.728元/立方米,每家企业购买用水权50万立方米,购买期限一年,总成交额109.2万元 [1] - 交易依托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项目,采用"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生态补水"的创新技术模式 [1] 交易机制 - 采用"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的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科学、高效、规范流转 [1] - 通过人工潜流湿地中的火山岩、卵石、湿地改性剂等创新性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系统,提高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性 [1] 政策背景 - 银川市2022年底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2023年入选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 [2] - 配套出台《银川市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贯通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工程和政策路径 [2] 市场数据 - 银川市已累计完成用水权交易100笔,累计交易水量69379.45万立方米,累计交易金额7.13亿元 [2] - 累计完成用水权抵质押9笔,贷款金额达6000万元 [2] - 累计完成用水权收储10笔,收储用水权139.94万立方米 [2] 节水项目 - 2024年银川市实施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耗等重点项目110个,总投资80.8亿元 [2] - 持续推进各领域年均节水超1.5亿立方米,为用水权交易活跃奠定基础 [2]
我市全域地下水超采区实现“清零”
苏州日报· 2025-05-14 09:02
地下水治理成效 - 苏州地下水超采区面积成功"清零",全域地下水管理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 [1] - 2024年度监测显示,苏州第Ⅰ、Ⅱ、Ⅲ承压水层年均水位埋深较上年分别上升0.63米、0.66米、0.58米 [1] - 苏州全域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均为水情安全区,百年老井水位及水质显著改善 [1] 治理历史与政策背景 - 20世纪80年代苏锡常地区因大规模开发导致主采层水位大幅下降,2000年江苏实施禁采政策 [1] - 经过20余年系统治理,苏州通过"科学规划+精准管控"组合拳恢复地下水系 [1] 管控体系与制度建设 - 苏州以"水位红线""水量红线""水质红线"三维体系为核心,编制《苏州市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2022-2030年)》 [2] - 完成143眼取水井和166眼监测井的台账登记核查,明确取水工程及资源开发现状 [2] - 实行"禁采区零容忍、限采区严管控"原则,将地下水取用纳入建设项目审批清单 [2] 审批与限制措施 - 禁采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取用地下水,限采区内新建项目需严格水资源论证 [2] - 禁止在限采区兴建取用地下水的高耗水建设项目 [2]
杭州打造全国节水型城市标杆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15
城市节水措施与成效 - 杭州作为全国首批"国家节水型城市",通过系统性思维和创新实践推动节水与城市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为全国提供示范样本 [1] - 累计完成1125个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2023—2024年升级80.6公里老旧供水管网,2024年公共管网漏损率降至3.79% [1] - 创建623个省级节水型小区和321家节水型单位,形成城乡示范网络 [1] 再生水利用与技术创新 - 2024年杭州再生水利用量达2.44亿立方米,利用率升至19.98% [2] - 市政环卫与绿化作业年取用河道水量超300万立方米,实现"优水优用、低水高用" [2] - 临平经开区新奥—喜得宝中水回收项目年回用中水110万吨,减碳1001吨,创造经济效益377.5万元 [2] - 民生药业项目每年可再利用药业废水50万吨,推动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升级 [2] 全民参与与节水文化 - 通过智慧水务展示、社区节水课堂等活动激发市民节水行动自觉 [2] - 从老旧小区供水改造到再生水洗车试点,节水理念渗透至企业和家庭 [2] 未来规划与目标 - 杭州将继续以城市更新推动节水提质,以定额管理强化节水增效,以服务创新引领节水转型 [3] - 目标是为全国城市践行"节水优先"提供实践经验,绘就"人水和谐"现代化图景 [3]
坝河景观照明升级,打造夜间休闲复合型滨水空间
新京报· 2025-05-12 20:24
今天的活动现场设置了四个打卡点,每个点位都设计了趣味节水小游戏和互动环节,如拉洋片、节水知 识问答挑战、小水滴大作战、手工DIY等。参与者每完成一个打卡点的活动,就能收集一枚印章,集齐 一定数量的印章便可兑换纪念品。 比如,在亮度上采用"水暗陆明、冷暖交融"的方式,水面利用低亮冷光营造静谧氛围,岸线则使用渐变 暖光,丰富坝河的景观层次。驳岸处,一线水光连缀,勾勒出晶莹唯美的水岸轮廓,打造静谧亲水岸 线;坡地的星光平台高光悬浮,实现星光与水光交织。此外,照明兼具引导功能与景观美感,植物区域 的照明使树木亮化与道路透光相结合,形成自然舒展的线性光带,桥体照明则随自身形态起伏呈现明暗 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举办地位于坝河(酒仙桥路至郎园段)滨水空间。自去年10月开放以来,这里 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热门打卡地,亮丽的景观照明为坝河增添了别样魅力。 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5月12日,朝阳区2025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坝河颐堤港湾码 头举行。记者从活动上获悉,坝河借助景观照明工程升级,打造"夜跑+夜骑+夜游"复合型滨水空间。 在为期一周的节水宣传周期间,朝阳区将采取线上线下(300959)相结合的方 ...
2024年北京水生态“体检报告”出炉:河湖水生态更健康更稳定
新京报· 2025-05-08 19:25
2024年,北京市科学配置水资源,实施基于多目标的水资源精细化调度,开展永定河、潮白河、北运 河、泃河等重点流域生态补水,努力增加流量过程维持时间,连续四年实现了五大河流贯通入海,永定 河连续两年保持全年全线有水。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全部清零,黑臭水体、劣Ⅴ类水体动态消除, 受"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影响冲击的河道水生态系统也已逐渐恢复。3月至6月,全市有水河流118条, 有水河长2910.18公里,同比增加23.05公里,有水河长占比45.3%。全市425条河流、50个湖泊及80座水 库水面面积总计416.4201平方公里。 "水下森林"逐步形成 报告显示,北京主要河流水生态系统逐步从以浮游植物为主的藻型浊水生态系统向以沉水、挺水等大型 水生植物等为主的草型清水生态系统转换。 日前,北京市公布2024年水生态"体检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全市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总体良好。经过 多年努力,北京主要河流生态系统逐步从以浮游植物为主的藻型浊水生态系统向以沉水、挺水等大型水 生植物等为主的草型清水生态系统转换,这也标志着北京水生态系统正朝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 展。 全市健康水体比例87.6% 2024年北京市水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