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

搜索文档
刘晓春解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政:六项举措提速开放 国际化成突破口
经济观察报· 2025-06-18 23:34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新政核心观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八个坚持",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以提高金融国际化为突破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1] - 目标经过五至十年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基本建成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2] - 六项具体举措涵盖金融市场建设、金融机构能级提升、金融基础设施完善、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及维护金融安全 [3][4] - 国际化成为新阶段突破口,重点解决竞争力和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6][7]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支持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3] -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3] - 持续推动货币、外汇等市场发展,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3]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3] - 培育和吸引实力强、经营规范的金融控股公司,推动更多国际金融组织落户 [3] -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3]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3]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体系,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3] 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4] -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深化航运保险和再保险业务创新 [4] -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4]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加快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4] - 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4] - 高质量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4] 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风险前瞻性研究 [4] - 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4] -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和法治保障 [4] 政策背景与专家解读 - 2004年上海首次明确以人民币产品中心为突破口,2013年设立首个自贸试验区作为重大创新 [7] - 2019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计划》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目标,2020年政策加速推进 [8] - 专家指出六项举措聚焦国际化突破,强调人民币跨境支付、制度型开放、"一带一路"投融资等关键领域 [9]
中央金融委,印发重要意见
证券时报· 2025-06-18 18:2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通过提高金融国际化、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等举措,5-10年内将上海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发布《方案》,从金融机构集聚、制度型开放等7方面提出27条具体措施 [6] 主要政策举措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支持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 支持上期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 [2] - 深化多层次债券市场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法人及分支机构,培育金融控股公司 [2] -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2] - 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集聚上海,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6] 金融基础设施完善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系统 [2] - 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研究支持上金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金融高水平开放 -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构建离岸金融体系 [3] - 优化跨境金融服务,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和航运保险发展 [6] - 研究探索离岸金融创新,推动机构参与金融市场建设 [6] 服务实体经济 - 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绿色金融与国际合作 [3] -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 鼓励碳金融业务,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 [6] 金融安全与监管 - 运用区块链、AI等技术加强风险研判,建立跨境资金监测体系 [3] - 对金融创新试点实施尽职免责机制,强化央地监管协同 [7] 实施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政府牵头,联合央行、证监会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4] - 建立上海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守住金融安全底线 [7]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第一财经· 2025-06-18 17:37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核心观点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目标是五至十年内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 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重点任务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提高金融国际化水平 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五篇大文章" 加强"五个中心"建设协同联动 [1]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 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和包容性 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支持企业并购做大做强 [2] - 深化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建设 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 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推动货币外汇市场发展 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培育吸引规范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 [2] - 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 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 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 [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2]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 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 研究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 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 [3] - 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 创新航运保险和再保险业务 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3] 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 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构建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丰富绿色金融产品 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3] - 加强统一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运用区块链等技术发展供应链金融 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维护开放条件下的金融安全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加强风险前瞻性研究 防范化解跨境金融风险 [4] - 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加强央地监管协同 强化法治保障 [4] 协调推进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 会同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4]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
快讯· 2025-06-18 17: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政策解读 核心观点 - 中央金融委员会印发《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提出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牵引,通过五至十年建设全面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基本建成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相匹配的国际金融中心 [1] - 目标包括提高现代金融体系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强化金融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增强人民币资产全球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 [1] 主要政策举措 深化金融市场建设 - 推动多层次股权市场高质量发展,强化科创板"硬科技"定位,支持上海打造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 深化债券市场体系建设,稳步发展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上海期货交易所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 [2] - 持续推动货币、外汇等市场发展,提高上海金融市场价格影响力 [2] 提升金融机构能级 - 集聚境内外大型金融机构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及持牌专营机构 [2] - 培育和吸引金融控股公司,推动国际金融组织落户上海,丰富资产管理行业主体 [2] - 深化上海金融国资国企改革,提升金融机构全球竞争力 [2] 完善金融基础设施 - 建设国际领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加强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体系建设 [2] - 研究完善信托登记流转制度,完善黄金市场基础设施,支持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设立出口监管仓库 [2] 扩大金融开放 -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3] - 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构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离岸金融体系 [3] 服务实体经济 - 建设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推动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 [3] - 加强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建设,运用区块链发展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建设全球金融科技中心 [3] - 服务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推动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 [3] 金融安全保障 - 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风险研判 [3] - 防范跨境金融风险,建立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3] 实施机制 - 中央金融办与上海市委市政府牵头,联合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外汇局等建立协调推进机制 [4]
龚正: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贷投放力度
快讯· 2025-06-18 10:59
科技信贷与科技型企业融资 - 2024年末上海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接近1 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 6% [1] - 中小企业贷款增速更快 贷款需求更加旺盛 [1] - 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服务 [1] - 下一步将优化增量信贷供给 帮助科技型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并提升便利性 [1] 新型生产要素金融服务 - 信贷服务将适应技术 数据 人才等新型生产要素的特点 [1] - 完善员工持股计划和股权激励贷款服务 [1]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密切关注私募股权和债务交易,因为日本金融机构在这些交易中的参与度不断增加。
快讯· 2025-06-17 15:31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密切关注私募股权和债务交易,因为日本金融机构在这些交易中的参与度不断 增加。 ...
阿里离职员工“万字长文”刷屏了,但大企业病真的能治吗?
创业邦· 2025-06-13 11:31
互联网大厂普遍存在"大企业病" - 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普遍出现"大企业病" 无论行业或地域 金融机构因合规和全球化问题尤为严重[4] - 互联网行业虽监管趋严 但跨国经营复杂度远低于金融业 仍出现严重"大企业病"[5] 病因分析:组织规模失控 - 人员扩张过快源于各级主管晋升需求 团队规模与职级挂钩导致层级膨胀[6] - 冗余人员通过增设非核心岗位(如商业分析/战略投资)或探索低效新业务进行安置 部分探索仅为应付考核[7] - 管理层早期因高增长忽视问题 当前裁员面临组织传导效率与士气双重制约[9] 病因分析:管理文化异化 - 行业快速成长导致管理进化滞后 部分企业盲目效仿"高大上"外企模式[10] - 2018年前后出现"投行化"趋势 中英混杂汇报/形式主义流程被视为专业象征[11] - 文化转型类似新富阶层模仿上流生活方式 最终发现不可持续却难回原点[11] 解决路径的困境 - 回归草莽时代既不可行也无必要 需探索适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管理模式[12] - 治疗难度远高于诊断 管理层认知与执行能力存在断层[12] - 部分"大企业病"可能无法根治 需接受长期带病生存的现实[13]
阿里离职员工“万字长文”刷屏了,但大企业病真的能治吗?
创业邦· 2025-06-13 11:30
互联网大厂普遍存在"大企业病" - 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普遍存在"大企业病",无论行业或地域[4] - 金融机构的"大企业病"源于严格合规要求和全球化运营的复杂性[5] - 互联网行业监管环境相对宽松且跨国业务独立,但依然出现严重"大企业病"[5] "大企业病"的根源 - 人员扩张过快且非基于业务需求,各级主管为晋升盲目扩大团队规模[6] - 成熟业务仅需20%人力即可维持,80%人力投入低效的"前瞻性探索"[7] - 管理层早期忽视冗员问题,增长放缓后组织结构缺陷集中暴露[9] 管理风格异化问题 - 部分大厂盲目模仿传统行业"高大上"管理风格,导致"投行化"现象[10] - 2018年前后行业普遍推崇西装革履、中英文混杂的"专业形象"[11] - 管理层通过咨询公司引入不接地气的管理方法,削弱原有战斗力[11] 解决困境与挑战 - 组织规模膨胀后难以缩减,裁员决策受制于现有低效流程[9] - 无法回归创业期草莽文化,也尚未找到适合当前规模的管理范式[12] - 治疗"大企业病"需要专业管理手段,但根治成功率存疑[13]
【财闻联播】“苏超”火了,“粤超”来了!关于光伏行业,天合光能董事长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6-10 20:31
宏观动态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任务,旨在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作用 [1] - 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优化离境退税新政实施首月(4月27日—5月26日)全国离境退税笔数同比增长116%,退税商店销售额增长56%,"即买即退"业务办理量同比增长32倍,销售额增长50倍,新增退税商店1303家至5196家 [3] - 第二批稳增长扩投资专项债完成发行,总规模395亿元(中国国新230亿元、中国诚通165亿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2.09%,重点支持央企在重大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等领域投资 [4] 行业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就《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要求平台经营者加强直播间运营者资质审核、建立违规处置机制、完善信息公示等,进一步压实平台主体责任 [2] -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呼吁钢铁与汽车行业共同抵制"内卷式"竞争,强调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需从"量本位"转向"价本位",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 [7] 公司动态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提出光伏行业需进行整合,硅料已开始整合,中下游拉晶切片、电池组件环节将跟进,同时需严控新增产能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14] - 南方电网原纪检监察组组长龙飞因受贿613万元被判有期徒刑七年,其利用职务便利为相关企业提供经营及项目承揽帮助 [15] 市场数据 - 6月10日A股沪指跌0.44%,深证成指跌0.86%,创业板指跌1.17%,种业、稀土、航运概念逆市走强,两市成交额超1.4万亿元 [10][11] - 两市融资余额增加72.8亿元至17982.83亿元(上交所9114.11亿元、深交所8868.72亿元) [12] - 恒生指数跌0.08%,恒生科技指数跌0.76%,中国稀土涨超13%,比亚迪股份、泡泡玛特涨超3% [13] 其他行业 - 2025赛季"粤超"足球联赛计划7月至10月举行,16支球队参赛,允许每队注册3名港澳台球员且每场可上场2人 [8]
多机构提出今年韩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均值不到1%
快讯· 2025-06-02 22:42
韩国GDP增长预期 - 全球41家金融机构对韩国今年GDP增长预期均值降至0 985% 较4周前下降0 332个百分点 [1] - 预期值低于1%的机构从9家增至21家 凯投宏观预期最低为0 5% [1] - 韩国央行将今年GDP增长预期从1 5%大幅下调至0 8% [1] 经济影响因素 - 美国关税政策对韩国经济冲击较大 [1] - 国内政治不确定性持续 [1] - 内需复苏乏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