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

搜索文档
刘国中在北京调研时强调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 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快讯· 2025-07-09 20:28
农业科技创新 - 强调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1] - 提出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1] - 强调集聚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各方资源力量,构建协同高效的农业科技创新协同攻关体系 [1] 种业发展 - 提出扎实推动种业振兴行动,围绕产业急需加快创新突破,提升种源自主可控能力 [1] - 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种业规范发展 [1] 农业机械化与生产效率 - 聚焦农业机械化短板,加强先进适用农机具研发推广 [1] - 积极探索设施农业、植物工厂、合成生物等现代生产模式 [1] - 大力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各类技术集成应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1] 数字农业 - 积极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发展 [1] 科技成果转化 - 突出产业化导向,发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作用,加快发展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科技服务 [1] - 强调打通科技成果应用"最后一公里",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1]
敦煌种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75.17%
快讯· 2025-07-09 16:50
业绩预告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0万元左右,同比增加75.17%左右 [1]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360.17万元左右 [1]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5000万元左右,同比增加124.65%左右 [1] - 公司预计2025年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2774.27万元左右 [1]
(活力中国调研行)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定制”优苗 为种子装上“科技芯”
环球网资讯· 2025-07-09 15:05
生物育种技术优势 - 生物育种相较于传统育种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和定向的优势,能够培育出多抗、优质、高产、高效的突破性新品种 [1] - 生物育种可减少农药使用,在缓解资源约束、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潜力大 [1] - 生物育种已成为种业创新的前沿和核心 [1] 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概况 - 宝鸡生物育种实验室是西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涵盖农作物快速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七大核心育种实验单元 [3] - 该实验室形成从种质资源创新到品种培育的全链条研发体系,2024年被确定为宝鸡市重点实验室 [3] - 实验室采用人工补光、温湿度智能调控等技术构建可控的植物生长环境,实现作物一年3代至4代快速繁育 [3] - 依托无菌组培技术开展大规模细胞培养、次生代谢产物生产及优质育种材料筛选 [3] 实验室研发成果 - 科研人员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功能验证工作,对"宝豆10号"等新品种的蛋白、脂肪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5] - "宝豆10号"已在多地建立连片种植基地,2024年创下陕西省大豆单产最高纪录 [5] - 智能连栋温室采用独立环境控制系统模拟不同气候条件进行植物抗病性鉴定,配备物联网传感器监测作物生长状态 [5] 示范田应用案例 - 示范田内采用分子标记等方法选育抗病力强、产量高、味道好的优质辣椒苗,已推广至甘肃、新疆等地 [7] - 实验室承担种质资源创新与技术转化双重任务,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机构联合攻关小孢子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课题 [7] 未来发展计划 - 加强生物育种实验室建设,促进传统育种向现代生物育种转型 [7] - 开展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深化院县合作创建示范基地 [7] - 强化与省内外高校院所及企业合作,探索"高等院校+实验室+种业企业"联合创新模式 [7] - 陕西省2024年印发行动计划,明确将聚焦种质资源培育、选育和改良,加强目标基因高效定向编辑技术和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研究 [7]
115单位、超1300项!2025年国家科技奖公示名单汇总
机器人圈· 2025-07-08 18:36
2025年国家科技奖提名概况 - 2025年度国家科技奖提名网络填报截止时间为6月30日,共有120余个单位参与提名[1] - 通用类项目提名成果超1300项,专用类项目约200项[1]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拟提名16名科学家,其中15人为院士[1] 国家最高科技奖拟提名人选 - 提名科学家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涵盖作物遗传育种、海洋地质学、电子信息、航天器工程等多个领域[2] - 提名单位包括中国农学会、上海市、江苏省等省市和学术团体[2] - 年龄分布从1933年到1949年,最长者90岁,最年轻者76岁[2] 国家三大奖提名项目 - 115个提名单位公示1290余项成果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3] - 包含17项科技进步特等奖提名项目[3] - 项目覆盖吉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3][4] 重点研究领域分布 - 材料科学领域项目占比显著,涉及碳化聚合物点、单原子催化等前沿方向[3][4] - 生物医学领域包含肝癌免疫治疗、RNA调控等创新研究[3][4] - 信息技术领域涵盖类脑计算、量子通信等关键技术[4][5] 区域创新格局 - 北京、上海、江苏等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申报项目数量领先[3][4][5] - 中西部地区如陕西、四川、湖北等地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有特色项目[5][6] - 粤港澳大湾区在材料科学、生物医药等领域表现突出[4][5]
农发种业:公司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快讯· 2025-07-08 16:08
智通财经7月8日电,农发种业(600313.SH)公告称,公司所属子公司自主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泛麦9号"已 通过国家审定。该品种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水地组的河南省除信阳市(淮河以南稻茬麦区)和南阳市 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平原灌区,以及陕西、江苏、安徽等地区的高中水肥地块早中茬种植。这将为公司 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品种支撑,公司将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农发种业:公司小麦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
“天书计划”加速破译四大主粮遗传密码
科技日报· 2025-07-08 08:54
天书计划概述 - "天书计划"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与腾讯公司联合发起,旨在解码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四大主粮作物的遗传信息[1] - 计划目标包括解析作物表型决定基因、构建基因资源库和大数据中心、开发智能育种平台[1] - 目前已完成4500份水稻核心种质筛选,覆盖80%以上水稻种植核心区块[1] 研究内容与进展 - 四大作物核心种质构建涉及22.3万份种质资源,计划覆盖95%以上遗传多样性并纳入国外优异种质[2] - 遗传密码解析工作将整合表型、环境型和基因型数据,绘制泛作物基因组图谱[2] - 计划2.0阶段为期3年(2025-2027),2025年完成1万份核心种质筛选,2026年进行大田鉴定,2027年搭建智能育种平台[2] 技术平台建设 - 将建立整合基因库、智能育种工具和大数据平台的开放平台[2] - 平台将服务国内种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同时建立协作网络保障数据安全共享[2] - 采用底盘数据采集标准化结合智能育种技术,开发智能育种模型[1]
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 成都邛崃市推出五大产业领域政策“大礼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00:47
邛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持政策 - 成都邛崃市发布五大领域政策"大礼包",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 [1] - 政策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周期支持体系,分为"全链条"支持、"精准化"扶持、"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创新 [1] 工业领域政策 - 推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包含17条举措 [1] - 分为三大版块: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1] - 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5%-10%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 [1] - 引荐企业成功引入规上工业企业可按其首年营收5‰获最高200万元奖励 [1] 农业领域政策 - 出台《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包含22条措施 [1] - 分为五大板块:现代种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初加工及电商销售、要素保障 [1] - 现代种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0%-40%给予扶持,最高3000万元 [2] - 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0%-40%给予扶持,最高3000万元 [2] 服务业领域政策 - 发布《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量发展支持政策》,包含14条措施 [2] - 涵盖产业集聚发展、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壮大发展、商贸服务业提能升级、电子商务发展、外贸高质量发展 [2] - 对固定资产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按投资额5%-15%给予最高4000万元激励 [3] - 重点总部企业建设商务楼宇按投资额5%给予最高4000万元激励 [3] 房地产和建筑业政策 - 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商品房消费、市场存量、助企惠企三个维度施策 [3] - 发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聚焦企业资质升级、市场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领域 [3]
建设成都市域副中心城市 邛崃市率先启动五大“政策引擎”
新浪财经· 2025-07-07 18:52
成都市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战略 - 成都市明确8个县市新城需强基础、扬优势、提能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邛崃市目标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50亿元,以产立市、开放兴市、功能强市为路径 [3] 工业领域支持政策 - 对世界500强投资的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5%-10%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 [5] - 引荐规上工业企业可按首年营收5‰获最高200万元奖励 [5] - 高新技术企业新增研发费用最高补助100万元,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最高奖励100万元 [5] - 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企业给予1000万元奖励 [5] 农业领域支持政策 - 现代种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分档补贴:100-3000万元补30%、3000-7000万元补35%、7000万元以上补40%,上限3000万元 [7] - 智慧农业新增智能化设备投入30万元以上补贴30%,单个主体最高50万元 [8] - 数字化农业创新基地额外奖励:国家级100万元、省级50万元、成都市级20万元 [8] 服务业领域支持政策 - 现代服务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按5%-15%激励,单个项目最高4000万元 [11] - 批发企业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给予最高1000万元一次性激励 [11] - 首店引进奖励:运营主体每个首店5万元(年累计最高200万元),品牌首店最高100万元 [11] 房地产领域支持政策 - 住房"以旧换新"补贴新建商品住宅150元/平方米 [14] - 购房补贴:住宅100元/平方米、商业150元/平方米、车位2000元/个 [14] - 房票购房奖励:使用比例80%以上奖5%、90%以上奖10% [14] 建筑业领域支持政策 - 施工总承包资质晋升奖励:特级资质且产值达10亿元奖200万元,一级资质且产值达3亿元奖50万元 [17] - 年度产值奖励:30亿元奖100万元、20亿元奖60万元、10亿元奖30万元 [17] - 国家级工程奖项最高奖200万元,省级最高100万元,成都市级最高50万元 [17] - 新设立建筑企业首年产值达30亿元奖150万元、20亿元奖100万元、10亿元奖60万元 [18]
政产学研共探AI育种路径 助力北京打造国际种业之都——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人工智能助力种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论坛在京举办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7 13:25
人工智能与种业融合 - 论坛聚焦AI技术与现代种业深度融合,探讨智能育种发展路径,认为AI在基因挖掘、表型分析、亲本选配、品种设计等育种核心环节具有颠覆性潜力 [1] - 北京市出台《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加速AI技术与种业融合,夯实北京种业之都科技基础 [3] - 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构建智能育种产业生态,推进分子育种共性技术平台、农作物育种加速器等建设,助力智能育种产业化 [3] 政企学研合作与生态建设 - 北京市通州区于家务乡支持园区深化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探索AI育种前沿 [4] - 腾讯联合中国农科院发起"农作物种质资源'天书计划'",打造国内最大农作物育种加速器,提供算力和数据支持 [4] - 中国农科院与非洲科学院发起CAASTIA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推动中非种质资源交流、数字化平台建设等合作 [6] 前沿技术应用与案例 - 中国农科院发布"天书计划1.0"搭建种质资源数据共享平台,"2.0"完成1万份核心种质筛选 [5] - 清华大学展示AI农庄示范基地案例,包括农田多模态感知、精准决策与农事调度智能体等成果 [6] - 长沙百奥云推出BAISeeds生物育种数智平台,帮助育种单位集中管理数据、构建AI模型 [7]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推动种质资源由实物存储向数据存储转变,加速CGRS表型分析 [7] - 通州国际种业园区集成高通量分子检测、快速育种加代等技术模块,降低研发门槛 [7]
(活力中国调研行)皖北“粮仓”蹦出粒粒鼓黄豆
中国新闻网· 2025-07-07 11:57
大豆根瘤菌技术应用 - 使用根瘤菌的"皖宿1019"黄豆单产平均提高10%,蛋白质含量提升1%至2%,同时减少5%至20%的氮肥使用 [1] - 中国大豆根瘤菌利用率远低于阿根廷、巴西等大豆主产国85%的应用水平,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3] - 相关技术成果已在17个省份的大田作物种植中推广应用,覆盖面积超800万亩 [3] - 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入选安徽省2025年农业主推技术 [3] 种业科技创新成果 - 宿州种业科技谷已吸引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等十余家科研机构及种业企业落户 [4] -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生物育种中心筛选出32个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系,蛋白质含量较常规大豆提升9%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 [4] - 智慧农业数字化平台实现对农田环境、作物生长、水肥管理等关键数据的实时监测与智能分析 [4] 宿州种业发展现状 - 宿州市现有种子持证企业175家,位居全省第二 [5] - 每年选育国审省审农作物品种近百个,小麦省审品种占全省三分之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