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

搜索文档
向海图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2 19:02
海洋经济战略与目标 - 海南推动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超16%,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34.1%,2025年第一季度占比提升至41.7% [1] - 海南提出"再造一个海上海南"战略目标,通过"智慧海洋"深海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力争十年内实现 [1][8] -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海工装备、深海油气、海洋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增速超60% [5][17] 深海智造产业发展模式 - 海南依托全国唯一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开辟"以场带产深海智造"新赛道 [1][3] - 试验场聚焦13类应用场景和标准建设,包括深海油气、海上风电、管线巡检等,形成"技术验证-成果转化-产业集聚"闭环 [4] - 崖州湾科技城已形成7.7亿元深海装备产值,初步实现"试验场-研发-制造"联动 [4][6] 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 - 海南管辖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域,拥有珊瑚礁、红树林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为科研提供丰富样本 [5] - 海洋综合试验场可模拟3000米深海环境,满足声学、材料、能源等全链条技术验证需求 [6] - 崖州湾科技城已集聚100余家涉海企业,覆盖深海探测装备、海洋传感器等关键领域 [6]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即将进入功能性试运行阶段,我国首艘自主研制深远海科考船"探索三号"入列 [10] - "深海创服平台"提供全流程服务,已促成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额超3500万元 [11] - 2025年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等"国家队"将进驻海南,共建南中国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 [25] 产业招商与项目进展 - 2025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全球招商大会签约深海产业重点项目23个,总投资超117亿元 [16] - 文昌16-2平台导管架完成安装,高达161.6米 [13] - 文昌16-2油田开发项目新建平台完成模块吊装作业 [23] 产业体系与未来规划 - 海南建立"5+4+2"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组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体制 [10] - 将实施"8+1"重点项目,打造"深海智造"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百亿级海钓消费旅游新增长点 [22][25] - 推进"深蓝矩阵"计划,包括海底矿物"多矿合探"、海洋能源"多能互补"等工程 [25]
2025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西主场活动在玉林举办|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14:15
广西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西将向海图强作为战略指引,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强化用海要素保障,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扩大向海开放合作,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7] - 广西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增强,全区海洋经济呈现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增长动能持续蓄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的良好态势 [7] - 广西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中国距离东盟最近的出海口,海岸线1600多公里,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 [9] 玉林市向海经济发展 - 玉林市与北海市共建龙港新区,开发铁山港东岸码头,彻底打通了出海大通道,实现了由内陆城市向沿海城市的转变 [7] - 玉林市依托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持续壮大千亿级临港产业,构建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新高地 [7] - 玉林龙潭临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东莞市德源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签订了锂电池及原材料项目合作协议 [8] 海洋经济数据与成果 - 从2017年到2024年,广西累计792704.9亩用海面积获批复,全区海洋生产总值由1377亿元增长到2580.9亿元,年均增长9.4% [11] - 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等向海经济核心区四市GDP从6565.12亿元增长到10929.91亿元,年均增长7.6%,高于全区GDP增速 [11] - 广西累计获批建设42个省部级涉海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10][11] 海洋产业布局 - 海洋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 [11]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海洋电力业等新兴产业"强筋壮骨" [11] - 深海探测、海洋能源等未来产业"方兴未艾" [11] 活动与合作协议 - 自治区海洋局发布了《2024年广西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全面展示了广西管辖海域的生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 [8] - 广西海洋研究院发布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客观评价了向海经济发展现状与态势 [8] - 玉柴集团发布了"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备用电源柴油发电机组、最新船舶发动机"有关向海发展成果 [8]
共绘人海和谐同心圆——2025 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题宣传活动掠影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6-11 09:14
海洋保护宣传活动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自然资源部联合推出《向海而行》系列节目,聚焦海洋能源开发、深海科技等五大主题 [2] - 第三届新时代海洋文学学术会议发布43部海洋文学著作和研究作品年度榜 [2] - 自然资源部举办海洋主题图片展,包含极地考察摄影、文创设计等4个展区 [2] - "学习强国"平台海洋日专题阅读量达4550万人次,自然资源部官方微博新增阅读量50万人次 [3] - 自然资源部南海局发布《保护海洋,读懂这抹蓝》主题宣传片 [4] 海洋经济发展 - 江苏省上线"海洋蓝色金融服务平台",提供涉海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 [5] - 广东省推出"广海汇"海洋政产学研金交流平台,整合五大资源库推动"四链融合" [5] -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签约8个成果转化项目,推动海洋产业高端化转型 [6] - 广西发布《向海经济发展指数报告(2025)》和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 [6] 海洋科技创新 - 上海市发布《现代海洋城市发展蓝皮书2024评估报告》并颁发海洋科学技术奖 [4] - 广州举办首届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大会,推动产学研对接 [5]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福建企事业单位签约8个成果转化项目 [6] 海洋科普教育 - "雪龙2"号科考船举办公众开放日,展示实验室、驾驶台等特色区域 [7] - 南方海洋实验室发布"蓝色新生代"青少年海洋科教融合培养计划 [7] -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向师生讲解风暴潮、海浪等预警报业务 [7] - 福建省海洋开放日活动展示地波雷达、浮标等"海洋黑科技" [8] 海洋生态保护 - 全国净滩公益活动清理海口海岸线垃圾1260公斤 [10] - 自然资源部北海局组织志愿者种植千余株海草 [10] - 河北省自然资源厅分享曹妃甸海草床生态保护修复经验 [11] - 三亚成功放归搁浅糙齿海豚"阳阳" [12]
坚持创新引领实体为本服务赋能全力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广州日报· 2025-06-11 06:14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广州将加快建设海洋创新发展之都,打造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总体布局,构建以珠江为纽带的海洋创新发展带[2] - 计划高水平打造临港经济区,深化区域海洋经济合作,形成点上开发、适度集聚、优近拓远的发展格局[2] - 对标先进城市和地区,深入挖掘发展潜能、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塑造海洋经济新动能新优势[3] 海洋产业布局 -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远洋运输、航运交易、海洋旅游等产业优势[2] - 大力发展法律服务、金融服务、船舶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业,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2] - 聚焦港、船、能、药、游等赛道,推动船舶和海洋工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邮轮游艇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3] 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 - 建好用好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梦想"号大洋钻探船等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2] - 高水平建设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广东)、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深耕深海极地、水下无人系统等关键领域[3] - 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深海空天融合发展[3] 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 - 全面提升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中船集团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2] - 推动船舶制造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世界一流船舶制造基地[2] - 完善本地配套,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强强链补链延链靶向招商和企业培育[2][3] 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 - 提升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推进海洋牧场建设,开展海洋能、海洋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2] - 严守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加快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2]
新、深、亲——速览我国海洋经济三大新看点
新华社· 2025-06-08 21:02
新兴海洋产业多维创新发展 - 海洋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指数为131.0,比上年增长1.8% [2] - 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在海洋经济中占比不断提升 [2] - 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达114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规模的17.0% [2] - 海洋油气、海上风电等新型海工装备制造取得新进展 [2] - 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启动临床二期试验 [2] - 构建深海原核微生物基因数据集,鉴定出7564个物种水平的代表性基因组,其中89.4%为新物种 [2] - 重要药源经济鱼类三斑海马的参考染色体图谱成功组装 [2] - 基于海藻基的全生物海带自化干地膜成功研发,3D打印细胞培育鱼肉研究取得新进展 [2] 深海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深海)启动,海上固定试验区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水深约1300至1500米 [3] - 试验场聚焦提升"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能力,构建深海装备公共服务平台 [3] - 中国将发布首个深海海山数字化智能系统,填补深海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空白 [3] - "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将展开首次科学考察任务 [3] 海洋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 民生保障与改善指数为125.7,比上年增长1.9%,亲海空间品质不断提升 [4] - 沿海城市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超14% [4] - 2024年全国海洋旅游业实现增加值1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9.2% [4] - 邮轮旅游跃上新台阶,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公司以上海、香港为母港部署中国市场 [4] - "海洋光谱号"吸引超过2万名外国宾客前来中国观光 [5] - 沿海地区通过"蓝色海湾""和美海岛""美丽岸滩"建设拓展优质亲海空间 [5]
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产业被“点名”!广东将加强海洋数据共享写进法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4 16:44
广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核心内容 - 广东省正式公布《广东省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将于2025年7月1日施行 [1] - 2024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达20022.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4.1%,连续30年全国第一 [1] - 条例聚焦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开放合作、服务保障五大方向 [1] 重点支持产业领域 - 明确支持海洋电子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上风电、海洋能等新兴产业 [2] - 鼓励突破深远海渔业工程装备、海洋油气探采装备、海洋新能源装备等关键技术 [2] - 推动海洋生物基因、功能性食品、生物活性物质、疫苗和创新药物研发 [2] 产业支撑机制创新 - 要求政务部门加强海洋数据汇聚共享,推动数据要素高效流动 [3] - 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探索风电、养殖、海底管线分层用海模式 [3] - 广东省发改委将制定配套政策文件,编制"十五五"规划并修编沿海经济带规划 [3] 资源保障措施 - 自然资源厅将出台市级海岸带规划,深化海岸线占补指标交易等试点 [4] - 强化对海洋牧场、能源、港口等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服务支撑 [4] - 推进海洋牧场"标准海"供应和高效用海试点 [4]
破题2万亿蓝海:广东立法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都市报· 2025-06-04 10:57
立法背景 - 广东作为海洋经济第一大省,海洋生产总值连续30年居全国首位,2024年突破2万亿元 [3] - 产业发展不协调、科技创新不足、要素保障不充分等短板制约高质量发展 [3] - 《条例》将海岸线占补、海域立体分层设权等实践创新上升到法律层面,构建可复制的现代海洋治理范式 [3] 产业跃升 - 《条例》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海洋经济空间布局并实现陆海统筹 [5] - 广州、深圳打造"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珠海、汕头、湛江建设区域性海洋中心城市 [5] - 推动海洋产业向非沿海地区延伸,解决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发展失衡问题 [5] 新兴产业培育 - 引导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融合应用 [6] - 推动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延伸,2024年广东海上风电装机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 [6] - 前瞻布局深海装备、蓝色药库、海洋物联网、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打造千亿级新兴集群 [6] 传统产业升级 - 简化深远海养殖审批,依法减免海域使用金 [6] - 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推动"两证同步核发" [6] - 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提升海洋交通运输业,挖掘海洋渔业、海洋旅游升级空间 [6] 科技创新 -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体系 [8] - 加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涉海企业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 [8] - 建设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8] 创新要素集聚 - 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要素向涉海企业集聚,支持企业承担海洋科技攻关项目 [8] - 健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机制 [8] - 提出"普惠性财政后补助"政策以激发企业创新投入 [9] 空间管控与生态修复 - 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实施海岸线分类管控,首创"海岸线占补制度" [12] - 划定严格保护岸线1569公里,修复滨海湿地5700公顷,7个海岛入选国家级和美海岛 [12] - 加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典型生态系统保护,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修复机制 [12]
福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06-02 06:12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 - 福建省推动福州、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目标是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1] - 2024年全省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超1.25万亿元,水产品出口额、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等多项指标居全国前列 [1] 深远海养殖产业升级 - "福鲍1号"深远海养殖平台采用智能化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化投喂,提升鲍鱼养殖效率 [1] - 连江县完成传统养殖渔排升级改造,近岸优良水质比例达92.5% [2] - 福建省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5300多口,投建深远海养殖平台23个,深远海养殖规模居全国前列 [2] 海洋生物医药发展 - 蓝湾科技将虾皮蟹壳转化为高纯度硫酸氨基葡萄糖,产品纯度大于99%,打破国外垄断,年产值超4亿元 [1][3] - 厦门推动传统渔业向生物育种、水产品精深加工转型,海洋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 海洋装备制造与新能源 - 宁德福宁船舶重工具备设计、建造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能力,纯电海上旅游客船"屿见77"即将调试完成,订单排至2026年底 [3] - 福建省下线26兆瓦级海上风力发电机组,诞生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 [3] 海洋产业集群规模 - 福建省已形成绿色石化、海洋旅游2个5000亿元级海洋产业集群,以及海洋渔业、航运物流、海洋信息3个千亿元级海洋产业集群 [3] 海洋科技创新与金融支持 - 福州海科新质技术开发海洋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大模型应用系统,解决临灾预报等海洋安全问题 [4] - 福建省推动金融机构5年内支持海洋领域意向性融资超3600亿元,建成海洋领域国家级科创平台8个、部级平台6个、省级平台106个 [4]
农行山东省分行金融助力“蓝色粮仓”建设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06 07:46
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省委省政府以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为目标 推动建设世界级海洋创新平台 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1] - 农行山东省分行明确支持重点 统筹配置资源 截至3月末海洋及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83 9亿元 较年初新增4 8亿元[1] 金融服务海洋经济领域 - 农行山东省分行重点布局十大海洋经济领域 包括海洋牧场 远洋捕捞及加工 海洋生物制药 海洋化工 海洋能源等[1] - 烟台分行近三年累计投放海洋经济贷款201 27亿元 成为当地蓝色经济发展核心金融支持力量[1] 海洋牧场建设支持 - 公司通过传统贷款和融资租赁等多元化产品 支持1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 累计投放贷款11 5亿元[1] - 及时更新国家级海洋牧场清单并推动沿海分行对接 重点支持莱州太平湾 荣成苏山岛等项目[1] 渔业金融创新 - 创新推出渔船抵押 海域使用权抵押 海产品仓单质押等担保方式 累计投放贷款32 93亿元[2] - 采用"一项目一方案"批量授信模式 重点支持乳山牡蛎 涛雒特色渔业等产业集群[2] 海洋种业与加工支持 - 聚焦水产种业"育繁推"一体化 累计投放海洋种业贷款1 7亿元 支持北海渤海水产种苗繁育中心等项目[2] - 助力渔业加工和冷链流通龙头企业发展 重点服务威海好当家 日照荣信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企业[2] 区域合作示范项目 -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示范区正式揭牌 成为政银合作推动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2] - 该项目标志着公司在打造"蓝色粮仓"战略中取得关键进展[2]
假期首日,我省海洋旅游释放澎湃活力
海南日报· 2025-05-02 08:30
海洋旅游行业趋势 - "五一"假期首日海南海洋旅游呈现强劲活力 游艇出海 帆船冲浪等项目受游客热捧 [1][2] - 三亚游艇需提前3天预约 春节期间预约周期更长显示需求旺盛 [2] - 万宁 陵水 琼海等地结合本地资源推出冲浪 渔排体验 渔耕文化等差异化海洋旅游产品 [5] 游艇旅游市场表现 - 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出现游客清晨排队现象 家庭客群占比显著 [2] - 游艇项目提供垂钓 游泳 摩托艇 大黄鸭等多元化娱乐组合满足不同客群需求 [2] - 双动力帆船游艇等创新产品增强体验深度 吸引游客重复消费 [3] 企业运营策略 - 海南鸿洲海洋旅游公司提供免费水果饮料 渔具鱼饵等增值服务 杜绝强制消费 [5] - 企业加强船员培训体系 同步保障航行安全与游客体验满意度 [5] - 通过服务创新和项目升级提高复购率 如让游客参与升帆 压舷等操作增强参与感 [3][5] 消费者行为特征 - 游客提前预约游艇项目 部分家庭选择假期首日清晨抵达码头 [2] - 体验型游客注重拍照记录 刺激型游客偏好摩托艇等高速项目 [2] - 深度玩家追求差异化体验 如第三次消费的游客选择担任"掌舵人"角色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