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服务
搜索文档
“全球研发 湘江聚创”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在新区开幕
长沙晚报· 2025-07-24 09:57
活动概况 - 第二届湘江科学行活动以"全球研发 湘江聚创"为主题,聚集了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全球顶尖科研机构的青年学者与企业家,探索跨领域技术交流与商业合作机遇 [1] - 活动由市委副书记、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谭勇等政府及科技界领导出席 [1] 湘江新区经济与科研实力 - 湘江新区以全省千分之五的土地创造了全省9[2%的GDP [1] - 新区聚集3所"双一流"高校、22所高等院校、36名"两院"院士、40万余名在校大学生 [1] - 拥有上市企业57家、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918家(其中国家级平台65家) [1] - 湘江科学城(长沙片区)首开区"五大建"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明年建成投用 [1] 活动内容与后续安排 - 开幕式对湘江新区投资环境、湘江科学城及湘江集团进行招商推介 [2] - 蒋苏南、欧阳冬生发表主题演讲,探讨全球研发未来趋势 [2] - 海外青年科学家团队将考察中联重科、三诺生物、巴斯夫杉杉等企业,并通过学术沙龙、路演对接等形式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项目落户新区 [2]
四川天府新区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 一个加速成型的“新的增长极”
四川日报· 2025-07-22 11:19
天府新区发展概况 -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定位为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和新的增长极 [1]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直管区GDP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6.5% [2] - 综合实力稳居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常住人口达94.33万人,2023年新增3.07万人,增量居成都市首位 [7] 科技创新与产业布局 - 成都科创生态岛25栋建筑全面封顶,最高建筑达249米,总用地约1006亩 [4] - 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00家,近5年高新技术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50%,科研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年均增速超30% [6] - 环兴隆湖区域形成"实验室+大装置+国家队+高校圈"战略科技矩阵,聚集国家超算成都中心等重大科创平台 [5] - 企业案例:中科米格已服务60家本土企业,盛德高获得400万条轮胎意向订单并建设中试生产线 [4][5] 城市生态与公共服务 - 兴隆湖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II类(局部II类),建成8.848公里环湖慢跑绿道 [7] - 新建成391处公服设施、6所医院、28个社区综合体、100余所学校,新增学位10.6万个 [8] - 华西天府医院投运4年累计服务患者近300万人次,满意度达99% [8] - 即将发布《高品质生活行动方案》,涵盖住有优居、医疗教育等十大任务 [8] 重大活动与国际化形象 -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将在秦皇湖举办,展示公园城市活力 [9]
新方法捕获非磁性金属的磁信号
快讯· 2025-07-22 06:12
科学研究突破 -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创新激光技术,首次成功捕获铜、金、铝等非磁性金属内部的微弱磁信号 [1] - 该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揭示了这些金属隐藏的电子行为之谜 [1] - 此项技术突破解决了百年来科学仪器无法破译非磁性金属磁信号的技术难题 [1]
以重大平台为引擎、核心技术攻关为突破、全链条产业生态为支撑 深圳科技创新活力充沛动能澎湃
深圳商报· 2025-07-21 06:43
科研平台建设 - 深圳光明区集聚了深圳医学科学院、深圳湾实验室、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等科研机构,形成强劲发展势头[1]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新增河套数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和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两大机构,分别由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牵头[2] -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实质推进高端科研项目超200个,集聚科技企业440余家,科研人员1.5万余名,PCT专利申请量超1700件[2] - 深圳建成鹏城实验室、1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和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超4000家[2] 高校科研实力 - 南方科技大学牵头建设"深圳自由电子激光"和"材料基因组"两大科学装置,前者助力物质科学原始创新,后者旨在将新材料研发周期和成本减半[3] - 深圳高校拥有各级科研平台690余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25个,拥有国家级人才1334名,全职院士140名,较五年前翻一番[3] - 2024年深圳920名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7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大部分集中在高校[3] - 深圳大学新增建筑学"院士班"由孟建民院士领衔,并继续开设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等领域的院士班[4] 企业创新生态 - 深圳创新密码为"6个90%",包括90%以上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等[5] - 2024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5] - 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12家,密度全国第一,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6] - 深圳开设96个校企订单班,每年联合培养学生近万人,计划到2028年共建专业型学院10个,订单班数量翻一番,联合培养学生达2万人[7]
深圳先进院科技成果超市(江门专区)正式启用
南方都市报· 2025-07-19 11:23
活动概述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成果超市(江门专区)开业仪式暨AI与应急产业科技创新成果对接会在江门市江海区举行 [1] - 活动由江门高新区管委会与深圳先进院联合主办,50余名科研人员及企业代表参与 [1] 政府与机构合作 - 江海区提出建设"三个一"服务体系(转化枢纽、创新经脉、创新生态)以支持科技成果落地 [3] - 深圳先进院通过"成果超市"模式将技术从实验室推向企业,构建完整创新链 [3] 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 - 超市分为科技成果展区和特色产业展区,展示近百项技术成果,通过条形码可获取详细信息 [3] - 深圳先进院2025年2月建成"成果超市",连接科技制高点与产业融合点,打造"科技淘宝"新模式 [5] 技术应用与合作案例 - 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展示高效电机技术在装备节能化、智能化中的应用潜力 [5] - 光电工程研究中心展示AI视觉技术在危化品安全监测中的解决方案 [5] - 励福环保、欧佩德伺服电机、广东四方威凯与深圳先进院签署合作备忘录,涉及AI伺服电机、AI+材料、贵金属自动化等领域 [5] 企业反馈 - 广东四方威凯表示"成果超市"有助于接触前沿技术并完善产业链 [6] 教育与科普合作 - 深圳先进院与江海区两所小学合作,依托成果超市开展青少年创新科学教育 [8]
河北已立项签约5个众筹科研项目
环球网资讯· 2025-07-17 10:38
众筹科研模式 - 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探索试行众筹科研模式 构建"共投、共研、共担、共赢"的市场化研发新机制 [1] - 该模式旨在解决单个企业科研面临的资金不足、研发力量薄弱、风险难以承受等难题 [1] - 通过多方协作开展技术攻关 如安平丝网产业集群项目解决高目数高精度丝网制造共性技术难题 [1] 项目进展 - 截至目前已立项签约5个众筹科研项目 [1] - 首个项目为安平丝网产业集群项目 目前已进入织机设备精细调试与工艺优化改进的关键阶段 [2] - 在首个项目实施后又征集36个项目 9个入围拟支持清单 最终立项签约4个 [2] 项目案例 - 安平丝网项目由网都河北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河北丝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昆山良品丝印器材公司等多方参与 河北科技大学王军教授担任总负责人 [2] - "低碳氮比生活污水低温条件下深度脱氮除磷工艺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预计可使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综合运行成本降低20%至30% [2] 未来规划 - 今年拟支持众筹科研项目10个以上 [3] - 将进一步拓展支持领域 提升支持强度 优化科技成果权属转化分配机制 [3] - 通过众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带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3]
买全球最好的中国创新药!医药板块全线爆发,券商集体看好创新药!
新浪证券· 2025-07-16 15:30
医药板块表现强势 - 7月16日医药板块表现强势 创新药 仿制药 动物疫苗方向持续走强 [1] - 国家医保局启动第十一批药品集采 明确遵循"集采非新药 新药不集采"原则 创新药未被纳入集采范围 市场预期创新药企业盈利空间受政策保护 [1] CXO及科研服务板块分析 - CXO及科研服务板块涨幅明显 药明康德 博腾股份 纳微科技等Q2业绩预增 药明康德明显提速 预期皓元医药 百普赛斯 奥浦迈等也将有不错业绩 [1] - 国家全面打响反内卷第一枪 光伏 新能源汽车等已经全面限产 CXO板块同等受益 利于板块走出低谷 [1] - 中美关系缓和及美联储降息预期 4月中美贸易战受损最大的CXO等出海 谈判后中美关系改善利好CXO 美联储降息预期促使美元指数连续下跌 利于市场融资改善及并购案加速 [1] 创新药行业前景 - 创新药仍是当前医药板块中产业趋势最为明确且具备未来成长空间的子行业 全年维度创新药作为医药板块的投资主线不会变化 创新药大时代已然到来 [2] - 7月中报业绩预告/快报陆续披露 CRO&CDMO GLP-1景气赛道 困境反转的原料药等表现亮眼 建议继续积极布局有望逐步走出拐点的细分板块 如CRO&CDMO 科研上游 特色原料药等 [2] 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 - 中国创新药已经凭借坚实产业基础 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中坚力量 License Out交易快速增长 为创新药企带来可观现金流 对其核心管线在海外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2] - 跨国药企对中国创新药的认可 为国内药企提供更多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有望进一步加速中国创新药的发展 [2] - 中国创新药在新机制 新靶点的赛道中 已经在部分领域拔得头筹 在中国市场 外资企业的存量品种仍占国内大部分市场 在政策支持和产品力提升的双重因素下 中国创新药有望在本土市场持续实现国产替代 [2]
中外院士共论前沿科技:AI驱动科研范式变革浪潮
上海证券报· 2025-07-14 03:46
AI与科研范式变革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授予AI相关研究学者,标志AI技术与科学研究加速融合的时代到来 [1] - 第三届中外院士前沿科技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科技",探讨AI驱动下的科研范式变革与技术创新路径 [1]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提出四点期望:加强前沿基础研究、学科交叉、成果转移转化和国际科技合作 [1] AI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认为AI将赋能生物医学成为定量科学,发起数智推演生物医学行动计划 [2] - 该计划旨在利用数学语言定量表述生命现象及疾病机制,推动生物医学从宏观定性科学转向系统定量科学 [2] -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戴宏杰团队开发AI技术,可将模糊的红外荧光成像转化为清晰图像,正与国内医院及企业合作应用于临床 [2] AI在工程与制造领域的应用 -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约翰·劳海德指出AI可提升生产过程中测量的精准度,保障产品质量 [3] -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景虹强调AI在生物分析化学研究中的三大核心优势:高效数据处理、精准预测与分类、提供创新切入点 [3] -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景旭东举例称,AI辅助使地震资料解释的数据处理效率提升约70倍,处理时间从数月缩短至1至2天 [3] AI与科学研究新范式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分别表彰人工神经网络和AlphaFold2模型,显示"人工智能+科学"成为新研究范式 [3] - AI技术正推动红外成像质量跃升,成为核心技术驱动力 [2] - AI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表明其正深刻改变科研与产业技术路径 [1][2][3]
“始终保持对问题的好奇心”——青年学者对话资深专家
环球网资讯· 2025-07-08 18:56
基础研究青年学者的困惑与对策 - 基础研究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强的特点,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但成果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青年学者在初期易产生困惑 [1] 研究方向选择策略 - 选择研究方向需兼顾前沿性与应用价值,关键在于找到学术热点与实际问题的交汇点,如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领域 [2] - 青年科研人员可采取"热点中的冷门"策略,在热门领域内寻找未充分探索的细分方向,例如将大模型应用于不同医学场景 [2] - 同时关注"冷门中的潜力",某些长期被忽视的领域可能因技术变革迎来新机遇,如传统微生物学因合成生物学兴起而焕发新生 [2] - 判断研究潜力需考察科学问题的可扩展性、技术可行性和社会需求,定期与国内外专家和产业界交流有助于动态调整方向 [2] 职业发展压力应对 - 采用"双轨制"研究模式,同时推进短期可产出成果的项目与长期攻坚的核心问题,例如在开展多年实验的重大课题时并行进行数据挖掘等较易发表的研究 [3] - 将长期目标拆解为多个阶段性目标,每年完成部分关键实验或理论构建,保持进展的同时产出阶段性成果 [3] - 建立个人学术标签,在细分领域持续深耕形成独特研究特色,通过系列研究积累学术声誉 [3] 跨学科合作机制 - 高效跨学科协作需克服学科壁垒、沟通障碍与利益分配等障碍,合作各方需形成"共同语言",深入了解对方学科 [4] - 合作应聚焦具体交叉科学问题而非泛泛交流,定期组织问题导向的研讨会,围绕明确研究目标推进 [5] - 高校通过建立新型学科交叉研究机构、实施联合聘任等举措促进人才"物理融合",有效推动跨学科合作 [5] - 尊重不同领域研究成果认可模式差异,尽早明确利益共享与分配机制是保障跨学科合作可持续性的关键 [5]
瞭望 | 全链条畅通专利转化路径
新华社· 2025-07-07 16:10
专利转化政策改革 - 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通过约定权属比例明确高校院所与发明人权益分配 如辽宁科技大学发明人权益占比90%学校10% 东北农业大学发明人权益占比80%学校20% 河南师范大学净收益分配为完成人80%二级单位10%学校10% [4][5] - 全国28个省区市开展赋权改革试点 试点高校院所达700家 辽宁科技大学2024年1546件有效专利实现转化120件 15项百万元以上重大赋权成果转化合同金额6960万元 [5] - 配套豁免政策明确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形成的国有股权不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考核 辽宁省免除向国有全资企业转让许可或作价投资的资产评估程序 [6] 激励机制创新 - 资金激励机制将专利转化收益直接奖励研发团队 如鲜食玉米收获机专利转让金额1000万元分5年支付 研究院将到账金额70%奖励研发团队 另10%-15%奖励管理人员推广人员后勤保障人员 [8] - 黑龙江省试点单位从转化净收入单位留成部分提取不低于15%用于人员奖励和机构能力建设 辽宁省部分试点将科研人员分配比例从80%提升至90%并简化收益获取流程 [9] - 评价体系改革将专利转化成效纳入高校院所科研工作考核和职称评聘 哈尔滨工程大学将专利转化数量质量列为关键考核指标 专利转化成效可作为教师职称晋升代表性业绩 [9] 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 分级分类评估通过多维度专利评分体系筛选高价值专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完成6683件存量专利分级分类 形成技术成熟度应用场景产业化前景等信息库 委派专利转化专员提供一对一服务 [12] - 中介服务整合资源提供全链条支持 沈阳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引进50余家服务机构 2024年间接促成沈阳大学科技成果转化48项包括专利转让38项许可10项 总交易额508万元 [13] - 国有交易平台保障合规性与价格合理性 黑龙江股权交易中心接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监测系统 执行信息发布操作规则等五统一原则 搭建全流程线上数智化交易系统 [14] 专利转化成效 - 2024年全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量达61.3万次同比增长29.9% 其中高校和科研机构备案量7.6万次同比增长39.1% [1] - 具体案例包括辽宁科技大学汪琦教授团队专利转化后应用于包钢单年直接经济效益超2.5亿元 鲜食玉米收获机2024年销售总额876万元 哈尔滨工程大学高性能阻燃降噪材料核心专利以400万元转让 相关产品预计2025年创造10-30亿元产值 [4][8][12] - 哈尔滨工程大学十四五以来已转化科技成果374项 沈阳大学通过中介服务2024年实现专利交易额508万元 [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