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
搜索文档
实现乡村美与产业兴有机统一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3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一季度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7.07亿,同比增长8.9% [1] - 乡村旅游接待总收入4120亿元,同比增长5.6% [1] 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行政村比例超90% [2] -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超45%,村容村貌显著提升 [2] 产业振兴与人居环境协同效应 - 良好人居环境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向乡村集聚,支持产业发展 [1] - 产业振兴为环境整治提供资金支持,带动基础设施改善 [1] - 农村电商、休闲旅游等新业态稳步增长 [2] 产业发展策略 -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2] - 结合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 [2] - 加强规划引领,将环境整治与产业振兴纳入统一体系 [3] 政策支持与保障 - 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参与环境整治 [3] -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日常管理以建立长效机制 [4] - 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农民参与积极性 [3]
澄迈县金江镇建构“1+N”农文旅产业发展模式
海南日报· 2025-05-16 10:00
"塘北村的资源很多样,有县委旧址纪念馆、澄迈县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场馆等文化教育 资源,还有农光互补项目、农旅项目、文体活动场所等特色资源,要逐步完善农文旅产业基础设施,不 断开发叠加农旅资源,可将塘北打造成景区村庄,为农文旅产业奠定基础。"塘北村驻点组长蔡小莉 说。 说干就干。 澄迈县金江镇建构"1+N"农文旅产业发展模式 打造田园生活新地标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懿 光伏板上,太阳能正转化为清洁电能;光伏板下,蔬菜翠绿欲滴,静待成熟长大;农田旁,村中一处 建筑将升级改造为咖啡驿站,在金江镇塘北村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一场由光伏引领的乡村振兴热潮蓬勃 兴起。 2023年以来,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光伏产业振兴项目开始建设,大力发展"绿电"新能源。村集体用 活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设农光互补项目,投入300万元,装机容量682千瓦时,预计年收入30余万元。 项目的投产带来可观的收益,但如何让好"光景"带来好前景? 金江镇决定整合资源,打造"1+N"农文旅产业,走上农文旅学融合发展的路子。其中,1便是塘北 村,N包括塘北村自身拥有的多元资源优势。 "我得知村中要改造时,就想着回村出份力。正好我从事装修工作,这次回来就 ...
古朴侗寨唱出时尚新篇(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5-16 06:08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 肇兴侗寨始建于北宋,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也是贵州传统村落保护的一张名片 [5] - 黔东南州建立了从省到村五级联动体系,编制完成415个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并挂牌保护 [6] - 2023年黔东南州联合中国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研究院构建评价指标,形成分级保护、分类管理的保护发展思路 [6] 文旅产业与非遗传承 - 肇兴侗寨有集中连片的木构建筑群和数十种侗乡非遗文化,采用"一村一特"保护方式 [7] - 侗族大歌、蜡染技艺等非遗项目通过文旅体验和校园教育重新焕发生机 [11][12] - 陆勇妹的蓝靛靛染工艺合作社2024年产值达1800万元,带动200余名妇女就业 [13] 民居保护与特色产业 - 肇兴侗寨核心保护区要求不改变原有建筑结构、材料和颜色,建筑控制区限制层高和外观风格 [10] - 黎平县2014年印发传统村落风貌图集,2021年纳入《黔东南州农村住宅风貌导则》 [10] - 肇兴侗寨现有400余家民宿、60多家手工艺企业、20余个非遗工坊,2024年接待游客102.7万人次,旅游收入10.2亿元 [13] 青年返乡与乡村振兴 - 民族文化进校园和定期举办村歌大赛等活动提升了年轻人对非遗传承的参与度 [11] - 肇兴侗寨打造寨门迎宾、鼓楼习歌等定时表演节目,增强游客互动体验 [12] - 传统手艺市场化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形成"文化赋能、产业兴村"的发展路径 [13]
尝“鲜”经济带火旅游消费 激活吃、住、游、购、娱综合消费新动能
央视网· 2025-05-15 17:16
枇杷产销概况 - 2025年枇杷价格与2024年持平 但受少雨多晴天气影响 枇杷个头较小 果味更浓且甜度更高 [1] - 浙江德清雷甸镇枇杷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 已进入盛果期 将于5月10日左右大规模上市并销往全国各地 [1][3] - 枇杷上市时间较短 基本在5月下旬下市 消费者购买主要为尝鲜 [5] 销售渠道拓展 - 销售渠道多元化 包括与线下收购商合作以及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到全国各地 [7] - 在正式上市前 种植户已接到许多老客户的订单 [3] 乡村旅游与产业链延伸 - 枇杷采摘季带动周边旅游消费 特色市集、采摘节、主题农庄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多元体验 [8] - 浙江德清等地利用无人机等新颖方式配送新鲜枇杷 提升游客体验 [8] - 农场成为来自杭州、上海等地的年轻消费者进行亲子游、宠物游的热门打卡地 [11] - 枇杷采摘季为浙江嵊州、江苏常州等多地的周边民宿和农家乐生意注入新活力 [13] - 针对枇杷上市季节短的特点 有食品企业将枇杷加工成果干以延长产品周期并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13]
“农旅融合·乐享农耕”活动助力德昌乡村振兴,推动农商文旅协同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05-13 16:32
农旅融合活动概况 - 活动以"凤凰千年农耕韵 德昌农旅山水情"为主题 旨在推广特色农副产品并推动农商文旅深度融合[1] - 现场包含舞龙表演 无人机施肥展示 插秧体验 摸鱼抓鸭等多样化农耕体验项目[1] - 通过抖音 视频号等线上平台推广 吸引大量本地及外地游客参与[2] 特色农产品展示 - 展示区陈列"螺髻香2号"香稻 鲜桑葚系列 "凤舞螺髻"蚕丝被等特色产品[2] - 游客现场品尝香稻米饭并产生购买意愿 部分表示将批量订购[2] 产业联动效应 - 活动搭建平台促进农副产品外销 同时传播地域文化吸引投资者[2] - 实现农业 文化 旅游三业融合 让游客体验乡风乡情[2] - 未来计划深化农旅融合 推动农民参与产业链共享发展成果[2]
【农业行业观察】投资需谨慎!100个农业领域低成本创业项目清单,不行就撤
搜狐财经· 2025-05-13 11:54
农业低成本创业方向 - 农业领域建议采用轻资产、少投入、轻运营的创业模式,重点推荐乡村振兴相关项目[2] - 特色种植类包含20个项目,如有机蔬菜大棚种植需投资3-5万元,年回报率超40%,林下散养土鸡投资1-2万元,鸡蛋溢价50%[3] - 农产品加工类包含18个项目,如净菜加工厂需投资8-10万元,毛利率45%,手工红薯粉条投资2-3万元,毛利率70%[3][4] - 农业服务类包含22个项目,如农机共享服务站投资5-8万元,毛利率55%,农业技术短视频代运营投资1-2万元,年收益5-8万元[4] - 农村电商类包含15个项目,如县域助农直播基地投资3-5万元,坑位费2000-5000元/场,社区团购供应链投资2-3万元,加价率15%-20%[4][5] - 休闲农业类包含15个项目,如研学农场投资10-15万元,人均消费120-150元,星空露营基地投资8-10万元,营位费300-500元/晚[4][5] - 循环经济类包含10个项目,如生物质燃料厂投资15-20万元,毛利率54%,厨余垃圾处理站投资12-18万元,毛利率60%[6][13] 行业运营模式 - 特色种植类建议对接社区团购+电商平台,打造订单农业模式[3] - 生态养殖类建议结合农家乐提供现宰现吃体验,拓展B端客户[3] - 庭院经济类建议通过社区团购+短视频直播,主打都市菜园概念[3] - 食品加工类建议对接生鲜电商、连锁超市,开发即食沙拉产品线[5] - 传统工艺类建议注册地理标志,开发非遗体验工坊[5] - 数字农业类建议签约10家农户,打造一村一IP矩阵[5] - 乡村旅游类建议联合天文馆开发星空课堂主题活动[13] 创业核心建议 - 农业创业需先找好销售渠道或订单再启动,80%农业项目成败取决于销售能力[8] - 不建议借钱创业,债务压力会导致经营受限,建议用自有资金小规模验证模式[9][10][11][12] - 创业过程需多请教行业人士,参加行业圈子获取市场反馈,但需保持独立判断能力[15]
提振消费进行时丨从“提篮叫卖”到“云端认购”
广西日报· 2025-05-13 10:24
核心观点 - 富川瑶族自治县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推动枇杷产业发展 实现从传统种植到数字化销售和三产融合的转型 有效带动村民增收和消费提振 [1][2][3] 产业发展模式 - 排村枇杷产业通过"线上认领+线下体验"模式拓宽销售渠道 依托"云上农场"小程序实现果树认购和种植过程监管 [2] - 枇杷收益分配采用农户80%与村集体20%的分成模式 2024年预计产量1525吨 产值达1250万元 人均年收入约4.2万元 [2] - 开园活动吸引近万名游客 促成农户零售销售5000余公斤枇杷 村集体经济创收超1.2万元 线上认购超1000公斤 [2] 文旅融合举措 - 富川创建"一镇一节庆"品牌项目 包括新华乡瑶族赶鸟节 麦岭镇油菜花节暨广场舞比赛等 深化"百业+文旅"融合 [3] - 政府采用"政府搭台 群众唱戏"模式持续打造节庆品牌 2024年一季度全县接待游客191.84万人次(同比增14.39%) 旅游总消费20.02亿元(同比增15.06%) [3] 乡村振兴成效 - 枇杷开园活动整合非遗表演 免费采摘 乐队演唱等多元体验 带动村民自发设立销售摊点及美食娱购摊点 [1] - 外地游客通过线上认购果树并可选择邮寄或实地采摘 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案例显示游客原计划3-4天行程延长至5-6天) [1][2]
“四好农村路”带火“乡村游” “白加黑”多业态融合点亮乡村旅游新消费
央视网· 2025-05-12 11:40
乡村旅游市场趋势 - 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幅增长 5月以来乡村旅游搜索量同比大增[1] - 县域订单中70%来自20-35岁年轻人 显示年轻群体成为下沉市场主力[1] - 农村居民出游率显著提升 2025年一季度农村居民出游率达10.7% 五一假期贡献4971万人次占国内出游总人次15.8%[10] - 旅游消费呈现梯度扩散趋势 从中心城镇向农村市场延伸[11] 产业融合与消费升级 - 农旅融合带动农产品销售 乡村民宿通过"食材日记"实现农产品溯源与经验交流[5] - 文旅需求推动产业优化 游客对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兴趣直接促进乡村消费增长和产业升级[8] - 116家粮油加工企业参与农旅融合 天府农博园上线350多种优质土特产[19] 新业态与场景创新 - 农业生产者转型文旅体验官 形成乡村旅游双向互动新模式[8] - 昼夜联动沉浸式体验兴起 如田园电影院、星空音乐会等夜间项目[13][19] - 科技赋能旅游项目 湖北黄石园博园运用VR和AI技术打造"矿山飞龙"等亲子热门项目[15] 区域特色案例 - 山东青州花卉产业吸引年轻人旅居创业 形成从旅行到旅居的转化[3] - 陕西汉中宁强通过农村路网建设激活乡村游 实现客货邮运输联动[5] - 江苏无锡"倒立屋"等创意场景吸引农民游客 推动新农人体验乡村新业态[9] - 江西芦溪举办"风筝野餐节" 河南固始中原竹寨推出非遗茶道体验[15][17] 消费群体特征 - 农村居民角色转变 从旅游接待者升级为消费者 市场厚度增加[13] - 青年群体主导需求 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结合烟火气、文化味和科技感[21]
姚高员赴淳安县调研
杭州日报· 2025-05-12 10:53
中华蜂保种场"政农村企"联动共富项目实行"政府+蜂农+村集体+公司"的四级联动模式,带动全县 6000余户蜂农联合打造优质蜂蜜产品系列,助力低收入农户实现增收;石林镇七村联建日晒面共富园 区,推动原材料种植、农产品加工及电商、研学等项目一体化发展,以日晒面产业链带动农户在家门口 增收致富。姚高员与项目负责人、村干部逐一分析产品市场开拓、项目发展前景等情况并表示,农村工 作的一个有效路径是典型引路、看样学样,要因地制宜创新共富业态,不断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做 强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实现资源整合、配置优化、产业集聚、业态融合、利益联 结,塑优建强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优势。 5月9日,市长姚高员赴淳安县调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推进情况。他强调,要深入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 部署,持续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均衡优质 共享,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千岛湖东北湖区绿道是一条集自然风光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精品旅游线路,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绿 道贯通、智慧驿站、隧道艺术馆群 ...
金融赋能 绘就振兴新画卷
金融时报· 2025-05-12 09:55
金融支持总体情况 - 截至4月末汶川县各项存款余额比2008年4月增长4.62倍 各项贷款余额达48.9亿元 较2008年4月增长超一倍[1] - 中国人民银行阿坝州分行指导辖内金融机构落实支持政策 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为汶川振兴发展注入持续动力[1] 绿色金融与生态建设 - 农发行阿坝州分行通过"国储林+绿色产业链"模式授信11亿元长期低息专项贷款支持储备林项目[2] - 项目通过林地流转直接带动7个乡镇村民增收 16个脱贫户享受红利 预计未来30年将产生32亿元收入[2] - 截至4月末全县绿色贷款余额达15.82亿元 通过金融赋能使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并反哺地方经济[2] 文旅产业与民宿经济 - 金融机构推出"民宿贷""乡旅贷"等产品 已支持458家民宿产业 发放贷款7914万元[3] - 阿坝农商银行汶川支行发放100万元贷款用于民宿装修升级 今年"五一"假期35间房全部订满[3] - 截至4月末涉旅游贷款余额14.47亿元 仅"五一"期间全县接待游客逾32.5万人次[3] 农业产业化发展 - 阿坝农商银行通过"信用+质押""乡村振兴贷"向嘉旺农场发放50万元贷款 使猪场存栏量从500头增至2000头 年出栏量突破4000头 年利润达100余万元较贷款前增长3倍[4] - 金融机构累计向农辉山鸡公司提供4000万元贷款 农行汶川支行另发放30万元贷款 该公司已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5] - 公司构建"鸡-肥-果"生态循环体系 连续15年向红福村捐赠400吨有机肥料 每年带动10-20人务工就业[5] - 截至4月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达20.97亿元 惠及3468户农业主体 形成以"云朵鸡"和"汶川大樱桃"为代表的特色农业体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