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健食品
icon
搜索文档
保健食品生产新国标将出台 确保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有效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21:10
行业监管成效 - 保健食品抽检不合格率连续5年低于0.6% [1] - 专项整治行动查办案件3.1万件并罚款5.4亿元 [1] - 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体系 事前严格实施注册与备案管理 事中强化许可审查和体系检查 事后通过日常检查飞行检查和抽检监测结合 [1] - 5年全国抽检保健食品17.5万批次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下架召回等措施 [1] 产品准入机制 - 实施注册和备案双轨制 对使用中药材等复杂原料产品严格注册管理 对维生素矿物质等安全性确切产品实行备案管理 [2] - 发布85种维生素矿物质和10种功能性原料目录 包括辅酶Q10大豆分离蛋白等 纳入目录原料可按备案程序上市 [2] - 全国保健食品备案监管平台实现智能化审查 企业可在线申请跨省通办 符合要求的备案凭证即时打印 [2] - 累计发放注册证书1.4万件备案凭证2.3万件 形成备案是多数注册是少数的高效管理格局 [2] 生产技术标准升级 - 即将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升级强化源头管控 [3] - 新标准对原料和生产过程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针对非纯化发酵产物原料需索取菌株鉴定遗传稳定性安全性证明材料或报告 [3] - 要求企业自行生产此类原料时应建立生产管理体系 确保原料安全性和功效 [3] - 新标准要求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健全全链条食品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制度 开展生产过程验证 [3] - 要求企业根据产品质量安全控制要求及作业区清洁程度验证情况 确定生产环境指标的合理监控频次 [3] - 修订后的规范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与注册备案要求紧密衔接 为监管提供更明确执法依据 [3]
连续5年不合格率低于0.6% 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成效显著
中国经济网· 2025-08-29 20:09
行业监管行动 -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七部门于2020年4月启动为期五年的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 重点针对虚假宣传 夸大功能 误导消费等问题 [1][3] - 行动坚持全链条监管模式 压实各方责任 严打违法行为并加强科普宣传 5年来全国共抽检保健食品17.5万批次 不合格率连续5年低于0.6% [3] - 生产企业每年自查报告率和发现问题整改率均达100% 购买保健食品认准"小蓝帽"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3] 产品管理制度 - 保健食品实施注册和备案双轨制管理 根据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 基于不同类型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评价要求差异制定 [3] - 食品审评中心以原料目录管理为抓手 实施分类管理 已将安全性确切 有科学共识的85种维生素矿物质及辅酶Q10等10种功能性原料纳入目录 [3] 消费市场规范 - 法律明确区分"保健品"与"保健食品" 前者是消费者对功能性产品的俗称无法律界定 后者是依法注册备案的特殊食品具有明确法律定位 [4] - 消费者需通过四大措施保障权益:认清"小蓝帽"标志及批准文号 选择正规线上线下渠道 增强风险意识警惕虚假营销 通过12315热线或消协维权 [4]
“科技向善”营养健康学术会举行,如新助力推动精准营养技术落地
贝壳财经· 2025-08-27 23:05
会议背景与主题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主办、如新公益支持的"科技向善,重构营养健康管理新场景"学术交流会在北京举行 [1] - 会议聚焦精准营养技术创新、慢病防控实践、临床营养干预价值等核心议题 [1] - 旨在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推动营养健康管理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 [1] 公司战略与技术布局 - 如新集团以基因表达科技、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驱动,重点深耕抗衰老、代谢健康及认知健康三大核心领域 [3] - 公司发展战略与中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高度一致,强调科技创新转化 [3] - 推出PRYSM iO超光谱智能扫描仪,基于诺贝尔奖成果"拉曼光谱"原理,可无创测量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 [5] - 该设备通过超光谱吸收技术,15秒内收集数十万皮肤反射数据,生成身体防御指数以反映氧化压力及营养状况 [5] - 设备实现营养健康管理从"模糊判断"迈向"科学量化",为家庭和社区提供便携工具 [6] 行业政策与专家观点 - 中国保健协会强调《国民营养计划》需政府、企业及全社会共同努力,企业需创新生产技术并优化市场推广方法 [3]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提出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指导,通过平衡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病风险 [4] - 临床营养需遵循"5阶梯疗法",重点关注肿瘤患者、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5] - 全球健康寿命与预期寿命差距达9.6年,氧化应激是衰老与慢病的关键诱因 [5] 多方协作与产业推动 - 会议下半场聚焦政策支持、技术落地和生态构建,凝聚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企业实践、媒体传播的多方共识 [6] - 学术交流会为精准营养技术落地与产业升级提供清晰路径 [6]
民生健康:从成本角度看,目前尚无影响公司毛利水平的因素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8:42
成本与毛利状况 - 目前尚无影响公司毛利水平的因素 [1] - 主力产品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的毛利水平保持正常 [1] - 不同销售模式导致产品毛利率存在差异 [1] 产品结构与收入构成 - 维生素矿物质类产品占据公司收入最大比重 [1] - 维生素矿物质大类涵盖各细分品类 [1] 业务表现与趋势 - 2025年上半年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食品增长速度快于OTC药品类 [1] - 保健食品及功能性食品增长导致综合毛利水平有所下滑 [1] - 自营电商业务增加预计将逐步提升保健食品毛利水平 [1]
民生健康:25H1公司主力产品维矿系列保持稳健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27 18:42
核心观点 - 公司主力产品维矿系列在2025年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 线下渠道主力大单品实现销售数量和金额份额双增长 线上渠道通过扩大销售平台实现较大增长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产量 争取上下游溢价和内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1] 维矿系列产品表现 - 主力大单品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在线下渠道保持销售数量份额和销售金额份额双增长 [1] - 21金维他在药店终端数量份额为35.12% 同比上升3.26个百分点 金额份额为25.05% 同比上升5.85个百分点 数据均高于多维大盘 [1] - 线上保健食品类维矿产品通过扩大销售平台等方法取得较大增长 [1] 公司战略规划 - 维矿类产品作为公司基本盘 将持续做好产品扩展和渠道深耕以维持市场地位 [1] - 公司计划通过提升产量 争取上下游溢价 内部精细化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升利润空间 [1]
如新携创新科技重构营养健康管理新场景
扬子晚报网· 2025-08-27 18:20
行业趋势与政策背景 - 中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设定明确可量化目标 推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1] - 行业协会与专家学者聚焦精准营养技术创新 慢病防控实践 临床营养干预价值三大核心议题 [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以基因表达科技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为驱动 重点深耕抗衰老 代谢健康及认知健康三大核心领域 [1] - 公司发展战略与中国"健康中国2030"战略高度一致 致力于将科技创新转化为普惠健康方案 [1] - 公司通过40余年保健食品研发制造经验 探索出个性化与精准营养的健康管理路径 [1] 产品技术创新 - 公司推出PRYSM iO超光谱智能扫描仪 采用超光谱吸收技术 15秒内收集数十万皮肤反射数据 [4] - 设备基于1930年诺贝尔奖成果"拉曼光谱"原理 无创测量皮肤类胡萝卜素水平 [4] - 技术依托全球2600万次扫描数据库 通过AI驱动机器学习生成身体防御指数 [4] 临床营养研究 - 临床营养需遵循"5阶梯疗法"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营养教育 口服营养补充 肠内/肠外营养等途径 [3] - 特别关注肿瘤患者 老年人 孕妇等特殊人群的营养需求 [3] - 研究证实吸烟 肥胖 蔬果摄入不足人群的防御指数显著偏低 [5] 健康管理方案 - 提出全面代谢健康管理方案 涵盖生活方式 体型管理 抗氧化 营养素等多维度 [1] - 建议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为指导 践行"膳食平衡宝塔"原则 [2] - 通过规律摄入营养补充剂和改善生活方式 防御指数可快速提升至绿色健康区 [5] 未来发展路径 - 公司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理念 提供从健康检测到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的全链条服务 [5] - 依托健康大数据 为消费者提供饮食 运动 营养补充等定制化解决方案 [5] - 持续探索科技在健康领域的应用 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5]
民生健康营收净利双增,多维布局大健康赛道显成效
全景网· 2025-08-27 17:2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增长16.37%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240.51万元,同比增长6.65% [1]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37.89%,主要得益于存货管理优化 [4]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大幅改善,主要系理财产品到期收回现金 [4] 产品与研发进展 - 核心产品"21金维他多维元素片"自1985年上市,覆盖全人群营养需求并通过多规格布局线上线下渠道 [1] - 研发投入1626.8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3.52% [2] - 新增药品批文3项、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保健食品备案凭证1项 [2] - 益生菌领域多个专利高活菌株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涉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婴幼儿腹泻、痛风等适应症 [2] - 推动灵芝胶囊批文复产并对生产线进行技术攻关 [3] 战略布局与产能建设 - 实施"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项目"的"四新策略"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1] - 募投项目"保健食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和"维矿类OTC产品智能化生产线技改"稳步推进 [3] - 完成对民生中科(山东)股权收购,构建益生菌从菌粉、OEM到制剂的全产业链布局 [3] - 推出专业医美品牌"肌素然",进军功效护肤市场并探索"医美+药店"创新模式 [3] 渠道与市场拓展 - 坚持"立体化渠道生态"战略,线下通过一二级经销商网络下沉,线上依托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开展自营与分销 [3] - 子公司民生中科在益生菌业务采用直销与经销结合模式,产品出口至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 [3]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健康中国2030"政策推动国民健康意识提升,自我药疗和未病防治观念普及 [2] - 2022年中国益生菌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并以每年11%–12%速度增长,预计2028年接近2000亿元 [2] - 公司积极布局益生菌、功能性食品等新兴赛道打造新增长极 [2]
晨光生物(300138) - 2025年8月26日投资者关系记录表
2025-08-27 08:4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58亿元(同比增长4.77%)[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5亿元(同比增长115.33%)[2] - 植提类产品收入17.33亿元(同比增长9.47%),毛利率20.24%(同比提高3.43%)[2] - 棉籽类业务收入17.65亿元(同比增长2%),毛利率7.00%(同比提高7.19%)[4] 主力产品增长 - 辣椒红色素销量6367吨(同比增长43%)[3] - 辣椒精销量1536吨(同比增长81%)[3] - 叶黄素推广高附加值产品并开发专用型产品[3] 梯队产品发展 - 花椒提取物销量逆势增长约23%[3] - 甜菊糖苷收入超1.6亿元[3] - 番茄红素销量增长约49%[3] - 水飞蓟提取物、姜黄提取物销量大幅增长[3] 新业务与副产品 - 甜菊糖副产品异绿原酸钠被批准为新型饲料添加剂[3] - 保健食品业务受产能限制收入变化不大[4] - 中药业务销量持续提升[4] 毛利率与经营策略 - 辣椒红毛利率恢复至正常区间但价格处于低位[4] - 辣椒精因国内原材料生产导致毛利率下降[4] - 叶黄素毛利率处于低位(行业库存过剩)[4] - 棉籽业务坚持“对锁”经营策略规避价格风险[5] 市场与产能布局 - 辣椒精以提升份额为目标而非提价[5] - 甜菊糖市场空间大于辣椒红/辣椒精[6] - 缅甸万寿菊基地受地震影响未达2-3万亩目标[7] - 番茄红素成本下降70%推动食品饮料应用[7] - 赞比亚原材料基地处于前期布局阶段[8] 研发投入 -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因材料费增加(主力产品定制化开发)[9] - 公司将持续保持大额研发投入[9]
转债市场周报:加强个券业绩、条款方面的考量-20250825
国信证券· 2025-08-25 15: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在权益市场带动下,上周转债市场表现强势,各平价区间转债估值进一步抬升,固收+资金对转债有强烈配置需求 [3][15] - 股市短期热度有望保持高位,建议增加对业绩的考量,沿算力、机器人及智驾、半导体自主可控等产业趋势确定性较强的方向布局 [3][15] - 近期触发并公告强赎的个券激增,可关注剩余期限短、化债诉求强的个券的条款博弈机会 [3][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市场焦点(2025/8/18 - 2025/8/22) 股市 - 权益市场继续上涨,沪指突破 3800 点位,半导体及算力国产替代逻辑强化,科技板块表现靠前 [1][7] - 分行业看,申万一级行业全数收涨,通信、电子、综合、计算机、美容护理涨幅居前 [8] - 各交易日 A 股三大指数表现有涨有跌,全市场成交额有放量和缩量情况,不同板块题材表现各异 [7] 债市 - 债市总体下跌,股债跷跷板效应明显,叠加税期资金面收紧和货币政策预期影响,债市情绪较弱,周五 10 年期国债利率收于 1.78%,较前周上行 3.53bp [1][8] 转债市场 - 转债个券多数收涨,中证转债指数全周+2.83%,价格中位数+2.82%,算术平均平价全周+2.24%,全市场转股溢价率与上周相比+2.07% [2][8] - 多数行业收涨,美容护理、计算机、电子、石油石化表现居前 [10] - 金铜、华医、伟测、东杰、水羊转债涨幅靠前;力诺、荣泰、设研、微芯、游族转债跌幅靠前 [2][11] - 上周转债市场总成交额 4703.00 亿元,日均成交额 940.60 亿元,和前周基本持平 [13] 估值一览 - 截至 2025/08/22,偏股型转债不同平价区间平均转股溢价率位于 2010 年以来/2021 年以来较高分位值 [16] - 偏债型转债中平价在 70 元以下的转债平均 YTM 为 -6.12%,位于 2010 年以来/2021 年以来的 0%/0%分位值 [16] - 全部转债的平均隐含波动率为 43.97%,位于 2010 年以来/2021 年以来的 89%/94%分位值;转债隐含波动率与正股长期实际波动率差额为 -3.29%,位于 2010 年以来/2021 年以来的 64%/64%分位值 [16] 一级市场跟踪 上周(2025/8/18 - 2025/8/22) - 金威转债发行,无转债上市 [24] - 金威转债正股金达威,隶属于食品饮料行业,2024 年和 2025Q1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有增长,本次发行可转债规模 12.92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多个项目 [24] - 交易所受理 2 家,股东大会通过 2 家,董事会预案 5 家,无新增交易所同意注册/上市委通过的企业 [26] 未来一周(2025/8/25 - 2025/8/29) - 暂无转债公告发行,微导转债上市 [25] - 微导转债正股微导纳米,隶属于电力设备行业,2024 年和 2025Q1 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情况不同,本次发行可转债规模 11.7 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拟投入多个项目 [25] 待发可转债情况 - 待发可转债共计 77 只,合计规模 1283.4 亿,其中已被同意注册的 2 只,规模合计 14.5 亿;已获上市委通过的 4 只,规模合计 89.8 亿 [26]
研判2025!中国人参类保健食品行业市场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5 09:34
行业概述 - 人参类保健食品以人参为主要原料制成 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剂型包括胶囊剂 口服液 酒剂 片剂等 产品形态包括人参养生水 人参糕 人参软糖 人参口香糖等 [2] - 人参含人参皂苷 人参多糖 人参蛋白等生物活性成分 具有大补元气 宁神益智 益气生津等功效 被称为百草之王 [2] 市场需求 - 2024年人参类保健食品需求量达17548.8万盒/瓶/罐 市场规模达125.93亿元 [1][13] - 银发经济兴起带动老年群体消费能力提升 年轻消费者对人参软糖 人参咖啡等零食化产品关注度上升 [1][13] - 鲜人参产量达11.75万吨 同比增长4.7% 为人参类保健食品提供充足原材料 [9]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等政策支持保健食品与康养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4][6]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人参 西洋参 灵芝》规范备案产品技术要求 明确产品质量安全指标 [4][6] - 《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规范保健食品中可添加的中药材物质 [4][6]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人参 辅料 生产设备 包装材料等行业 中游为研发生产环节 下游为商超 药店 电商等销售渠道 [7] - 线上渠道占比35.29% 为最大销售渠道 药店渠道持续扩展 2024年底全国零售连锁药店企业6680家 下辖门店38.85万家 [11] 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8月4日 获得批准文号的人参类保健品共计1129个 其中本土企业批文1089个 进口产品批文40个 [15] - 2025年新增注册批文9个 全部为本土企业产品 [15] - 益盛药业2024年营业总收入6.69亿元 人参类产品收入0.44亿元 占比6.6% [17][18] - 吉林敖东2024年营业总收入26.11亿元 毛利润10.51亿元 毛利率40.26% 拥有保健食品注册批准证书22个 备案凭证85个 [20] 发展趋势 - 产品形态将更加零食化 出现人参冻干片 人参冲饮粉等便捷吃法 以及人参巧克力 人参能量棒等趣味产品 [22] - 人参与其他药食同源食材搭配更常见 如人参枸杞茶 人参茯苓粥 以发挥协同保健作用 [22] - 品牌成为核心竞争力 企业将注重品牌形象塑造和推广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