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工装备

搜索文档
 【掘金行业龙头】风电+海工装备,公司风电领域细分产品全球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轴产品实现锻造机型全功率覆盖
 财联社· 2025-10-10 12:33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营风电和海工装备业务 其风电领域细分产品全球市占率稳居行业首位 [1] - 公司轴产品实现了对锻造机型的全功率覆盖 [1] - 公司客户包括GE、金风科技等风机制造商 其产品获得多家船级社认证 [1]   公司业绩表现 - 公司铸造业务在上半年增长超过276% [1] - 公司海工产品解决了行业降本增效的问题 [1]
 汇聚全球力量!2025全球滨海论坛落地盐城,发布四大类成果与《盐城共识》
 扬子晚报网· 2025-09-30 20:55
 论坛核心成果与共识 - 2025全球滨海论坛于9月24日至25日在中国盐城成功举办,主题为“美丽滨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1] - 论坛形成四大类重要成果,包括《全球滨海生态系统状况报告》和《海岸带生态减灾协同增效国际案例集(第二批)》等 [3] - 论坛达成《盐城共识》,强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3][5]   滨海生态系统保护 - 倡议国际社会携手共建韧性、健康的滨海生态系统,以应对生物多样性丧失和退化的挑战 [6] - 提出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并建立滨海湿地与候鸟迁飞通道协同保护机制 [6] - 鼓励多元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修复与治理的前沿理论研究,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6]   滨海区域绿色发展与经济创新 - 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滨海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势能 [6] - 提出健全滨海蓝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并创新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 [6] - 以科技创新引领,培育滨海新质生产力,发展“海洋+人工智能”、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等重点产业 [7]   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 倡议构建开放合作的伙伴关系,拓展全球滨海保护伙伴关系,分享实践经验和优秀案例 [7] - 推动滨海保护数据的共享,打造更多公共知识产品 [7] - 加强与有关国际公约和机制的协同增效,以丰富绿色发展实践 [7]
 又一央企抢滩!中交一航院未来港航产业创新研究院落户通州湾
 扬子晚报网· 2025-09-29 14:19
 合作协议与项目概况 - 南通通州湾示范区管委会与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于9月28日签订合作协议,中交一航院未来港航产业创新研究院正式落户示范区 [1] - 该研究院旨在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港航创新平台,为江苏省“十五五”期间的港航发展提供科技增长新引擎 [1]   合作方背景与实力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是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拥有60余年发展历史,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骨干力量 [1] - 公司在交通、海洋、石化、电力、军工、建筑、市政、水利等行业具突出优势,多年入选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 [1] - 公司共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1项,省部级以上奖项600余项,创造100余项国内第一,拥有国际国内有效专利180多项,主编参编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0余项 [1]   合作内容与平台构建 - 双方合作重点围绕高端研发资源集聚、科技产业融合、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和高层次人才引育等领域展开 [2] - 合作将共同构建以未来港航产业创新研究院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2] - 该体系布局包括港口与航道工程设计中心、航海前沿技术概念验证中心、海岸工程实验室、深远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测试与验证公共服务平台,并配备多个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支撑 [2]   研究院功能与区域服务目标 - 研究院建成后将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重点服务通州湾及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 [2] - 研究院将推动创新型港航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南通沿海智慧港航建设 [2]   通州湾示范区发展规划与产业目标 - 通州湾示范区力争3年打造千亿级工业新城,5年形成绿色新材料千亿级集群以及高端海工装备、现代纺织两个500亿元级集群 [2] - 示范区锚定“三年千亿、五年两千亿、2035年撑起全市万亿绿色临港产业半壁江山”的奋斗目标 [3] - 示范区将积极融入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 [3]   区域投资与项目进展 - 通州湾示范区近期迎来一批央企落户,包括总投资500亿元的中国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旨在建设世界一流高端化工新材料公司 [2] - 中铁十四局大盾构公司、中铁四局智能制造基地也已落户,已分别为国内首条穿越钱塘江的高铁隧道建造超大直径盾构机、世界最宽跨海大桥甬舟铁路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建造钢箱梁 [2]
 万亿海洋经济下的新机遇:2025盐城海洋药物研讨会擘画医药健康产业蓝图
 扬子晚报网· 2025-09-25 20:33
9月25日上午,2025全球滨海论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研讨会在盐城举行。会议以"探索海洋活性物质 赋能医药健康产业"为主题,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合作机 遇。 致辞环节,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康强调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介绍江苏省在海洋产 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效,2024年全省海洋产业总值首破万亿元,船舶制造、海工装备、海上风电等领跑 全国,但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增加值仍不足百亿。他提出江苏发改委将积极协同有关部门,积极构建涵 盖海洋医药精深加工,海洋保健产业创新研发和海洋健康食品升级的多元化高附加值产业的新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蒋秋飚先生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在海洋药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 和成果,例如蓝色药库重大科技战略的实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等。他说,盐 城是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和表率,创新要素集聚,产业基础扎实,资本市场活跃,海洋特色鲜 明,学校与盐南高新区管委会共建的海工装备和新能源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即将落地,与盐城市共建 引才工作站。 盐城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费坚从盐城市的地理位置、发展战略、产业基础等方面介绍盐城 ...
 时代电气:海洋板块新签订单在过去一年和今年有望实现较好增长
 格隆汇· 2025-09-24 17:16
 业务发展策略 - 抓住海洋装备市场需求持续向好的机遇 巩固挖沟铺缆装备和水下机器人ROV装备市场占有率领先地位[1] - 通过三地协同加快深海装备电动化和智能化研发布局 为海底油气、风电铺缆及采矿场景提供更可靠智能产品[1] - 规划建设制造能力和实验能力以提升海工装备板块的制造交付能力 支撑产品创新和订单交付[1]   市场前景与订单表现 - 海洋板块新签订单在过去一年和今年有望实现较好增长[1] - 公司将抢抓政策与市场双重机遇 推动海工装备产业绿色化电动化无人化智能化发展[1]   产品与技术方向 - 重点发展深海机器人业务 涵盖水下机器人ROV装备[1] - 致力于新产品发布以赢得更多市场和客户信赖[1]
 人民日报:海南擦亮“向海图强”新名片
 人民日报· 2025-09-19 10:47
 海洋科技产业发展 - 南山港建成全国首个公共科考码头 2024年服务科考海试1416航次 接近以往4年总和[1] - 深海技术装备海试共享航次平台支撑68家参航单位和206名科技人员完成68次下潜试验[3] -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高新区2024年新增深海科技产值7.7亿元[3]   海洋新能源建设 - 海南规划开发11个海上风电场 总装机容量达1230万千瓦 涵盖临高CZ1、儋州申能CZ2等重点项目[4] - 明阳、上海电气、东方电气等装备产业项目实现本地化生产并计划拓展国际市场[4]   现代渔业转型升级 - 万宁市突破东星斑工厂化批量育苗技术 陵水县尝试金枪鱼种苗自主繁育[4] - 2024年新增工厂化养殖面积67万平方米 深水网箱养殖水体89万立方米 休闲渔业产值增长19.2%[4]   海洋经济整体发展 - 海南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超过三分之一[4] - 海工装备实现从无到有 区域海洋创新指数位居全国前列[4]
 广东出台海洋经济司法服务保障政策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8 15:58
 司法保障范围 - 全国首份省级海洋经济司法保障规范性文件 全文共18条 实现从海洋牧场到海洋新能源的司法全覆盖 [1] - 依法惩治涉海犯罪 加大对破坏红树林 珊瑚等犯罪的惩治力度 [2] - 探索劳务代偿 增殖放流 购买海洋碳汇等替代性修复新模式 [2]   产业司法支持 - 加强海洋新能源 海工装备 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产权司法保护 [2] - 准确认定各类深远海智能养殖平台性质 创新生鲜水产品纠纷柔性化解机制 [3] - 强化光伏设备 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出海司法保障 制定跨境电商物流纠纷裁判指引 [3] - 建立海洋新能源案件专项管理机制 及时出台司法规范文件 [3]   金融司法服务 - 提升金融司法效能 依法审理涉海企业投融资 碳排放权交易结算 海上保险等案件 [2] - 支持保险机构完善渔业灾害险 远洋保赔险等险种 发展涉海工装备 海上风电等保险产品 [2]   区域合作机制 - 加强粤港澳跨境游新业态发展 海事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3] - 推进海事纠纷多元化解 高层次海事司法人才培养等区际合作 [3] - 打造国际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3]
 射阳“三维发力”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华日报· 2025-09-18 06:23
 项目投资与建设 - 射阳港经济开发区天顺海工智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 建成后年产船舶分段模块20万吨 预计年产值20亿元 [1] - 射阳县前8个月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新签约83个 新开工43个 新竣工19个 新达产26个 74个列省市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2% [1] - 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 将助力射阳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体系 [4]   经济发展表现 - 射阳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80.75亿元 同比增长6.3% [1] - 规上工业增加值 工业投资等13项主要经济指标全部达超序时 [1]   营商环境优化 - 射阳县11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企业从拿地到领取施工许可证时间从100多天缩短至1天 [2] - 镇区"基层高频事项一平台办理"实现全覆盖 办件量全市第一 [2] - 县数据局获评全国"数字赋能示范大厅案例单位" 完成国家平台公共数据资源登记 [2]   企业产能与技术优势 - 立讯精密射阳工厂汽车线束制造水平居全球第四 占全国新能源车企30%市场份额 理想汽车超50%汽车线束由该厂生产 [3] - 立讯精密通过自主研发智能设备实现微米级精度 产品合格率近100% 安全标准超国际水平 今年预计产值18亿元 [3] - 江苏科力达氢燃料电池产品市场占有率达80% 正与盐城工学院联合研发氢燃料电池电压巡检模块技术 [4]   研发与创新投入 - 立讯精密计划投数千万元研发资金升级设备 [3] - 江苏科力达计划在苏州建立飞地研发实验室 射阳基地研发中心将于2026年建成使用 [4] - 射阳县上半年完成首批30家国家高企申报 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6家 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78家 [4]   创新生态建设 - 射阳县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 构建"南京+苏州"离岸创新网络 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联合体 [5] - 加快构建研发设计 中试转化 场景应用创新全链条 推动产业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转型 [5]
 从“靠海吃海”到“向海图强” 盐城劈波斩浪 逐梦深蓝
 新华日报· 2025-09-14 07:54
 区位优势与战略目标 -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 占全省56% 管辖海域面积1 89万平方公里 占全省54% 沿海滩涂面积4553平方公里 占全省70% [1] - 以建设彰显国际湿地特色的海洋城市为目标 深化海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建立现代海洋经济体系 培育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引擎 [1]   海洋能源产业发展 - 盐城是全球最具开发价值的海上风场之一 海上风电整机产能占全国40%以上 叶片产能约占全国20% 风电装备规上企业数量达47家 [2] - 国信大丰8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首批机组并网 是江苏海上风电平价时代首个并网项目 截至今年7月底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2006万千瓦 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两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2] - 海上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每秒7 6米 形成风光氢储一体化新型能源体系 [2]   区域差异化产业布局 - 东台市建设海上能源岛 发展海空经济 滨海湿地旅游康养产业 [3] - 大丰区聚焦海洋可再生能源 海洋生物与药品制造业 推动海洋多式联运 [3] - 射阳县深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 做优海洋渔业 [3] - 滨海县建设全球最大LNG绿能港 发展LNG冷能等海洋综合能源利用 [3] - 响水县主攻新型储能 海工装备 海河联运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 - 推动涉海科创资源在绿色低碳科创园集聚 已落户35个科创项目 包括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 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及省内首家水产种业高水平实验室 [4] - 举办海洋专场产学研大会 推广涉海科研成果70余项 签约20多个产学研项目 对接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全方位合作 [4] - 累计建成48家海洋产业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 组建30多个涉海科研基地 培育121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 [4] - 预计年底新增科创平台10家 涉海高企30家 创成3家以上省级海洋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4]   绿色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 盐城海洋智算中心项目将部署2520台高性能算力服务器 依托绿电和LNG冷能将PUE值控制在1 198 打造绿色算力港和东数海算示范试点 [5]   港口与物流基础设施 - 盐城港响水港区完成首单大件外贸业务 1 1万吨产品出口中东 攻克超长重大件装卸技术难题 [7] - 响水5万吨级航道建成投运 连申线灌河至黄响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加快实施 [7] - 盐城港一港四区建成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4个 其中5万吨级及以上13个 10万吨级及以上2个 开辟国内外航线63条 货物吞吐量跻身全国沿海港口20强 [7] - 今年1-7月港区新增6条航线形成63条国际国内航线网络 完成自营货物吞吐量10329 04万吨 同比增长13 12% 集装箱56 21万标箱 同比增长27 42% [7]   产业招商与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作为全市5+2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布局 1-7月市县两级举办海洋经济专题招商会6场次 [8] - 新签约 新开工亿元以上海洋产业项目57个和35个 计划总投资278 6亿元和245 2亿元 [8] - 九大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新能源 海洋交通运输业 海洋旅游业 海工装备 海洋船舶等 [8]
 海上新山东图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16:55
 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 中央政策大力支持海洋经济发展 202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时指示打造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和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 [3][7] - 全国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首次突破10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增速超过GDP水平 [3] - 山东海洋生产总值2024年达18011.8亿元 同比增长6.1% 超过全省GDP增速5.7% 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3.9% 拉动地区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6]   山东海洋产业优势 - 山东拥有1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 与陆地面积相当 地处一带一路交汇区域和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心地带 [6] - 集聚全国50个国字号海洋科研平台 占比40% 拥有全国近一半海洋科技人才和1/3海洋领域院士 21项海洋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位列全国第一 [6]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吸引450余家企业参展 涵盖海工装备 渔业养殖 船舶制造 生物医药等领域 包括蛟龙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模型 [2][5]   产业规划与目标 - 山东制定《海洋产业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25-2027年)》 目标到2027年突破100项关键核心技术 海洋产业生产总值达2万亿元 [9] - 实施五大行动包括海洋科技创新 世界一流港口建设 海洋产业壮大 智慧海洋突破和海洋开放合作 [12] - 海洋产业涵盖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领域培育 包括海洋渔业 海洋化工转型升级 海洋生物医药 海工装备制造培育 以及深远海资源开发等未来产业 [12]   科技融合与创新 - 2025东亚海洋博览会突出海洋与AI结合 展出海-潜-空协同作业智能装备 水下机器人可潜300米深度 适用于海上风电巡检 油气平台运维等场景 [14] - 华为已在海洋装备 新能源 生态保护 航运物流等领域探索AI应用 青岛涉海企业达3200余家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5513.2亿元 [16] - 青岛市成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 含70家成员单位 发布AI+海洋产业图谱V1.0 覆盖8大产业领域 [17]   产业化挑战与机遇 - 山东海洋科技转化能力待提升 传统产业需转型 新兴产业需扶持 存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闭环未形成的问题 [7][18] - AI赋能模式通过需求导向突破科技与产业两张皮困境 需开放数据 场景和行业知识实现多方协同 [18][19] - 青岛发布《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2024-2026年)》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聚区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