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私募股权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施罗德资本赖纳·埃德尔: 人民币私募股权市场占据优势地位
中国证券报· 2025-06-09 05:05
私募股权投资趋势 - 全球私募股权市场经历了互联网泡沫重创、金融危机中断、2021年高峰及近年低迷,目前收缩态势缓和并趋于历史中位水平[3] - 私募股权资本呈现回暖趋势,人民币市场因比较优势成为全球机构重点关注对象[1][6] - 风险资本的风险承受能力持续修复,行业逐步正常化[1][3] 施罗德资本投资策略 - 资产管理规模达993亿美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覆盖新能源基建、私募股权、房地产及私募债等多元化策略[2] - 坚持在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支撑的领域纵深布局,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疗保健、消费行业[1][4] - 采用生成式AI平台分析投资案例,提升决策效率并优化资源分配[5] 重点行业布局逻辑 - 人工智能:具备穿越周期能力,技术集中在中美经济体,公司已通过AI工具强化投研能力[5][6] - 医疗保健:老龄化推动全球需求,欧洲、北美、中国及日本市场尤为突出[6] - 消费领域:资产重新定价后性价比凸显,企业软件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存在持续投资机会[6] 人民币市场优势 - 相较于美元市场,人民币市场在私募股权回暖中占据明显优势,公司通过QFII资格实现双币种投资布局[6] - 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受全球资管巨头密切关注[6]
组建500亿专项基金,年度重磅并购交易来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6 17:28
万达广场收购交易 - 太盟投资集团联合腾讯控股、阳光人寿、京东系资本等组建500亿元基金收购万达商业旗下48家万达广场 [1] - 收购通过专项基金平台完成,太盟注资50亿元认购次级份额,国有大行提供300亿元贷款授信,剩余150亿元通过夹层融资募集 [1] - 48家目标公司涉及北京、广州、成都等一二线城市万达广场项目,交易已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 [2] - 太盟投资管理资产超550亿美元,业务涵盖私募股权、不动产及信贷投资,第三大股东为黑石集团 [3] 私募基金并购趋势 - 2024年私募基金参与并购交易热情高涨,启明创投以4 52亿元收购天迈科技26 10%股份成为控股股东 [4][5] - 天迈科技市值29 68亿元,该交易为"924新政"后首例纯投资机构收购上市公司控股权案例 [5][6] - 2024年其他代表性案例包括临昌投资收购山科智能5%股份、嘉道博文出资5 93亿元控股*ST长药 [7] - 历史案例包括IDG资本2016年控股四川双马、基石资本2019年收购聚隆科技39 4%股份 [8] 政策与市场动态 - 证监会《重组办法》明确鼓励私募基金参与并购,引入"反向挂钩"机制缩短锁定期至6-12个月 [10] - 多地国资成立并购基金,超10个地区发布支持并购重组政策,并购招商成为新趋势 [11] - 2025年多家GP设立并购部门,并购经理年薪达50-120万元,行业人才需求激增 [13]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发展并购市场,鼓励设立并购母基金促进创投良性循环 [14] 行业活动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计划7月发布以鼓励优秀机构与人才 [16][21]
一纸新规,炸出一级市场的管理费焦虑
FOFWEEKLY· 2025-06-06 18:01
核心观点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的《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首次以政策文件形式明确要求管理费应建立在"实投实收"和"有绩效才有收入"基础上,颠覆了传统"认缴即收取"的模式 [3] - 新规本质上是政府LP对GP"募而不投""投而不管""管而不退"现象的制度性反制,标志着GP-LP利益结构的重新界定 [3][7] - 管理费机制从GP的"生存线"转变为LP检验GP价值创造能力的"试金石",行业传统"2-20"收费范式进入重估阶段 [13][15] - 争议背后反映一级市场在宏观收缩背景下原有GP-LP契约结构的系统性重构,需要建立能穿越周期的新行业机制 [23][24] 管理费模式变革 - 新规要求管理费从收益或利息中支付,原则上不得在本金列支,未产生收益时可预支但需后续补回 [3] - 与传统"认缴即收费"模式相比,新规强调"有绩效才有收入",直接冲击GP依赖管理费维持运营的商业模式 [3][5] - 政府LP通过该政策实现从"冤大头"向"精明投资人"转型,旨在遏制财政资金低效沉淀 [13][20] 行业争议焦点 - LP方认为新规是对GP不作为的合理纠偏,指出部分GP存在"投不如募,募不如管"的怪现象 [9] - GP方反驳称新规忽视VC/PE行业高失败率、长周期特性,可能迫使机构放弃长期主义转向短期项目 [9][14] - 混合型基金面临LP条款协调难题,政府LP与其他市场化LP在管理费支付标准上可能产生冲突 [15] 国际经验与改革方向 - 全球市场管理费机制呈现"再定价"趋势,黑石等头部机构主动降费至1.25%,超额收益分成降至12.5% [17] - 新型"净投资资产计费"模式仅对实际投出资金收费,但可能引发人为延长持有期的扭曲激励 [18] - 公募基金试点"浮动管理费"模式,管理费与业绩表现挂钩,为私募领域提供第三种路径参考 [19] 结构性影响 - 新规可能改变行业行为逻辑,促使GP优先选择能快速产生利息的项目,对早期硬科技投资形成挤出效应 [10][14] - 行业面临"劣币驱逐良币"风险,真正坚持长期布局的机构可能因现金流压力被迫退出 [14][23] - 管理费争议本质是GP能力边界的重新定义,要求机构提升资源协同、产业理解等穿越周期能力 [24][25] 制度设计建议 - 理想机制应基于GP过往表现、团队能力等多维度灵活定价,而非简单"绩效挂钩" [11][20] - 需构建能容纳长期绩效波动、兼顾投入与结果的动态费用结构,设置管理费上下限和评估周期 [19][20] - 管理费应回归"运营预算"本质,通过LPAC等监督机制确保透明合理,而非单纯视为GP利润 [20]
创投月报 | 深创投:50亿赛米产业基金落地 三成获投项目为先进制造公司
新浪证券· 2025-06-06 11:05
私募基金市场动态 - 2025年5月境内新增登记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仅2家 较4月骤降83.3% 同比减少60% [1] - 新增备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合计339只 同比增长55.5% 环比下降18.7% [1] - 一级股权投资市场融资事件428起 同比减少13.6% 环比减少18.0% 披露总融资额约182.33亿元 平均单笔融资额约4290.04万元 创近五个月最低点 [1] 深创投基金布局 - 深创投管理资本规模超4700亿元 2025年5月末备案新基金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 注册出资额3亿元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 [2] - 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目标总规模50亿元 已出资36亿元 由深圳市引导基金、龙岗区引导基金联合出资 深创投与深重投共同担任GP [2][3] - 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投资深圳市重点项目和细分龙头企业 构建本地化产业链供应链 [3] 深创投投资活动 - 2025年5月深创投公开披露股权投资事件10起 同比翻5倍 环比提升66.7% 2025年前五个月共出手43次 达2024年全年的58.1% [3] - 投资项目中六成处于天使轮和A轮早期阶段 先进制造赛道占比30% 覆盖集成电路和航空航天领域 [6] - 生物材料研发公司灵蛛科技获深创投独家投资 出资平台为15亿元的深圳合成生物私募基金 [6] 赛陆医疗融资进展 - 赛陆医疗完成A+轮融资 由复星医药领投 深创投持续加码 资金用于全国产测序平台注册申报及全球化拓展 [11] - 深创投曾于2023年12月领投赛陆医疗数亿元A轮融资 支持基因测序平台研发和商业化 [11] - 赛陆医疗自主研发的Salus Pro测序仪获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为国内首个全应用场景覆盖的国产设备 [12]
管理费或成历史,广东新规打破投资机构“铁饭碗”
搜狐财经· 2025-06-05 17:05
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广东省财政厅发布《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重点调整管理费支付机制 [2] - 管理费需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原则上禁止从本金列支,允许预支后从收益补回 [2] - 基金存续期满后禁止收取管理费,切断GP"稳赚不赔"路径 [3] 行业现行管理费惯例 - 政府引导基金与市场化母基金:投资期按认缴规模1%/年收费,退出期按实际规模1%/年+10%收益分成 [5] - 直投基金中早期基金投资期收费2%-3%/年,PE/VC收费2%/年,退出期费率下调并提取20%收益分成 [5] - S基金费率1.5%/年,超额收益分成15% [5] 政策调整动因与行业影响 - 旨在解决部分GP依赖认缴额2%管理费"坐吃山空"却未创造LP价值的问题 [3] - 推动行业淘汰低效GP,向专业化、头部化集中 [6] - 可能加速中小GP生存危机,管理费下降或成"最后一根稻草" [6] - 倒逼GP加快投资节奏,重点投向新能源、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产业链 [7] 争议与潜在风险 - 被批评可能阻碍科创长期投资,GP或为填补预支费追求短期收益 [8] - 差异化考核案例:苏州生物医药基金2%费率+30%收益让渡,合肥蔚来案例采用"1.5%基础+20%超额分成" [9] - 市场化LP与政府LP在支付机制上的利益冲突可能影响混合制基金效率 [8] 政策趋势与市场反应 - 反映政府LP从"被动买单"转向成熟投资人角色,强化成本控制 [10] - 广东模式可能被其他省市效仿,推动行业强约束机制 [10] - 部分GP已通过自降费率甚至零管理费策略争夺募资,加剧行业内卷 [10]
证监会:遵循股权投资的基本法律原则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5 16:00
证监会政策导向 - 培育壮大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优化私募股权基金长周期考核机制以匹配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特点 [1] - 支持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发展 推动基金份额转让业务试点转常规 扩大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1] - 持续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 完善"长钱长投"制度 构建私募股权基金与科技创新企业间更公平合理的法律关系 [1] 母基金行业动态 - 母基金研究中心启动2025专项榜单评选 基于数据研究分析 计划7月发布榜单以表彰行业优秀机构与人才 [3] - 2025专项榜单包含40U40优秀青年投资人评选 同步发布2024中国母基金全景报告 [7] - 申报通道开放 需通过指定二维码联系母基金研究中心并备注姓名及机构信息 [5]
唐劲草:管理费应该要基本保证基金管理团队的正常运营,并应交由市场决定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05 09:32
广东省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的影响 - 新规要求政府投资基金的管理费以实缴出资或实际投资金额为计费基础,而非行业通行的认缴规模[1] - 管理费原则上不允许从本金中列支,只能从基金收益或利息中支付,未产生收益时可预支但需补回[1] - 该规定可能穿透至子基金层面,导致GP管理费收入大幅减少,并引发LP利益不一致问题[1] 行业惯例与管理费标准 - 国际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普遍以认缴规模为管理费计费基础,已形成相对确定的行业惯例[2] - 母基金管理费通常为认缴规模的1%/年(投资期)和实际管理规模的1%/年(退出期),收益分成10%[2] - 直投基金管理费标准:早期基金2-3%/年(投资期),VC/PE基金2%/年(投资期),收益分成20%[3] 新规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 强制调整管理费标准可能冲击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影响基金管理团队正常运营[3] - 从本金预支管理费的规定可能导致GP面临倒贴风险,迫使其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投资[4] - 广东省的基金可能被管理人"区别对待",导致管理质量下降[5] 行业现状与建议 - 管理费是GP覆盖运营成本的关键,超额收益才是主要盈利来源,行业已向高效化、专业化发展[6] - 下行周期中管理费是中小GP的"生存线",降低标准可能加速行业洗牌[6] - 建议管理费规定应考虑市场情况和行业惯例,保证基金管理团队正常运营[6]
金融“五篇大文章”引领变革,股权投资迎来新的变化
Wind万得· 2025-06-05 07:31
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背景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构建"1+N"政策体系,明确重点领域和着力点,推动金融行业创新发展 [3] -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作为资本市场关键环节,将迎来新的战略机遇 [3] 硬科技投资 - 科技金融政策强调"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助力科技自立自强 [4] - 配套措施包括优化融资环境(贷款+直投、知识产权质押等)、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4] - 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鼓励保险资金参与重大科技任务,建立债券市场"科技板" [5] - 2025年前5月硬科技领域投融数据:机器人赛道261起/120亿元(+45.8%/+42.8%)、半导体450起/250亿元(降幅收窄)、新材料290起/190亿元(+52.4%)、人工智能570起/305亿元(+16%) [7] 绿色产业投资 - 绿色金融政策完善标准体系,推动碳核算和信息披露,2024年清洁能源产业经济贡献13.6万亿元(+19.3%),超过房地产(9.6万亿元) [8] - 碳中和赛道2024年投融1380起/1800亿元,细分领域包括氢能、核能、新型储能等 [9][10] - 建立全方位融资渠道(碳中和债券、绿色信贷贴息、绿色IPO等)降低PEVC投资风险 [11] 养老经济投资 - 银发经济市场规模2024年约7万亿元(占GDP6%),2035年预计达30万亿元(占GDP10%) [13] - 2024年养老领域融资仅36起/亿元,显示资本关注度低但潜力巨大 [13] - 政策支持"医养结合"、"智慧养老"新模式,鼓励布局养老服务、康复机器人、适老化改造等 [14] 普惠金融与数字金融 - 普惠金融聚焦小微企业和乡村振兴,2024年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3万亿元 [16] - 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超5万起/5000亿元,专精特新企业4.7万起/17.5万亿元 [16] - 金融科技赛道2024年5月末投融6700起/1.1万亿元,重点领域包括数字支付、区块链应用等 [18] 股权投资生态变革 - 募资环境改善(保险/养老金等长期资金注入),投资聚焦科技/绿色/养老等国家战略领域 [19] - 退出渠道优化(注册制改革、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估值体系更趋理性 [19]
耶鲁大学接近达成协议,将出售至多25亿美元私募股权。
快讯· 2025-06-05 02:05
耶鲁大学私募股权出售 - 耶鲁大学接近达成协议将出售至多25亿美元私募股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