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
搜索文档
四部门发文“力挺”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从六方面部署13项重点任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21:11
政策核心目标 -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1]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1] 重点任务部署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和万米深地、千米深水、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1]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聚焦化石能源发电装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核能装备[2]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聚焦构建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存储技术体系,包括储能装备、氢能制储输用装备[2]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聚焦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领域[2]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聚焦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升级[2] -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包括能源装备绿色发展和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3] 支持与保障措施 - 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将创新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1] - 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3]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3] - 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提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的措施[3]
中国提出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9:38
核心观点 - 中国国家能源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1] 发展目标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 技术和产业体系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1] - 能源装备需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1] 重点任务部署 - 文件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1] - 任务涵盖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1] - 任务包括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1] - 任务涉及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1]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重点突破自主可控工业控制系统、设备智能感知和智能运维、网络设施、作业机器人等数智产品[2] - 通过构建“感知—规划—决策—执行”闭环体系,推动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2]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5:57
能源装备智能化发展 - 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融合视觉、振动、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 [1] - 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 推进精准预测装备作业工况与健康状况 [1] - 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 [1] 智能终端与机器人研发 -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 [1] - 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 [1] - 结合具身智能等技术提升装备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能力 [1]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突破富氢竖炉、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15:53
氢能装备技术突破 - 加快突破高可靠、长寿命、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适应波动性电源输入,开发规模化离网制氢技术[1] - 开发大口径抗氢脆高钢级管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1] - 加强固态、液态、深冷高压复合、有机液体等储运技术和临氢长输管道连接技术攻关[1] 储运装备体系构建 - 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1] - 推动构建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固态储氢协同的多元装备体系[1] - 研发高温密封及高温抗氢脆材料,攻克长时氢储能和氢电协同等关键技术[1] 关键装备与应用拓展 - 突破富氢竖炉、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1] - 加强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氨燃烧、高效催化剂、柔性合成等关键技术攻关[1] - 开发低能耗、短流程合成甲醇、合成氨及生物质气化成套装备,支撑氢基燃料在工业、电力、交通等领域多元化应用[1]
科技赋能新质生产 守护能源安全新基石
中国能源网· 2025-09-19 16:16
——广州启安众智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智能配电箱创新与推广纪实 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战略背景下,本质安全已成为保障安全的最本质方向。施工用电早已不仅仅是施工现 场的管理问题,更关乎整个能源工程体系的安全韧性。广州启安众智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启安众智公司")始终把"本质安全"作为企业发 展的核心价值观,把"科技创新"作为开拓业务的根本方向。作为行业内聚焦智能配电装备的领军力量,公司不断探索前沿技术与工程实践的深度融 合,形成了从研发到应用、从制造到服务的完整链条。今天,启安众智正以自主创新成果为依托,在抽水蓄能等大型基建工程的最前线树立起安全 与效率并重的新标杆,并以开放的姿态将先进经验推广至更广阔的行业与市场,全面展现一家能源装备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三重守护,把安全从"黑箱"拉到"明面上" 施工用电最棘手的问题是很多隐患处于"看不见、摸不到"的状态,在高强度的施工作业过程中难以及时准确的发现,发现隐患时往往已经发生 事故。智能配电箱把三个最关键、最危险的用电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并量化展示,实现了"可视化"管理。一是实时监测保护零线电气连接有效性。过 去主要靠人工定期量测接地电 ...
行进中国·高质量发展看四川——“智”取新蜀道
四川日报· 2025-09-19 08:35
低空经济与航空航天产业 - 公司开发有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最大航程200公里,可搭载6人,被称为“空中出租车”[1] - eVTOL零部件有80%与新能源汽车重合,20%与航空相关,是典型的融合创新产业[2] - 依托新能源汽车产业积淀的电池、电机、电控、新材料和智能化基础,汽车产业优势正向上延伸至航空领域[2] - 公司实现飞机蒙皮镜像铣削技术,将精度从0.3毫米提升至0.1毫米,实现飞机百公斤级减重,并已交付首件国产飞机蒙皮[2] - “四川造”谷神星一号火箭成功完成第三次发射,将3颗卫星及国内首个商业火箭末级留轨试验平台“爱神星”送入预定轨道[3] - 资阳市布局建设“西部商业火箭谷”,目标成为西部商业航天产业核心增长极和全国低成本制造标杆[3] 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 - 公司数字化车间使用机器人为世界单机容量最大的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进行焊接,一次合格率超99%[5] - 转轮95%以上的制造过程采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为更高水头、更大容量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5] - 2024年四川建成智能工厂270余家、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5] - 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4.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5.3%,较2025年初分别提升0.6和0.3个百分点[5] 能源化工与资源利用 - 国内首座天然气全链条多工况深冷处理厂投产,年处理量可达20亿立方米[6] - 通过自主研发的深冷多联产技术,可一次性分离出商品天然气、乙烷、LPG等7种产品,将天然气资源综合回收率提升至95%[6] - 该突破性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提升了天然气高附加值产业领域供应链的安全性[6] 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 - 四川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总揽,推动“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1] - 形成上下游贯通、产业链协同、各环节高效联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 - 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和医药健康六大万亿级产业[8] - 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为突破,串联起多元产业协同繁荣的集群效应[8]
西子洁能(002534) - 002534西子洁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8
2025-09-18 20:30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主要从事余热锅炉、清洁环保能源发电装备等产品的咨询、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工程总承包业务,提供环保设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 [3] - 公司业务分为四部分:余热锅炉、清洁环保能源装备、解决方案、备件及服务业务 [3] - 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基地之一,燃机余热锅炉和干熄焦余热锅炉市占率均位居市场前列 [13] - 公司产品交付周期:国内项目6-12个月,海外项目略长,备件类即时维护 [13] 储能与零碳解决方案 - 2025年6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建设绿电直连项目 [5] -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建设零碳园区 [5] - 公司建成国内首个零碳工厂-西子航空零碳工厂和浙江省最大用户侧熔盐储能项目-绍兴绿电熔盐储能项目 [5] - 熔盐储热技术具有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储热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用户侧储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场景 [6] 光热发电领域 - 光热发电技术具有低碳发电、灵活可调、电网友好三大优势,成为风光大基地重要支撑 [9] - 2024年底青海省优选3座350兆瓦独立光热电站,上网电价0.55元/千瓦时,标志光热发电进入3.0时代 [9] - 公司参与17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参建的青海德令哈50MW光热项目是中国首座商业化塔式熔盐光热电站 [10] - 青海德令哈电站2022年发电量达1.464亿kWh,成为全球首个达产的塔式熔盐储能光热电站,连续三年实现达产 [10] 核电领域布局 - 公司在核电领域已有20多年经验,取得民用核二三级制造许可证 [11] - 2025年公司加大核电产业布局,在崇贤制造基地升级建设核电专用制造清洁车间(2025年9月底一期投入使用) [11] - 2025年8月设立合资公司杭州西子核能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进军核电领域的重要平台 [11] - 公司聚焦核岛关键设备研发制造,拓展三代核电、四代核电、可控核聚变等领域 [11] 火电灵活性改造 - 公司参建的国能河北龙山600MW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项目于2024年12月28日试运行,2025年4月11日正式运行 [12][13] - 项目性能:机组负荷最低可降至51兆瓦(8.5%Pe),增加顶峰能力47兆瓦,热交换效率不低于98%,电转换效率不低于70%,AGC响应速率提高1.5倍 [13] - 潜在项目机会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北等新能源装机充足地区 [13] 海外市场拓展 - 海外市场集中在东南亚、南美洲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中东) [8] - 2024年以来海外市场新增订单占比不断提升,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量重要组成部分 [8] - 公司利用燃机余热锅炉等优势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提升产品国际市占率,拓展海外OEM市场 [7]
海默科技:董事长配偶康宁增持1,008.57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1:55
公司高管增持计划完成情况 - 董事长兼总裁杜勤杰配偶康宁累计增持133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2607% 增持金额1008.57万元 [1] - 副总裁张雷累计增持12.04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0236% 增持金额102.37万元 [1] - 增持计划实施期间为2025年3月17日起6个月 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完成 [1] 增持后持股结构变化 - 康宁增持后持有公司股份133万股 持股比例0.2607% [1] - 张雷增持后持有公司股份12.04万股 持股比例0.0236% [1] - 增持主体为公司核心管理层直系亲属及高管团队成员 [1]
一场对接会,为270余家能源装备上下游企业“链接”未来新机 风口上的“链接器”
四川日报· 2025-09-18 08:28
活动概况 - 四川省高端装备供需对接活动在德阳文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作为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重要配套活动 主题为"建圈共赢 强链共生" [7] - 活动吸引省内外高端清洁能源装备领域270多家企业参加 包括链主和配套企业进行供需清单发布和路演项目 [7] 产业规模与增长 - 德阳依托东方风电等链主企业 今年引进落地70个重大产业项目 总投资628.5亿元 [8] - 上半年德阳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9.1% 新能源产业链产值同比增长18.2% [8] - 南方电网数据显示 "十四五"前4年南方地区新增风电约3300万千瓦 光伏约1亿千瓦 [9] - 预计2025年底南方地区新能源装机达约2.6亿千瓦 [9] 企业参与案例 - 四川天府轻型动力科技展示60千瓦级燃气涡轮混合动力系统 可承载200-1000公斤无人机起飞重量 具有长续航 大载重 快速补能优势 [8] - 成都四威科技作为装备配套企业 重点关注低空经济领域合作机会 [8] - 博海新能源生产新一代高效太阳能电池片 计划明年投产 通过活动探索新合作客户 [9] 行业挑战与建议 - 大型链主企业需对供应商产品进行长周期质量认证 造成供需对接门槛 [10] - 线缆等行业存在低价竞争问题 高品质高价格产品难以进入大型企业采购清单 [10] - 建议相关部门和行业共同筑起供需对接门槛 打破低价竞争市场状态 [10] - 初创企业希望获得更多金融支持 助力成功补链 [10] 未来规划 - 德阳将聚焦水电 风电 核电等细分领域 开展更专业更精准的供需对接活动 [10]
四川发布19项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1:23
高端能源装备技术突破 - 东方电气风电股份有限公司完成18兆瓦半直驱海上风电机组与8兆瓦级陆上大型半直驱风力发电机组自主开发 推动风电半直驱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3] - 高端能源装备领域7项成果共突破26项关键核心技术 多项装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3] 航空航天装备研发进展 - 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AE200型载人eVTOL完成国内首个全尺寸倾斜过度飞行试验 标志低空载人交通装备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3] - 航空航天类4项装备突破8项关键核心技术 预计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后将完善低空交通网络 [3] 工业母机与医疗装备创新 - 四川省工程装备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口腔CT设备在精密机电控制、图像重建与低剂量成像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 实现口腔疾病精准诊断与治疗方案个性化 [4] - 工业母机及医疗类8项装备突破26项关键核心技术 覆盖高端制造与民生医疗关键领域 [4] 重大技术装备整体成果 - 四川省集中发布19项已研制完成的重大技术装备 涵盖高端能源、航空航天、工业母机及医疗等多个关键领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