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行车
icon
搜索文档
歌尔微电子二次递表港交所,折叠车龙头大行科工重启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30 16:07
新股上市表现 - 上交所主板技源集团上市首日股价涨超274.54% 截至7月28日较发行价10.88元/股涨223.53% 总市值约141亿元[3] - 深交所创业板山大电力上市首日股价涨超356.00% 截至7月28日较发行价14.66元/股涨261.87% 总市值约86亿元[4] - 港交所维立志博-B上市首日收涨91.71% 截至7月28日较发行价35.00港元/股涨109.43% 总市值约142亿港元[12] 上市审核动态 - 上交所科创板恒坤新材被暂缓审议 主要问询涉及知识产权纠纷风险及收入确认方法等问题[6][7] - 当周沪深交易所无公司过会、无新增上市申请及终止审核案例[5][8][9] - 港交所当周无新股招股 有1家公司通过聆讯[13][14] 港股新递交上市申请企业 - 歌尔微电子为全球第五大智能传感交互解决方案提供商 市场份额2.2% 中国排名第一 传感器累计出货量超50亿颗[17][18] - 天域半导体在中国碳化硅外延片行业收入及销量均排名第一 市场份额分别达30.6%和32.5%[17][23] - 大行科工在中国折叠自行车市场零售量份额26.3% 零售额份额36.5%[17][28] - 乐摩物联在中国机器按摩服务市场连续三年交易额排名第一 2024年市场份额达42.9%[17][37] - 金岩高新为中国最大精铸用莫来石材料生产商 市场份额19.1%[17][41] - 胜软科技在中国智慧油气解决方案市场位列独立解决方案提供商前五[17][45] - 聚智科技主营婴儿监护器产品[17][32] - AIWB为美国一站式智能物业建筑解决方案供应商[17][50] 财务数据表现 - 歌尔微电子2024年营业收入45.36亿元 三年复合增长率20.6%[19] - 天域半导体2024年收入5.20亿元 较2023年11.71亿元出现下降[24] - 大行科工2024年营业收入4.51亿元 净利润5229.9万元[29] - 聚智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4.62亿元 净利润9469.3万元[33] - 乐摩物联2024年营业收入7.98亿元 净利润8580.7万元[38] - 金岩高新2024年营业收入2.67亿元 净利润5260.2万元[42] - 胜软科技2024年营业收入5.25亿元 净利润5929.8万元[46] - AIWB 2024年营业收入1.05亿美元 净利润1257.5万美元[51] 上市历程特征 - 歌尔微电子、天域半导体、大行科工、聚智科技、乐摩物联、金岩高新、胜软科技均为二次递表港交所[22][26][30][34][39][43][48] - 歌尔微电子曾于2022年10月通过创业板过会但未提交注册[21] - 天域半导体曾于2023年6月申报深交所上市[25] - 胜软科技曾于2023年6月获上交所受理IPO申请[47]
中产「三宝」,集体崩盘
创业邦· 2025-07-29 18:14
中产消费趋势变化 - 户外运动"三宝"(露营、骑行、滑雪)从热门转向退潮,社交平台出现大量"退坑"和低价转让内容 [5] - 中产消费偏好快速轮换,从网球、高尔夫转向露营、飞盘、马拉松,再到骑行和滑雪 [7] - 2023年中国千元以上中高端自行车产量同比增长15.1%,高端车型供不应求 [7] - 2023年11月滑雪门票团购订单量较2019年同期增长209%,2024年元旦假期冰雪旅游热度环比上涨216% [9] - 中产品牌偏好从lululemon、始祖鸟转向萨洛蒙、昂跑、Hoka [12] 行业供需失衡 - 2023年国内新增自行车相关企业约148万家,同比增长110.6%,但高端自行车价格腰斩,库存压力大 [14] - 崇礼滑雪场从4个增至8个,雪具店遍地开花,但2023-2024雪季部分店铺日营业额仅60元 [17] - 滑雪教练供过于求,日本北海道华人教练日薪从8万日元降至3万日元 [18] - 预计2025年中国户外运动营地核心市场规模超2900亿元,但2023年露营行业已出现倒闭潮 [21][22] - 露营行业获客成本飙升,直播销售额从50-60万降至5000-3万,部分营地推出40元/人低价套餐 [22][23] 企业经营挑战 - 始祖鸟蛇年限定冲锋衣价格从炒至超2万元回落至8500元左右,lululemon入驻奥莱并打5-7折 [12] - 滑雪品牌2023年销量停滞或下滑30%-50%,部分品牌因库存压力暂停业务清仓 [17] - 自行车行业淘汰不专业从业者,需长期提供选配、维修、保养等专业服务 [30] - 露营行业经营时间受限,武汉中部地区一年仅约100天有效经营日,收益模型脆弱 [31] - 文旅行业需持续创新,单一业态生命周期仅1年左右,需不断更新换代 [31] 消费行为转变 - 中产消费从追求小众转向性价比,滑雪、骑行等高价运动被抛弃 [28] - 消费者收入预期下降,资产贬值影响消费积极性,新款滑雪装备销售遇冷 [28] - 部分消费者从"花钱堆人设"转向务实消费,如徒步登山等低成本活动 [26][28]
自行车骑出一个IPO
投资界· 2025-07-28 15:24
公司概况 - 大行科工是一家专注于折叠自行车研发、制造和销售的公司,产品组合还包括公路自行车、登山自行车、儿童自行车和电助力自行车等,当前约有超过70款车型 [5][7] - 公司由84岁的物理学博士韩德玮创立,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其品牌大行(Dahon)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千年版》评为"世界上最大的折叠自行车产销商" [2][5] - 2024年公司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的市场份额达到26.3%(零售量)和36.5%(零售额),是中国折叠自行车行业拥有最多专利的品牌 [8] 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韩德玮1941年出生于广东韶关,9岁移居香港,后在美国多所名校完成学业并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4] - 毕业后参与战术激光研发,与同事共同撰写国际通用《激光手册》,1979年发表 [4] - 1982年在加州创立大行品牌,全心投入折叠自行车研发 [5]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14.9万辆、15.69万辆、22.95万辆,复合年增长率24.1% [7] - 同期营收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143万元、3485万元、5230万元 [7] - 产品均价从2022年的1591元/辆提升至2024年的1926元/辆 [9] - 2024年中端产品(2500-5000元)占比达69.5%,是销售支柱 [7] 业务模式 - 超九成收入来自自行车销售,少量来自配件、服饰及相关产品,以及共享许可权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9] - 国内线下经销收入占比接近70%,截至2025年4月末与38家经销商合作,覆盖680个零售点 [9] - 在线直销收入从2022年的1410万元增至2024年的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166.1% [10] 行业现状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自行车生产国和出口国,但消费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合计占比约50% [12] - 国内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本土品牌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客单价不足2000元 [12] - 自行车行业营收利润率约为4.1%,OEM/ODM模式利润更低 [12] - 部分企业转向电助力自行车(E-bike)领域,但该领域重资金投入,供应链与售后成本高昂 [13][14]
36氪出海·港股|港股消费不止“三姐妹”
36氪· 2025-07-19 16:44
出海赛道隐形冠军 - 出海赛道存在众多"隐形冠军"企业,如SHEIN、安克创新、传音等,这些企业通过上市获得国内关注[2] - "隐形冠军"称号反映市场共识形成,类似近期港股消费板块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蜜雪冰城等标杆案例[2] - 企业"隐形"源于观察者视野局限,需主动纳入全球赛道优秀选手以全面认知中国企业全球化版图[2] 乐舒适(非洲纸尿裤市场) - 乐舒适是非洲市场份额第一的卫生产品品牌,2023年婴儿纸尿裤和卫生巾市占率分别为20%和14%[5] - 旗下品牌Softcare、Maya等认知度达89%-95.4%,复购率高达92%-95.7%[5] - 销售网络覆盖非洲、拉美、中亚30多国,2500+批发商/零售商,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仅5.5%[7] - 2023年营收4.1亿美元(同比+28.6%),净利润6468万美元(同比+251.7%),婴儿纸尿裤贡献78.7%收入[7] - 毛利率从2022年23%提升至2024年前三季35.4%,净利率同期从5.7%升至21.6%[8] - 计划IPO募资用于产能扩张(非洲8厂房44条产线)、营销推广、战略收购及CRM升级[9] 大行科工(折叠自行车) - 全球折叠自行车市占率5.6%(中国21.1%),2023年营收3亿人民币(同比+18.1%)[14][15] - 产品覆盖70+车型,中端价位贡献主要收入(2024年前三季占比69.7%)[14][15] - 2024年前三季净利润4583.8万人民币(同比+74.1%),线上直销收入占比19.3%(2023年同比+312.1%)[15][16] - 销售网络覆盖中国650+零售店及25个海外国家,但海外收入从2022年5615.8万降至2023年2033.5万[16] - 计划IPO资金用于产线现代化、品牌发展、研发强化,行业2028年规模预计335亿人民币(CAGR14.8%)[17] 乐欣户外(钓鱼装备) - 全球钓鱼装备制造商龙头,2024年市占率23.1%,产品涵盖9000个SKU[20] - OEM/ODM模式为主(收入占比92.3%),自主品牌Solar 2018-2024年销售额增长3倍[20] - 2024年营收5.73亿人民币(同比+23.8%),净利润0.59亿,欧洲市场贡献73.3%收入(毛利率28.6%)[21][22] - 计划IPO募资开发新品牌(如Solar)、建立全球创新中心(研发鱼竿/渔轮)、升级生产设施[23] - 全球钓鱼用具2024年规模1409亿人民币(CAGR3.2%),钓具产品市场潜力更大[22]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挺膺奋进 建设自行车强国
消费日报网· 2025-07-17 10:38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85年,是轻工45个协会学会中成立较早的协会,40年来在自身建设、专业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1] - 2024年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总产量接近9960万辆,是40年前的5倍,累计出口超过15亿辆,出口额是40年前的58倍 [2] - 行业形成了数千亿的市场规模,创造了数百万工作岗位,满足了亿万人民的出行需求 [2] 企业表现 - "凤凰""永久""飞鸽""五羊""金狮"等老牌知名企业在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并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2] - "富士达""金轮""喜德盛""爱玛""雅迪""新日""绿源"等当代行业明星企业正在新征程中快速发展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行业在轻量化材料、精密传动系统、动力电池、智能电控等领域持续迭代升级 [1] - 产业规模、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 - 技术创新方兴未艾,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中国品牌蜚声国际 [6] 未来发展方向 - 强化政治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绿色发展,服务"双碳"战略 [3] - 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加强原始创新,聚焦智能绿色,攻克新技术新材料 [5] - 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管理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建设职业化优秀协会 [5] 行业成就与荣誉 - 行业基础不断夯实,产品制造能力飞跃提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规模跃居世界前列 [6] - 标准体系日益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人才培养体系日臻完善 [6] - 大会为"卓越贡献领航者""领军企业""优秀会员单位"等荣誉获得者颁奖 [7]
运动品牌集体“上车”,骑行赛道更热闹了
36氪· 2025-07-09 17:41
环法自行车赛商业价值 - 第112届环法自行车赛在法国里尔开赛,18支世巡车队、2支职业洲际车队和3支外卡车队参赛 [1] - 2024年赛事在全球190个国家和地区播出,2023年官方平台视频内容获得7.4亿次收视数据 [3] - 2024年欧洲有近1.5亿人观看环法,法国观众超过4000万人(法国总人口6829万) [3] - 赛事共有59家合作伙伴,分为主赞助商、官方合作伙伴等五个赞助层级 [5] - 赛事母公司Amaury Sport Organisation在2023年为出版集团贡献53%营收 [5] 运动品牌布局自行车领域 - 耐克成为荷兰Visma-Lease a Bike车队非竞赛服装合作伙伴 [1] - 阿迪达斯与英国INEOS Grenadiers车队建立合作关系 [1] - 中国安踏成为MENTECH洲际自行车队主冠名赞助商 [2] - 李宁在2019年成立李宁之星洲际队,运营男子及女子两支洲际车队 [9] - 耐克曾在1996-2011年赞助环法黄衫和车手阿姆斯特朗 [13] 中国资本参与环法赛事 - 深圳喜德盛与阿斯塔纳车队达成战略合作,车队以"喜德盛阿斯塔纳车队"名义参赛 [6] - 这是中国大陆首支参与环法赛事的车队 [6] - 安踏赞助的车队以中国国家队为核心,由国家体育总局及华兴公司共同成立 [12] 自行车运动市场发展趋势 - 安踏2024财年营收首次突破700亿元(708.26亿元),同比增长13.6% [11] - 骑行运动从小众向"都市通勤+户外休闲"拓展,延展性优于传统运动 [15] - 国际自行车品牌如崔克、闪电选择降价促销,中国品牌喜德盛不断崛起 [17] - 高端自行车价格趋向平民化,可能吸引更多新手参与 [18] 品牌竞争格局 - 环青赛迎来安踏与李宁两大中国运动品牌同台竞技 [7] - 安踏通过赞助车队夯实户外市场领先优势 [9] - 传统运动品牌在跑步、足球等存量市场饱和,转向自行车等增量市场 [15] - 品牌通过赞助顶级赛事快速树立专业形象,争夺垂直品牌市场份额 [17]
与国同行四十载 偕业奋进新征程
消费日报网· 2025-07-02 10:35
行业发展历程 - 中国自行车协会成立于1985年6月29日,肩负"统筹、规划、协调、服务"发展自行车工业的重任,被视为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3] - 协会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20世纪80-90年代)、开拓期(90年代-新世纪初)、腾飞期(2001-2015)、创新期(2016至今) [3] - 1993年自行车彻底告别"产品券时代",经过质量提升、结构调整等阶段形成完整产业链 [5] 产业规模与地位 - 2024年全行业总产量达9953.7万辆(峰值1.2亿辆),较四十年前增长近4倍,年均增幅4.1% [5] - 中国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年产量占全球70%和95%以上,累计出口超15亿辆居世界第一,出口额增长57倍 [5] - 三大产业板块(长三角/珠三角/津冀鲁)产量占全国90%以上,产值占行业96%以上 [12] 技术创新成果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2.01%,较2017年增长50.7% [8] - 全行业累计建立150余个技术研发中心,其中国家级34个、省级86个 [7] - 专利申请总量超6万件并以每年10%速度递增,60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及行业奖项 [8][9] - 碳纤维/铝合金等新材料广泛应用,智能制造技术提升效率,智能电动自行车问世 [9] 标准体系建设 - 现行国家标准33项、行业标准60项、团体标准27项,覆盖全流程环节 [10] - 参与18项ISO自行车标准制修订,21名专家52人次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11] - 现有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4家,标准化管理机制持续完善 [10] 产业集群发展 - 培育8个整车和零部件特色区域,半数为国家级,覆盖七大主产区的五个省市 [12] - 特色区域内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占三成以上,自建技术中心企业超七成 [12] 绿色可持续发展 - 龙头骨干企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年均降5%,二氧化硫排放年均降3%以上 [13] - 8家企业获"碳足迹"证书,2家入选工信部绿色工厂,2园区获绿色工业园称号 [13] - 全国骑行爱好者超2000万,连续三年发布《两轮绿色出行指数研究报告》 [14] 国际化发展 - 1998年起保持全球自行车出口第一大国地位 [15] - 组建亚洲自行车产业联盟("九国十方"),建立东盟"1+10"对话平台 [16] - 与数十家国际行业组织建立合作,通过"云会议"等新模式促进产业交流 [16] 企业品牌与竞争力 - 2024年规模以上企业831家,国家级"小巨人"13个、"中国驰名商标"28个 [18] - 6家企业营收超50亿元,十强企业营收占行业48.8%(自行车)/58.3%(电动自行车) [18] - 利润集中度更高:十强企业利润占比73%(自行车)/87.2%(电动自行车) [18] 新业态与人才建设 - 电子商务交易额连年增长,部分十强企业线上销售同比增两位数 [19] - 共享单车/快递外卖等新业态结合物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19] - 举办行业技能大赛带动练兵20万人,39人获国家级荣誉 [19]
你的第一辆车,不该让算法说了算
虎嗅· 2025-06-30 12:17
汽车消费心理与行业趋势 - 年轻人购车动机从"刚需"转向"生活方式想象",体现为参与时代潮流的象征性消费[1][2][3] - 山地自行车、摩托车等非必需交通工具的购买案例显示,消费决策常受社交圈层和短视频内容影响[4][6][7] - 本田CB400F摩托车三年仅行驶5000公里,印证情绪消费属性强于实用需求[7][9] 汽车行业营销策略演变 - 福特T型车开创将汽车塑造为中产生活标配的叙事模板,该模式被全球车企沿用[10][11][14] - 互联网车企将手机营销逻辑迁移至汽车领域:极限压价+配置堆料+发布会营销,缩短消费决策路径[15][18][21] - 某粮厂SUV采用"标准版对标友商Max版"的话术体系,发布会形式直接复刻手机行业[18][23] 智能驾驶技术的社会影响 - 辅助驾驶技术被短视频平台包装为"遥遥领先",算法推送未区分用户理性程度[27][28] - 新能源车事故案例暴露出技术迭代速度与用户认知存在危险"速度差"[29][30] - 行业需承担用户教育责任,警惕营销话术对安全驾驶行为的潜在误导[30][34] 互联网造车模式的双刃剑 - 品牌号召力+供应链整合+发布会仪式感使20万元级电动SUV获得手机式抢购热度[23][24] - 将重型消费决策轻量化可能引发后续使用问题,如车辆贬值、空间匹配等长期考量被弱化[20][25] - 车企需平衡"制造购买欲望"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责任,避免将汽车降维成社交货币[21][35]
“骑行热”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文体旅融合 探寻车轮上的骑行故事(体育大看台)
人民日报· 2025-06-30 05:54
骑行产业发展现状 - 骑行产业在高速增长后进入提质升级阶段,店铺、景区、赛事等环节均出现明显升级趋势 [1] -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2024年计划内赛事达101场,赛事数量和单场参与人数持续攀升 [7] - "中国骑行地图"已收录110条精品路线,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 [7] 自行车零售与服务升级 - 北京某自行车店面积从70平方米扩至500平方米,转型为"自行车4S店"提供选车购车一体化服务 [2] - 中高端公路车需求增长明显,新车架重量降至600克左右并采用流线型气动设计提升性能 [2] - 差异化服务成为竞争关键,店铺通过技术解答二维码等提升客户粘性 [3] 景区骑行生态打造 - 广西明仕田园景区建设多条休闲骑行绿道,配套骑行驿站融入农耕文化元素 [3][4] - 2024环广西自行车赛崇左至靖西赛段吸引19支国际车队,体育与观光结合成亮点 [4] - 景区推行"一村一品"布局,沿线增设采摘、民俗体验等衍生消费项目 [4] 骑行赛事文化培育 - 成都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已举办34届,2023年参赛人数超600人,较初创期增长5倍 [5][6] - 赛事淡化竞技属性,强调健康分享文化,形成10年以上忠实参赛群体 [6] - 骑行专业化程度提升,从早期穿皮鞋参赛发展为系统化装备和完赛能力 [6] 产业联动效应 - 骑行线路可串联景点、民宿等业态,释放消费集聚效应,市场半径显著扩大 [7] - 自行车运动协会数据显示绿色低碳的骑行文化获健身群体广泛认可 [7]
共享单车概念下跌1.48%,主力资金净流出9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17:07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表现 - 截至6月26日收盘,共享单车概念下跌1.48%,位居概念板块跌幅榜前列 [1] - 板块内个股如永安行、爱玛科技、上海凤凰等跌幅居前 [1] 概念板块涨跌幅对比 - 兵装重组概念涨幅最高达8.73%,电子身份证涨2.89%,国产航母涨2.19% [2] - 跌幅榜中共享单车概念与光刻机并列下跌1.48%,细胞免疫治疗跌1.41%,脑机接口跌1.40% [2] 主力资金流动情况 - 共享单车概念板块整体获主力资金净流出1.33亿元 [2] - 永安行主力资金净流出8902.29万元,科力远净流出3800.17万元,信隆健康净流出891.03万元 [2] - 博实结、中路股份、新日股份获主力资金净流入,分别为991.36万元、794.01万元、430.96万元 [2] 个股资金流出明细 - 永安行今日跌幅9.72%,换手率12.40%,主力资金净流出8902.29万元 [2] - 科力远跌幅0.17%,换手率7.19%,主力资金净流出3800.17万元 [2] - 信隆健康跌幅1.50%,换手率6.71%,主力资金净流出891.03万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