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卉种植
icon
搜索文档
菏泽|菏泽芍药承春意 花朝盛景邀客来
大众日报· 2025-04-30 10:20
行业概况 - 菏泽芍药鲜切花占据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年销量达1.2亿支,领跑全国[1][3] - 菏泽拥有全国规模最大的芍药种植基地,栽培品种超过600个,涵盖9大色系、11大花型[3] - 全市芍药种植面积突破5万亩,其中90%以上用于鲜切花生产[3] 公司运营 - 山东盛世芍花产业园占地1200亩,拥有3.9万立方米现代化鲜切花保鲜库,年产量超1000万支鲜切花[2] - 园区芍药鲜切花日均销量保持在40余万支,日销售额150万元至300万元[2] - 鲜切花价格每支上涨1元左右,但仍供不应求,高端产品单价可达几十元,低端产品单价2-3元[2][3] 产品优势 - 菏泽芍药鲜切花供货周期长达两个月(3月20日至5月20日),能精准对接五一假期、婚庆等重要消费节点[2] - 产品具有"入水后一夜绽放到20厘米以上"的独特观赏特性,被市场称为"菏泽大芍药"[2] - 相比昆明、成都等产区,菏泽芍药在供应时间和供应量上更具稳定性[2][3] 产业链延伸 - 产业布局从传统观赏拓展至种植、加工、销售、文旅等多环节的全产业链[3] - 融合水浒、黄河、汉服等文化元素,推出5条芍药赏花线路,串联多个景点打造"一站式"文旅体验[4] - 策划2025菏泽芍药花朝节,包含4项重大活动和20余项系列活动,推动产业跨界融合[4]
一蕊芳华满城韵——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综述
河南日报· 2025-04-30 07:52
文旅活动创新 - 第42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通过"花YOUNG洛阳城"主题打造沉浸式体验,包含10项主题活动和35项联动活动[5] - 线上开幕式通过100多个平台同步直播,45分钟内实现"烟火万象""迎宾盛启""牡丹狂欢"三大篇章展示[2] - "牡丹奇妙游"活动创新设计八位"牡丹仙君"IP形象,结合机甲门神等现代元素吸引年轻游客[4] - 夜间消费占比超六成,九大夜间消费片区通过光影秀、3D投影等形式展现差异化魅力[4] 科技应用与产业升级 - 采用防风支架、覆膜技术及600米挡风屏障保护牡丹,有效降低大风天气影响[7] - 启动国家林草植物新品种洛阳测试站建设,开展"牡丹组培"等核心技术攻关[11] - 牡丹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去年实现盆花90万盆、鲜切花2750万枝产销,并首次打入荷兰鲜花拍卖市场[11][15] - 开发牡丹精油面膜、"牡丹守护神"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形成从观赏到消费的完整产业链[15] 文化IP开发 - 打造"汉服友好城市"生态,提供妆造服务及古风体验场景,强化传统文化沉浸感[9] - 推出"Z世代周游记"等年轻化活动,结合街舞、蹦迪等现代形式实现文化破圈[9] - 牡丹产品向食品、化妆品领域延伸,形成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化妆品等多元化产品矩阵[15] - 龙门石窟等景区通过数字藏品开发实现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变现[15] 消费促进措施 - "全城碰好运"寻宝游戏覆盖42个点位,发放亿元消费券刺激文旅消费[4] - 地铁运营延长至23:00,增设临时停车场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7][9] - 河洛飞花牡丹市集整合非遗手作、牡丹美食等业态,形成消费聚集效应[4] - 各县区围绕汉服、音乐、非遗等板块培育消费新业态,打造差异化赏花场景[5]
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华南农大与从化共筑湾区生态经济走廊
南方农村报· 2025-04-29 13:47
合作背景与行动 - 华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赴从化区调研,助力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大湾区生态产业化标杆打造 [1] - 活动是校地共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具体行动,属于省"双百行动"驻从化服务队举办的第二场"院长大讲堂" [2] - 学院已在从化服务多家花卉企业,合作选育58个花卉新品种,4个团队参与"百校联百县兴千村行动" [5] 生态价值转化实践 - 从化创新"生态修复-产品开发-价值转化"全链条闭环,提升GEP转化率 [5] - 实施全国唯一县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打造流域协同修复样板,发展林下经济(森林药材/木本油料/林蜂养殖)和"生态+"新业态 [5] - 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推动生态产品交易所等平台落地 [5] - 在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建设首个"永根科技站",专注高档盆花品种创新与产业化技术开发 [5] 技术攻坚与产业升级 - 学院整合6个国家级/省部级平台,组建跨学科团队攻坚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产业升级(林蜂养殖等林下经济高值化开发)、空间重构(森林步道康养系统规划) [6] - 建立"需求清单-研发清单-成果清单"全周期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6] - 瞄准林下经济2.0模式(灵芝/甜茶/食用菌/中药材)和森林康养产业,攻关卡脖子技术实现农林牧复合经营 [7] 区域发展规划 - 打造"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示范区和百里流溪生态画廊 [5][7] - 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以现代农业/绿色生活/全域旅游为目标盘活森林空间资源 [7] - 结对6所高校协同发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三年内初见成效 [7]
云天化:以工业化思维重塑现代农业
新华财经· 2025-04-29 11:27
智能农业转型 - 云南云天化通过智能温室实现月季种植环境精密控制,温度波动控制在±0.5℃,光照强度按分钟级调节[2] - 示范园应用无土栽培技术使单位产量提升300%,回水循环利用技术降低成本并助力生态治理[3] - 智能环控系统将温度、湿度、光照等分解为数百个可量化参数,精准控制开花时间[3] 生产流程优化 - 示范园采用红外线成像系统自动识别花朵开放度并进行分级,自动包装机器完成切枝、捆扎、包装等工序[3] - 鲜切月季经过标准化流程处理后,通过冷链运输48小时内可送达千里之外的消费者[3] - 示范园占地1450亩,每天生产50万枝鲜切月季,年产值接近亿元[3] 品种研发与市场突破 - 示范园成功培育32个自主花卉品种,其中8个已在市场崭露头角,打破国外品种垄断[3] - 科技小院团队成功栽培30余个花卉新品种,将育种周期从9-10年缩短至4-5年[6] - 花卉年产量增加20%-30%,瓶插期延长5-7天,提升市场竞争力[6] 人才培养与农户转型 - 园区已培育1023名农户,完成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化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型[4] - 为1700余户农户提供专业服务,辐射种植面积1.2万亩,高品质花占比平均提升20%[4] - 54岁农民经过培训成为月季种植修剪领域的"行家"[4] 科技研发体系 - 科技小院实现"实验室-农田"无缝衔接,专家、学生与企业员工联合攻关技术难点[6] - 已在全国12个省份建成36个科技小院,聚焦50余种作物体系[6] - 开发1221套种植方案,构建包含200多种作物、6084种病虫害的数据库[6] 商业模式创新 - 公司从化肥生产商延伸至农业综合服务领域,用工业化思维解决农业发展碎片化、低效化问题[7] - 智能温室取代传统农业模式,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7] - 科技小院为3000万亩农业产业体系提供近距离、全方位服务[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