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投资银行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就业数据+通胀担忧或为美股回调的诱因
格隆汇APP· 2025-08-10 07:31
美股市场展望 - 疲软的就业数据和对关税相关通胀的担忧可能成为美股回调的诱因 [1] - 季节性表现疲软的第三季度可能加剧市场回调风险 [1] - 摩根士丹利建议在回调时买入美股 [1]
配合调查2年半后,包凡“现身”
财联社· 2025-08-09 20:04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动态 -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结束两年半的配合调查后"现身" [2] - 公司确认包凡已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且不对个人问题回应 [3] - 包凡失联期间公司股价停牌17个月复牌后缩水60% [2] - 消息公布后公司股价单日上涨16.84%至6.87港元/股创年内新高 [2] 华兴资本管理层变动 - 包凡2023年2月以健康及家庭原因辞去所有管理职务 [4] - 谢屹璟接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后于2024年11月辞职 [5] - 包凡妻子许彦清2024年10月出任董事会主席并控制48.71%股份 [5] - 王力行2024年11月接任CEO完成新管理层组建 [6][7]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宣布已度过最大危机2025年将"由守转攻" [8] - 新战略聚焦并购、AI和具身智能三大领域 [9] - 并购业务累计完成超200亿元交易包括好大夫在线等案例 [9] - 具身智能领域2024年7月参与3笔共15亿元融资 [9] - CEO王力行提出"all-in并购"战略并称AI/具身需持续投入 [9][10] 历史行业地位 - 华兴资本曾参与京东、滴滴等70%以上互联网企业资本运作 [2] - 构建从一级到二级市场的完整投资服务体系 [2] - 创始人包凡与张颖、王冉并称创投圈"岁寒三友" [2]
包凡确实回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09 18:00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动态 -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于2023年2月26日被确认配合调查,2024年8月8日结束调查,历时894天 [4][5] - 调查期间曾3次传出回归消息:2023年3月传闻留置期满释放、2024年2月因健康原因辞职、2024年9月妻子许彦清接任非执行董事 [6][7] - 公司完成管理层迭代:许彦清升任董事会主席,王力行接任CEO,提出"华兴2.0"战略 [7] 华兴资本运营调整 - 受事件影响,华兴新经济人民币四期基金和美元四期基金募资提前结束,投资期终止 [7] - 2024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348亿元,其中产生管理费规模174亿元 [7] - 2024年3月与四期基金达成和解协议,以7.91亿元受让8家公司股权,免除1.17亿元利息 [11][12] - 8家公司(追觅、蜂巢能源等)2022年投资额16.48亿元,2023年末估值17.5亿元 [12] 行业战略转型 - 公司战略转向"all-in并购",淡化"科技圈精品投行"定位 [13] - 新CEO王力行强调需根据当前环境调整发展路径,超越原有模式 [13] - 2015年已提出"去包凡化"理念,包凡曾表示希望公司不依赖个人关系网 [10][11] 行业代表人物变化 - 经纬创投张颖在894天中保持青年文化形象,同时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 [8] - GGV符绩勋拆分中美业务,放弃使用18年的英文品牌,调整组织架构 [9] 行业历史定位 - 包凡被视为中国风险投资史关键人物,串联百团大战、出行大战等标志性事件 [15] - 其提出的"警惕风投散户化"等概念影响行业认知框架 [15] - 一级市场信息不透明特性使关键人物成为行业状态的重要观察窗口 [16]
包凡确实回来了
投中网· 2025-08-09 10:30
包凡回归事件 -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于2023年2月26日被确认配合调查,2024年8月8日结束调查,历时894天 [3] - 期间三次传闻回归:2023年3月(留置期推算)、2024年2月(辞任职务)、2024年9月(妻子接任董事)[3][4][5] - 公司回应称包凡不再参与日常管理,强调其动态属私人事务 [3] 华兴资本运营调整 - 受事件影响,华兴新经济人民币四期基金和美元四期基金募资提前结束,投资期终止 [4] - 2024年上半年资产管理规模348亿元,其中174亿元产生管理费 [4] - 管理层迭代:2024年10月许彦清任董事会主席,11月王力行接任CEO,提出"华兴2.0"战略 [5][10] "去包凡化"进程 - 公司2015年已提出"去包凡化",包凡曾以高盛为例强调机构化传承 [7] - 2017年包凡公开回应称该计划是"合伙人朋友圈扩大"的过程 [8] - 2024年管理层更替后,业务重心转向并购,口号更新为"all-in并购" [10] 资产重组案例 - 2024年3月以7.91亿元受让四期基金8家公司股权(含追觅、蜂巢能源等),免除LP利息1.17亿元 [8][9] - 该资产组合2022年投资额16.48亿元,2023年末估值17.5亿元,基本持平 [9] - 截至2023年6月,四期基金已偿还9.23亿元,未偿金额7.91亿元与交易对价一致 [9] 行业影响与符号意义 - 包凡被视为创投行业标志性人物,其经历串联起百团大战、出行大战等关键事件 [12] - 事件引发对一级市场透明度的讨论,行业依赖消息链完成决策 [12] - 关注度反映市场对创投行业"身份共识"的投射,具有时代象征意义 [13]
包凡结束长达两年半配合调查 华兴资本控股价值回归
智通财经· 2025-08-08 21:03
公司动态 - 华兴资本控股创始人包凡结束两年半配合调查 近期回归 [1] - 公司创始人2023年2月被有关部门带走 案件进展未获官方披露 [1] - 调查期间公司业务运营正常 由执行委员会负责战略推进 [1] 业务进展 - 作为亚洲独家承销商参与C1Fund纽约上市 该次IPO发行600万股 每股10美元 总募资6000万美元 [1] - 2024年6月底宣布进军Web3及加密货币领域 批准1亿美元预算用于未来两年相关业务发展 [1] - 重点布局稳定币 RWA及加密货币全链条生态系统 同步推进业务牌照申请升级 [1] 战略方向 - 持续受益于新经济领域历史投资红利 典型案例包括Web3服务商C1Fund上市 [1] - 明确将Web3与加密货币资产作为新增长点 预算规模达1亿美元 [1]
包凡结束长达两年半配合调查 华兴资本控股(01911)价值回归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21:02
公司动态 - 华兴资本控股(01911)创始人包凡已结束长达两年半的配合调查 [1] - 包凡于2023年2月被有关部门带走 事件曾引发创投圈震动 [1] - 调查期间公司业务运营正常 由执行委员会负责集团战略推进 [1] 业务进展 - 作为亚洲独家承销商参与C1 Fund(CFND)纽约证券交易所IPO 发行600万股 每股10美元 总募资6000万美元 [1] - 2023年6月底宣布进军Web3 0和加密货币资产领域 批准1亿美元预算用于未来两年相关业务发展 [1] - 重点投入方向包括稳定币 RWA(现实世界资产)及加密货币全链条生态系统 同时拓展业务牌照申请 [1] 行业布局 - 公司持续享受新经济投资红利 典型案例包括Web3领域企业上市承销 [1] - 战略重心向Web3 0及数字资产服务领域倾斜 反映行业技术迭代趋势 [1]
华兴资本控股再涨超20% 年内股价累计飙升1.4倍 公司进军数字货币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8-08 14:58
股价表现 - 华兴资本控股单日涨幅20.24%至7.07港元 年内累计涨幅超1.4倍 成交额8617.7万港元 [1] 战略转型 - 公司批准1亿美元预算用于两年内发展Web3.0业务及投资加密货币资产 [2] - 基于对Circle Internet Group的成功投资经验 将加大对稳定币及RWA生态链的投入 [2] - 积极拓展加密货币相关业务牌照的申请与升级 [2] 行业政策利好 -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8月1日生效 建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牌照制度 [1] - 全球首个RWA注册登记平台于8月7日正式上线 [1] - 特朗普行政命令允许美国401(k)计划投资比特币等另类资产 [1] 市场机遇 - 稳定币迈向合规化发展阶段 牌照成为入局关键 [1] - 机构看好稳定币及RWA市场的投资机遇 [1]
降息周期推动金价趋势向上,黄金ETF成当下热门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8-08 09:07
上周五,美国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数据意外"爆冷",远不及市场预期。这盆泼向美国经济的"冷水",却给资本市场点燃了一把火,金价应声拉升,COMEX黄 金期货当天涨幅超2%。 今年以来,黄金走强的驱动因素主要是美国经济数据趋弱催化美国滞胀/衰退预期,无论美国降息预期再扩张与美国再通胀两种路径哪种发生,均利多金 价。 事实上,尽管今年全球风险偏好显著回升,几个主要股市的表现都比较亮眼,黄金的涨幅依旧领跑。近期,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资金再度聚焦黄 金。其中,以金ETF(159834;联接A/C:018391/018392)为代表的黄金ETF产品,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配置通道。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5.01.01-2025.08.04 数据来源:Wind,数据区间:2025.01.01-2025.08.04 当前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加快降息节奏,根据wind数据,截至8月5日,CME掉期利率显示9月降息概率超九成,或对黄金价格形成支撑。 当下的投资价值与逻辑支撑 我们知道,黄金集避险硬通货、通胀对冲货币、工业与饰品商品三重属性于一身,且与股债低相关,是天然的跨维度风险缓冲器。眼下,地缘政治升温 ...
高盛中国下半年财政展望:无需大规模财政扩张
智通财经· 2025-08-07 19:41
截至 6 月,高盛 proprietary 的广义财政赤字(AFD)指标按 12 个月移动平均计算为 GDP 的 11.3%(2024 年为 10.6%),这表明今年以来财政政策已成为温和的增长推动力,而去年则是增长拖 累。 香港时间8月6日下午,高盛发布亚洲宏观经济研究指出,鉴于今年迄今为止出口增长强于预期,以及当 前 "被动应对式"(而非 "先发制人式")的宽松模式,中国的政策宽松一直是适度、有针对性且具有耐 心的。 7 月政治局会议表明,刺激的紧迫性有所下降,但高盛认为,若增长阻力加大,政策制定者仍为进一步 的宽松举措留有空间。 在这份报告中,高盛回顾了中国上半年的财政状况,评估了下半年可用的财政空间,重新审视今年剩余 时间的财政政策展望,并更新高盛对固定资产投资(FAI)的预测。 部分预算外融资渠道持续疲软 与去年相比,上半年财政状况有所改善 得益于去年年底推出的 10 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化解计划以及今年的扩张性预算,中国的财政状况显著 改善。上半年,预算内财政支出同比增长 3.4%,持续高于财政收入(上半年同比下降 0.3%)。受土地 出让收入下滑的拖累,政府性基金收入依然低迷,今年上半年同比进一步 ...
DLSM外汇:高盛称美国就业市场转向,降息幅度会超过预期吗?
搜狐财经· 2025-08-07 17:40
高盛分析师最新研判显示,6月非农就业数据疲软已成为美国就业市场"明确转向"的信号。这一判断意 味着劳动力市场的韧性正在减弱,经济增长面临更多不确定性。若接下来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继续保持温和甚至放缓,美联储在9月实施大幅度降息的可能性显著提升,市场也开始认真评 估降息50基点甚至更大幅度的政策调整。 降息50基点或更大幅度,将是对当前经济放缓风险的积极回应。此举不仅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 投资和消费,还能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情绪,避免经济硬着陆。但同时也存在风险,过度宽松可能加剧 资产泡沫和长期通胀压力,考验美联储的政策平衡能力。 整体来看,美国经济正处于复杂的转折点。就业市场的转弱为降息提供了动力,但未来CPI走势及其他 宏观经济指标的变化将成为决定政策力度的关键。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需密切关注即将发布的数据,以 及美联储官员的表态,以判断货币政策的下一步走向。 过去一年,美联储为应对通胀不断加息,导致资金成本上升,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日益明显。就业市场 作为经济健康的重要晴雨表,其疲软往往预示着需求端的压力正在加大。6月非农数据的意外走弱不仅 打破了此前市场对劳动力市场稳健的预期,也让决策者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