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大禹节水2024年营收突破43亿,净利润增长61.81%,但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43.55%
金融界· 2025-04-23 15:4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总收入43.79亿元 同比增长26.83% [1][4] - 归属净利润8112.79万元 同比增长61.81% [1][5] - 扣非净利润1901.74万元 同比下降43.55% [1][5] - 毛利润7.78亿元 较2023年8.26亿元有所下降 [4]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5.97亿元 同比大幅改善 [6] 业务运营 - 新签订单53.14亿元 规模居行业同类民营企业首位 [7] - 业务覆盖全国除上海和港澳台外所有省级行政区 [7] - 国际市场拓展至越南、乌兹别克斯坦、古巴及非洲地区水电站设计业务 [7] - 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农业研究大学联合成立"中哈旱区高水效农业国际联合实验室" [7] 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金额1.24亿元 同比下降20.51% [6]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降至2.83% [6] - 运营业务通过"智慧水库管理系统"实现水位监测和水量调度全数字化 [8] - 禹安公司累计运营水库270座 运营效率提升40% [8] - 慧图科技采用"数字孪生+物联网"技术 覆盖全国20省市灌区及水文监测项目 [8] 经营挑战 - 毛利润下滑显示成本控制存在压力 [4][9] - 净利润增长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 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益和政府补助 [5][9] - 研发投入减少可能影响技术创新能力和长期竞争力 [6][9]
广州番禺企业组团进京揽才
中国青年报· 2025-04-22 20:00
在此次招聘活动中,广州市番禺区聚焦低空智能技术、科技农业、非遗中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突 出"产业引才、政策护航、名企直聊"三大亮点,组织广汽集团、海大集团、小鹏·汇天、番缆集团、白 云山潘高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番禺中心医院等重点企业(单位)参加。活动同步开通线上平台,近 150家企业入驻招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陈宇龙 记者 林洁)近日,"百万英才汇南粤"2025年N城 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行,广州市番禺区派出由多家重点企业(单 位)组成的"超强引才团",与首都高校人才双向奔赴,推出算法工程师、生物研发工程师、医药专业岗 等岗位1000多个。 "百万英才 汇南粤"2025年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北京站)现场。受访者供图 广汽集团 在招聘会上宣讲。受访者供图 曾参与番禺区"北京高校人才体验实践活动"的北京大学应届毕业生高茗萱,此次化身"引才大使"带着同 窗好友来到了招聘会现场。她解释自己选择番禺"作为职业规划首站"的原因:"去年在番禺区深度探访 时,我参观了广汽研究院和小鹏汇天,看到了番禺在低空经济、智能网联的前瞻性布局,而且还有人才 公寓、科研资助等政 ...
现代农业科技总部,落地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快讯· 2025-04-22 11:11
土地交易与项目规划 - 白云区供销总公司竞得白云湖数字科技城商业商务用地 宗地面积约1.69万平方米 计算容积率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 [1] - 将建设现代都市农业智汇大厦项目 打造现代农业科技总部 [1] 产业发展方向 - 项目聚焦现代都市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集成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展示及数字服务功能 [1] - 采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科技赋能农业 构建综合性产业聚集平台 [1]
先正达集团:AI应用助田间管理迈入数字化时代
中国化工报· 2025-04-22 10:31
政策支持与行业趋势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并拓展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场景 [1] -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推动农业领域变革 实现精准种植、高效管理和可持续生产 [1] Cropwise数字平台 - 平台利用遥感、卫星图像等技术分析土壤、气候、病虫害等多源数据 提供全周期农艺决策支持 [1] - 可将决策关联到农业机械完成自动化作业 大幅提高农事生产效率 [1] - 已在全球超过25个国家使用 超过14亿亩农田接入该平台 [1] - 正在开发生成式AI聊天机器人功能以探索农业新可能性 [1] CropwiseAI系统 - 基于先正达集团20年积累的卫星图像、天气模式数据及超过8万个作物生长阶段观察记录开发 [2] - 聊天机器人可在实时对话中提供定制化种植建议 包括投入品应用、品种分布及病虫害防控 [2] - 应答速度较人工农艺师快5倍 相应产量提高达5% [2] - 经过人工评估及与大语言模型对比验证 确保信息简洁性、相关性与准确性 [2] MAP智慧农业平台 - 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为核心构建综合性线上平台 [3] - 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包括播前分析、种植监测、病虫害预警、产量预估等功能 [3] - 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可在几秒内诊断田间病虫害类型并提供防治方案 [3] - 注册用户超200万户 活跃用户超30万户 覆盖面积超1亿亩 [3] - 2024年帮助种植者实现亩均收益增加8% 作物平均增产8%至15% [3] 精准农业解决方案 - 变量植保和精准水肥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装备与AI技术融合 实现平均节约水肥10% [4] - MAP beSide品控溯源体系基于区块链技术 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数据 [4] - 消费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农产品生长环境和质量报告 [4] 玉米精准定位系统 - 国内首个玉米品种晋级与精准定位决策系统 将全国玉米核心生态区细分为6万多个网格 [5] - 依托卫星遥感和农业环境算法 整合气象、土壤和历史产量等信息 [5] - 为每个网格提供环境赋值 划分品种适宜区、次适宜区和非适宜区 [5] - 帮助育种家快速完成品种优劣势分析和适宜区域定位 [5] 发展战略 - 公司将持续深化数字化转型 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致力于实现高产、高效、可持续的农业愿景 [5]
银行业支持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时报· 2025-04-22 09:40
农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 绿控农业在稻田巡检中使用两款机器狗 其中"小胖"搭载360度旋转摄像头 多线程激光雷达和DeepSeek深度学习算法 监测作物生长 环境和病虫害迹象[1][2] - "小瘦"搭载地形自适应系统和柔性关节六轴传感器 可灵活调整双足高度并在复杂地形稳定巡检[2] - 公司计划推出采摘机器人等产品 将人力从重复劳动中解放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3] 银行金融支持模式 - 农业银行四川新都支行通过"政采e贷"产品 直联政府采购平台 将企业中标合同转化为信用额度 快速完成贷款投放[3] - 邮储银行为安徽有余瓜蒌食品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建设8000平方米智能化育苗大棚 配备温湿度自动控制和光照调节设备[7] - 中信银行与隆平高科建立"种源+技术+金融"生态圈 为示范基地提供中长期信贷资金 带动粮食单产提升12%[9] - 建设银行江苏泰州分行为常隆农化投放2000万元供应链融资贷款 用于支付上游供应商货款[10] - 农业银行河北廊坊分行为艳芬家庭农场累计投放78万元"惠农e贷"信贷资金 支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12]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要求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5]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 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6%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75%[6] - 邮储银行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支持智慧农业 绿色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型升级[7] - 建设银行打造涉农产业"圈链群"特色服务模式 着力提升乡村产业服务水平[9] 农业特色产业升级 - 隆平高科采用数字化管理手段 对农田灌溉 施肥 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精准控制[9] - 常隆农化乙草胺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0年稳居第一 多个产品位居全国细分市场前列[10] - 艳芬家庭农场大力发展采摘经济 实现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 点燃乡村旅游热情[11]
让科技触角通达沃野田畴
人民日报· 2025-04-22 06:21
农业科技应用 - 无人机、育秧流水线、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春耕中广泛应用,水肥一体化、绿色生物防控技术效果显著 [1] - 截至4月17日全国春播粮食进度近两成,略快于上年 [1]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持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农业应用 [1] - 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强化,覆盖种源技术攻关、丘陵山区农机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1] 产量目标与技术需求 - 2025年粮食产量目标1.4万亿斤,依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1] -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协同配套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 [1] 单产提升挑战 - 主要粮油作物大田亩产与试验田产量存在明显差距 [2] - 需通过农技推广服务网、农业社会化服务实现"多技术集成、大面积普及"均衡增产 [2]
农业强首先要科技强
经济日报· 2025-04-22 06:04
文章核心观点 建设农业强国需依靠科技,要提升农业科技原始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发挥协同效应和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以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 [1][4] 农业强国与科技的关系 - 农业强国的五大共同特征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全领域推进农业科技装备创新是科技装备强的抓手,是农业强国建设的后劲 [1]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农业领军企业都需要科技,没有科技装备,农业其他方面将失去依靠 [2] 我国农业科技现状 -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进步显著,整体已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但还不是农业科技强国,存在成果转化和推广的突出问题 [2] 提升农业科技的措施 - 发挥协同效应,解决创新主体各自为政等问题,开展体系化科研攻关,吸收借鉴世界经验建设新型研发机构 [3] - 提升创新整体效能,解决农业科技和产业经济“两张皮”现象,面向产业实际选准方向和选题,统筹种业、农机、农业信息化等 [4]
巴彦淖尔为土壤“问诊”为丰收“开方”
内蒙古日报· 2025-04-14 10:03
据悉,该课题组主要开展以下工作:研发并推广应用设施大棚绿色安全土壤盐化抑制剂、微生物环 境调节制剂、功能性炭基肥料制剂;研发并应用大棚地力提升功能性制剂产品配套灌溉与施用制度。 2024年,该课题组开展了3种功能性炭基肥、2种微生物环境调节剂、2种土壤盐化抑制剂田间试验,初 步筛选出2款对土壤水分适应性强、能显著提升蜜瓜产量和品质的土壤改良剂。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根本,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农作物的生产状况。该课题实施以来,技术人员 已连续两年开展土壤取样工作,结合大棚内安装的智能监测设备,及时监测大棚作物播前、生育期、收 获后的土壤水分、盐分、养分、空气温湿度、地下水位等指标的动态变化过程,为大棚蜜瓜及其他果蔬 种植提供精准化灌溉施肥决策依据和支撑。 "今年要继续落实好各项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抓好不同试验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监测,强化产 前、产中、产后田间管理,确保试验结果更精准、试验数据更翔实,通过一系列科学、高效的措施,为 全年农作物增产、种植户增收奠定坚实基础。"巴彦淖尔市农牧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晓红说。 近日,巴彦淖尔市"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课题组技术人员深入大棚田间,采集播前土壤样品,监 测土壤盐分 ...
苏州农业用大数据腾“云”驾“物”
苏州日报· 2025-04-14 08:23
稻麦精细生产管理大模型依据"作物云"数据库提供的稻麦生产人、地、物及遥感信息,将建立苏州 全市所有农户生产画像,提供稻麦周年生产过程中的农情预测和精细管理指导,包括对长势异常、灾害 影响、生产滞后等情况进行预警,提出补种、控旺、追肥等农事措施建议和提醒,目前,已在张家港 市、相城区等地的农情调度业务中使用。 "农技指导专家"与"农情调度管家"是农业科技领域的"AI智能体",将成为农户和农业管理人员不可 或缺的好帮手。据介绍,两个"家"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简化信息交互流程,实现在作物云平台内信息的智 能交互,用户即使不具备专业的技术背景,仅用口语化的形式也可以完成信息交互,实现农情信息的掌 握。通过在地方实践的反馈,开发方将对其不断地微调和编排,使其具备精准农情调度和个性化农技指 导的能力。 通过"作物云"获取的"人、地、物"数据准确率超过95%,实现了从农户拍照申报到补贴发放的全自 动化,无需人工参与。同时,"作物云"提供面向播栽、倒伏灾害、成熟、收割等农业生产进展的监测及 统计服务,实现农情实时调度,以收割进度为例,"作物云"已实现遥感监测收割进度,频率为3天一 次。 此外,"作物云"的作物精准测产功能,可以通 ...
无人机给麦田“做CT”“开处方”精准施肥
新华日报· 2025-04-10 09:0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在张家港市举办的小麦智慧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上展示了由南京农业大学团队研发的智慧变量施肥技术 [1] - 该技术使用消费级无人机进行高空拍照以监测小麦苗情长势并构建苗情指数空间分布图 [1] - 基于分布图生成“处方图”后使用大载重植保无人机按图精确定量施复合肥 [1] 技术操作与效率 - 消费级无人机一次飞行可至少覆盖60亩农田适应大规模作业要求 [2] - 团队研发的SmartFly软件支持两台无人机飞手使用同一账号便于图片传导 [2] - 技术操作流程包括无人机巡田、照片拼接生成色块图并导入植保无人机后台后由飞手设定参数进行作业 [2] 经济效益与推广 -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该无人机变量施肥技术每亩使用成本仅为5至6元 [2] - 该技术可使氮肥施用量减少近20%同时每亩净利润增加60多元 [2] - 该项技术于去年研发应用已在睢宁洪泽涟水等地投入使用并计划进一步推广因许多农户现有植保机可搭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