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装备

搜索文档
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丨中国高铁里的高质量发展辩证法
人民日报· 2025-10-13 12:04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 - 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首次亮相,低速时通过橡胶轮走行,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 [1] -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实现每小时450公里达速测试 [1] - 高铁发展历程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被评价为装备制造的亮丽名片和国际标杆 [2] 中国中车业绩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 [4] - 截至去年底,公司投用标准组动车组列车超4800列,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9] - 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刷新历史纪录,例如雅万高铁上座率达99.6%,匈塞铁路动车组服务欧洲,中标迪拜地铁项目 [12] 高铁产业规模与规划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里程达1.2万公里的"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催生巨大市场 [7] - "十四五"以来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截至去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成为全球高铁运营里程最长国家 [9] - 当前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 [1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复兴号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2362项线路试验,在全球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 [11] - 公司坚持年均超百亿元的研发投入,研制出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 [12] - 研发碳纤维地铁列车整车减重13%,每跑一公里可节省1.5千瓦时电;氢能源动力机车每台年均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 [12] CR450动车组技术特点 - CR450动车组更智能,配有智能监测、诊断系统,全列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收集数据,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 [15]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镁合金等新型材料,整车减重约10%,运行阻力、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20% [15] 中国制造业宏观背景 - "十四五"以来每年制造业增加值均超过30万亿元,连续15年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20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 [17] - 涌现出国产大型邮轮、空间站、大飞机C919等重大突破 [17] - 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130万亿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全球创新力排名第十一位,拥有26个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位居世界第一 [18]
从“中车看世界”到“世界看中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3 10:25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中国中车在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首次展出时速600公里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该列车低速时通过橡胶轮走行,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 [1] - CR450动车组样车成功实现每小时450公里的达速测试,成为全球最快高铁列车 [1] - 复兴号动车组在全球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商业运营,其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比84% [11] - 中国中车研制出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推动研发迈入人工智能新阶段 [12] - CR450动车组采用智能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全列4000多个监测点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运行阻力与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和20% [15]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中国中车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人民币,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 [4] - 公司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人民币,刷新历史纪录 [12] - “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截至2023年底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9] - 中国中车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雅万高铁上座率达99.6% [9][12] 行业发展与战略路径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1.2万公里“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催生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 [7] - 公司通过合资合建(如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引进技术,并坚持1:7原则投入自主创新资金,2007年和谐号动车组正式上线 [8] - 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70%以上,投用标准组动车组列车超4800列 [9][15] - 中国铁路主持或参与制定超过300项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均由中国铁路主持制定 [12] 研发投入与创新成果 - 中国中车坚持年均超百亿元人民币的研发投入 [12] - 为降低列车客室噪声进行3000多次试验,为降低气动阻力比选40多种方案,复兴号历经503项仿真计算、5278项地面试验和2362项线路试验 [11] - 研发碳纤维地铁列车实现整车减重13%,每公里节省1.5千瓦时电;氢能源动力机车单台年均减碳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 [12]
中国高铁里的高质量发展辩证法(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一线故事)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中国高铁技术发展历程 - 中国高铁实现从无到有、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领跑世界的跨越 [1][7] - 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提出建设1.2万公里"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催生史无前例的巨大市场 [6] - 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第一条高速铁路时,中国仍在研发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比中国早44年 [4] 中国中车业绩与市场地位 - 公司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8%,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 [3] - 公司保持全球规模最大轨道交通装备供应商地位,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欧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3][8] - 2024年国际业务新签订单约472亿元,刷新历史纪录 [12] 高铁网络规模与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营业里程突破4.8万公里,覆盖97%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 [8] - 中国高铁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投用标准组动车组列车超4800列 [8][15] - "十四五"以来,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 [8] 技术创新与质量标准 - 复兴号动车组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84% [11] - 中国铁路已主持或参与制定超过300项国际标准,国际铁路联盟高铁领域全部13项系统级标准均由中国主持制定 [12] - 研发投入年均超百亿元,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仿真大模型将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 [12] CR450动车组技术突破 - CR450动车组成功实现时速450公里达速测试 [1] - 列车采用智能监测系统,全列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收集数据,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决策 [15] - 采用新型材料减重约10%,运行阻力、能耗指标分别降低22%、20% [15] 绿色低碳技术应用 - 研发碳纤维地铁列车整车减重13%,每跑一公里节省1.5千瓦时电 [12] - 氢能源动力机车用"排水"代替"排碳",每台机车年均减少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6万棵树 [12] - 超导电动高速磁浮列车时速达150公里后实现悬浮运行,展出时速达600公里 [1] 海外项目拓展成果 - 雅万高铁开通运营满一年,上座率达99.6% [12] - 匈塞铁路首列动车组亮相,标志着中国高速动车组首次服务欧洲 [12] - 成功中标迪拜地铁蓝线项目 [12]
雷尔伟10月9日获融资买入2602.27万元,融资余额1.64亿元
新浪财经· 2025-10-10 09:31
10月9日,雷尔伟涨7.11%,成交额2.05亿元。两融数据显示,当日雷尔伟获融资买入额2602.27万元, 融资偿还1343.18万元,融资净买入1259.09万元。截至10月9日,雷尔伟融资融券余额合计1.64亿元。 截至6月30日,雷尔伟股东户数1.37万,较上期减少5.88%;人均流通股15174股,较上期增加48.75%。 2025年1月-6月,雷尔伟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10.15%;归母净利润2917.06万元,同比增长 3.21%。 分红方面,雷尔伟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78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1.60亿元。 责任编辑:小浪快报 融资方面,雷尔伟当日融资买入2602.27万元。当前融资余额1.64亿元,占流通市值的3.34%,融资余额 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融券方面,雷尔伟10月9日融券偿还0.00股,融券卖出0.00股,按当日收盘价计算,卖出金额0.00元;融 券余量0.00股,融券余额0.00元,超过近一年90%分位水平,处于高位。 资料显示,南京雷尔伟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龙泰路21号,成立日期2006年8 月31日,上市日期2021年6 ...
中国中车(01766.HK)10月30日举行董事会会议考虑及批准前三季度业绩
格隆汇· 2025-10-09 16:45
公司公告核心信息 - 中国中车董事会将于2025年10月30日举行会议 [1] - 会议目的包括考虑及批准公司及其子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未经审计的业绩 [1] - 业绩涵盖期间为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的前九个月 [1]
中国中车三季度斩获543亿合同 轨道交通装备收入全球第一
长江商报· 2025-10-09 07:32
核心业绩与合同 - 2025年第三季度(7月至9月)公司签订多项重大合同,合计金额约543亿元[1][2]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7.58亿元,同比增长32.99% [4]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72.46亿元,同比增长72.48%,扣非净利润为66.61亿元,同比增长98.25% [4] 新签订单情况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总额约1460亿元 [1][3] - 2025年上半年新签海外订单约309亿元,同比增长明显,占同期总订单量的21.2% [1][3] - 海外订单业务覆盖55个国家及地区,并成功突破迪拜等高端市场 [3] 第三季度重大合同细分 - 第三季度动车组销售合同总计约378.2亿元,主要客户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2] - 第三季度机车销售及维保合同总计约94.5亿元,客户包括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大秦铁路及卢森堡奈克斯铁路公司 [2] - 第三季度城轨车辆销售及维保合同总计约34.8亿元,客户涉及长春地铁、沈阳地铁及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地铁公司 [2] - 第三季度货车销售合同总计约24.8亿元,货车修理合同总计约11.1亿元 [2] 研发投入与创新 - 公司近五年(2020年以来)研发费用累计达到698.66亿元,年度研发费用均超130亿元,2024年逼近160亿元 [5] -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67.79亿元,同比增长16.99% [5]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专利申请1630项,其中发明专利1216项,海外专利37项 [5] 行业地位与业务发展 - 公司规模效益指标持续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前列,轨道交通装备业务收入稳居全球第一 [1][5] - 公司在风电装备、储能设备、高分子复合材料等领域的业务已进入国内前列 [1][5] - 公司清洁能源发电装备和低碳零碳交通装备业务快速增长 [4] - 公司采用“平台公司+优势企业”DLS业务拓展模式,新签迪拜地铁蓝线项目,实现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地区高端市场重大突破 [3]
国企新赛道加速!国资委主任再强调发力“第二曲线”,经营拐点显现积极态势
华夏时报· 2025-09-30 19:41
国有企业经营状况 - 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3.9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年内营收增速首次转正 [8] - 1-8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为2.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但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 [8] - 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2万亿元,同比下降1.7%,降幅较1-7月收窄5.8个百分点 [9] “第二曲线”战略核心 - “第二曲线”核心思想是企业需在第一增长曲线达到峰值前,通过创新开辟新业务以实现二次增长 [3] - 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开启“第二曲线”,重点布局绿色经济、数字技术、未来产业等新赛道 [4] - 推动国有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创造”,以履行其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 [7] 战略布局与产业方向 - 南方电网通过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电网数字化水平和新能源消纳比例来培育新利润增长点 [5] - 南航集团突出培育新发展动能,持续做大做强货运业务,并开辟低空经济新赛道 [5] - 广汽集团等企业被强调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投资布局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5] 企业实践案例与成效 - 大庆油田天然气产量跃上60亿立方米新台阶,累计发电量超20亿千瓦时,构建绿色低碳能源新生态 [6] - 中车株洲所营收规模近三年每年跨越一个百亿元台阶,2024年营收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近15% [6] -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达8.6万亿元,2024年战新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 [9] 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 必须依靠创新来赋予产品与服务更多增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从而获得更高财务收益 [10] - 必须依靠创新来改善生产经营活动与环境的协调性,实现与环境相容共生的发展 [10] -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提高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5:16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13年8月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9,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26,113.70万元 [2] 本次变更项目概述 - 公司拟将已结项项目“轨道交通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建设项目(一期)”的结余募集资金中的2,895.00万元投入新项目“系列产品关键结构件加工能力建设项目” [3] - 本次变更投向的募集资金占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的2.30% [3] - 新项目投资总额2,895.00万元,全部使用募集资金投入 [3] 变更具体原因 - 原项目已于2023年12月结项,实际投资金额63,001.95万元,结项后结余资金留存于募集资金专户 [6][7] - 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综合考虑经营发展战略及市场环境变化,经调研论证后决定变更资金用途 [8] 新项目具体内容 - 新项目名称为“系列产品关键结构件加工能力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为晋西车轴股份有限公司,地点在山西省太原市 [9] -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针对系列产品机加、热处理等条件进行生产线建设,新增或改造设备15台(套),改造工房1,935.20㎡ [9] - 项目建设周期拟定为24个月,建成后形成系列产品关键结构件的批量生产能力 [9] 新项目投资计划 - 新项目总投资2,895.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199.05万元,工艺设备购置费2,380.00万元,工艺设备安装费47.6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03.67万元,基本预备费164.68万元 [10] 新项目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 项目实施是为快速响应系列产品项目发展需求,解决制造工艺窄口,实现批量生产以保障订单交付 [12] - 经测算,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5.38%,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9.88年 [13] 审议程序及后续安排 - 公司第八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于2025年9月29日审议通过本次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 [5] - 本次变更募投项目事项尚需提交公司2025年第三次临时股东会审议,该会议定于2025年10月20日召开 [5][22][24]
实探高铁梦工厂 解码中车四方的创新基因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6
公司产品与技术实力 - 公司总装调试厂房内集中展示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复兴号CR400AF-S智能动车组、CINOVA H2氢能源智能城际市域动车组等世界先进水平的轨道列车 [1] -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3分半钟即可实现从0加速到600公里/小时,加速距离仅为22公里,采用“车抱轨”结构无脱轨风险,具备GOA3级自动驾驶能力 [2] - 时速350公里CR400AF-S智能动车组为智能复兴号升级版,全车设有3300多个智能监测点,融合5G通信、智能辅助驾驶、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技术,实现智能行车、智能服务、智能运维 [2] - 公司已研制交付高速动车组近2000标准组,城际市域动车组覆盖全国4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城轨车辆服务百余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2] - 公司产品线包括“复兴号”动车组、中国标准智能市域列车、中国标准地铁列车、碳纤维地铁列车、空轨列车等 [2] 自主创新与研发体系 - 公司布局了10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包括轨道交通车辆系统集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速磁浮运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数量为行业之最 [3] - 公司在轨道车辆碰撞试验台上成功完成时速76公里的世界高速列车最高速实车碰撞试验,标志着高速列车被动安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 公司成功问世中国首个高速动车组空气动力学智能化仿真大模型“斫轮·风驰”,将气动仿真计算从天级提升至秒级,效率提升超30倍 [4] - 公司拥有39台套涵盖“材料-部件-系统-整车”的试验台、46个专业方向的仿真平台、9个专业学科35个方向的基础研发体系,以及超过3000人的科技研发队伍 [4] - 公司研制了零下40摄氏度运行的全球最快高寒版复兴号CR400AF-G型动车组、全球首列碳纤维地铁列车、智能悬挂式单轨列车等创新产品 [4] 国际市场拓展与标准制定 - 公司高端轨道交通装备已出口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覆盖高铁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城际电动车组、高速内燃动车组、干线铁路客车等各型高端装备 [5] - 公司为印尼雅万高铁研制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中国高铁列车出海第一单),为老挝提供“澜沧号”动车组,为阿根廷提供城际动车组(创出口数量最多纪录),为阿联酋打造时速200公里的全球最高速内燃动车组,为智利提供时速160公里电力内燃双动力动车组 [5] - 公司主持制定了《铁路应用-机车车辆车体侧窗》等多项ISO国际标准,填补了相关领域国际标准空白 [5] - 截至2025年8月,公司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520余项,其中主持制定国际标准6项,拥有授权有效专利4300余件,海外授权发明专利600余件,获得中国专利金奖4件 [5]
中国中车成立10周年 发布系列品牌文化成果
中国经营报· 2025-09-29 22:38
为让高端装备技术和中车品牌鲜活可感,中国中车推出"星驰科普"项目,通过科普高端装备先进技术, 传播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保护铁路文物,助力品牌价值传递。活动现场,中车还举办了颁奖活动, 为12部参赛作品颁发了"星驰科普·金创奖",为国内外12名优秀科普合伙人颁发了"星驰科普·耀之 星"奖。 9月28日,在新中车重组成立10年之际,中国中车在位于青岛的高速列车研制基地举行"载道行远智领未 来"品牌文化成果发布活动。 作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唯一一家产业化集团,中国中车始终坚持为民族铸品牌、为国家塑名片。十 年来,中车大力实施品牌引领战略,把品牌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将品牌价值提升融入企 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以高质量品牌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中国中车发布了"鼎新"品牌价值贡献度管理模型、"斫轮"AI大模型技术品牌、精益管理品牌 文化、《中车简史》等系列品牌文化成果。 "鼎新"模型通过数据驱动打造科学系统的品牌价值评估体系,以质量、技术与创新、市场与服务、有形 资产、无形资产、ESG六大关键要素为支撑,让品牌价值管理"看得见、摸得着、可落地",推动中车品 牌价值管理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驱动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