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住宿

搜索文档
宏观深度报告20250717:寻找内需增量:发挥最低工资的“灯塔效应”
东吴证券· 2025-07-17 15:32
最低工资上调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 最低工资上调有“灯塔效应”,能“扩中提低”,“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3%,劳动报酬占GDP比重2010 - 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6 - 2020年平均增速降至3.3%,比重仅提高0.8个百分点[1][6][7] - 2009 - 2015年最低工资相当于人均GDP比例从30.6%提至35.9%,2015 - 2020年降至29.3%[6][7]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现状 - 实行多元制度,各地区标准不同,2025年初31个省市自治区有84种月最低工资标准[12] - 有月和小时两种标准,小时标准换算后更高,考虑了社保等因素[13][14] - 大部分地区2 - 3年调整一次,2004年规定每两年至少调一次,2015年改为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一次[14] 国际最低工资制度情况 - 全球90%国家建立该制度,84%法定,6%协商确定;52%单一制,48%多元制[16] - 2019年3.27亿有薪劳动者薪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占比19%,集中在农林牧渔等4个行业[21] - 2022年150个样本国家最低工资相当于人均GDP比例约52.3%,与经济发展程度成反比[21] 德国多元最低工资制度案例 - 2025年法定标准为12.82欧元/小时,9个特定行业标准为13 - 20.86欧元/小时[1][25]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议 - 设定增长目标,适度高于经济增速,将最低工资相对比例提至50%左右[30] - 采取分类制度,考虑行业、职业、技能等因素,参考德国经验规范流程、频率等[30][31] 风险提示 - 不同历史时期最低工资增速宏观环境和政策不同,历史比较有风险[1][35] - 不同国家制度细节差异大[1][35] - 政策落地有不确定性[1][35]
“政策+市场”双核驱动|助推哈尔滨消费能级跃升
搜狐财经· 2025-07-08 08:14
政策推动消费升级 - 哈尔滨市通过"真金白银"的消费补贴和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1] - 2025年1至6月发放补贴15.8亿元,带动销售额达120.9亿元,政策杠杆效应显著 [2] - 2025年1至5月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3.8倍,智能手机增长91.4%,新能源汽车增长10.6% [2] 以旧换新政策成效 - 2024年兑现以旧换新补贴资金12亿元,实现销售额118.4亿元 [4] - 家电补贴核销14.3万台(件),汽车以旧换新实现销售额32.9亿元 [4] - 2025年上半年发放补贴15.8亿元,带动销售额120.9亿元 [4] - 智能家电和音像器材销售额同比增长54.7%,节能商品增长64% [4] 市场活力与业态创新 - 麦德龙在哈尔滨首座前置仓开业首日订单量不到两小时破百单 [6] - 2024年哈尔滨餐饮平台订单量同比增长51.1%,新登记住宿类市场主体7518个,同比增长264.9% [6] - 电商直播节、网上年货节等活动带动名优特产品销往全国 [6] 消费场景多元化 - 哈尔滨市内免税店试营业,采用"市内选购、口岸提货"模式 [7] - 人民咖啡馆东北首店开业,成为年轻消费者打卡热点 [8] - 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等核心商圈创新场景加速涌现 [8] 政企协同激活消费 - 市商务局通过"五进活动"将政策送进社区、企业等,苏宁易购单月促成家电以旧换新交易量环比增长110% [9] - 海尔在黑龙江省县域开展274场促销活动,苏宁零售云在哈市周边开设20余家门店 [9]
宏观深度报告:基于43个国家的比较,我国服务消费比重是否偏低?
东吴证券· 2025-07-04 19:19
总量比较 - 我国消费率偏低,服务和商品消费均有提升空间,2019年我国居民消费率39.3%,商品消费率比43国平均低8.6个点,服务消费率低7.3个点[5] - 与人均GDP 2.5万美元以上国家比,我国服务消费比重偏低;与2.5万美元以下国家比,比重不低,2019年我国人均GDP 1万美元左右、服务消费比重53.8%,高于同等水平国家[2][5] 结构比较 - 八大类消费支出中我国与其他国家结构差别不大,“其他用品与服务”差异大,我国2.4%,43国平均10.6%,源于统计差别[6] - 居住方面,我国自有住房折算租金占比15.1%、住房维修服务占比3.2%高于43国平均,实际租金占比1.1%低于平均,因毛坯房交付比例高、租房市场规模小[6] - 教育支出占比8.4%远高于43国平均1.4%,收入弹性小,与家庭收入成反比,支出主要在校内,小学校外培训占比26.2%[6][10] - 医疗服务支出占比6.4%,43国平均2.7%,我国排第二,美国最高17.6%,我国医保和商保起步晚,私人支出占比6.0%高于43国平均[6][10] - 交通通信方面,邮递服务占比0.3%高于43国平均,交通服务支出比重低于其他国家,与交通价格和汽车保有量有关[6][10] - 文娱消费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国家,旅游消费占比1.2%不低于43国平均1.1%,餐饮服务占比6.4%与43国平均相当,住宿服务比重预计低于1%,低于43国平均2.0%[6][10] 总结 - 我国服务消费在消费结构里比重不低,偏好基础服务消费,价格偏低,避免“鲍莫尔病”但制约比重提高[85] 风险提示 - 国际比较存在细节误差、数据滞后、广度不足等风险[7][10]
山西:提质惠民 释放“一老一小”消费潜能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3 07:40
丰富"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 推进社区公共场所、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等适老化改造,探索整体推进多层建筑加装电梯 [1] - 推进老年助餐服务发展,分年度推进新建改造一批社区养老工程、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标准化社区食堂 [1] - 积极发展银发旅游,开发"坐着火车游山西""银发旅游列车"等主题旅游线路和产品 [1] - 鼓励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用人单位办托和托幼一体服务,合理设置婴幼儿托育机构服务设施 [1] - 全面落实幼儿园向下延伸办托,向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的普惠托育服务机构发放运营补贴 [1] 促进生活服务消费 - 引导品牌餐饮、住宿企业新建经营网点,扩大优质服务范围 [1] - 开展"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 [1] - 合理布局多层次住宿配置,支持新建高品质酒店或引进知名品牌连锁酒店管理团队 [1] - 培优建强生活服务相关本科专业,鼓励有条件的高职学校增设家政相关专业 [1] - 加强"星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鼓励发展社区型购物中心、便民商业中心 [1] - 支持家政服务、便民维修、养老托幼、社区书店等社区公益性微利型业态发展 [1] 扩大文化旅游消费 - 推动商旅文体等资源整合、业态融合、市场聚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2] - 深化旅游热点门户城市建设,构建宜商宜游宜居的城市消费空间 [2] - 鼓励市区附近景区、商业街区、购物中心等开发夜游消费打卡地 [2] - 鼓励景区景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延长开放时间,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24小时生活圈" [2] - 支持各市结合实际开展景区门票减免活动,发放文旅消费券 [2] 激活文娱体育消费 - 加大体育赛事供给力度,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提升赛事品质 [2] - 持续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等活动 [2] - 建设一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2] - 优化营业性演出审批流程,落实简化跨地区巡演审批程序 [2] - 适当放宽大型营业性演出可售(发)票数量限制,支持太原等地做大做强演唱会经济 [2] 释放冰雪消费潜能 - 培育打造一批具有山西特色的高品质滑雪旅游度假地 [3] - 组织开展"冰雪消费季"活动,支持有条件地区举办高水平冰雪赛事 [3] - 开展冰灯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摄影展、欢乐冰雪周等特色主题活动 [3] - 促销冰雪户外服装服饰、运动休闲装备等商品 [3] -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室外小型滑雪场、滑冰场、室内冰场等群众身边的冰雪场地 [3] - 支持在社区、公园、商业广场、旅游景区(点)建设冰雪娱乐设施 [3]
重庆税务:50余场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一起益企”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40
中小企业服务行动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17个部门共同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6月开展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1] - 重庆税务部门聚焦中小企业诉求,开展50余场服务活动,覆盖近5000户次中小企业,解答涉税问题约680个[1][3] - 服务内容包括税费政策讲解、办税流程指导、高频涉税风险提示等,累计发放资料40余份[1] 合规管理指导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中小企业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杜绝涉税违法行为[2] - 重庆税务部门通过集中培训、线上直播等形式讲解税费政策和操作流程,600余户中小企业参与学习[2] - 针对新办企业举办"开业第一课"专题培训,40余户新成立中小企业参加,重点讲解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等[2] 行业针对性辅导 - 税务部门针对不同行业开展针对性辅导,如为10余家服装制造企业讲解税费政策[3] - 向餐饮住宿企业发放"简易记账手册",帮助规范成本归集,有企业因此优化采购流程降低成本[3] - 巫山县某火锅连锁店通过合规优化,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3] 科技创新支持 - 发布《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税费优惠政策摘要》,组建科技政策服务专班[4] - 走访43家中小型科创企业,讲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4] - 点对点辅导企业规范研发费用归集,某公司2024年度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额400余万元[5] 专精特新企业培育 - 重庆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超6000家[5] - 建立常态化走访座谈机制,"一户一策"服务专精特新企业,6月提供直通服务411户次[5] - 协助拟IPO企业完善税务内控体系,某半导体企业拥有创新专利220余项,年提供新产品样本近2万种[5] 创新成效数据 - 2024年1-5月重庆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0.3%[6]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7.1%[6]
晶采观察|服务消费迎新利好 释放哪些重要信息?
央广网· 2025-06-28 21:23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重点举措,明确金融促消费的"路线图" [2] - 政策涵盖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领域金融供给、挖掘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提升消费供给效能、优化消费环境和政策支撑保障等六个方面 [2] 服务消费重点领域 - 政策特别强调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的信贷投放,重点丰富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类金融产品 [3] - 养老领域推出"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执行至2027年末 [2] - 支持养老机构改善居住环境、引进先进医疗护理设备,带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3] 创新融资模式 - 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适当延长贷款期限 [3] - 积极开展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业务,促进激发改善型服务消费活力 [3] 服务消费市场表现 - 今年前5个月,服务零售额增速领先商品零售额 [4] - 暑期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服务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4] 支付便利化建设 - 支持金融机构聚焦"食、住、行、游、购、娱、医"等重点消费场景,持续推进支付便利化建设 [4] - 提升现金、银行卡、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等各类支付方式的兼容性 [4] 服务消费发展空间 - 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仍然偏低,有较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4] - 需要金融部门等多部门持续发力,夯实产业支撑,满足民生需要 [4]
提振扩大消费需要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搜狐财经· 2025-06-26 07:10
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 - 我国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多层次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为消费市场稳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1][2] - 人民银行报告显示该体系在2025年第一季度持续发挥稳定作用 [2] 金融促消费政策导向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推出19条举措,涵盖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挖掘消费潜力等六个方面 [1] - 政策明确支持金融机构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额度、期限和利率 [2] - 鼓励金融机构在商品消费领域做好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在服务消费领域创新文化旅游、体育等融资模式,在新型消费领域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支持渠道 [5] 供给侧金融支持措施 - 金融需成为产业升级"催化剂",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消费产品和场景质量,推动消费与产业升级协同 [1][4] -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信贷投放,支持家电以旧换新、家装焕新等企业 [4] - 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以强化资金供给 [4] 消费信贷与普惠原则 - 消费信贷应坚持适度普惠原则,既满足当下需求又不盲目刺激,避免"大水漫灌" [5] - 通过精准识别需求降低消费门槛,创新信贷产品,加大对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支持 [3] - 指导意见强调通过精准滴灌满足特定场景金融需求,助力疏通消费链条节点 [3][5] 消费升级与产业联动 - 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需通过金融引导供需良性循环 [4] - 金融支持报废机动车回收、家电回收等循环经济领域,促进消费与产业升级平衡 [4] - 短期刺激与长效机制结合,消费升级与适度消费并重,形成可持续动力 [1][5]
六部门联合发布指导意见明确方向重点—— 加大金融支持提振消费力度
经济日报· 2025-06-25 06:07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供需两端强化服务以释放消费潜能 [1] - 政策将消费作为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推动经济从生产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型 [1] -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外需支撑作用减弱,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加速形成 [1] 金融支持消费的三大重点领域 - **商品消费**:以旧换新政策推动耐用品消费,去年商品消费支出占GDP比重与美国相当 [2] - **服务消费**:发展空间较大,去年居民服务消费占GDP比重18%(发达国家约40%),央行设立5000亿元再贷款支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等行业 [2][3] - **新型消费**:探索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新渠道,支持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新模式 [3] 具体政策措施 - **商品消费**:优化消费信贷产品,强化外贸企业拓内销的金融支持,完善内贸险服务 [2] - **服务消费**: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领域的融资支持,创新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融资模式 [3] - **新型消费**:鼓励金融机构与商家合作开发定制化金融产品,为消费者减费让利 [3] 市场机遇与实施路径 - 消费金融面临结构性机遇,市场规模扩张与格局优化并存,金融机构需差异化竞争 [4] - 央行将加快政策落地,监测金融机构对消费领域的支持力度 [4]
全面构建金融服务体系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上海证券报· 2025-06-25 02:12
金融支持消费政策 - 增加对批发零售、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领域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挖掘基础性服务消费潜力 [1] - 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促进改善性服务消费活力 [1] - 中国人民银行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服务消费领域金融供给 [1] - 探索金融支持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的有效渠道和方式 [1] - 加强金融创新,支持发展体验消费、智能消费、定制消费等消费新模式 [1]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 实施好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 [2] - 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 [2] - 加快推进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和融资服务机制健全完善,增加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3] - 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3] 强化消费基础设施 - 围绕文旅体育设施、赛事演艺场馆、医疗养老设施、通信基站、充电装备、适老改造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 [3] - 优化消费支付服务、健全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助力优化消费环境 [3] 政策实施与监测 - 中国人民银行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动《意见》各项政策实施落地,强化跟踪监测,指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大消费领域金融支持力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