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
icon
搜索文档
超5亿元!上市企业威尔泰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搜狐财经· 2025-07-18 10:28
交易概况 - 威尔泰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 完成后紫江新材将成为控股子公司 [1] - 紫江新材此前为紫江企业控股子公司 多次分拆上市未果 本次交易为实控人沈雯旗下资产整合的曲线上市举措 [3][13] 威尔泰经营现状 - 公司成立于1992年 主营工业自动化仪表研发生产 2006年深交所上市 曾为行业佼佼者 [4][5] - 近年陷入盈利困境:2022-2024年营收1.48亿/1.57亿/1.63亿元 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2098万/-1705万/-1724万元) [6] - 2025年上半年预计归母净利润1.3-1.65亿元(上年同期亏771万) 主因整合铝塑膜资产创造新增长点 [7] 紫江新材业务优势 - 成立于1995年 专注铝塑膜研发 国内最早实现国产化替代 打破日系垄断 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8][9] - 核心产品五项性能指标媲美进口 获多项国家级认证 2021年对比亚迪销售1.16亿元(占比31.59%) [9][10] - 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厂商 2023-2024年营收7.11亿/6.23亿元 净利润9023万/5351万元 [12] 战略协同效应 - 威尔泰借此切入锂电池材料高成长赛道 优化业务布局 加速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7][11] - 紫江新材可借助上市公司平台获得资本支持 实现多年未完成的上市目标 [3][12][13] - 双方实控人均为沈雯 交易属于集团内部资源整合 有望产生产业链协同效应 [3][13] 紫江新材上市历程 - 2017年启动新三板挂牌 2020年拟分拆至科创板 后改道创业板 2022年受理后于2023年撤回 [13] - 2024年7月新三板挂牌 本次收购成为其第三次冲击资本市场的替代方案 [13]
碳酸锂日评:国内碳酸锂7月供给预期偏松,国内碳酸锂社会库存量环比增加-20250718
宏源期货· 2025-07-18 10:2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国内碳酸锂生产与年有基地局位而供需预期价,但因塞取项目导致碳酸管产品销及行销量的额度,应与进口解了浓气所示,或变碳酸粉剂和作用上涨空间,建议设备管动线轮合适量益多少合约,关注62000 - 65000附近支撑位及70000 - 74000附近压力位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碳酸锂期货情况 - 2025年7月17日,近月合约收盘价68060元/吨,较昨日增加1460元/吨;活跃合约成交量826939手,较昨日增加348825手;持仓量363676手,较昨日增加23058手;库存10239吨,较昨日减少416吨 [1] - 价差方面,近月 - 连一为100元/吨,较昨日减少80元/吨;连一 - 连二为780元/吨,较昨日增加200元/吨;连二 - 连三为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基差为 - 3010元/吨,较昨日减少1540元/吨 [1] 锂矿及锂产品现货价格情况 - 2025年7月17日,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平均价693美元/吨,较昨日增加8美元/吨;锂云母(Li2O:1.5% - 2.0%)平均价910元/吨,较昨日增加20元/吨等 [1] - 碳酸锂(99.5%电池级/国产)平均价6495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氢氧化锂(56.5%电池级粗颗粒/国产)平均价57420元/吨,较昨日无变化等 [1] 钴现货价格情况 - 2025年7月17日,电解钴(≥99.8%/金、赞)平均价244900元/吨,较昨日减少350元/吨;硫酸钴(≥20.5%/国产)平均价50925元/吨,较昨日无变化;四氧化三钴(≥72.8%(国产)平均价208550元/吨,较昨日增加500元/吨 [1] 碳酸锂库存情况 - 2025年7月17日,SMM碳酸锂库存中冶炼厂为58598吨,下游为41271吨,其他为43310吨,合计142620吨,较上周增加1827吨 [1] 行业重要资讯 - 2025年7月10日,葡格矿业旗下子公司收到停产通知,涉及月产能约200吨碳酸锂产量,对国内市场整体供应影响有限,企业正配合完善开采手续 [2] - 海西州暂停部分锂原矿开采项目10000吨产能;天齐锂业某项目或于8年10月提产;广东冶海锂电2.5万吨电池级碳酸锂制将于2.5年1月设产等 [2] 需求端情况 - 中国不同生产工艺的磷酸铁月度平均生产成本为1.06 - 1.29万元/吨,磷酸铁生产量或环比增加;不同生产工艺的磷酸铁锂月度平均生产成本为2.9 - 5.5万吨,磷酸铁锂厂库存量较相关情况未明确提及 [3] 投资策略 - 湖北睿派新能源等多个项目有投产计划,中国磷酸铁、硫酸镍等产品生产量或有不同变化,三元材料厂库存量较上周增加等 [4] - 国内锂盐厂增加采购模式,但下游正极材料厂接货意愿低迷,现货价格实际成交以贸易商为主 [4]
固态电池进展
数说新能源· 2025-07-18 10:14
固态电池研发进展 - 电池厂1近两年显著增加固态电池研发投入 包括资金和人员 电芯材料持续迭代 预计今年启动装车测试 [1] - 电池厂2已完成第一代固态电池包设计制造 计划未来两个月内进行上车测试 [1] - 电池厂3固态电池中试线已贯通 初代样品下线 仍需优化迭代 预计明年在机器人、飞行器领域推出固态产品 [1] 主机厂供应链策略 - 主机厂采购电芯时同时考虑性能指标和成本控制因素 [5] 行业动态 - 比亚迪海外市场拓展聚焦东南亚地区 [8] - CATL业务结构中储能市场增速超过动力电池领域 [8]
恩捷股份(002812) - 2025年7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18 10:10
海外拓展情况 - 匈牙利一期项目正常运营并向海外客户出货,美国基地厂房建成正安装设备,近期向海外客户打样和送样 [2] - 2020 年开始建设匈牙利一期 4 亿平产能项目,2024 年 1 月公告美国工厂 7 亿平涂覆膜产能项目,2024 年 6 月公告匈牙利二期项目 [8] 固态电池影响 - 半固态路线仍需隔膜,公司部分产品已供货卫蓝;全固态电池规模化、产业化需较长时间,未来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主要在深空、深海等细分领域 [2] 改善盈利举措 - 加大加快全球产能布局和海外市场拓展,提升海外客户占比,提高全球市占率 [3] -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涂布膜占比,开发新产品,布局前沿技术产品 [3] - 加强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管控费用,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用 [3] - 提高产能利用率,降低单位成本 [3] 海外客户供应 - 主要供应 LGES、Ultium Cells、某海外大型车企、ACC 等海外大型电池厂商,未来也为中国电池厂商海外基地供应 [4] - 控股子公司 SEMCORP Hungary Kft. 与 Ultium Cells 2025 年度采购不超 6625 万美元隔膜 [4] - 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与 LGES 2025 - 2027 年采购约 35.5 亿平隔膜 [4] - 下属子公司美国恩捷与美国某知名汽车公司 2026 - 2030 年采购约 9.73 亿平隔膜 [4] - 控股子公司上海恩捷与亿纬锂能 2025 - 2031 年采购不少于 30 亿平方米隔膜 [4] 行业出清应对 - 价格竞争推动隔膜行业加速洗牌和冗余产能出清,未来行业竞争格局向头部集中 [5] - 公司作为龙头,隔膜产品销量增长,将加快全球化进程,加大与全球领先电池厂商合作,加快市场开拓 [5][6] 固态业务布局 - 下属控股子公司江苏三合具备半固态电池隔膜量产供应能力,公司积极开拓市场 [7] - 公司已布局全固态领域硫化锂、固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膜的研发及生产 [7] 海外竞争壁垒 - 公司是中国锂电产业链最早出海布局产能建设企业之一,有先发优势,能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好更安全供应 [8] - 公司知识产权体系完善,拥有多项自有及帝人授权专利,在多国进行专利布局 [8] - 公司与全球知名电池厂商长期深度合作,深耕海外销售渠道多年 [8]
“反内卷”成为市场焦点 A股相关主题行情火了
每日商报· 2025-07-18 07:07
商报讯(记者 苗露)最近一个月,A股"反内卷"主题行情爆火,钢铁、光伏、建材等板块全面爆发。数 据显示,6月20日至7月15日的18个交易日内,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的钢铁、建筑材料、电力设备等行业 涨幅均超过8%。 机构认为,"反内卷"成为当前热议的主题,十年前供给收缩带来超额利润的场景有望再一次重演。随 着"反内卷"扩散至各行各业,"反内卷"主题有望持续演绎,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主线。其中,光伏、 汽车、钢铁等行业备受关注,二级市场表现也趋于活跃。 "反内卷"行情启动 光伏产业链重新站回C位 今年7月初,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 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此后,A股市场掀起一股"反内卷"行情。最具代表性的是,时隔4年,光伏产业链重新站到市场C位。据 统计,近一个月(6月20日至7月15日),光伏设备指数已上涨15.55%。据同花顺(300033)数据,昨 日光伏概念板块依旧收涨0.82%,近一月涨幅达4.23%,成分股中琏升科技(300051)、皇氏集团 (002329)、亿晶光电(600537)等股涨停。 "这一 ...
3500点又被捞了!国常会放大招,这俩方向要起爆?
搜狐财经· 2025-07-18 01:20
3500点护盘策略 - 3500点成为市场关键心理点位,历史上仅3次站稳,当前为第4次,但散户普遍反映亏损加剧[3] - 护盘资金策略转变:从集中拉升银行股转向轮动拉动AI、消费、新能源等题材板块,实现指数稳定与资金分流[3] - 全A平均股价近期出现隐性反弹,显示资金正从大盘股流向中小盘绩优股[3] 国常会政策导向 - 扩内需聚焦新消费领域:盲盒、宠物经济、夜间经济(演唱会/酒吧)、服务消费(生育/旅游)及人工智能消费,酒鬼酒因胖东来合作单日上涨6%[5] - 反内卷针对光伏、锂电、白酒等行业:遏制自杀式降价,光伏组件价格从2元/W跌至1元/W,锂电材料价格接近成本线,白酒PE降至15倍以下,股息率超5%[5][7] - 房地产未被提及,显示政策转向新经济驱动内需[5] 科技产业动态 - 英伟达CEO黄仁勋明确看好中国AI与机器人产业,点名减速器(绿的谐波)、伺服电机(汇川技术)、传感器(禾赛科技)等细分赛道[6] - 大模型独角兽MiniMax估值40亿美元拟A股上市,参股公司或成资金炒作标的[6] - 光模块板块现机构出货迹象:新易盛创新高后放量回落,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天量成交[6] 板块分化现象 - 白酒板块呈现结构性机会:五粮液PE14.89倍/股息率5.78%,泸州老窖PE13.17倍/股息率5.6%,部分个股创反弹新高[7] - ST股炒作极端化:*ST广道6天涨幅292%(2.4元→9.4元),北交所18次风险提示无效[7][8] - 新股华电新能首日涨幅214%(发行价3.18元→10元),机构高位套现3495元/签[8] 市场结构问题 - 北交所30cm涨跌幅与新股无涨跌幅限制导致投机盛行,监管需完善ST股5%涨跌幅、新股熔断等制度[9] - A股投资者达2.4亿但活跃度低,17%炒股比例远低于日本(68%)和美国(48%),年轻群体因市场波动大、财务造假频发转向其他投资渠道[10]
深刻认识内卷,中国开启整治内卷行动
湘财证券· 2025-07-17 21:29
内卷认识 - 内卷表示内向密集化,是不产生质变的量变,根源是过多人追逐有限经济机会,过度竞争损害经济发展[4][9][10] - 内卷在微观个体、企业主体、地区和国家层面有不同表现形式[11][13] - 过度竞争会损害经济发展,还会滋生不当竞争,如互联网平台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低价竞争[14][15] 政策行动 - 2024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内卷”,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等内容,反内卷行动正式开展[6][16][21] 投资建议 - 反内卷行动将改造和提振中国经济,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新兴产业和钢铁、煤炭等传统周期产业孕育投资机会,光伏产业有望成风向标[6][23] 风险提示 - 反内卷推进进程可能不及预期,地方政府和企业执行或存在困难和阻力[7][24]
*ST威尔拟收购铝塑膜企业 进一步优化整体业务布局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17 20:41
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5.46亿元现金收购紫江新材51%股份(3029.83万股),交易后成为控股股东 [1][2] - 标的公司全部股东权益评估值为11亿元,截至2025年3月总资产11.08亿元 [2] - 交易不涉及股权变更,实际控制人仍为沈雯,紫江企业为关联方 [3] 财务与业绩承诺 - 紫江新材2025年Q1营收1.55亿元、净利润1012万元,同期公司营收2443万元、净亏损564万元 [2] - 交易对方承诺紫江新材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50万元、7850万元、9580万元 [2] - 重组后公司每股收益不受摊薄影响(Q1基本每股收益-0.04元/股) [3] 业务转型与行业前景 - 公司原主营汽车检具制造,通过收购切入锂电池铝塑膜赛道 [4] - 紫江新材2024年铝塑膜销量5127.7万平方米,市占率22.2%,国内销量第一 [4] - 行业需求旺盛:2025年全球软包电池出货量预计407.2GWh,2022-2025年CAGR达33.43% [4] 市场竞争与国产替代 - 铝塑膜长期由海外厂商主导,但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产品品质提升+价格优势) [4][5] - 核心客户包括比亚迪、欣旺达等,下游动力/储能领域驱动增长 [4] - 专家指出软包锂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是行业核心驱动力 [5]
和讯投顾韩东峰:大盘反复夯实3500关口,军工电子活跃
和讯财经· 2025-07-17 19:33
大盘走势分析 - 大盘在3500点横盘两天后小幅爬升13个点 整体走势强势 [1] - 央行连续3天净投放7天逆回购 资金面对市场形成明显支持 [1] - 3500点被视为夯实阶段 建议关注回调机会而非担心大幅调整 [1] 活跃行业板块 - 科技领域的光模块和印制电路板(PCB)表现强劲 多只个股创新高 [2] - 军工装备板块从概念炒作转向业绩驱动 龙头公司表现强势带动整体活跃 [2] - 医药生物制品板块持续走强 创新药受11批集采新标准提振 [3] 行业趋势观察 - 科技领域可能延续活跃 关注液冷技术及相关软件发展 [2] - 房地产板块呈现冲高回落但仍有走高趋势 [3] - 能源金属锂电和光伏设备表现出低位反弹趋势 [3] 投资策略建议 - 建议关注科技领域的光模块/PCB和创新药板块 [2][3] - 警惕追涨小盘概念股 今日跌幅榜品种均为转涨个股 [3] - 投资方向应抓住科技前端和低位反弹两端 [3]
遭美国“大而美”法案全面围堵,中国锂电企业如何破局?
新浪财经· 2025-07-17 17:33
本月初,美国"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下称法案)由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签署生效。该 法案不仅将对美国新能源产业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也对中国锂电产业构成了挑战。 锂电池涵盖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等不同产品类型。 一方面,法案促使美《通胀削减法案》(IRA)中关键的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激励措施全面退坡。 其中受关注度最高的,无疑是新能源汽车联邦税收抵免的提前取消。根据法案,现行针对新能源汽车的 税收抵免政策——包括新车最高7500美元、二手车最高4000美元以及商用车最高4万美元的购置税收抵 免,将统一提前至2025年9月30日终止。 与此同时,法案还将逐步取消IRA法案中原本针对电池制造商设置的尖端制造生产税收减免(AMPC)。 智通财经记者 | 高菁 彭博新能源曾在相关解读中指出,美国储能项目对中国的依赖程度高于其他行业。其举例称,美国电池 电芯进口额中,高达69%来自中国。在美国国税局的安全港列表中,电池电芯占大型储能项目总价值的 52%。 另一方面,法案还进一步升级了IRA法案原有的受关注外国实体规则。大多数中国锂电企业都被纳入了 限制范围,包括上游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