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旅游
搜索文档
新华社权威速览·非凡“十四五”丨 四个关键词,读懂向海图强成绩单
新华网· 2025-09-10 18:25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突破10万亿元[2] - 较"十三五"末增长34%[2] - 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7.8%[2] 海洋产业体系 - 成为海洋产业门类最齐全国家之一 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3]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3]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3] 海洋科技装备 - 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 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4]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4] - "奋斗者"号深潜器等大国重器建成使用[4] 细分产业表现 - 海洋旅游产业2024年增加值达1.6万亿元[3] - 自主研发海洋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28%[3] - 全潜式深远海养殖"深蓝一号"交付使用[4] 新兴海洋工程 - 全球首座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持续稳定运行[4] - 深海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4] - 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稳增长重要力量[2]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丨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已突破10万亿元
新华网· 2025-09-10 17:28
海洋经济总体规模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5万亿元,较2020年增加2.7万亿元 [1] - 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15个主要海洋产业 [1] 主要海洋产业表现 - 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连续36年稳居世界第一,蓝色粮仓建设成效显著 [1] - 2024年海洋原油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70%以上,成为增储上产主力 [1] - 海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1] - 2024年海洋旅游产业增加值达1.6万亿元,邮轮旅游和海洋研学热度高涨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能、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等产业态势良好 [1] - 海洋药物研发能力跻身世界前列,自主研发药物占全球已上市品类的28% [1] 海洋科技与装备 - 科技创新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第一动能 [2] - “梦想”号钻探船正式入列,排水量42600吨,钻深达11000米,综合钻探性能全球领先 [2] - 建成全球首座10万吨级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等一批大国重器 [2] 海洋生态保护 - 珊瑚礁等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优良率提升至60%以上 [1] - 红树林面积达46.5万亩,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1]
南海热带低压趋向广东
中国新闻网· 2025-09-06 14:34
热带气旋动态 - 南海热带低压中心位于广东阳江东南方约720公里海面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15米/秒) 中心最低气压1002百帕 [1] - 热带低压以10-15公里时速向西北方向移动 预计24小时内加强为今年第16号台风(热带风暴级) 趋向广东省中西部沿海 [1] - 预计8日在广东省中西部沿海登陆 [1] 气象影响范围 - 南海中北部海面和广东省中西部海面风力将逐渐加大到8-10级 阵风12级 [1] - 8至9日全省陆地将出现严重风雨过程 [1] - 广东已有28个台风白色预警生效 [1] 应急防护措施 - 海上船只和人员需及时回港避风 [1] - 沿海市县需做好防台风工作 渔船回港避风 风电及石油平台作业人员撤离 [1] - 海洋牧场 户外树木 临时构筑物 高层建筑需做好防风加固 [1] - 海岛和滨海旅游需注意安全并适时关停 [1]
国家部委出台五大方面二十条改革举措支持深圳全面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 深港共建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
深圳商报· 2025-09-05 07:39
自然资源领域改革政策支持 - 自然资源部与国家林草局联合出台首份支持深圳深化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文件 提出五方面二十条改革举措 聚焦超大城市空间治理综合改革[1][2] - 政策支持深圳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 国土空间地质安全风险防控重点实验室 国际海事仲裁中心 并创新低效用地盘活政策[1] - 支持深圳将低空等自然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加快建设"天空之城" 并承担海洋领域重大科技专项[1][6] 空间优化与区域协同发展 - 通过优化自然生态空间 存量土地空间 海洋经济空间 数字智慧空间和区域协同空间等五大空间 推动空间治理向绿色低碳 集约高效转型[2][3] - 支持深圳与中山 东莞 惠州一体化同城化协同发展 深港共建2050+城市发展愿景 打造世界一流双城都市区[1][4] - 创新立体复合利用和存量建筑功能转换路径 推进集中连片区域开发建设 提升城市发展集约度[5] 海洋经济与科技创新 - 支持深圳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 在海洋科技创新 产业经济 资源利用等领域做优做强 推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3] - 围绕海洋开发集聚高端科技创新资源 发展海工装备等先进制造业 邮轮游艇等海洋旅游业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5] - 支持深圳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挖掘"三湾一洋"潜力 补齐海洋经济短板[5] 数字化与低空经济发展 - 加快空间治理数智化转型 充分发挥空间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作用 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3] - 拓展"空间+AI"多元应用场景 利用空间数据服务低空经济与智能无人体系 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6] - 通过数字智慧空间创新 推动城市治理向精细智慧转型[2][3]
以深度体验和多元业态为关键词,山东深蓝之旅持续“上新”
大众日报· 2025-09-03 09:05
行业转型趋势 - 山东海洋旅游从传统"看海景、吃海鲜、洗海澡"模式向深度体验和多元业态转型 实现从"看海"到"玩海"、从"海岸线"到"立体海"的转变 [2] - 邮轮旅游成为新业态 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 推动海洋旅游从近岸向远洋跨越 [2] - 推出"好客山东·半岛1号"海上游项目 包含黄渤海游 跳岛游 滨海观光慢游等多元产品 打破短途单点游困境 [4] 市场规模数据 - 去年山东沿海7市接待国内游客4.8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536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1.5%和12.6% [2] - 青岛邮轮母港1-8月运营邮轮航次18个 同比增长64% 接待出入境旅客超6.8万人次 同比增长54% [2] - "好客山东·半岛1号"5条航线累计开行400多班次 接待游客约3.5万人次 实现直接旅游收入380余万元 [4] 产品创新与运营 - 邮轮航线覆盖日韩热门目的地 形成不同船型 不同主题 不同线路的产品体系 包括"爱达·魔都"号等国产大型邮轮和"蓝梦之歌"号等明星邮轮 [3] - 烟台"寻仙6号"航线推出定制跳岛游玩法 搭配潜水 海钓等20余种项目 40岁以下游客占比达60% [4] - 实施"船票+文旅"联动模式 凭船票可享受4市105家旅游景区优惠和80家饭店民宿300多项食宿优惠 [5] 经济效益 - 烟台"寻仙6号"航线开航25个航次 上座率90% 跨省客源占比75% 直接旅游收入120万元 带动岛内旅游收入1000万元 [3] - 航线带动海岛民宿入住率从40%提高至80% 渔民日均收入从200元跃至800元 砣矶岛渔俗馆客流量增长3倍 [4] - 日照19家旅游景区暑期接待游客1829.95万人次 实现营业收入3.09亿元 [6] 基础设施与资源 - 山东拥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线 遍布优质沙滩 生态岛礁和独特人文景观 [2] - 青岛邮轮母港2025年计划引进5艘邮轮运营 航次近30个 [2] - 联动青烟威日四市海上交通资源 打造立体化海洋旅游网络 [4]
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保持全国前三
大众日报· 2025-09-02 09:00
海洋生态治理成效 - 2024年全省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93.6% 保持全国前三 [1][2] - 桑沟湾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多年保持100% 为国家级美丽海湾 [2] - 青岛市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99% [3] 治理机制创新 - 全面推行湾长制 实施"一湾一策"精准治理 [2] - 青岛构建市、区、镇三级湾长体系 设置117名湾长管理49个海湾 [2] - 建立陆海统筹机制 湾长与河长协同治理入海河流 [3] 排污口监管体系 - 全省在用入海排污口1.2万余个 完成整治2万余个排污口 [4] - 出台《山东省入海排污口监督管理实施细则》构建监管新方案 [4] - 40条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浓度均值同比明显改善 [4] 生态修复项目 - 长岛投放超12万空方人工鱼礁 增殖50万株海草形成规模化海草床 [4] - 海草床生态系统年固碳超280吨 [4] - 创新"固藻集鱼"养殖模式 改善海域生态并提升养殖效益 [4] 金融创新支持 - 推出"海草床、海藻场碳汇贷" 以远期收益权作为质押贷款 [4] - 孙家村通过碳汇贷填补海洋牧场提质升级资金缺口 [5] - 智能化改造后褐牙鲆鱼苗存活率较传统养殖提升30% [5] 产业融合发展 - 开发滨海旅游项目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2] - 渔民转型海岛导游、农家乐老板等新业态 [6] - 黄河三角洲蓝碳跨省"变现" 滨州盐碱滩养殖"致富虾" [6]
专家共议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合作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02 08:39
研讨会背景与目标 - 中国-东盟蓝色经济共同大市场建设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重大选项 旨在打造经济增长蓝色引擎和注入新动能 [1] - 合力打造中国-东盟蓝色经济新引擎研讨会于8月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 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等三家机构联合主办 [1] - 会议汇聚中国 马来西亚 菲律宾 泰国等国家40余位政府官员 专家学者 企业及媒体代表 [1] 蓝色经济合作领域 - 蓝色经济涵盖海洋旅游共同市场 海洋渔业共同市场 可再生能源资源共同市场及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领域 [2] - 合作重点包括释放海洋资源价值潜力推动产业一体化 加强智慧港口和绿色航运合作推动互联互通 [1] - 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平台作用打造中国-东盟海洋旅游文化经济圈 [1] 基础设施与制度构建 - 需推进以港口为重点的海洋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 [2] - 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经贸规则向海洋领域全覆盖 [2] - 以生态资源保护为先导构建合作治理规则体系 [2] 投资与实施路径 - 实施蓝色经济蓝图需在可持续高价值海洋领域进行大量合理配置的投资 [2] - 需要推进政策与技术创新以及包容韧性合作治理和能力建设 [2] - 蓝色经济伙伴关系契合中国-东盟共同优先事项包括经济增长 安全与可持续性 [2]
海上新广东 · 新气象图集
南方农村报· 2025-08-29 20:32
广东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 广东海岸线长达4100多公里 形成港口运输、旅游观光、科技应用等多维度海洋经济生态 [2] - 2024年沿海城市接待游客7.3亿人次 旅游收入近万亿元 海岛旅游成为新增长极 [18][19] 港口物流与渔业活动 - 东莞港呈现巨轮穿梭与集装箱高效运转景象 [2][14] - 开渔节期间湛江海域千帆竞发 茂名博贺渔港祭海大典吸引数千游客参与 [9][13][28] 海岛旅游特色化发展 - 实施"一岛一品"策略 阳江海陵岛结合十里银滩与"南海一号"历史遗址 [15][16][19] - 湛江特呈岛红树林生态研学 珠海万山群岛民宿接待大量游客 [16][20][17] 低空经济科技应用 - 载人无人机航线贯通珠海水域与周边海岛 提供俯瞰观光体验 [21][22][25] - 无人机物流网络实现医疗急配与生鲜速达 桂山岛建成全国首个无人机海岛运营基地 [22][23][25] 海洋文化节庆活动 - 阳江海陵岛开渔仪式吸引大量游客 茂名博贺渔港举办渔家宴与沙滩音乐会 [28][29][34] - 中山横门、湛江遂溪等地推出渔歌会与头鲜拍卖等特色文化活动 [29][30]
“旅”见海上新气象,“粤”览蔚蓝色诗篇 | 海上新广东系列报道②
南方农村报· 2025-08-29 20:32
海岛旅游发展 - 广东沿海拥有1963座岛屿,正以“一岛一品、串岛成链”模式开发,打造独特的海洋旅游体验 [38] - 2024年广东14个沿海城市共接待游客7.3亿人次,同比增长12.8%,实现旅游总收入0.95万亿元,同比增长15.8% [44] - 珠海万山群岛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超177万人次,较2023年增加8.5%,2024年上半年接待游客近94万人次,同比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约9.6亿元,同比增长44.5% [27][28] 低空经济应用 - 在珠海桂山岛建成全国首个无人机海岛运营基地,在唐家港建成全国首个客货运一体无人机运营基地,5架载人“EH216-S”无人机已获适航证 [51][52][54][55] - 开通大湾区首条超长无人机物流航线,实现城际物流从“当日达”提升至“小时达”,并已实现主要海岛的空中物流配送,配送效率从等待船运提升至无人机最快半小时到达 [60][61][62][63] - 低空无人机应用于海洋牧场,可实现精准投饵、名贵海鲜快速配送以及大范围、高精度的海域巡查 [66][67][68][69] 渔旅融合创新 - “格盛一号”养殖平台拥有3万立方米养殖水体,首期投苗超10万斤、产量达10吨,并设有240米海钓专区和170个钓位,可同时供200名游客垂钓 [74][75][76][77][79][80] - 正在建设的“九洲浮岛海洋牧场”和“海之舱”平台将旅游度假与高效养殖结合,打造深海渔乐互动、海上运动、休闲度假、海洋科普等一体化体验 [86][87][88][89][90] - 广东将开渔节打造为渔旅融合新IP,如阳江海陵岛千桌万人渔宴、茂名博贺渔港祭海大典和咸水渔歌会等活动,吸引数千名游客参与 [92][93][95][97][98][99][100][102]
Eagle Materials(EXP) - 2025 H2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8-29 08:00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收入增长6%至1.343亿美元,基础EBITDA增长34%至1930万美元,创疫情以来最佳财务表现 [10] - 基础税后净利润(商誉减值前)为210万美元,是疫情以来首次实现基础税后盈利 [4][11] - 经营现金流增长53%至171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改善630万美元 [19] - 期末现金余额1110万美元,净债务1090万美元,净债务与基础EBITDA比率为0.6倍 [17] - 公司宣布每股0.25澳元完全免税股息,这是自2018财年以来首次派息 [4][29]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跳伞业务收入增长5%,基础EBITDA增长27%,主要受销量提升和站点效率改善驱动 [12] - 澳大利亚跳伞业务串联跳伞量增长9%,新西兰业务增长10% [12][13] - 冒险体验业务收入增长7%,基础EBITDA增长14%,所有三个业务单元均实现财务表现改善 [15] - Reef Unlimited收入增长7%,平均客户收入增长6% [15] - Treetops Adventure收入增长12%,平均客户收入增长10% [16] - Wildbush Luxury业务因出境游增加和高昂国内机票价格影响,计提310万商誉减值 [11][17]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国内及国际旅游业整体改善是业绩提升的重要背景 [8] - 英国和欧洲大陆客户数量同比增加超过60% [28] - 中国市场恢复至疫情前70%水平,部分澳大利亚地区恢复进度较快 [42] - 北昆士兰地区旅游业投资活跃,包括Skyrail8500万澳元投资和Silky Oaks Lodge约2000万澳元投资 [46][48]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2026财年战略围绕四个支柱:业务绩效改善、维持交易势头、未来增长和投资组合质量 [23] - 有机增长将是重点,重点关注海洋和树顶冒险业务单元,已在全国确定超过10个开发站点 [25][26] - 新推出的两岛探索之旅(Fitzroy Island和Green Island)将提供独特竞争优势,特别是在东亚市场 [26][46] - 正在积极寻找户外冒险和海洋板块的补强收购机会,并建立了稳定的项目管道 [27] - 通过采购优化计划目标实现200万澳元年化节省,保险经纪招标已带来显著节省 [29][3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尽管面临经济挑战和天气干扰,公司仍实现了强劲业绩 [10] - 关键学校假期期间交易强劲,12月、1月和4月表现超出预期,但5月和6月令人失望 [5] - 7月交易延续强劲势头,超出预算和内部预测 [27][28] - 对国际访客量增长前景持乐观态度,特别是随着澳大利亚即将举办的一系列大型活动 [28][35] - 管理层对业务前景信心增强,源于运营效率提升、国际旅游市场改善和国内利率下调等因素 [33][35]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利用CBA债务设施支持增长投资,包括新船只Aquarius II和机库设施 [18][21] - 截至6月30日,拥有1420万澳元未提取资金可用于未来增长计划 [18] - 澳大利亚业务拥有5590万澳元可结转税收亏损,可增强未来现金流生成 [18] - 拥有930万澳元免税抵免余额,部分将用于支付股息 [18] - 两个跳伞站点于2024年9月中旬进入维护状态,简化了网络结构 [12] - Yarra Valley跳伞点计划于2025年下半年重新开放 [13]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 管理层信心增强的原因及增长驱动因素 - 信心来自运营利润率改善、国际旅游市场复苏、国内利率下调以及管理层对业务杠杆的更好掌握 [35][36] - 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将推动增长,但国际访客量增长前景尤其健康 [35] 问题: 新西兰跳伞业务及中国新年展望 - 公司具备在不同跳伞点之间转移客户和能力,以应对天气影响 [38] - 对中国新年期间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业务持乐观态度,因皇后镇是首次访客必到目的地 [39][40] 问题: 北昆士兰市场竞争态势 - 对地区发展感到兴奋,新产品投资能有效差异化竞争 [46] - 新推出的两岛之旅增量成本极低,因船只和船员已就位 [47] 问题: 股息派发 rationale - 董事会认为基于2025财年业绩和2026财年展望,公司有能力支付股息 [53] - 股息规模适度,公司对财务状况感到满意 [54] 问题: 跳伞业务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前景 - 相信能恢复至2500万澳元水平,尽管业务结构有所变化 [56] - 通过提升客户收益率和成本优化,即使站点减少也能实现增长 [57] 问题: 资本支出展望 - 维护性资本支出由飞机和船只计划维护驱动,可能呈现波动 [61] - 增长性资本支出将利用债务设施支持,如船只和机库投资 [62] 问题: Aquarius II船只投资回报 - 仍维持约4年投资回报期预期,因该船在定期服务和包船业务中表现优于预期 [66][67] 问题: 非核心资产处置计划 - 主要涉及过剩飞机(如3架不再在澳大利亚服务的Air Van飞机)和零星物业 [69] 问题: 天气对业绩的影响程度 - 天气影响显著,若无5-6月恶劣天气,业绩将远超2024财年同期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