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材料
搜索文档
湖南裕能(301358.SZ):前三季净利润6.45亿元 同比增长31.51%
格隆汇APP· 2025-10-27 22:12
公司财务表现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到232.26亿元,同比增长46.27% [1] - 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5亿元,同比增长31.51% [1] - 前三季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34亿元,同比增长33.32% [1]
中国 - 电池及电池组件 - 似曾相识的供需格局更趋有利China – Batteries and Battery Components-Déjà Vu Supply-Demand Setup More Favorable
2025-10-27 20:06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中国电池及电池材料行业 [1][2] * 涉及公司:广州天赐材料 (Tinci) 云南能源新材料 (Yunan Energy) 深圳德方纳米 (Shenzhen Dynanonic) 宁波容百科技 (Ronbay) 上海璞泰来 (Putailai) 深圳新宙邦科技 (Shenzhen Senior) [3][6][13]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供需格局转向有利** * 2026年电池材料行业的供需格局将更为有利 支持产品提价 [1][2] * 预测2026年全球电池需求总增长为25% 加上更有序的产能增加 将使电池材料产能利用率提升3-15个百分点至60%-90% [2] * 历史经验表明产能利用率与定价并非线性关系 因电池材料厂商与电池厂商议价能力存在差异 [4] * 尽管2025年第四季度产能利用率高 但多数电池材料加工费仅较2025年第三季度的低基数小幅改善 更有意义的提价需等待2026年与电池制造商完成价格谈判 [4] **各细分材料偏好排序** * 基于产能利用率预测和当前估值水平 偏好排序为:LiPF6(电解液)> 隔膜 > LFP正极 > 负极 > NCM正极 [1][3] **LFP正极材料:需求强劲 利用率提升** * LFP正极材料需求连续两年录得超过50%的同比增长 远高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增速 [14] * 需求强劲源于储能系统电池产量超预期增长以及LFP电池在各地区电动汽车中渗透速度快于预期 [14] * 预计2026年LFP正极材料需求仍将增长约30% [14] * 尽管产能大幅增加 国内LFP行业利用率自2023年以来持续改善 预计2025年整体利用率将达到约67% 远高于2024年的49% 近期估计行业整体利用率已达约70% [16] * 预计2026年平均利用率可达70%以上 这将有助于LFP生产商在与头部电池制造商谈判新价格时处于更有利地位 [16][17] **NCM正极材料:需求疲软 利用率低** * NCM正极材料量增长在2024/25年保持低位 因NCM电池全球市场份额被LFP电池侵蚀 且无储能需求 [43] * 预计2025年国内NCM生产商利用率约为40% 即使头部厂商如容百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利用率也仅略高于60% [43] * 产能扩张非常有限 但需求增长同样有限 利用率恢复至可引发更好定价能力的水平仍有很长的路 [44] * 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结构和库存损益 加工费上涨在近期内可能性不大 [45] * 股价已部分反映了对固态电池的预期 但固态电池在2030年前规模可能无法扩大 [46] **LiPF6/电解液:产能纪律最佳 利用率最高** * 在电池材料中 LiPF6在2024/25年展现出最佳的供应纪律 预计将延续至2026年 [70] * 预计2025年平均利用率约为75% 在近期需求旺季可能高达约80% 为电池材料中最高 [71] * 预计2026年整体利用率可能接近90% [71] * 头部LiPF6厂商虽有新产能计划 但只有在能够先提价的情况下才愿意新增产能 [72] **负极材料:产能增加持续** * 预计2025年整体负极利用率将从2024年的约54%升至约60% [100] * 主流厂商与非主流厂商利用率差距显著 主流厂商利用率可能高达85% 而其他厂商可能仅为约30% [100] * 主流厂商在2026年仍计划增加约60万吨有效产能 占全球总产能的14% 这将把2026年整体利用率限制在63%左右 [101] * 在需求旺季可能出现提价 但鉴于即将到来的产能增加 提价可能是短暂的 [101] 其他重要内容 **公司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将天赐材料和云南能源新材料评级从均配上调至超配 目标价分别设为38元人民币和53元人民币 [3][6] * 将深圳德方纳米 容百科技和璞泰来评级从均配下调至低配 目标价分别设为21元人民币 13元人民币和20元人民币 [3][6][47][102] * 深圳新宙邦科技目标价设为16元人民币 [6][13] **具体公司观点** * **深圳德方纳米**:持续失去市场份额 成本优势不再 预计2025-26年将持续亏损 目标价基于1.2倍2026年预期市净率 [18][19][25] * **宁波容百科技**:NCM阴极需求增长乏力 可能面临市场份额下降 盈利对金属价格变化敏感 目标价基于1.2倍2026年预期市净率 [47][48][54] * **广州天赐材料**:成本优势 市场份额主导 产能纪律好 LiPF6有上行潜力 目标价基于5倍2026年预期市净率 [73][81] * **上海璞泰来**:过去两年市场份额流失 多个业务部门缺乏清晰的盈利驱动 估值缺乏吸引力 目标价基于15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102][103] **估值水平** * 电池材料股当前交易于6.3倍至125.4倍2026年预期市盈率 [3] * 若假设投资资本回报率为15% 璞泰来估值仍超过20倍市盈率 [103]
璞泰来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37.25% 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增势良好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9:48
财务业绩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8.30亿元,同比增长10.06%,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37.25% [1]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7.42亿元,同比增长6.66%,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69.30% [1] - 业绩增长得益于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良好增长态势,以及公司研发创新与差异化产品组合 [1] - 公司通过管理效率提升实现了对成本、费用的良好控制,推动了利润总额提升 [1] 业务板块表现 - 隔膜涂覆加工业务在满足动力电池客户增量需求的同时,实现储能领域强势突破,销量及加工量同比大幅增长 [1] - PVDF业务以稳定品控获得增量订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销量增长 [1] - 负极材料业务通过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经营情况逐步改善 [1] 产业链布局与行业现状 - 公司形成隔膜基膜、涂覆材料、粘结剂、涂覆和基膜设备、涂覆加工等环节的产业链闭环布局 [2] - 基膜行业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但整体尚未达到供需平衡,短期内较难存在价格上涨基础 [2] - 涂覆加工业务方面,公司配合下游客户进行积极的成本挖潜 [2] 技术发展与未来规划 - 公司自2022年以来承接的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累计订单金额已超过2亿元,设备兼顾干法和湿法技术路线 [2] - 硅碳负极作为下一代负极材料重要技术路线,可大幅提升能量密度,已率先在消费电子等领域批量使用 [3] - 公司持续推进硅碳负极产品在动力电池领域的产品认证和市场推广 [3] 出货量目标 - 负极材料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25-30万吨 [3] - 涂覆隔膜今年及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100亿㎡和130亿㎡ [3] - 基膜今年及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12亿㎡和20亿㎡ [3] - PVDF今年及明年力争出货量目标为3万吨和3.5万吨 [3]
湖南裕能:第三季度净利润3.4亿元 同比增长235.31%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9:01
公司财务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88.68亿元,同比增长73.97% [1] - 第三季度净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235.31% [1] - 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32.26亿元,同比增长46.27% [1] - 前三季度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31.51% [1] - 前三季度基本每股收益0.85元 [1] 公司运营数据 - 报告期内磷酸盐正极材料销售数量78.49万吨 [1] - 磷酸盐正极材料销售数量较上年同期增加64.86% [1]
璞泰来:Q3净利6.45亿元,同比增69.30%
格隆汇· 2025-10-27 16:11
财务业绩表现 - 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7.42亿元,同比增长6.66% [1] - 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5亿元,同比增长69.30% [1] - 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08.30亿元,同比增长10.06% [1] - 前三季度累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亿元,同比增长37.25% [1] 业务板块驱动因素 - 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市场展现良好增长态势 [1] - 隔膜涂覆加工业务满足动力电池客户增量需求并在储能领域实现强势突破,隔膜销量及涂覆加工量同比大幅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1] - PVDF业务把握市场机遇,以稳定品控获得增量订单,在激烈竞争中实现销量增长 [1] - 负极材料业务通过产品创新和降本增效,经营情况逐步改善 [1] 公司运营管理 - 公司持续巩固研发与工艺创新优势,以差异化产品和产品组合匹配下游客户需求 [1] - 通过管理效率提升实现对成本、费用的良好控制,进而实现利润总额提升 [1]
同兴科技:公司钠离子电池材料可适配启停电源、UPS电源等产品需求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5:56
公司业务进展 - 公司钠离子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储能领域,同时可适配启停电源、UPS电源、低速电动车、两轮车等产品需求 [1] - 公司通用型NFPP已在第三方实验室成功完成50Ah短刀电芯试制,该电芯兼具高压实密度与优异加工性能 [1] - 公司将加快推进储能场景验证及市场拓展工作 [1] 产品与技术 - 钠离子电池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 50Ah短刀电芯试制成功,标志着产品技术取得进展 [1]
同兴科技(003027.SZ):公司钠离子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储能领域
格隆汇· 2025-10-27 15:53
公司业务与产品进展 - 公司钠离子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广泛 涵盖储能领域 同时可适配启停电源 UPS电源 低速电动车 两轮车等产品需求 [1] - 通用型NFPP已在第三方实验室成功完成50Ah短刀电芯试制 该电芯兼具高压实密度与优异加工性能 [1] - 下一步 公司将加快推进储能场景验证及市场拓展工作 [1]
同兴科技:公司钠离子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储能领域
格隆汇· 2025-10-27 15:52
公司业务与技术进展 - 钠离子电池材料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储能领域,并可适配启停电源、UPS电源、低速电动车、两轮车等产品需求 [1] - 通用型NFPP已在第三方实验室成功完成50Ah短刀电芯试制,该电芯兼具高压实密度与优异加工性能 [1] - 公司将加快推进储能场景验证及市场拓展工作 [1]
当升科技(300073)2025年三季报点评:三元受益于欧洲电动化新周期 铁锂盈利大幅改善
新浪财经· 2025-10-27 14:34
整体业绩表现 - 25年前三季度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33.9%,归母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长8.3% [1] - 25年第三季度营收29.7亿元,同比增长49.5%,环比增长17.5%,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增长8%,环比下降4.4% [1] - 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12.8%,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6.8%,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 [1] - 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12%,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环比下降3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6.5%,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5个百分点 [1] 三元正极材料业务 - 25年前三季度正极材料总出货约11万吨,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出货4万吨,环比增长14% [1] - 25年前三季度三元正极出货约4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第三季度出货约1.5万吨,环比略增 [1] - 基于与LGES、SK On的长期供货协议,预计25年三元正极出货近6万吨,同比增长40-50%,26年有望同比增长30-40% [1] - 测算第三季度三元正极单吨利润1万元以上,环比略降,预计随着LGES放量及国际客户占比提升,盈利水平将稳步提升 [1] 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业务 - 25年前三季度铁锂正极出货约6.3万吨,同比翻倍以上增长,其中第三季度出货近2.3万吨,环比增长10%以上 [2] - 公司现有4万吨自有产能及7-8万吨代工厂产能,攀枝花首期二阶段8万吨产能预计25年内投产 [2] - 预计25年铁锂出货近10万吨,同比增长约70%,26年有望同比增长60-70% [2] - 测算25年第三季度铁锂单吨净利约600-700元,环比扭亏,预计随着锂价反弹及自有产能投产,盈利趋势向好 [2] 固态电池技术进展 -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专用正极材料已率先实现十吨级出货 [2] - 双相复合正极材料已导入清陶、卫蓝、辉能等多家客户 [2] - 硫化物电解质已建成10吨级小试线并正常运行,计划26年建成千吨级产线,实现百吨级出货 [2] 财务状况与现金流 - 25年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6.6%,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费用率6.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环比上升0.1个百分点 [3] - 25年第三季度汇兑损失0.17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0.26亿元 [3] - 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净现金流7.3亿元,同比下降36.7%,其中第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3.4亿元,同比下降50.9%,环比大幅增长1069% [3] - 25年前三季度资本开支11亿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三季度资本开支4.9亿元,同比增长135.9%,环比下降1.5% [3] - 25年第三季度末存货16亿元,较年初增长51.1% [3]
丰元股份:目前未涉及电池生产业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09:53
公司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业务及草酸业务 [1] - 公司目前未涉及电池生产业务 [1] 技术合作与研发 - 公司在锂电池技术方面与中科院无相关合作披露 [1] - 公司在固态电池研究方面与中科院无相关合作披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