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打印
icon
搜索文档
倒计时7天!2025(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7.18-20︱杭州)
DT新材料· 2025-07-10 22:15
论坛概况 - 2025年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将于7月18-20日在杭州举办,聚焦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等高端应用场景,探讨增材制造技术在多领域的创新应用[14] - 论坛由DT新材料主办,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机构承办,得到东丽先端材料等十余家企业支持[15][16] - 活动包含主论坛和四个平行专场,覆盖人工智能+3D打印、陶瓷打印、生物医疗打印和工业打印等前沿方向[4][6][8][10] 技术前沿 - 主论坛将探讨动态化学光固化打印、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激光增材等突破性技术,涉及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最新研究成果[3] - 人工智能专场聚焦机器学习优化打印工艺、微纳电子增材等交叉学科创新,西安交大、西湖大学等机构将分享AI赋能案例[5] - 陶瓷打印专场呈现氮化硅基陶瓷、光固化水凝胶前驱体等新材料体系,博世等企业将探讨精密制造产业化应用[7] 应用进展 - 生物医疗专场展示载细胞打印、可降解脊柱融合器等临床转化成果,华夏司印等企业分享骨软骨再生医学产业化经验[9] - 工业专场涵盖航天材料、Carbon 3D量产技术等方向,华曙高科等企业将解析高分子材料在消费领域的创新应用[10][11] - 4D打印智能材料、磁场辅助打印设备等新兴技术将在各专场进行专题研讨[5][11] 行业生态 - 论坛汇聚产学研多方力量,包括28所高校研究所和14家产业链企业参与报告[3][5][7][9][10][11] - 设置终端用户免费名额机制,重点面向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应用领域企业[31] - 配套展区展示创新成果,提供技术交流与商务合作平台[3][5][7][9]
易加增材科创板IPO,聚焦3D打印设备,存货金额较大
格隆汇· 2025-07-10 10:26
公司概况 - 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易加增材)提交科创板上市申请,保荐人为中信证券 [1]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李诚、李健浩父子,合计控制54.53%表决权(永盛控股持股30.64%+李诚直接持股3.51%+杭州永易控制2.98%+一致行动人吴朋越17.40%)[1] - 主营业务为工业级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2022-2024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超92%且持续上升 [1][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022年2.47亿元→2023年4.09亿元→2024年4.71亿元(招股书数据为47,079.90万元)[3][4] - 毛利率持续提升:2022年39.31%→2023年43.70%→2024年45.12% [3] - 归母净利润三年翻三倍:2022年0.29亿元→2023年0.69亿元→2024年0.99亿元(招股书数据为9,881.34万元)[3][4] - 资产负债率显著改善:合并口径从2022年82.63%降至2024年16.69% [4] 业务结构 - 3D打印设备收入占比从2022年92.89%升至2024年95.20%,对应收入22,879.99万元→44,086.96万元 [2] - 前五大客户包括山东雷石智能制造、敬业集团等航空航天领域企业 [2] - 境外销售收入占比稳定在15%左右(2024年15.22%),主要来自德国、美国子公司 [9] 研发与知识产权 - 截至2025年4月拥有49项发明专利和41项软件著作权 [5] - 研发费用率低于同行:2024年6.50% vs 行业均值16.79%(华曙高科17.64%、铂力特15.94%)[5][6] 募资计划 - 拟募资12亿元投向四大项目:金属3D打印扩产(4.64亿元)、杭州设备产业化(4.42亿元)、研发中心建设(1.87亿元)、技术服务网络建设(1.12亿元)[9][11] 行业应用 - 增材制造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飞机/火箭零部件)、汽车制造、医疗设备及电子消费领域 [2]
EFL创始人,浙大贺永教授:生物3D打印机赋能器官模型构建与器官体外再造
DT新材料· 2025-07-09 22:48
公司概况 - EFL品牌创立于2017年,以浙江大学贺永教授领衔的生物制造实验室科研成果为基础进行产业转化[2] - 公司围绕再生医学提供"科普→服务研究→助力转化"全环节服务,通过生物材料和生物制造两大技术平台为研究人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3] - 核心产品包括体积光固化生物3D打印机、多功能挤出式生物3D打印机、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打印机、微针制造仪及甲基丙烯酰化明胶(GelMA)[4][8][12][17][19] 产品技术亮点 体积光固化生物3D打印机 - 4K投影精度支持定制光源波段,5~50℃预处理模块实现墨水快速成型[4] - 打印速度达几十秒/件,载细胞存活率>95%,支持悬空结构成形[5] - 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配套光固化生物墨水市占率第一[6] 多功能挤出式生物3D打印机 - 6喷头设计支持-25~260℃宽温控范围,兼容水凝胶/无机粉末/聚合物等材料[8] - 集成0~10kV静电电源可制备高精度纺丝薄膜[8] - 载细胞存活率>95%,科研市场占有率国内前三[9][10] 投影式光固化生物3D打印机 - 支持405nm波段光固化材料,6种墨水自动切换,4K投影精度[12] - 具备自动清洗、摄像监控功能,载细胞存活率>95%[13] - 科研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配套墨水市占率第一[14] 微针制造仪 - 首款桌面型水凝胶微针制备仪器,集成湿度/真空控制系统[17] - 覆盖负压除泡和真空注液工艺,实现材料处理到成型一站式控制[17] GelMA材料 - 光固化水凝胶兼具天然/合成材料特性,机械性能可调[19] - 提供细胞粘附位点及降解性,应用于细胞3D培养/组织工程等领域[19] 行业活动 - 创始人贺永将出席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报告生物3D打印在器官模型构建与体外再造的研究进展[1][27] - 论坛设生物医疗3D打印专场,涵盖载细胞打印工艺、骨软骨再生医学应用等议题[38][39] 创始人背景 - 贺永为国家杰青获得者,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发表SCI论文100余篇,H因子70,被引1.5万次[25] - 创建EFL品牌前主导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授权发明专利50余件,专注增材制造与生物制造交叉研究[25]
俐陶智中国区总监 杨弘毅:陶瓷3D打印的医疗应用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DT新材料· 2025-07-09 22:48
俐陶智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陶瓷3D打印材料和增材制造系统的开发与生产,聚焦骨替代材料和高性能陶瓷领域,通过跨学科合作整合机械工程、工艺工程和化学技术 [1] - 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最早实现工业级陶瓷3D打印的企业,技术成熟度领先行业 [1] - 采用光固化陶瓷3D打印制造(LCM)技术,提供设备、陶瓷浆料及解决方案,已实现年产量超100万个实际应用零件的批量化生产 [1] - 公司财务独立性突出,不依赖外部融资,完全通过自有技术和业务运营支撑发展,这在工业级3D打印领域罕见 [1] 核心技术优势 - LCM技术通过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含陶瓷粒子的浆料成型,使用光聚合物作为陶瓷颗粒粘合剂,可生成高密度陶瓷生坯,经脱脂烧结后处理获得精密零件 [2] - 核心技术包括专门设计的成像系统,采用最新LED技术转化层信息并投射至感光树脂,配合特殊光学元件实现微米级精度,零件具备高机械强度和复杂结构 [2] 中国市场与医疗应用前景 - 中国陶瓷3D打印市场接受度快速提升,医疗领域潜力显著,陶瓷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方面优于金属,可避免金属离子释放问题 [4] - 医疗器械应用被视为未来重要增长点,陶瓷的氧化物特性更贴合人体自然状态,有望成为骨替代等医疗场景的优选材料 [4] 行业活动参与 - 中国区总监杨弘毅将出席2025年第四届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7月18-20日,杭州),分享陶瓷浆料体系增材制造技术及行业应用案例 [1][5] - 报告将涵盖三种陶瓷浆料体系构建技术,并展示配套材料体系与应用机会 [14] - 论坛设置陶瓷3D打印专场(7月19日下午),包含光固化陶瓷增材制造、碳化硅陶瓷技术等议题,杨弘毅演讲时间为16:25-16:50 [20][21] 高管背景 - 杨弘毅毕业于德国耶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曾于弗劳恩霍夫陶瓷研究所完成陶瓷成型课题研究,现任俐陶智中国区总监,负责市场开发与拓展 [12] 论坛整体信息 - 活动由DT新材料主办,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等机构支持,涵盖人工智能+3D打印、生物医疗打印、工业打印等专场,吸引高校、研究所及企业参与 [28][29] - 地点为杭州龙禧福朋喜来登酒店,包含主题报告、展区参观及晚宴环节 [27][21]
晚报 | 7月10日主题前瞻
选股宝· 2025-07-09 22:29
无人驾驶 - 比亚迪在全球率先实现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并承诺在中国市场对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用户无需走保险流程[1] - 比亚迪天神之眼智驾车型保有量已超过100万[1] - 2025年国内中高阶智驾渗透率有望翻倍,带动350亿增量市场,芯片、控制器等产业链环节受益[1] - 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渗透率加速提升,域控制器软硬件产业链进入加速发展通道[1] 短剧 - 当前短剧市场年规模达300亿至350亿元,预计明年突破500亿元[2] - 2024年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超6亿人,市场规模505亿元,首次超过全年电影票房收入,预计2025年达634.3亿元,2027年达856.5亿元[2] - 短剧行业商业模式从付费订阅转向广告,传统影视制作公司涌入,AI降本增效空间大,出海持续高景气[2] 3D打印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开发出新型3D打印技术,可无缝融合柔软与坚硬两种性能区域,为假肢、柔性医疗器械等提供新可能[3] - 2024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突破630亿元,较过去十年增长30倍,预计2029年超1000亿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规模超3000亿元[3] 计量检测 - 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2025—2030年)》,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领域[4] - 中国制造业计量市场规模2025年将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4] 宏观、行业新闻 - 市场监管总局召开企业公平竞争座谈会,金风科技、长城汽车等8家企业发言[5] - 智元机器人未来12个月内暂无改变上市公司主业的明确计划[6] - 硅片厂商普遍调高报价,下游接受度有待观察[8] - 英伟达成为首家市值达到4万亿美元的公司[8] 板块动态 - 智元机器人收购A股上市公司[10] - 央行等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11] - 光伏反内卷效果初现,头部多晶硅厂开始上调报价[11] - 全国多地高温来袭,电力负荷创新高[11] - 两部门印发《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12] - 英伟达GB300开始出货[12] - 阿里、美团掀起外卖大战[12] - 住建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13] - 短剧行业出海表现亮眼,互动影游《完蛋2》将上市[13] - 国内最大DRAM存储企业长鑫存储启动上市辅导[13] - 主板ST个股涨跌幅限制由5%扩大至10%[14]
广东制造的“新”密码藏于何处
金融时报· 2025-07-09 11:23
广东制造业升级 - 广东从"世界工厂"升级为"智造高地",涌现小马智行自动驾驶、联合飞机无人机、利元亨智能装备等科技企业 [1] - 2024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0% [1] - 广东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新质生产力培育态势明显 [1] 低空经济产业 - 广东低空经济规模超千亿元,聚集相关企业1.5万余家 [2] - 深圳市低空空天产业202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中山市33家低空经济企业销售收入超57亿元 [2] - 联合飞机集团新型农业植保无人机Q100月产量达1000台 [2] - 福昆航空自主研发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实现产业化,应用于公共安全、应急消防等领域 [3] - 广东计划到2026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超3000亿元 [5] 智能机器人产业 - 2024年广东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超900亿元,国内第一梯队 [6] - 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和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孵化 [7] - 广智院联合资本成立10亿元长劲石智能制造基金和1亿元金万青禾智造升级基金 [8] 企业科技创新 - 深圳90%以上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自企业 [9] - 励丰文化通过全息投影技术实现科技与文化融合,应用于奥运会等大型活动 [10] - 熠日科技(EK)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获银行授信提升至1.2亿元 [10][16] - 亿纬锂能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二,布局亚洲、欧洲、美洲生产基地 [11] - 中集集团新会基地将集装箱应用于养鱼、污水处理、储能等创新场景 [11] 金融支持 - 广东省政府与金融机构签署1.31万亿元合作项目,已落地5270亿元 [16] - 2024年广东省科技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3%,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规模全国第一 [17] - 微容电子获多家银行全方位金融支持,包括贷款、信用证、保函等业务 [17] 人才储备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计划,提供超120万个岗位,举办4000多场招聘活动 [19] - 利元亨2024年通过专项计划输出52名复合型人才,提供3311门数字化课程 [18] - 广东省建设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11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21]
俐陶智中国区总监 杨弘毅:陶瓷3D打印的医疗应用将是未来的重要增长点
DT新材料· 2025-07-08 23:32
俐陶智公司概况 - 公司专注于陶瓷3D打印材料和增材制造系统的开发生产,总部位于奥地利维也纳,2011年成立[1] - 是全球最早实现工业级陶瓷3D打印的企业,采用光固化陶瓷3D打印制造(LCM)技术[1] - 已实现批量化生产应用,客户年产量超过100万个陶瓷零件[1] - 公司运营不依赖融资,完全依靠自有技术和业务发展[1] 核心技术 - 采用陶瓷光刻增材制造(LCM)技术,通过光敏树脂选择性固化含陶瓷粒子的浆料成型[2] - 使用光聚合物作为陶瓷颗粒粘合剂,可生成高密度陶瓷生坯,经脱脂烧结后处理[2] - 配备专门设计的成像系统,采用最新LED技术投射每层信息到感光树脂[2] - 技术特点:高精度、细节精致、高密度和强度[2] 中国市场发展 - 中国对陶瓷3D打印接受度提升,医疗领域应用潜力巨大[4] - 陶瓷材料相比金属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优势[4] - 医疗器械应用是未来重要增长点[4] 行业活动 - 中国区总监杨弘毅将出席2025高分子3D打印材料高峰论坛[1][5] - 演讲题目:"基于陶瓷浆料体系的增材制造技术及其行业应用"[5][7] - 论坛将分享三种陶瓷浆料体系增材制造技术及配套应用机会[14] 论坛信息 - 时间:2025年7月18-20日[10][27] - 地点:浙江杭州[10][27] - 包含多个专场:人工智能+3D打印、陶瓷3D打印、生物医疗3D打印、工业3D打印等[18][20][22][25] - 俐陶智报告安排在陶瓷3D打印专场,7月19日下午16:25-16:50[21]
消费级3D打印那些事儿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消费级 3D 打印、激光雕刻 - **公司**:拓竹、纵横立方、创想 3D、xTool、高通、瑞芯微、欧菲光、胜宇光学、银禧科技、显盈科技、东莞蓝宇光学、杰普特、金橙子、金田公司、华工科技、艾斯凯、新拓 3D、仙林 3D、思看科技、海正新材、三氯、巨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消费级 3D 打印行业 - **市场增长迅速**:2025 年消费级 3D 打印机出货量增长达 40%,主要得益于拓竹和创想 3D 等品牌的强劲表现,全球 90%以上的消费级 3D 打印机来自中国供应商[2] - **国外市场占比大**:2024 年国外市场约占 68%,国内市场约占 32%,预计 2025 年国外市场份额维持在 70%左右,原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新技术接受度和购买力较强[3][14] - **海外增速高于国内**:海外 3D 打印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 30% - 35%,国内家庭消费市场增速约为 6% - 8%[29] 拓竹公司 - **销售情况良好**:2025 年上半年已售出 72 万台 3D 打印机,预计全年销量达 150 万台;新款 HRD 个人制造中心自 3 月上市以来销量持续增长[1][3] - **营收持续增长**:营收从 2023 年的 27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的约 55 亿元,预计 2025 年达 60 - 70 亿元[5] - **市场地位领先**:占据约 35%的消费级 3D 打印市场份额,内部认为出货量达到 300 万台时市场接近饱和,仍有较大增长空间,主要竞争对手为纵横立方和创想 3D[1][6] - **客户结构**:ToB 端用户占比约 70%,包括 DIY 工厂、医疗器械公司等;ToC 端用户占比约 30%,公司通过 Make Word 社区和简化大模型技术提升 ToC 端占比[1][9] - **产品优势**:X One 系列以消费级价格提供工业级性能,打印速度达每秒 500 毫米,精度为 0.01 微米,首次引入激光雷达和支持 16 色多色打印[1][10] - **技术创新**:创始团队将在大疆积累的无人机技术经验应用于 3D 打印,实现高速、高精度、多色打印[1][12] - **未来规划**:未来两年升级现有 3D 打印机系列,推出单品类激光雕刻机,目标年出货量 25 - 30 万台/款,预研工业级 3D 打印技术[3][15] 激光雕刻机市场 - **有成长空间**:市场不如 3D 打印市场成熟,但有一定成长空间,拓竹计划通过单品类激光雕刻机实现 30 万台的出货量规模[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供应商情况**:3D 打印机主控芯片高端用高通、中低端用瑞芯微;摄像头模组供应商为欧菲光和胜宇光学;塑料外壳由银禧科技提供;有机钢导轨由显盈科技提供;激光雕刻机激光源用东莞蓝宇光学,未来引入杰普特;激光振镜和控制系统主要供应商是金橙子[19][20] - **耗材情况**:购买打印机赠送三卷约 1.5 公斤的基础耗材,由海正新材、三氯和巨富等公司供应,公司也在自研高端耗材;一台家用 3D 打印机一年平均使用 10 千克耗材,费用约 250 - 300 元[24][32] - **热弹模组情况**:价值约 270 - 280 元,主要供应商是银禧科技;热单模组市场中华工科技占 40%,艾思凯公司占 35%,其他公司占 25%[25][26] - **激光控制模块预期**:杰普特的激光控制模块预计占据不低于 30%的市场份额,价格有望控制在 700 元左右[27] - **供应商降价预期**:金橙子公司表示,若年采购量达二三十万台,H2D 激光器价格可从 550 元降至 430 元左右,激光控制系统价格可从 1100 元降至 800 元左右[28] - **手持 3D 扫描仪计划**:公司计划配备手持 3D 扫描仪,做成标准接口外设形式,内部正在研究,尚无现成产品[21] - **家庭消费级 3D 打印突破时间**:可能需要两年左右形成突破,取决于 3D 扫描仪精度和耗材成本等因素[30]
计算机行业周报:3D打印产业链高景气!AI+法律产品突破!-20250705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5 19:5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计算机行业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3D打印产业链高景气,核心公司预计迎来快速增长期 [5][6] - 大模型推理能力提升,法律AI领域迎来较大机会 [5][6] - 重点公司更新涉及税友股份、新大陆、迈富时 [5][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3D打印产业链 - 拓竹科技高热度代表3D打印消费级市场迎来重要节点,25年5月我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0%,消费级产品或迎快速增长阶段 [7] - 价格下探与操作简化使消费级3D打印发展,拓竹科技等厂商将桌面型3D打印机带入低价区间,简易入门级产品标价1499元 [10] - 3D打印是增材制造技术,核心价值是突破模具限制,主流技术有FDM、光固化、粉末床熔融等,各有优劣 [14][21] - 3D打印核心竞争力体现在设计自由度、定制化能力、成本效率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产业化应用跨领域拓展 [23][24] - 3D打印拉动3D扫描仪消费级需求,思看科技便携式3D扫描仪最高精度达0.020mm,激光3D扫描仪测量速率每秒可达数百万次 [26] - 3D打印核心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消费级3D打印机整机、核心部件、3D扫描仪、打印设备和耗材等领域的企业 [29] 法律AI领域 - 海外一级热度发酵,2024 - 2025Q1法律相关创业公司融资激增,79%流向AI类公司,多家海外代表性法律AI公司有新进展 [28] - DeepSeek推动国内AI法律进展,截止6月30日,DeepSeek V3 0324模型在法律领域的tokens销售量占总体达4.8% [31] - 金桥信息发布“亦案通”和“亦法通”,具有数据、C端产品潜力和生态合作优势 [32][37] - 华宇软件发布华宇万象法律大模型,产品矩阵丰富,落地30 + 场景 [38][41] 重点公司更新 - 税友股份新规下税务监管严格化,Agent产品进入密集落地期,远期目标三年后相关业务收入达50亿,25年上半年用户规模已起量 [42][43] - 新大陆设立境外子公司并取得美国MSB牌照,有助于开展跨境支付业务,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约13亿元,当前PE 25x左右 [44][48] - 迈富时发布AI - Agentforce智能体中台2.0,AI Agent落地效果好、付费意愿高,通过“SMB + KA”双曲线商业模式解决客户痛点 [49][56] 风险偏好判断以及重点标的 - 涉及数字经济领军、AIGC应用、AIGC算力、数据要素、信创弹性、港股核心、智联汽车、新型工业化、医疗信息化等领域的公司 [59] 计算机重点公司估值表 - 展示了多家计算机重点公司的总市值、归母净利润及PE等估值数据 [63]
杭州3D打印“小巨人”易加增材冲刺上市
每日商报· 2025-07-04 06:18
公司IPO进展 - 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发申请获受理 拟募集资金12 05亿元 用于金属3D打印扩产 设备产业化 研发中心建设及技术服务网络项目 [1] - 公司选择科创板上市标准为"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 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元 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 [1] - 有望成为继铂力特 华曙高科之后第三家登陆科创板的3D打印企业 [1] 公司技术实力 - 聚焦工业级3D打印设备研发生产与销售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在金属(SLM)和高分子(SLS)3D打印领域取得多项关键技术突破 [2] - 已推出20余款金属3D打印设备并实现量产 多款产品获"国内首台""国内首创"认定 其中EP-M2050三轴打印尺寸突破2米限制 [2] - 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服务中国航发集团 中国航天科技等单位 4个案例入选工信部2023年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 [2] 公司融资与估值 - 过去3年完成5轮融资 B++ B+ B轮融资金额均为数亿元 最近一期B++轮投后估值达41 90亿元 [3] - 吸引国投创合 亦庄国投 航发基金 中信建投资本 中铝创新等国有资本投资 [3] 公司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 47亿元 4 09亿元 4 71亿元 连续三年增长超三倍 [4] - 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92 6万元 6858 15万元 9881 34万元 [4] - 3D打印设备业务营收占比从2022年92 89%增至2024年95 2% [4] 行业发展趋势 - 2019-2024年工业级增材制造设备平均售价从9万美元升至31 69万美元 金属增材设备接近50万美元 [4] - 2023年全球工业级金属增材制造装备销售量3793台 同比增长24 40% 增速高于非金属设备 [5] - 预计2025年中国增材制造市场规模超630亿元 2021-2025年复合年均增速20%以上 [6] - 2025年5月中国3D打印设备产量同比增长40 0% 增速居全国工业品榜首 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达千亿元级别 [6] 二级市场表现 - 近期3D打印概念股活跃 超60只收涨 铂力特领涨超17% 蓝思科技涨超11% 华曙高科等涨幅超9%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