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从三村蝶变看乡村振兴绸都实践
苏州日报· 2025-05-08 08:16
盛泽镇乡村振兴成果 - 2024年盛泽镇30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3.01亿元 村均收入突破千万级 [1] - 通过盘活集体资源 发展租赁经济 聚焦高效农业等渠道推动农业增效益 农村增活力 农民增收入 [1] - 以8.8万在册农民为主体 强化村集体经济供需产业链 收入增长进入快车道 [1] 黄家溪村发展模式 - 试种8个稻米新品种 计划筛选4-5个品种进行大规模种植 目标精品大米价格达每斤50元 [2][3] - 建设10亩稻米文化园 打造农事+农机+农贸综合体 兼具文旅研学功能 [3] - 发展"月月瓜果飘香"特色农业 种植杨梅 水蜜桃 翠冠梨 黄金瓜等多种水果 [3] - 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坚持农村高端化 差异化发展路径 [3] 龙泉嘴村创新经济 - 依托沪苏湖高铁盛泽站区位优势 "五一"假期吸引超1万名游客 [4] - 发展农业经济 小院经济 林下经济 新媒体经济 村企经济五种新经济模式 [4] - 抖音号发布600多个作品 拥有6000余粉丝 总播放量达3580万 [4] - 创设"友好创业"模式 盘活5个小院 村委 村民 投资者共同经营 [5] - 计划种植100亩金丝皇菊 开设乡村咖啡馆等新业态 [5] 中旺村改造项目 - 恒力集团定向捐赠20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 [6] - 建设"三桥一阁"项目 包括半圆石拱桥 三孔廊桥 五亭桥和阁楼 [6] - 规划打造集萌宠逗趣 亲子采摘 户外团建 房车营地于一体的休闲乐园 [6] - 农家乐开业数月后周末包厢客满 显示业态初步成功 [7][8] - 推进中旺宴会厅 书吧/咖吧 农民公园游船等多个创投项目 [8] 盛泽镇整体发展 - 渔业村 荷花村 东港村等依托纺织产业集聚优势 走出特色强村富民之路 [9] - 各行政村发展路径各异 但实现村美民富目标趋同 [9]
在旅游开发中不断探索新解法 寻找“网红村”的“长红”密码(神州看点)
人民日报· 2025-05-08 06:24
桃坪村旅游转型 - 桃坪村拥有2000多年历史,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古建筑群桃坪羌寨[1] - 1996年成立演出队开启旅游开发,近30年发展历程[1] - "老寨重保护、新寨搞开发"模式,新寨拥有近3000张旅游接待床位[1] - 90%村民从事旅游业,交通改善促使从"中转站"向"目的地"转型[1][2] - 新增咖啡馆、旅拍馆、文创馆等业态,筹备定制剧目和研学项目[2] - 计划结合羌族刺绣、羌笛等非遗文化推出多种主题游[2] 古路村业态升级 - 2024年因独特自然风光成为网红徒步目的地[3] - 爆红后游客量回落至日均3000人,仅为高峰期三成[3] - 首家咖啡馆开业6个月营业额破万元,餐馆进入"必吃榜"[4] - 村民通过短视频平台积累5万粉丝,直播销售土特产[5] - 开发农事体验和研学项目,"五一"游客回升至日均6000人[5] 竹艺村产业发展 - 2022年正式更名竹艺村,主打竹编非遗技艺[5] - 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带动80%农户就业,日收入100-500元[5] - 竹工艺品市场空间有限,计划转向竹家具等工业品[6] - 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竹产业空间拓展全球市场[6] - 同步发展竹文化,推动"竹编对话世界"品牌建设[6]
“五一”假期超14亿人次出行 “流动的中国”充满活力
央视网· 2025-05-07 20:35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创新高 - 今年"五一"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14 65亿人次 日均超2 9亿人次 同比增长7 9% 创历史同期新高 [1] - 每天约9万艘次船舶抵离各地港口 5500多万辆汽车奔驰在城乡公路 [3] - 首都机场高峰时段每分钟起降一架航班 [3] 公路出行表现亮眼 - 超13亿人次选择公路出行 自驾出行占比超过八成 [5] - 汽车租赁企业订单比平时增加10% [5] - 农村公路超460万公里 带动乡村旅游持续升温 [5] 铁路运输创历史新高 - 铁路客流创单日2311 9万人次的历史新高 [7] - 高铁运营里程超4 8万公里 每天12000多列旅客列车运行 [7] - 旅游列车 银发列车密集开行 [7] 航空与物流表现强劲 - 民航客流量累计达1115万人次 同比增长11 8% [8] - 每天近5亿件包裹完成揽投 [8] - 智能分拣系统近百万套 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 [8]
淳安乡村游迎来热辣滚烫
杭州日报· 2025-05-07 10:47
在这火爆的旅游热潮中,乡村旅游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 乡村游吸引大量客流。 今年"五一"假期,淳安县全域旅游接待游客55.83万人次,同比增长27.47%,实现全域旅游收入3.88 亿元 ;千岛湖高铁站到达旅客5.06万人次,同比增长18.1%,增开18列,创"五一"假期高铁游客历史新 高。 "我们'五一'期间推出的'氧乐蛙'研学活动预约报名开启后,短短两天就爆满了。"安阳乡山下村党 支部书记吴英红难掩兴奋之情。这个"五一"假期,山下村以其独特的"氧乐蛙"研学活动吸引了众多来自 各地的亲子家庭。 "面朝湖水,天幕下的我们围坐一起,泡上壶茶,烤架上香气扑鼻,感觉整个人身心都放松了下 来。"距离山下村不远的五堡村露营基地,"五一"假期成了打卡热门地,游客詹女士早在半个月前就预 订了帐篷,惬意地在湖边休闲了一整天。 而在淳安其他乡镇,乡村游也同样"热辣滚烫"。枫树岭镇下姜村举办的2025下姜春风节,奏响"赏 春色、品春味、赶春集、乐春趣"四重曲,在千岛湖大峡谷顽酷水寨开启的探险嘉年华,让游客尽情体 验抓螃蟹、钓龙虾、浑水摸鱼等活动;梓桐镇推出西湖村露营烧烤、常宁村钓小龙虾项目;浪川乡稻蛙 公园推出垂钓稻蛙、稻 ...
三亚育才生态区:绿色发展启新程
海南日报· 2025-05-07 09:23
绿色发展 - 育才生态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地 [1] - 水环境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覆盖东南片区河道水系,预计年内完工,将大幅改善水质和生态承载能力 [2][4] - 围绕雨林IP打造"雨林名品"品牌,挖掘"雨林经济"特色资源潜力 [4] 热带果蔬产业 - 育才生态区拥有国内最大榴莲规模化种植基地,面积一万余亩,预计7月底近4000亩上市 [5] - 国产榴莲错峰挂果试验成功,首座榴莲加工厂即将投产,榴莲国际交流中心计划6月开工 [5] - 那受村集体经济收入2024年突破200万元,是2021年的10倍,计划扩大紫色释迦、樱桃小番茄等特色农产品种植 [6] 乡村振兴 - 明善村打造"思源亭"党建品牌,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 [8] - "月约越野跑"赛事活动融合户外运动、助农市集、非遗展示和乡村旅游,成为三亚特色赛事 [9] - 乡村振兴吸引企业落户,富华国际集团计划加大旅游、康养产业投入 [9]
新沂邵店:以文塑旅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 2025-05-07 08:07
产业发展战略 - 公司立足"以农为本、文旅赋能"发展定位,通过深度挖掘农业文化与传统文化内涵,创新打造"虞姬文化"和"板栗之乡"两张特色名片,走"文化+农业+旅游"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 - 创新推出"文化+产业+旅游"一体化振兴模式,将乡村文化IP与蔬果产业有机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并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 [2] 旅游规划与建设 - 充分发挥协商民主机制优势,组织多方参与谋划全域旅游蓝图,打造沂北村文化广场、沭河公园、沭河古栗文化风情园等农文旅融合的特色打卡点 [1] - 深耕虞姬文化底蕴,在虞姬沟两岸布局亲水平台、虞家码头、躬耕园等20余处文旅打卡点,打造"文旅+"沉浸式传承新范式 [2] 板栗产业特色 - 作为"中国平原板栗第一镇",拥有万亩板栗种植基地,其中百年以上古栗树超万株,开发"栗香农旅"特色品牌 [1] - 规划建设板栗主题公园、古栗树科普长廊等打卡点,举办板栗文化节及采摘体验活动,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1] - 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开展线上销售,同时通过板栗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为农民带来丰厚经济收入 [1] 文化IP开发 - 将乡村文化IP与古栗园有机结合,依托板栗文化底蕴开发特色品牌 [1] - 以虞姬文化为主题开发文创产品如冰箱贴、古风饰品等,深受游客喜爱 [2] 产业融合成效 - 农文旅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2] - 未来将持续深化特色名片品牌效应,以协商民主凝聚合力,推动产业向更高质量、可持续方向迈进 [2]
磨破鞋底,为乡村旅游激发新活力
长沙晚报· 2025-05-06 18:45
乡村振兴项目进展 - 枫林湖村通过近两年开发成为远近闻名的亲水休闲胜地 驻村第一书记文志国在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1] - 村域面积57 2平方公里 拥有峡谷河溪水库等多样化山水资源 是待持续开发的旅游宝地 [3] - 中国石油湖南长沙销售分公司2023年5月派驻干部 重点解决交通瓶颈问题 完成7 8公里公路提质改造 吸引游客驱车前来 [3] 基础设施建设 - 筹集700多万元资金用于道路改造 资金来源包括项目拨款 分公司支持和自筹资金 [3] - 公路连接马尾皂水库大坝到六叠泉漂流路段 于去年年底正式完工 [3] 民宿开发与就业带动 - 考察数十个山头民宿资源 吸引投资开发七洞组民宿项目 预计带动10户就业 [3] - 计划利用丰富水资源和漂流项目 让游客"住下来"而非仅"走进来" [3] 农产品销售帮扶 - 帮助监测户周英保销售几十斤滞销土蜂蜜 通过社区群和朋友圈渠道售罄 [4] - 协助脱贫户老王销售数百只鸡及鸡蛋 创收近5000元用于子女学费 [4] 产业发展模式 - 采用"授之以渔"方式 既解决村民当前困难 又激发乡村产业内生发展动力 [5] - 通过交通改善 民宿开发 农产品销售等多维度推动乡村振兴 [3][4][5]
贫困县→乡村游“文旅热地” 山东泗水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央视新闻· 2025-05-06 09:06
乡村文旅产业发展 - 山东泗水县东仲都村通过招募具有设计背景的合伙人田彬,从改造民宿起步发展乡村文旅产业 [1] - 初期因基础设施不足导致经营困境,当地政府随后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道路、水电、5G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1][3] - 项目结合当地特产泗水红薯,展示红薯粉皮制作过程并开设酸辣粉店,吸引游客 [6] - 引入拥有6000多年历史的儒陶非遗工艺制品企业,打造文旅新名片 [8] - 龙湾湖示范片区已孵化数十个项目,带动周边400余人就业 [8] 特色农业产业扩张 - 泗水县探索“一村一品”合伙人模式,招募具有农业技术专业背景的人才发展特色产业 [9] - 大崇义村合伙人张士科在山东农科院专家帮助下,实践并梳理出露地草莓16个生产规范流程和22个品控标准 [14] - 草莓种植基地从最初的1个基地、100多亩,扩张至8个基地、2000多亩,年产值达1300多万元 [14] - 全县通过技术合伙人模式发展卞家庄村大棚樱桃、南仲都村大棚草莓等十多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动就业20000多人,产值近2亿元 [16] 村企合作与工业发展 - 泗水县金庄镇卞家庄村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建设工业产业园区,吸引社会资本回村建厂租赁 [17] - 园区为电器制造厂负责人陈本生节省上百万元厂房建设资金,满足其扩产能需求 [18] - 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33个,总计11万平方米,吸引20多家企业入驻 [20] - 园区解决回乡创业及周边群众就业1000多人,产值2亿多元 [20] 人才引进与综合成效 - 泗水县通过乡村振兴合伙人制度累计招引青年人才10687人、吸引返乡务工人才20000多人,带动当地就近就业8400余人 [20] - 全县乡村振兴产业产值突破7亿元 [20]
日均引客超百万 杭州乡村出“新”招分羹假日经济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17:04
乡村旅游市场表现 - 杭州"五一"假期乡村旅游日均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其中5月4日单日接待108 41万人次 同比增长50 29% [1] - 2023年杭州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累计接待游客7440万人次 经营总收入82 27亿元 2024年目标为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 收入达100亿元 [5] 创新文旅活动 - 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举办"草莓宇宙·长三角生活派对" 整合音乐 非遗 市集等30余项创新项目 日均吸引游客近3000人次 [1] - 临平区推出"百村万帐"活动 包含潮人市集 飞盘赛 亲子定向赛等多样化运动休闲项目 [2] 新兴场景体验 - 建德梅城镇千鹤村鹤彩航空飞行营地正式开园 提供轻型飞机飞行体验 空中观光等低空旅游服务 吸引外地游客 [4] - 余杭"径山花海"音乐会和淳安"千亩茶园"露天音乐会通过音乐+乡野模式吸引年轻客群 [5] 文化IP打造 - 桐庐翙岗古村以叶浅予国漫IP为核心举办第三届动漫艺术季 将动漫艺术融入古村落景观 假期日均客流密集 [5] - 西湖绸伞彩绘等非遗体验项目成为游客参与度高的特色活动 [1]
“五一”假期“村”字号频“出圈”彰显文旅融合新生态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16:10
乡村旅游新业态 - "村"字号活动如贵州榕江"村超"、台江"村BA"、三都"村马"、凯里"村T"等持续火爆,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新疆、内蒙古等地骑手携百余匹赛马参加"贵州村马",吸引3万余名观众观赛[1] - "村T"走秀达成五省区民族服饰联展,30多个民族进行服饰展演[1] 乡村特色体验 - 云南墨江"村烤"项目提供当地特色美食如五彩糯米饭、炭烤五花肉等,并有文艺团体轮番献艺[1] - 浙江乡村游中"村咖"成为热门打卡点,杭州桐庐最火门店需排队半小时[2] - 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落举办非遗鱼灯巡游,吸引众多游客体验徽州民俗[4] 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指出,乡村文旅资源具有典型性、在地性等特点,需构建审美意象的乡村艺术现场[4] -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强调打造特色"村IP"需坚持地域特色,让游客看到文化遗产与未来[5] - "村"字号活动显现凝聚人心、聚合人才、带动就业的功能,具有长远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