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
搜索文档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局长谢瑾瑜:为共建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提供支撑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28
论坛背景与定位 - 论坛以创新、绿色、智能为主题 聚焦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 由广西海洋局和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 吸引500多人次代表参与研讨[2] - 广西作为中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邻省份 依托北部湾港枢纽地位 通过海洋科技联合研发平台推动政策、科技、人才协同 支撑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构建[3] 海洋产业发展现状与规划 - 广西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达2580.9亿元 占全区GDP比重9% 海洋旅游、渔业、交通运输业优势突出 海洋电力、工程装备、药物等新兴领域多维向好[4] - 广西与东盟在渔业生态养殖、深远海养殖和蓝碳交易领域互补性强 计划加密国际航线 打造海洋旅游线路 深化中马"两国双园"等跨境产业园区建设[4] 科技创新合作方向 - 广西实施科技"尖峰"行动 组建海洋实验室 建设智慧海洋监管平台 累计获批45个省部级涉海创新平台[5] - 将联合东盟推动人工智能在海洋观测、渔业管理、港口物流领域应用 开展海洋资源调查与人才培养 推动一带一路项目成果转化[5] 生态保护合作举措 - 广西与东盟共享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 拥有布氏鲸、白海豚等珍稀物种 北海冯家江等生态修复工程形成全球治理"广西方案"[6] - 双方将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共享物种保护经验 在渔业资源养护、海洋垃圾治理、海岸带修复领域开展技术攻关[6]
面向东盟蓝色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丨海南自由贸易港研究院院长郭达:蓝色经济是中国—东盟的共同大市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7 15:28
论坛核心信息 - 论坛主题为“创新、绿色、智能,中国—东盟蓝色新未来”,于9月8日至1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2] - 论坛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和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共同主办,吸引中国与东盟国家500多人次代表参与研讨 [2] - 研讨聚焦创新驱动培育新动能、产业更新探索新路径、人海和谐打造新格局三大方向 [2] 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战略定位 -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于2025年提出“建设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的倡议 [3] - 该市场被视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共同选择 [3] - 蓝色经济是支撑未来5至10年区域5%左右经济增长目标的重要潜力领域 [4] - 中国与东盟海产品贸易额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释放近100亿美元的新增市场空间 [4] 蓝色经济产业基础与转型方向 - 中国与东盟海域水产养殖占全球80%,渔业捕捞占全球60% [4] - 产业转型升级的共同任务是推动形成以养殖为主、捕捞为辅的渔业发展新格局 [4] - 2024年东盟向中国的海产品出口占其出口总额比重达到25% [5] - 建设海洋渔业共同市场的关键任务是从海产品贸易向产业链供应链融合转变 [5] 蓝色经济共同市场建设重点领域 - 优先建设海洋旅游共同市场,推动客源共享、邮轮航线联合营销、人员互免签证及旅游人才联合培养 [5] - 重点发展以邮轮为核心的海洋旅游市场,实现跨境标准、规则、管理和运营统一 [5] - 建设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市场,合作开发海洋生物医药资源,建立海洋创新实验室和成果转化“飞地” [5] - 推动海洋基础设施“硬联通”和经贸规则“软联通”,实现港口互联互通及海洋领域经贸规则全覆盖 [5] 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举措 - 广西与海南应合力打造海产品共同市场重要基地,共建加工、储藏、分销基地及采购中心 [6] - 两省区需协同推动港口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港口联盟,打造连接两个市场的航运枢纽港 [6] - 推动构建中国—东盟邮轮旅游合作圈,打造环南海黄金邮轮航线,实现免签政策衔接互认 [6] - 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蓝色科技创新应用高地,支持涉海企业建立“双总部”和海洋能力培训中心 [6]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海洋旅游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区域市场及未来前景分析:海洋旅游规模加速扩张,多元融合前景可期[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6 09:05
行业定义与范畴 - 海洋旅游是以海洋资源为核心依托,通过海洋游览、娱乐、度假等活动形成的经济与社会现象总和,活动空间覆盖海滨、海岛、近海、远洋及深海等立体维度 [2] - 行业活动形式涵盖观光、探险、运动、疗养、科考等多元领域,例如青岛邮轮母港的"邮轮+岸上游"模式和三亚亚龙湾的"海陆空"立体化产品体系 [2] - 依据空间维度可划分为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近海旅游和远洋旅游四大类型,形成覆盖海滨至远洋的立体化旅游体系 [3] 行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 行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最初的滨海观光等单一形态,历经探索引导和全面提速,现已发展成为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 [5] - 2024年海洋旅游业增加值达16135亿元,同比增长9.2%,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升至36.9%,产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1][10] - 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2025年上半年实现5.1万亿元产值,同比增速达5.8% [9]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等纲领性文件,构建全维度政策支撑体系 [1][6] - 沿海省份加速布局,如山东部署"四大工程",浙江实施海洋经济倍增计划,广东推进15个滨海旅游度假区提质升级,海南创新"零关税"游艇进口等举措 [6] - 政策覆盖产业规划、消费促进、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为行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动能 [6] 产业链构成 - 产业链上中下游紧密联动,上游涵盖海洋资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中游聚焦旅游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下游延伸至市场营销与衍生服务 [7] - 上游包括自然景观勘探保护及深海探测装备、智能船舶等关键技术研发,为中游提供资源支撑与技术保障 [7] - 中游涵盖海岛度假、邮轮旅游、海洋运动等多元化业态,并配套港口、酒店、交通等基础设施以提升游客体验 [7] 区域市场表现 - 全国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海峡西岸、珠三角和海南等多个海洋旅游集聚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显著 [9][11] - 2024年海南省接待游客9720.78万人次,同比增长8%,游客总花费突破2040.14亿元,同比增长12.5% [11] - 海南省依托自贸港政策优势,构建"陆海空"立体化产品体系,目标到2027年海洋旅游接待游客超1800万人次、收入突破400亿元 [11]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形态加速从传统观光转向沉浸式、个性化体验,"海洋+文化、体育、康养、科技"等融合业态将成为主流 [13] - 绿色发展理念和数字技术将深度赋能,智慧管理、低碳运营和生态保护协同推进,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模式 [14] -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深化,低空旅游、远洋探索等新市场快速成长,邮轮免签与国际航线拓展将显著提升国际吸引力 [15]
共赴蔚蓝之约 擘画海洋未来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2 15:52
论坛概况与核心成果 - 2025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开幕,来自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代表参与[1] - 论坛发布《2025中国海洋发展指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生态状况报告》及《海洋青年人才青岛倡议书》等重要成果[1] - 论坛主题为“发展可持续海洋经济,共建美丽丰盈的海洋”,探讨海洋发展前沿议题[1] 海洋城市合作与蓝色经济 - 海洋城市市长对话会举行,国内外沿海城市市长分享城市治理与海洋经济经验[3] - 韩国丽水市通过打造海洋文化景观发展旅游产业,法国尼斯市设立海洋保护区并动员居民参与保护[3] - 威海市作为全国首个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示范区,去年海洋生产总值达1426.6亿元,水产品产量全国地级市首位[4] -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蓝色经济发展联盟启动,旨在推动蓝色经济标准体系区域互认[5] - 发布《全球蓝色伙伴关系青岛倡议》,推动以城市为核心载体的蓝色伙伴关系[5] 海洋科技与人工智能应用 - “海洋+AI”平行论坛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7] - 华为公司提出海洋数据高效处理是智能化关键,建议打造全国海洋共性支撑能力与发展海洋大模型生态[7] - 论坛成立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联盟,加速AI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与创新[7] 绿色航运与港口转型 - 绿色航运平行论坛探讨港航绿色转型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8] - 山东省港口集团通过推广新能源设备、优化作业流程提升港口绿色发展水平,并加强国内外港口合作[8] 海洋生物医药开发 - 海洋生物医药平行论坛聚焦“蓝色药库”打造,指出海洋天然产物的成药性是陆源生物的数倍[9] - 科研机构与企业交流加强产学研合作,以提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升级发展[9] 海洋青年人才培养 - 海洋青年人才平行论坛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交流平台,自然资源部牵头的“海洋与气候无缝预报系统”有50多国、80多家机构参与,大部分为青年科学家[11] - 青年学者在从深海探测到蓝碳研究等领域正从“参与者”转变为“贡献者”和“引领者”[11] 海洋资源勘探与工程装备 - 海洋矿产勘查开发对接会讨论深海资源开发技术,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玄武岩材料在海洋环境中耐腐蚀优势显著[14] - 中国工程院院士提出深海资源开发应推动技术装备向高效智能、绿色环保、国产化方向发展[14] - 海工研发产业对接会探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深海钻探效率提升与作业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前景[15] - 应重点发展海洋高端智能装备与无人化技术,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15] 产业经贸合作与生态保护 - 国际海洋产业经贸合作对接会设立多个洽谈专区,150余家中外企业开展“一对一”洽谈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20] - 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成果对接会发布大赛优胜项目及种子基金资助项目名单[20] - 同步举办东亚海洋博览会、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大赛等多元活动,展示海洋科技成果并促进文化交流[23]
“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19个大型气田 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更厚实
经济日报· 2025-09-11 08:44
核心观点 - 自然资源管理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规划目标 有效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涵盖耕地保护 生态修复 海洋经济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 [1][2][3][4][7]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 - 动态掌握九类自然资源状况 包括土地 矿产 海洋 水 森林 草原 湿地 荒漠和国家公园 [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 [2] - 林地 草地 湿地 沙化土地面积分别达42.53亿亩 39.12亿亩 8.34亿亩 25.09亿亩 [2] - 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 [2] - 首批5个国家公园涵盖近30%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2] 国土空间优化与生态修复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 [2] -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3] - 全国累计完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超1000万亩 [3] - 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16% [3] - 发布实施125个矿种"三率"标准 建成1000多家国家级绿色矿山 [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增长34% 占GDP比重7.8% [4]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 深圳 上海 青岛等城市海洋功能优势增强 [4] -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海洋水产品产量连续36年世界第一 [4]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 [4]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5]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三分之一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5] - 首艘42600吨钻深11000米"梦想号"入列 全球首座10万吨级"深海一号"平台建成 [5] 矿产资源突破 -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 [7] - 新发现10个大型油田 19个大型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新增煤层气探明储量超3000亿立方米 [7] - 支撑石油稳产2亿吨 天然气产量超2400亿立方米 [7] - 山西孝义铝土矿 山东胶东金矿 辽宁鞍本铁矿 黑龙江多宝山铜矿 西藏巨龙铜矿等新增储量可观 [7] - 辽宁省大东沟金矿初步评审金资源量近1500吨 [7] - 新发现横跨四川 青海 西藏 新疆的"亚洲锂腰带" 长度2800公里 找到多个大型和超大型锂矿 [8]
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8:34
自然资源家底与国土空间优化 - 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1]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 内蒙古 河南 吉林 新疆等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森林覆盖率达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达209.88亿立方米[2][3]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突破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1][2] - 油气 铜 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2]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5] 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2][5]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5] - 海洋药物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自主研发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5]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 - 建立全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编制出台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 省市县三级总体规划全部批复实施[3] -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 "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格局[3] - 5个国家公园完成确权登记 全国1096个重点区域完成确权登记 实现资源产权明晰化[4]
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累计投入近4500亿元
中国证券报· 2025-09-11 08:10
自然资源家底与保护治理 - 自然资源家底更加厚实 国土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1] - 累计投入资金近4500亿元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取得一批重大找矿突破成果[1] -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2] - 全国耕地面积达19.4亿亩 较2020年增加2800万亩 黑龙江等五省区耕地面积均超1亿亩[2] - 全面摸清163种矿产数量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新发现大中型油气田和矿产地534处[2] - 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保持在35%以上 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2] - 全国森林覆盖率25.09% 较2020年提高约2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209.88亿立方米[3] -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形成全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蓝图"[3] - 优化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格局 形成"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和"七区二十三带"农业发展格局[3] 海洋经济发展 -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5]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70%以上 海空装备市场份额占全球50%以上[5] - 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超每天290万吨 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5] - 海洋能技术装备进入世界第一方阵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1/3[5]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5] 产权制度改革与资源利用 - 完成5个国家公园和1096个重点区域确权登记 明晰产权激发资源保护开发主体责任[4] - 创新资产配置方式 从单一资源出让变为复合空间多要素资产打包组合出让[4] -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2] - 油气铜锂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
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元
北京商报· 2025-09-10 19:15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万亿元 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1] - 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 成为增储上产主力 [1]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能 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 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 - 海洋药物自主研发产品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28% 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 [1] - 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 邮轮旅游和海洋研学热度高涨 [1] 海洋科技与装备突破 - 科技创新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第一动能 [1]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 [1] - "梦想"号钻探船正式入列 排水量42600吨 钻深达11000米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 [1]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社· 2025-09-10 18:57
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 海洋产业门类齐全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4]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首位[4]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4]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4] - 海洋旅游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1.6万亿元[4] 海洋科技装备突破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8]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8] -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9]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深蓝一号"交付使用[9] -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