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果零售
icon
搜索文档
ESG解读|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付费会员年减30余万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33
公司战略与消费者关系 - 董事长余惠勇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的商业理念 强调不迎合消费者但坚持品质 同时优化成本降价 [2] - 言论引发舆论争议 被指"傲慢"并加剧价格敏感度 48小时内登上热搜首位 [4] - 公司回应称视频内容存在误解 内部正沟通处理 [4] 品控与消费者权益 - 2024年ESG报告显示农残检测项目扩展至300项 开展3次食品安全审计和14次培训覆盖3万余人次 [5] - 推出"明厨亮灶"行动 43家门店上线果切直播 建立"三级召回制度"承诺24-72小时内启动召回 [5] - 实际品控问题频发 315期间被曝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子公司曾因农残超标受罚 [6]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近2300条投诉 涉及坏果不赔 价格虚高 夸大宣传等问题 [7] 会员与经营数据 - 2024年末会员总数9074.3万同比增长8.1% 但付费会员数减少27.1%至85万人 [9] - 消费降级下转向高性价比路线 毛利率从11.5%暴跌至7.4% 形成"越促越亏"循环 [9] - 加盟店数量从6081家锐减至5116家 净减少965家 日均关店近3家 [10] - 加盟店收入占比超70% 但年收入从85亿锐减至74亿 单店年均收入从88万降至79.6万 [10] 加盟商政策与竞争环境 - 供应链压货导致加盟商存货周转天数高于行业 收取毛利8%-30%分成 三无退货损失加盟商承担40% [11] - 北京 武汉超30%门店亏损 重庆加盟商因强制压货及高额抽成亏损30万后关闭2家 [11] - 社区团购 直播电商冲击显著 价格优势分流客源 与ESG报告中"资源共享和运营优化"表述不符 [11] - 强制压货致加盟商滞销品占比50% 高额抽成损害利益 与"互利共赢"目标背道而驰 [12] 市场表现与股价 - 2024年近五年首次亏损 股价暴跌超80% 市值蒸发近80亿港元 2025年一度跌破1港元 [12] - 董事长争议言论发酵后 8月11日港股盘中一度跌8% 收盘报1.77港元/股涨幅1.72% [12]
财经观察丨月薪两万吃不起?风波中的百果园:超90%为加盟店,一年闭店966家
搜狐财经· 2025-08-12 17:55
公司创始人言论与市场反应 - 创始人余惠勇回应价格争议 强调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且价格差异可达四五倍[3] - 公司定位为教育消费者成熟而非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取短期利益[3] - 言论引发网络热议 部分消费者批评教育消费者态度[7] 产品定价策略与市场对比 - 社交媒体存在高价吐槽案例 包括一个苹果23.5元和一个西瓜90元等具体价格[8] - 第三方比价显示部分水果均价差距不大 但果切产品价格相对偏高[8][10] - 公司坚持不降低品质换取低价 拥有数千万会员基础[7] 加盟商业模式分析 - 加盟店占比超90% 2023年6081家加盟店贡献99.4%产品销售收入[12] - 加盟总投资约23万元 包含5万加盟费和6万装修费等固定成本[12][14] - 加盟商毛利率约30% 损耗率3% 预计回本周期2年[14] 产品质量与品牌信任危机 - 2022年曝光卖隔夜果切和变质水果问题 涉事门店停业整顿[17] - 2024年3·15期间武汉门店被曝将腐烂水果做高价果切[18] - 2025年6月仍有消费者投诉荔枝严重发霉问题[19] 财务表现与战略目标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1% 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20] - 门店数从2023年6093家减少至2024年底5127家 净关店966家[20] - 公司制定万店千亿战略目标 计划门店超万家且营收达千亿级[20] 历史发展与运营特色 - 2001年以400元起家 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超40万元[16] - 实施三无退货政策 无需小票实物理由即可退货[14] - 招股书显示加盟商承担存货风险 公司风险有限[15]
月薪两万吃不起“水果刺客”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
新浪证券· 2025-08-12 17:24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创始人宣称拒绝迎合市场并坚持高价策略 认为品质差异可达四五倍[1] - 公司将高价等同于高端 将说教混淆为教育 导致战略迷失[2] - 90%门店扎根社区却采用精品超市定价模型 出现场景逻辑错位[1] 产品定价与价值 - 耙耙柑标榜298项农残检测后售价达9.9元/斤 而周边非连锁店同品质产品仅售4.5-5元/斤 价格高出约120%[1] - 高价脱离可感知的品质差异 被消费者称为智商税[1] - 社区店卖出奢侈品溢价 被嘲讽为"水果刺客"[1] 市场表现与财务数据 - 股价从上市初6.98港元暴跌至1.77港元 市值蒸发70%左右[2] - 2024年巨亏3.86亿元 但仍持续翻新门店和签约明星代言[2] - 经营亏损与资本撤离形成死循环 万店计划难以实现[2] 行业对比与消费者行为 - 消费者拒绝为脱离品质的高价买单 但愿意为真正高品质产品支付溢价[2] - 胖东来平价榴莲排队长龙 山姆会员店车厘子复购率达72% 印证质价比是零售王道[2] - 水果属于民生消费品而非奢侈品 消费者信任投票比商学院理论更具裁决力[2]
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水果卖得比肉贵,百果园凭啥?
搜狐财经· 2025-08-12 12:28
高端水果定价策略 - 奇异果单价达15块9 菠萝蜜肉29块9/半斤 较超市溢价超50% [2] - 车厘子售价较同业高40% 但进货成本仅比山姆高20% [2] - 高端水果定位导致价格敏感 消费者反映20元仅能购买两根香蕉 [2] 产品质量与服务问题 - 消费者投诉"花双倍钱购买的水果新鲜度不及路边摊" [2] - 去年曝光的"腐烂果切"事件使298项农残检测承诺受质疑 [4] - 加盟店推脱无理由退货政策 与直营模式形成反差 [4] 消费者行为变化 - 会员数量一年内流失7万人 转向社区团购及山姆等竞品 [4] - 消费者拒绝为"溢价不提质"买单 核心诉求是避免"花冤枉钱" [4] - 品牌"教育消费者"言论引发负面舆论 被指缺乏诚意 [7] 成本与消费能力矛盾 - 月薪2万群体扣除固定开支后 可支配收入不足8000元 [2] - 水果价格涨幅超过工资增速 被网友嘲讽为"交智商税" [4] - 高端水果逐渐演变为"轻奢品" 脱离大众消费能力 [2]
记者探访争议中的百果园:麒麟西瓜比商超贵两倍,半小时仅1人进店
新浪财经· 2025-08-12 12:23
来源:泰山财经 泰山财经记者 赵诗婕 近日,百果园再陷价格争议,有关创始人余惠勇"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更是引发广泛关注。对此,泰山财经记者走访济南多家百果园门店,发现店内部 分水果价格较高,在售麒麟西瓜价格比普通商超贵两倍,有的门店半小时内仅一名顾客到店选购。 在济南历城区中新国际城附近的百果园门店,普通麒麟瓜会员价3.98元/斤、零售价4.98元/斤,A级麒麟瓜会员价5.98元/斤、零售价6.38元/斤。 而周边水果店麒麟瓜售价2.4元/斤,商超价格则为2.48元/斤。按非会员零售价计算,百果园普通麒麟瓜价格是商超的2倍,而A级麒麟瓜价格更是商超的 2.6倍。 在另一家位于济南春江郦城小区的百果园门店,因其紧邻一家平价水果店,所以能看到两家店的客流量差距。周末同一时间段,这家百果园门店的顾客较 少,偶有2-3名顾客选购。而旁边普通水果店则有8-10人同时在店选购。 就客流而言,记者又走访了百果园御园华府店,发现半个小时内仅有一个人进店购买水果。 记者注意到,百果园店内约80%水果价签都有"A级"标注,价格相对较高。 据店员介绍,A级的麒麟瓜较普通款会更为脆甜。但店内无在售普通麒麟瓜,记者无法进行直观对比。 ...
当百果园面对3000多条消费者投诉,谁“教育”了谁?
搜狐财经· 2025-08-12 11:57
核心观点 - 公司董事长回应高价策略引发争议 强调不迎合消费者且绝不在品质上让步 但公司近年频现食品安全问题且业绩显著下滑 [1][8][11][14][21] 价格策略与消费者争议 - 社交媒体持续出现消费者对高价的吐槽 例如50元/斤榴莲 13元/个苹果 43元/半斤草莓 [1] - 董事长称商业分两种 利用消费者无知或教育消费者成熟 公司选择后者且不迎合消费者 [1] - 网友对言论态度分化 部分反对并类比其他倒闭品牌 部分认为嫌贵可不买或认可优质优价 [3][5] - 公司否认"教育消费者"说法 称视频遭断章取义 强调顾客不了解水果差异及高冷链成本导致定价 [6] 品质管控与食品安全问题 - 公司宣称从源头/采摘/配送/运营四大环节保障品质 执行五大运营标准体系 [7] - 2024年武汉门店被曝使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 随意定义车厘子等级 公司回应已停业整顿并问责管理层 [8] - 2022年有科普博主曝光门店售卖隔夜果切及处理变质水果 公司曾道歉整改 [11] - 社交媒体及投诉平台存在大量品质投诉 包括榴莲发苦 水果腐烂 发霉等问题 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投诉超3000条 [11] - 消费者对高价与品质问题并存感到困惑失望 [14] 财务表现与经营状况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 同比减少9.8% 股东应占溢利由盈转亏 从2023年盈利3.62亿元转为亏损3.86亿元 [14] - 水果及其他食品销售占比超97% 2024年该部分收入同比下滑9.6% 主要因加盟门店收入减少 [14][16] - 加盟门店贡献超70%收入 2024年该部分收入同比下滑12.99% [14] - 加盟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4818家减少至2024年底4039家 公司称关闭高租金及经营不善门店 但报道指压货及退货政策致加盟商盈利压力 [17] - 净利率从2021-2023年约3%降至2024年上半年1.49% [21] 门店规模与市场覆盖 - 公司拥有超5000家连锁门店 覆盖190多座城市 注册会员超8000万 [8]
钟薛高创始人谈百果园董事长争议言论:表述方式让人不太舒服,但相信没有恶意
搜狐财经· 2025-08-12 11:39
百果园事件与消费者关系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回应水果价格高昂质疑 称不会迎合消费者 而是教育消费者走向成熟[3] - 百果园强调高品质水果定位 拥有几千万会员 表明部分消费者认可其价值并愿意为高价买单[3] - 网友吐槽百果园水果价格过高 反映"月薪2万吃不起"和"随便买买一百块钱就没了" 并指出质量不如从前[3] 百果园经营状况 - 2024年财报显示收入同比下降9.8% 出现近五年来首次净利亏损 门店数量减少[4] - 在消费理性化背景下 高价策略面临挑战 企业被质疑对市场需求把握不足[3][4] 钟薛高发展历程与现状 - 钟薛高2018年成立 凭借瓦片造型和高端定位迅速破圈 单价50元以上 最高达66元[5][6] - 2021年完成2亿元A轮融资 成为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官方合作伙伴[6] - 2024年7月新增破产审查案件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 未履行金额超2572万元 未履行比例达99.98%[5][6] - 目前线上平台仅剩3种口味在售 官方账号最后更新停留在2024年3月[5][6] 钟薛高争议事件 - 因"雪糕刺客"标签登上热搜 定价策略备受诟病[5][7] - 产品被质疑"31℃下放1小时不化" 引发质量争议[7] - 创始人言论"成本40元爱要不要"冲上微博热搜第一[9] - 2022年遭遇火烧雪糕恶意抹黑 2021年遭遇恶意剪辑[6] 创始人回应与自救 - 创始人林盛承认运营问题导致资金流紧张 大量员工薪水补偿金未及时兑付[10] - 通过直播带货红薯等产品积极自救 希望恢复公司正常运营并偿还欠款[10] - 在百果园事件中表示不相信其董事长看不起消费者 认为只是表述方式不当[1]
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上热搜,回应未能平息争议!一年关店近千家、市值缩水至26.9亿港元,加盟失控引发信任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8-12 09:50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不迎合消费者"的言论引发争议,公司回应称视频断章取义。2024年财报显示,百 果园营收下滑9.8%、亏损3.86亿元,门店减少966家,付费会员锐减27.1%。品质问题频发、加盟模式失 控加剧信任危机,行业冷链短板与消费趋势转变进一步冲击市场份额。 百果园董事长言论上热搜 近日,"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的短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 视频中,受访的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将商业分为"利用消费者无知"与"教育消费者成熟"两类,坚称百果 园选择后者,强调"不会为了迎合消费者对'便宜'的模糊认知而降低品质标准"。这一言论迅速登上热搜 首位,网友吐槽"买个水果还要被上课"。 被百果园认为是"断章取义"的言论,出自视频中余惠勇的以下这段话:"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 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像百果园这么多年来都走在一个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路上。我 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他并不清楚的,所谓的便宜之类的,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 择。" 余惠勇表示,消费者(对水果品质)不知情的时候,只能选择便宜,但百果园"绝不在品质上做让步, 除非我直接换品相,把品质做差一点、价格便宜点,但这不是 ...
百果园,口碑崩了
搜狐财经· 2025-08-12 07:48
公司言论与舆论反应 - 创始人提出"教育消费者成熟"理念 将商业分为利用无知和教育成熟两类 并宣称公司选择后者 [3] - 言论引发舆论强烈反弹 "买水果还要被教育"成为质疑焦点 社交媒体出现"月薪两万吃不起百果园"热门标签 [3][5] - 消费者批评公司态度傲慢 认为买卖关系应是平等价值交换而非教育与被教育关系 [5] 公司经营状况 - 2024年财报显示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 归母净利润-3.86亿元 为近五年来首次亏损 [9] - 零售门店数量急剧萎缩 截至2024年底仅剩5127家 同比净减少966家 加盟店从6081家减至5116家 相当于日均关店近5家 [9] - 加盟商面临高房租 公司压货 退货政策等压力 部分门店陷入亏损 [9] 品质管控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存在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 将2J车厘子冒充4J销售 隔夜水果充当鲜果售卖等违规操作 [7] - 黑猫投诉平台累计超3000条投诉 涉及"坏果不赔""价高质次"等问题 有消费者反映300元购买榴莲长虫遭拒赔 [7] 市场竞争环境 - 社区团购 电商巨头及山姆 盒马等零售巨头采取低价策略 通过烧钱补贴进行价格战 对公司形成巨大冲击 [9] - 竞争对手凭借资本优势削弱公司供应链优势 [9] 成本结构与定价策略 - 自建冷链物流成本占售价18% 采用日本BLOF生态种植技术的橙子成本比传统方式高40% [10] - 高成本转嫁消费者但未能通过透明化标准让用户感知价值 [10] - 2024年财报中"性价比"一词出现25次 公司推出"好果报恩"活动 提供招牌榴莲 佳沛红果等单品15%-30%折扣 [11] 战略定位困境 - 既坚持高端定位又试图下沉市场 导致品牌形象模糊 高端客群觉得品质缩水 价格敏感用户仍嫌贵 [12] - 公司战略出现摇摆 与最初"教育消费者"理念形成鲜明对比 [11][12]
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惹争议 一年闭店966家万店目标渐远
长江商报· 2025-08-12 07:45
公司创始人言论引发争议 - 创始人余惠勇回应水果价格过高质疑 表示公司"不会迎合消费者"而是"教育消费者成熟" [1][5][6] - 言论强调高品质水果供不应求 不同品质水果价差可达四五倍 [6] - 该言论引发网友强烈不满 社交媒体出现"买个水果还要被教育"等负面评论 [1][6] 二级市场表现 - 8月11日股价盘中一度下跌8% 最终收跌0.57% [2][7] - 自2023年1月上市以来股价最大跌幅达75.56% 当前股价1.74港元较发行价5.6港元大幅下跌 [7] 经营业绩与门店扩张 - 2024年营业收入102.73亿元 同比下降9.81% [12] - 归母净利润亏损3.86亿元 为2020年以来首次年度亏损 [4][12] - 2024年净关店966家 门店总数从6093家降至5127家 与"万店目标"差距扩大 [3][14] 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 2022年被曝光售卖隔夜果切和使用变质水果 [10] - 2024年"3·15"期间再曝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切块高价销售 [10] - 2025年6月仍有消费者投诉上海门店售卖严重发霉荔枝 [11] 公司发展战略 - 提出"万店千亿"十年目标 计划门店超万家 营收达千亿 [13] - 经营策略调整为优化产品组合并降低毛利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