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业
icon
搜索文档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主题讨论十一丨全球专家共议老龄化挑战与养老金融创新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3 19:51
2025年5月17日至18日,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深圳隆重召开。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专题之 一,主题论坛十一以"人口老龄化的机遇与挑战"为题,聚焦全球养老金融体系建设,深入探讨人口结构 变化带来的深层影响,以及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协同下的制度应对路径。 本场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金融MBA教育中心主 任魏晨阳主持,并以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 论坛全程以英文进行,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 图为会议现场 本场论坛邀请了四位海内外嘉宾参与讨论,分别是:日本央行前行长、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杰出客座教 授白川方明,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周延礼,清华五道口养老金融50人论坛 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人事学院原院长董克用,以及欧洲保险业联合会前主席塞 尔吉奥·巴比诺特。四位专家围绕养老金制度改革、人口结构变化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以及应对全球 老龄化趋势的跨国经验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魏晨阳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研究员 日本青山学院大学杰出客座教授 中国保险与养老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金融MBA教育中心主任 论坛伊始,主持人魏 ...
央行、证监会等四部门发声,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 政策与监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3 19:51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核心内容 - 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包含存量政策升级与增量创新 [2] - 政策目标包括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9][10][27] - 重点推进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等13个地区开展科技金融先行示范,形成可复制的区域经验 [15] 创业投资支持措施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优化国有创投考核机制增强耐心资本 [2] - 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支持创投机构发债融资,发展创投二级市场基金畅通退出渠道 [2] - 债券市场"科技板"重点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已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超2500亿元 [17] 信贷与资本市场支持 - 优化科技创新再贷款工具,建立科技信贷专属渠道,开展并购贷款和知识产权金融生态试点 [3] - 建立科技型企业资本市场"绿色通道",科创板/创业板改革适配未盈利企业、红筹企业等特殊上市需求 [4][25] - 沪深交易所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近2700家,2024年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超90%新上市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 [25][26] 科技保险与生态建设 - 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国家重大技术攻关共保体,调整保险资金投资科创板股票风险因子至0.4 [4][37][38] - 推行"创新积分制"3大类18指标评价体系,拓展"积分贷""积分投"等场景应用 [12][13] - 银行保险机构构建"345"服务体系,包括4项试点和5类机构协同,提升科技企业首贷率 [33][35] 监管与资金规范 - 修订《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强化专款专用要求,严格监管资金用途变更 [29] - 证监会优化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支持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推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落地 [31]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银行建立差异化科技金融评估体系,突出研发投入等创新要素 [35]
护航平安“海丝”双循环 海外闽企安全保障培训 助推境外投资高质发展
中金在线· 2025-05-23 18:32
福建省"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与闽企国际化 - 福建省商务厅与外事办联合主办海外闽企安全保障培训会 聚焦国际经贸环境下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吸引60多家涉外企业及驻外机构代表参会 [1] - 商务厅解读《福建省促进"丝路投资"高质量发展实施政策》 指出闽企国际化出海加速 需健全匹配的风险防控体系 [1] - 政企协同论坛旨在搭建系统化风控平台 通过"社会融资+风险保障"模式结合境外安全顾问、智能预警系统等科技手段 为"海丝"沿线项目提供全周期解决方案 [1] 平安产险的跨境保险服务与创新 - 平安产险总公司海外产品组详解政治暴力、自然灾害、人身意外三大高频风险场景的定制化综合解决方案 获得参会企业认可 [2] - 公司配合福建省商务厅推进"闽商全球守护计划" 年内将针对非洲基建、中东能源等领域组织专题培训 加强政策研究院智库建设 [2] - 2024年起持续为涉外小微企业提供专属优惠方案 截至2025年5月已服务400多家涉外企业 累计风险保障超200亿元 [2] 政企协作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 福建省商务厅与平安产险跨界联动 共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注入动能 [2] - 金融机构通过"保险+服务"模式提供政策解读等支持 助力中小外贸主体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2]
金融监管总局最新发声!涉及多项利好措施
金融时报· 2025-05-23 11:49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提出15项政策举措,涵盖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等七个方面 [1] - 金融监管总局引导构建"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包括政策体系、产品供给体系和专业组织体系 [2] - 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2] - 全国设立科技支行2178家,大中型银行已在总行和省分行层面设立专门科技金融部门 [2] "345"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3"指政策体系、产品供给体系和专业组织体系 [2] - "4"指四项试点: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三批规模2220亿元)、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期限延长至10年,比例提高至80%)、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 [2] - "5"指五类金融机构优势:政策性银行提供中长期低利率融资、商业银行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保险机构覆盖全生命周期、资管机构加大股权投资、非银机构提供融资租赁等特色服务 [3] 科技保险进展 - 科技保险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未来产业培育提供风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万亿元 [4] - 保险资金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股权风险因子调整为0.4,科技板企业股票风险因子从0.45下调到0.4 [4] - 截至去年年底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过6000亿元 [4] - 正在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服务体系 [5] 三项新政策举措 - 允许保险公司投资与保险业务相关的科技企业 [5] - 保险资金投资单一创业投资基金余额占比从20%提高到30% [5] - 研究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文件,优化服务体系 [5] 科技金融"三项建设" - 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建设:纳入战略规划,构建独立管理机制,向特色分支机构授权 [6] - 加强科技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流动资金贷款期限最长延至五年 [7] - 加强科技金融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7]
多部门多举措支持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央广网· 2025-05-23 09:13
科技金融政策举措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1]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创业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 鼓励商业银行建立科技金融专门机构,优化考核机制,便利科技型企业贷款融资 [1] - 创新性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为科技创新筹集长周期、低利率资金 [1] 债券市场支持 - 已有100家左右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过2500亿元 [1] - 中国人民银行对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交易制度作出差异化安排,具体措施正在落地 [1] 股权投资与并购贷款试点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从上海扩大至全国18个城市及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2] - 允许部分银行在18个城市试点并购贷款,期限从7年延长至10年,贷款占并购资金比例从60%提高至80% [2]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和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已全面落地 [2]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央行5月23日开展5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3 07:13
央行货币政策操作 - 央行开展5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1] 科技金融政策 - 科技部提出构建科技金融体制,强调从财政思维转向金融思维,发挥财税政策对金融投资的引导作用[2] - 建立多部门参与的科技金融统筹推进机制,开展区域创新实践,综合运用多种金融工具[2] - 债券市场"科技板"将重点支持头部股权投资机构发行债券,简化信息披露要求并减免部分手续费[3] - 创建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机制,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贷款资金[3] - 通过债券市场"科技板"解决股权投资机构发债期限短、融资成本高的问题[5]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将持续优化科技企业境内上市环境,实施灵活精准的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机制[4] - 健全投融资相协调机制,增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4] 保险资金动向 - 新华保险出资100亿元认购鸿鹄基金二期,该基金总规模200亿元[6] 地方产业政策 - 广东出台网络游戏产业支持政策,对优质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7] - 鼓励企业研发游戏领域"卡脖子"技术,支持AI等技术在游戏研发中的应用[7] - 广东发布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六大政策包,涵盖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等领域[8] 企业战略布局 - 荣耀宣布五年投入100亿美元(约720亿元人民币)构建AI终端生态,从手机制造商向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9] - 通过打造智慧手机、构筑智慧生态和拥抱智慧世界的三步走战略实现转型[9] 私募基金动态 - 股票私募整体仓位指数稳定在75.16%,连续6周维持在75%以上[10] - 百亿私募仓位指数连续2周上涨,突破80%大关,61.85%的百亿私募处于满仓水平[10]
国新办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实现科技和金融“双向奔赴”
经济日报· 2025-05-23 06:00
政策举措概述 - 科技部联合7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聚焦创业投资、货币信贷、资本市场等7个方面,提出15项政策举措 [1] - 政策目标包括建立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长效投入机制、面向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金融支持安排、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1] 创业投资与资本市场支持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投资"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1] - 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近100家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 [1][2] - 证监会2024年出台"科创板八条""科技十六条"等政策,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市场生态 [2] 信贷与保险支持 - 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1] - 银行业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达17.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 [3] - 保险业全年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6000亿元,完善首台(套)保险补偿机制等 [3] 企业精准支持机制 - 推广"创新积分制",优化评价办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精准画像 [2] - 建立重大科技任务融资对接推荐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点对点"提供多元融资支持 [2] - 银行保险机构开展"贷款+外部直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专业服务 [3]
提升科技贷款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中国证券报· 2025-05-23 05:02
政策支持 - 多部门密集出台科技金融政策措施,旨在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1] - 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引导金融资源支持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科技领军企业和国家级科研平台基地 [1][2] - 人民银行将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规模提升至8000亿元,再贷款利率下调至1.5%,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支持力度 [2] 资本市场支持 - 人民银行推动建设债券市场"科技板",已有100家左右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超2500亿元 [2] - 证监会支持优质红筹科技企业回归境内上市,积极推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新案例落地 [1][3] - 证监会将更大力度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适用"绿色通道"政策 [3] - 证监会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运用多种支付工具实施重组,提高轻资产科技型企业重组估值包容度 [3][4] 金融资源投入 - 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3.3万亿元,同比增长24% [3] - 全国"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超6.3万亿元,同比增长15.1% [3] - 银行金融机构设备更新贷款余额达1.2万亿元 [3] - 银行间债券市场投向科创企业余额突破1万亿元 [3] - A股"专精特新"企业超1900家 [3] 试点与创新 - 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18个城市及其所在省份,签约意向金额突破3800亿元 [4]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将批复第三批600亿元规模 [4] - 推进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和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加强科技型企业跨境金融服务 [2][3] -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创新积分制",为科技金融服务提供信息数据支撑 [2][3]
科技部和金融管理部门联手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央行:提升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和服务能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5-23 02:56
◎记者 李雁争 常佩琦 韩宋辉 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下称 《政策举措》)。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 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具体的落实思路。 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 新,金融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郭武平,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监管司司长严 伯进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记者 史丽 摄 《政策举措》提出,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希望 通过这样的工具创新,给市场化的股权投资机构拓展一条资金的渠道,解决募资难的问题。 "创新积分制"2.0版将推出、科技贷款的投放强度将提升、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正加紧制定…… 一系列举措将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 适时推出"创新积分制"2.0版本 《政策举措》提出,推广创新积分制。科技部副部长邱勇介绍,"创新积分制"是2022年科技部推出的一 项创新性的科技金融政策工 ...
近六成产品不足3%,万能险结算利率已降无可降?
北京商报· 2025-05-22 21:17
万能险结算利率现状 - 截至5月22日,653款万能险产品公布4月结算利率,最高为3.5%,最低为0.36%,部分产品实际结算利率已与最低保证利率持平 [1][3] - 20款产品达到最高结算利率3.5%,270款产品结算利率≥3%(占比41%),383款产品结算利率<3%(占比59%) [3] - 横向对比2024年12月数据,结算利率≥3%的产品占比从56%下降至41%,利率整体呈下降趋势 [4] 利率下调原因分析 - 固收资产利率中枢下移及权益市场回报低于预期,导致保险公司通过下调结算利率缓解利差损风险 [4] - 监管要求结算利率需反映实际投资收益率,禁止虚高定价 [4] - 市场利率下降背景下,未触及最低保证利率的产品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 [5][6] 最低保证利率调整趋势 - 2017年前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为3.5%,2023年8月下调至2%,2024年10月新备案产品上限降至1.5% [5] - 存量保单中最低保证利率多为2.5%或3%,下调空间有限,但近年新保单(保证利率1.5%-2%)可能继续下调 [6] - 监管新规允许保险公司动态调整最低保证利率,未来可能不再刚性"保底" [7] 监管政策与市场影响 - 金融监管总局禁止开发5年期以下万能险,鼓励延长保单期限,调整退保费用等设计要素 [7] - 结算利率和最低保证利率双降可能降低产品吸引力,但当前仍高于部分银行存款利率 [7][8] - 行业转向长期稳健投资定位,更契合低风险偏好且能接受长期回报的消费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