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影视制作
icon
搜索文档
近两年最吸金的行业,有人一次性赚2.5亿
36氪· 2025-04-29 09:23
中国短剧出海美国市场概况 - 截至2024年10月,超过100款中国短剧平台在海外活跃,下载量超2.8亿次,内购收入达4.9亿美元(35亿人民币),其中美国占70%市场份额 [1] - 典型短剧单部成本约20万美元(145万人民币),收入可达数百万美元,爆款如《离婚的亿万富翁继承人》创下3500万美元(2.5亿人民币)票房 [1] - 行业制作周期短:拍摄1-2周+后期4-6周,单部60-100集,每集2-3分钟,头部平台日均上线10部新剧 [1][9] 行业爆发驱动因素 - 2023年好莱坞罢工导致传统影视产量下降40%,大量失业演员和制作团队转向短剧,为行业提供人才储备 [3][9] - 疫情后美国影视项目休眠,90%中国影视留学生进入短剧行业,制片薪资较传统岗位翻倍至7000美元/月 [25][27] - 电视电影(类似短剧形式)产量因罢工减半,观众转向短剧,平台日均上线量较初期增长5倍至5-10部 [9] 内容制作与本地化策略 - 80%剧本源自中国已拍摄内容,但需深度本地化:替换长寿面为纸杯蛋糕,规避强制爱等文化敏感点 [14][15] - 热门题材:霸总/复仇/虐恋占主流,运动类(赛车/橄榄球)和狼人题材崛起,穿越/重生类遇冷 [20] - 表演风格调整:减少台词描述性指令,鼓励演员按英文语境改编,单场戏拍摄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 [17][22] 制作成本与资源配置 - 拍摄成本快速上涨:8天制作成本从13万美元升至18万美元,一线演员日薪达1500-2000美元 [24] - 场景租赁价格飙升:400平米豪宅日租金从2000美元涨至3000美元,常见场景包括办公室/医院/豪宅等 [22][24] - 制作团队以中美双语女性为主导,演员选择偏好高大成熟男性(非小奶狗类型),演技与外貌并重 [20][22] 用户画像与付费模式 - 核心受众为25-40岁白人女性,35-40岁占比最高,银发群体(退休高收入者)成为新开发方向 [54][55] - 付费模式分单集付费(全剧约几十美元)和订阅制(月卡100美元),付费卡点设置在剧情高潮处 [47] - 意外发现:翻译剧占平台收入40%,狗血剧情引发猎奇消费,如黑人保安观看中国男主打脸剧情 [52] 市场竞争与趋势演变 - 2024年出海平台超80家,头部企业排名变动剧烈(某公司从第8名滑落至第20名) [46] - 内容精品化趋势明显:逻辑性增强,灯光/镜头追求电影感,同质化问题引发从业者担忧 [37][39] - 用户结构上移:从预期下沉市场扩展至小学校长、医生等中高收入群体 [42]
“火出圈”的短剧,怎么拍出来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9 08:59
短剧行业发展趋势 - 短剧在短视频平台迅速风靡 吸引大量用户并拓展至东南亚市场 [1] - 用户反馈显示短剧具有剧情紧凑、演技在线等特点 形成高粘性观看习惯 [1] 陵水海风国际影视基地运营情况 - 基地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 配备90余种智能联动拍摄场景 实现高效"移步换景"拍摄 [2] - 自2023年8月开放以来已接待超60个影视项目 吸引40余家产业链企业入驻 [2][3] - 采用"基金+基地+运营"创新模式 提供从内容生产到发行的全链条服务 降低30%制作成本 [3] 陵水短剧产业生态建设 - 形成以"短剧出海"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已服务30余个剧组选角及协拍需求 [3] - 依托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 建立包含翻译、发行、版权保护的完整海外发行链路 [3] - 整合海归小镇与科技园片区 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园 实现产教联动发展模式 [4] 产业招商进展 - 2025年全球招商大会签约20家数据及文化传媒企业 聚焦短剧影视、游戏动漫等出海赛道 [6]
郭靖宇:投资过亿的微短剧定档,后面还有...
搜狐财经· 2025-04-28 22:22
长信传媒的战略布局 - 公司坚持IP系列化开发战略,同时布局长剧和短剧市场,以"无名有酒凌风醉,短剧长青烟雨游"表明战略决心 [1] - 在长剧领域坚守原创IP开发理念,拒绝跟风悬浮仙侠剧,坚持历史真实背景的深度开发 [3] - 短剧领域采取精品化路线,推出投资过亿的《狮城山海》等作品,并与腾讯视频、优酷等平台合作 [5][7] 长剧IP开发成果 - 《唐朝诡事录》系列成为标杆案例,第一部拍摄213天,第三季已拍摄六个月,体现深度开发理念 [3] - 该IP已衍生音乐剧(两轮巡演接近回本)、沉浸式剧场(全国20余家)、主题乐园等多元化变现渠道 [5] - 公司强调原创IP价值,拒绝长期为网络小说和流量明星"打工"的行业现状 [5] 短剧项目储备 - 五大短剧项目:投资超1亿的《狮城山海》、IP改编的《鉴定》、经典续作《灵魂摆渡·十年》、神话题材《烟雨神游记》、竖屏短剧《女神酒店》 [5][7][9][10][13] - 储备项目《马背摇篮》聚焦革命历史题材,体现社会责任感 [19] - 竖屏短剧领域早期投入较大(2020年三部投资600-700万),但经历商业挫折 [13] 短剧行业观察 - 竖屏短剧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达600-700亿元,可能形成独立艺术门类 [15] - 行业共识认为长剧团队做短剧并非降维打击,需转变对短剧"产品属性"的认知偏见 [13] - 短剧为新人提供机会,未来行业人才可能多数有短剧创作经历 [16] - 爱奇艺"保底加分账"政策被视为推动精品短剧发展的关键机制 [18] 创作理念与行业趋势 - 强调"长期主义",不追求短期利益,如《唐朝诡事录》IP经过多年培育才实现多元变现 [5] - 神话题材被视为文化基石,《烟雨神游记》计划作为终身开发项目 [10] - 认为精品短剧与长剧界限将模糊化,短剧将承担更重要的艺术和社会责任 [19][21]
我在日本拍短剧,爆了
36氪· 2025-04-28 07:57
短剧行业日本市场发展现状 - 日本短剧市场从2023年开始兴起,本土化短剧如《お嬢様のパワハラ退治》成为爆款,采用日本演员和场景,主打逆袭爽文情节[7][9] - 短剧出海平台从北美转向日本市场,初期以译制剧为主(如《龙年大吉之衣锦还乡》),后逐步发展本土化自制剧[10] - 日本短剧翻译市场形成标准化报价体系,约350元/部或按分钟计费,成为年轻人热门兼职[10] 产业链与商业模式 - 承制方负责剧本本土化改编(如将精神病院情节改为别墅软禁)、演员招募(通过LINE或事务所)、场地选择等全流程[13][14][15][16] - 拍摄成本极低(10万日元级),导演/摄影门槛宽松,非专业人员可快速入行,华人资源群形成自由职业者供给池[17][18][19] - 典型剧组配置精简,工作人员需身兼数职(如导演兼摄影),日薪约1500-3000元[18][19][30] 跨国合作挑战 - 中日团队工作节奏冲突:日本团队难以适应15小时/天的拍摄强度,出现消极怠工现象[23][26] - 文化差异导致制作矛盾:日本道具偏好优衣库风格,与中国平台要求的戏剧化审美冲突[27] - 法律风险暴露:中国导演掀裙行为引发报警事件,促使优先选择有日本背景的中国导演[29] 市场竞争格局 - 2023年日本本土企业加速入场:DMMcom年投资20亿日元,吉本兴业计划年推50个项目[32] - 电视台资源介入提升制作规格,如朝日电视台合作项目《大富豪のバツイチ孫娘》登顶应用商店榜单[33] - 韩国市场成为新拓展方向,预计2024年6月上线中韩合作短剧[37] 中日制作差异 - 日本团队作品被评价为"压缩版长剧",缺乏短剧特有的节奏感和狗血反转[35] - 匠人精神导致创新不足,日本编剧难以掌握短剧剧本结构,拍摄流程未形成标准化体系[35] - 中国团队凭借成熟方法论保持优势,但面临本土企业的人才价格竞争(日本人才"又便宜又好用")[33][35]
为匹配公司战略转型 唐德影视等多家公司更名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09:16
公司更名情况 - 唐德影视将于2025年4月25日更名为"浙江华智数媒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华智数媒",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以匹配公司"打造影视新生态,构建产融新平台"的战略转型 [1] - 莱茵体育已于2025年2月14日更名为"成都新天府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变更为"天府文旅",证券代码保持不变,以凸显公司主业特性和战略定位 [2] - 金猫银猫集团建议更名为"珠峰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因公司主要业务为珠宝新零售,贡献了2024年上半年收入的97%以上 [2] - 瑞普生物由"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瑞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因业务范围已扩大,公司生产基地分布于8个省市,拥有20多家分子公司,产品远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中航电测因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中航工业成飞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而更名为"中航成飞" [3] - 正威新材因重要股东持股数量及比例变化而将证券简称改回曾用名"九鼎新材" [3] 更名原因分析 - 唐德影视更名是为了更好地契合公司战略转型,加强品牌辨识度和市场影响力,反映未来发展方向 [1] - 莱茵体育更名是为了聚焦业务板块和战略定位,提升品牌形象,促使公司名称与产业布局相匹配 [2] - 瑞普生物更名是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及业务发展需要,变更名称更加适合当前产业布局情况 [3] - 上市公司更名可能会提高估值,但前提一定是企业内核发生变化,要名副其实 [3]
首部投资过亿的短剧要来了
快讯· 2025-04-24 20:54
在4月24日举行的"2025首都视听节目春交会"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副会长、长信 传媒董事长郭靖宇透露,目前市场上第一部投资过亿元的短剧《狮城山海》,将于近期播出。(证券时 报) ...
业绩承压 传统长剧公司为自救寻“短”
中国经营报· 2025-04-24 15:43
行业整体表现 - 2024年传统长剧集制作公司普遍面临收入下滑,头部公司华策影视营收19.39亿元同比减少14.48%,扣非净利润1.7亿元同比减少41.55% [1] - 慈文传媒营收3.66亿元同比减少20.63%,但通过成本控制实现扣非净利润1285.1万元同比扭亏 [1] - 柠萌影视营收6.57亿元同比减少46.25%,净利润由盈转亏至-1.9亿元 [1] - 行业新剧备案量和上新量缩减,2024年上新国产新剧总集数7610集同比减少14% [4] 逆势增长公司分析 - 稻草熊娱乐营收同比增长33.6%至11.25亿元,净亏损收窄98.06%至-212.4万元,主要依赖剧集《漂白》单部授权费2.39亿元 [2][3] - 欢瑞世纪营收同比增长14.6%至3.84亿元,但影视剧销售收入5.87亿元同比下降5.15%,艺人经纪业务收入暴增86.86%至2.34亿元 [2][3] 业务转型尝试 - 慈文传媒拓展演唱会业务实现1213.65万元收入,同时有4部微短剧在制作中 [3][7] - 欢瑞世纪与上海阶跃星辰合作开发短剧Agent产品,探索AI技术在影视应用 [7] - 华策影视2024年推出7部微短剧,柠萌影视储备《三十而已2》等IP续作并布局"影剧联动" [6][7] 微短剧战略布局 - 柠萌影视2023年短剧《二十九》播放量11.7亿次,但2024年短剧营销成本占比超80%,投流费用激增导致销售开支同比增长70.7%至1.58亿元 [6] - 行业分析师认为长剧集公司凭借IP储备和制作经验,在横屏短剧赛道具备后发优势 [7] 行业趋势观察 -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指出长剧数量下降可能导致产业活力减弱和人才流失 [4][5] - 行业呈现"提质减量"特征,头部公司普遍将微短剧视为战略突破口 [6][7]
光线传媒借《哪吒2》首季大赚20亿 股价跌50%基金三个月减持2.17亿股
长江商报· 2025-04-23 08:46
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表现 - 营业收入29.75亿元 同比增长177.87% [2][4] - 归母净利润20.16亿元 同比增长374.79% [2][4] - 扣非净利润20亿元 同比增长380.71% [4] - 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超过2018至2024七年总和22.97亿元 [5] 核心驱动因素 - 主控电影《哪吒2》票房达157.04亿元 [2][6] - 影片贡献营业收入约30亿元 [2][8] - 通过衍生品开发及海外发行拓展IP变现渠道 [8] - 密钥第三次延期至5月31日延长收益周期 [6] 动画业务战略布局 - 17部动画电影在制作中 其中《三国的星空》《非人哉:限时玩家》预计年内上映 [10] - 出资12.2亿元收购北京棫霖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获取办公资产 [10] - 动画团队已成为公司最大业务单元并持续扩招人才 [10] - 货币资金55.03亿元与理财产品10.49亿元提供资金支持 [11] 市场反应与资金动向 - 股价较年内高点41.68元/股下跌50%至20.46元/股 [12] - 基金持股从2024年底3.14亿股减持至9666.36万股 累计减持2.17亿股 [3][12] - 单日股价大跌9.23%反映市场对盈利可持续性关注 [2][12]
一季度剧集市场大盘增长稳健
深圳商报· 2025-04-23 06:41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长剧集总播放量达299.1亿,同比增长7.3%,其中网剧179.86亿、电视剧119.24亿,显示行业稳健增长态势 [1] - 新剧贡献总播放量87%,老剧仅占13%,新剧成为市场核心增长引擎 [1] - 单日播放量均值3.48亿,单日播放量超均值天数达46天(1月19天、2月19天、3月8天) [2] 内容供给与结构 - 长剧集上新数量达92部,同比增长26%,其中网剧68部、电视剧24部,市场供应充足 [1] - 20集以下短篇剧集新增5部,行业呈现明显短篇化趋势 [1] - 短篇剧集通过降低制作成本、集中呈现核心情节,更契合快节奏观剧需求,成为重要创作方向 [2] 头部内容表现 - 单日最高播放量超6000万的爆款剧集达4部,包括《国色芳华》《大奉打更人》《漂白》《难哄》 [2] - 《漂白》单日最高播放量达8492.34万,头部内容强势拉升大盘表现 [2] - 爆款剧集通过精湛制作、出色表演引领市场潮流,提升行业关注度 [2] 内容质量提升 - 豆瓣评分7分以上剧集达19部,同比增加90%,其中8分以上增加2部,7-8分增加9部 [3] - 高分剧集数量增长反映观众对高品质内容追求及创作者对质量重视 [3] - 品质提升为行业树立更高质量标杆,激励制作水平持续优化 [3]
像乔布斯一样制造《白雪公主》
雪豹财经社· 2025-04-22 21:43
1937年迪士尼与《白雪公主》的成功 - 1937年迪士尼推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白雪公主》,最终总投资超过100万美元,获得800万美元票房,首映5个月后偿还所有债务 [2][5] - 该片对动画产业产生深远影响: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动画电影,衍生出世界上第一张电影原声带,录像带市场最畅销动画片,开创系统性IP授权商业模式 [5] - 采用多平面摄影机等新技术,近600名员工完成25万张图画绘制,总工作量约200年工时,制作成本达每英尺200美元(普通动画短片最高75美元/英尺) [5] 迪士尼的商业策略与行业影响 - 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坚持"永远给观众看简单的喜剧"的商业片天条,将动画电影地位提升至与真人电影平起平坐 [5] - 《白雪公主》使动画从电影院暖场短片(通常7-14分钟)转变为能产生高额利润的主流娱乐形式,《纽约时报》曾提议动画可能是摆脱大萧条的出路 [5] - 公司此前已创造多个第一:第一部有声电影《蒸汽船威利》、第一部彩色电影《花与树》 [5] 乔布斯与迪士尼的跨时代关联 - 史蒂夫·乔布斯被评价为"爱迪生、亨利·福特、沃尔特·迪士尼和猫王的合体",其iPhone与《白雪公主》同属过去100年在艺术、技术和商业上同时带来变革的产品 [7][10] - 乔布斯40年后将皮克斯以74亿美元出售给迪士尼并加入董事会,二者在"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的定位存在70年时空跨度 [7] - 两位企业家共同特点包括:非首创但发扬光大技术、完美主义细节把控、极简产品哲学、个人权威魅力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