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托
icon
搜索文档
离岸家族信托为何频频“翻车”?
第一财经· 2025-07-20 23:04
离岸家族信托的核心风险与案例 - 离岸家族信托近年频发"翻车"案例,多位富豪因结构设计、控制权安排和法律合规问题导致信托被击穿或资产损失 [1] - 信托不等于绝对安全,控制权保留、税务合规疏漏、资产来源不清、设置时机错误及条款不专业是主要雷区 [9] - 俏江南创始人张兰案例显示:委托人对信托资产保留实质控制权(如担任控股公司董事)将导致信托被法院击穿 [10] 现金信托与股权信托的差异 - 现金信托资产直接由受托人(如汇丰等外资银行)管理,资金流动需受托人同意,隔离性与合规性较强 [2] - 股权信托资产为离岸公司股权,若SPV公司董事由委托人或家族成员担任,可能导致资金被非授权支取 [3] - 股权信托存在"名为信托,实为自持"风险,易在诉讼或税务审查中被穿透 [4] 离岸信托设立地的选择与演变 - 中国香港因早期信托法限制(如80年存续期)并非热门地,更多富豪选择BVI等避税天堂 [4] - 香港2013年修订信托法,取消存续期限并加强受益人保障,以提升竞争力 [4] 税务规划的关键风险与应对 - 美国税务居民使用离岸信托需特别设计,否则触发回溯规则或CFC规则,导致有效税率达50%~70% [6] - 外国授予人信托(FGT)在委托人去世后转为非授予人信托(FNGT),未及时调整结构将导致高额税负 [7] - 需把握"时间窗口期"调整信托结构,避免累积收益分配时触发回溯征税 [7] 信托架构设计与执行要点 - 信托成功落地仅10%依赖设计,90%取决于执行(如控制权分离、管理合规) [9] - 英美法系要求委托人必须放弃信托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中国企业家常因认知偏差导致失败 [9] - 最佳实践为"内外分离":境内资产由境内信托控制,境外资产由境外信托管理,红筹企业除外 [11] 行业趋势与建议 - 中国50后、60后企业家需系统性设计传承架构,避免碎片化决策导致信托失效 [11] - 科学看待家族信托与家族办公室,强调公益向善的财富管理理念 [11]
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陈文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41
数字经济与AI发展趋势 - 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冲击,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 [1] - 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识,数据正成为主要生产要素,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 [1] - 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推动事物实现范式跃迁 [2] 金融业AI应用现状 -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1][6] - 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等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仍在审慎推进中 [3] - 银行、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领先,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 [5] 金融业AI应用场景 - 银行领域:已实现从观望到重点投入,从国有行、股份行延伸至头部城农商行,深入前、中、后台业务 [3] - 证券领域:头部试水效果初显,向中小券商下沉,从内部运营向投顾、投研、投行、合规延伸 [3] - 基金领域:部分机构正在投研、风控、合规、营销等领域进行局部探索,中小机构以观望为主 [4] - 保险资管领域:头部谨慎务实,优选投研、合规、运营等场景推进降本增效 [4] - 信托领域:少数公司开始尝试,落地场景少,主要是运营、运维、知识库、文本撰写等 [4]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 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是个"一把手"工程,需要长期投入、摆脱传统路径依赖 [8] - 金融机构应优先从有原始驱动力的AI项目着手,如有助于降本增效、防控风险、优化客户体验等 [8] - 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 [9] - 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1][12] AI技术对金融业的影响 - AI颠覆了线下网点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革新了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7] - 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 [7] - DeepSeek的技术架构与金融行业数据驱动强、合规要求严、安全标准高、实时性敏感等特性形成深度耦合 [4]
金融业正进入AI时刻!陈文辉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20 21:35
数字化浪潮与AI技术 - 数字化浪潮具有革命性,已给各行各业带来重大冲击并将继续全方位改造各行业,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识,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 [3] - 在数字化浪潮下,无论历史多么悠久、体量多么巨大的行业都有被完全颠覆的可能性,核心业务逻辑的改变是数字化浪潮下行业"新势力"得以颠覆传统企业的关键 [3] - 随着数字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应用范围扩大,其在传统产业中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产业数字化将成为数字经济下半场的主旋律 [3] - AI技术的指数级提升是数字化浪潮给经济社会带来新一轮改造的核心动力,AI对于未来事物的塑造方式是推动事物实现范式跃迁而非简单加速 [4][5] AI在金融业的应用现状 - 金融业正在进入AI时刻,2025年将是AI在金融业应用的转折之年 [1][6][9] - 当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于AI技术应用以内部赋能为主,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仍在审慎推进中 [7] - 金融机构AI应用场景以内部赋能为主,多采用先试点再推广模式,算力和模型部署普遍采用本地化部署方式 [7] - 资管行业多从投研辅助、运营管理等场景切入,各资管子行业AI技术应用已呈现不同特点 [7] - 金融行业在大模型应用落地方面展现出加速迹象,Deep Seek的技术架构与金融行业特性形成深度耦合 [8] - 国内金融行业侧重于在应用层场景进行探索,银行、券商在大模型应用项目的投入上领先 [8] 金融业拥抱AI的建议 - 金融机构应全面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需要长期投入和全方位变革 [13] - 应加大对AI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力度,特别是有AI技术专长的高级管理人员和高层级技术专家 [14] - 需高度关注AI运用可能带来的风险如AI幻觉、算法歧视、可解释性不足问题等,建立完善的AI治理架构 [15] - 金融资源要更多向AI领域倾斜,形成"股、贷、债、保"联动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16] AI应用的关键因素 - AI应用能否成功落地主要取决于成本和适用性(是否真正好用) [10] - 当前AI的性能和成本已经达到临界点,因而AI应用也将在今年迎来爆发 [10] - AI的全面应用是决定金融业生死存亡的关键之举,它颠覆了线下网点服务模式,大幅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革新了金融风险分散机制 [11]
离岸家族信托为何频频“翻车”?这些细节你必须知道
第一财经· 2025-07-20 20:35
离岸家族信托的雷区 - 离岸家族信托近年因富豪、企业家设立不当引发法律税务纠纷,信托不等于绝对安全,结构设计、控制权安排和法律合规的疏忽可能导致"信托被击穿"或资产不保 [1] - 常见雷区包括保留实控权、忽略税务合规、资产来源不清、设置时机错误、信托条款不专业 [1][7] - 信托架构设计仅占成功落地的10%成本,执行才是关键,需严格遵循信托安排、管理合规、避免控制权混同 [7] 现金信托与股权信托的差异 - 现金信托资产直接存放在受托人名下,资金流动需受托人同意,委托人无法随意转移资金,具有良好资产隔离与合规性 [2] - 股权信托资产为离岸公司股权,若SPV公司董事由委托人或家族成员担任,可能导致资金被代理人支取,违背信托目的,存在"名为信托,实为自持"的法律风险 [3] - 股权信托若未规定"代位"机制,继承人可能绕过受托人直接操作资金,导致信托独立性存疑 [3] 离岸信托设立地点的选择 - 中国香港因早年信托法局限(如信托存续期仅80年)并非热门地,2013年调整后允许信托无限期存在以增强竞争力 [4] - 香港财富家族更多选择BVI等"避税天堂"设立信托,但开户银行在香港的情况常见 [3][4] 离岸信托的税务风险 - 离岸家族信托可合法合规实现税务优化,但对美国税务居民或绿卡持有者风险高,可能触发"回溯规则"或"CFC规则"导致重税 [5] - 美国税务居民作为受益人时,离岸信托形式通常为FGT(外国授予人信托),委托人去世后转为FNGT(外国非授予人信托),未分配利润可能触发回溯规则,实际有效税率达50%~70% [6] - 委托人去世后未及时调整信托结构将关闭税务调整窗口,需提前规划备用架构 [6] 控制权与法律匹配问题 - 保留实控权是常见雷区,如张兰案例中法院认定其对信托资产具实质控制权,导致信托被击穿 [7][8] - 境外信托控制境内资产风险极大,法律适用、汇兑和执行不匹配易导致信托失效,建议"内外分离"(境内资产由境内信托控制,境外资产由境外信托控制) [8] - 红筹企业例外,创始人可通过离岸信托持有境外流通股,因资产本身在境外且法律关系清晰 [8] 家族信托的核心理念 - 高净值人群需科学理性看待家族信托,系统性设计传承架构,避免碎片化决策导致"翻车" [9] - 公益向善的财富管理理念对家族传承至关重要 [9]
陕国投A: 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
证券之星· 2025-07-20 16:22
2025年半年度财务数据 - 营业总收入136,680.12万元 同比下降2.95% [1] - 营业利润96,872.54万元 同比增长5.81% [1] - 利润总额96,764.02万元 同比增长5.8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346.65万元 同比增长7.10% [1] - 基本每股收益0.1419元 同比增长5.74% [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9% 同比增加0.04个百分点 [1] 资产与负债情况 - 总资产2,678,983.30万元 较期初增长5.26%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835,742.30万元 较期初增长2.6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3.59元 较期初增长2.57% [2] - 股本511,397.04万元 与期初持平 [1] 经营情况说明 - 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主业转型创新力度加大和业务结构调整 [2] - 公司通过提升经营质效和有效防控风险实现稳健运营 [2] - 本次业绩快报披露前未进行业绩预计披露 [2]
陕国投A: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5.74%
快讯· 2025-07-20 15:44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 67亿元 同比下降2 95%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7 26亿元 同比增长5 74% [1] 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呈现同比下降趋势 降幅2 95% [1] - 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增幅5 74% [1]
六轮审判官司未了 中融信托8550万元“咨询服务费”究竟如何界定
经济观察网· 2025-07-19 20:31
信托贷款及融资事件 - 2013年中融信托通过12个信托项目向山西交投提供155亿元信托贷款 [1][4] -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以出具远期回购函方式为融资项目提供增信服务 [4] -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通过中融信托、云南国际信托、国投信托三家机构共引入234.7亿元资金投向山西交投 [4] 资金流向及费用支付 - 中融信托以"咨询服务费"名义向刘洋控制账户转入8550万元 [2] - 刘洋通过北京康盛律所和太原普利行账户接收中融信托支付的7400余万元 [5] - 刘洋通过太原普利行账户向金元证券收取1150余万元好处费 [5][7] 涉案公司及人员关系 - 太原普利行由盖起军持股50%并实际经营 [6] - 金元证券作为委托人参与"中融-晋融4号单一资金信托项目" [7] - 周柏林时任中融信托基础设施及能源产业部总经理助理 [4][5] 司法审判过程 - 案件经历6轮审判程序最终维持原判 [2][13][14] - 最终判决刘洋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11年、盖起军洗钱罪5年6个月、周柏林行贿罪3年7个月 [13] - 刘洋计划申请再审主张费用性质为中介费而非贿赂 [3][15] 公司背景信息 - 中融信托曾用名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2023年被建信信托和中信信托托管 [5] - 北京康盛律所2004年成立 太原普利行2009年成立 [6] - 金元证券2002年成立 由首都机场集团控股 [6]
51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业绩
证券日报· 2025-07-19 00:10
信托行业2025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 51家信托公司披露2025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数据 营业收入分化明显 9家公司超过10亿元 36家在1-10亿元区间 6家低于1亿元 [1] - 营业收入前三名为中信信托(合并)29 16亿元 英大信托19 41亿元 华鑫信托16 34亿元 [1] - 净利润方面 3家公司突破10亿元 中信信托(合并)15 67亿元 江苏信托13 98亿元 英大信托13 62亿元 另有7家在5-10亿元区间 [1] 头部信托公司业务表现 - 中信信托为中信集团系统成员企业 英大信托 华鑫信托 华能信托等属于"电力系"信托公司 [2]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方面 英大信托14 44亿元居首 中信信托(合并)也超10亿元 另有10家公司超5亿元 [2] - 行业面临转型挑战 需提升竞争力把握发展先机 [2] 信托公司差异化发展路径 - 头部公司可依托资源 品牌 运营优势发展差异化业务 形成专业优势 [3] - 不同背景信托公司可采取不同模式 如"信托+产业" 同业协同 养老服务信托等 [3] - 全国化公司可服务国家重要领域建设 区域型公司可挖掘区域资源 [3]
60万元降至29.55万元,深交所交易席位“半价”起拍仍遭流拍,市场为何不买账?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23:51
交易席位拍卖情况 - 深交所四个交易席位在阿里资产平台拍卖 起拍价均为29 55万元 最终因无人出价流拍 [1] - 四个席位编号为031700 247900 238000 298700 所有方为四川金融租赁 但登记在珠海中业信托名下 [5] - 首次拍卖时间为2020年8月 起拍价60万元/个 后续多次流拍后起拍价降至23 6万元/个 [5][6] 交易席位背景信息 - 交易席位是会员参与交易所交易的准入凭证 深交所当前购买费用为60万元/个 [1][6] - 席位所有权存在法律瑕疵 因四川金融租赁无会员资格未办理过户 通过财产保全锁定权利 [5] - 拍卖特别提醒注明若因登记方原因无法过户 买受人需自行承担风险 [7] 市场供需分析 - 券商普遍拥有充足交易席位 如中信证券2021年持有上交所128个 深交所47个席位 [6] - 电子化交易使物理席位重要性下降 新技术提升席位调度效率 线性扩充可能造成浪费 [6] - 券商采购更注重制度流程 价格非唯一考量因素 潜在法律风险降低购买意愿 [7]
拆解物业服务信托:账户不独立、账目不透明?这个小区的业主没有炒掉物业,而是用信托换回小区安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8 17:28
物业服务信托模式创新 - 北京市中骏天宸小区通过引入信托架构解决传统物业管理模式中的信任危机,重塑物业服务合作体系[1][4] - 信托架构实现物业资金独立监管,外贸信托作为受托人设立"外贸信托-金诺10号中骏天宸物业服务信托",账户开设主体为信托计划,与物业公司资产分离[4][5] - 新模式重塑三方关系:业主与信托公司签订合同,物业公司与信托公司签订执行协议,业主与物业公司明确服务责任[5] 传统物业管理痛点 - 中骏天宸小区物业存在账户混用、账目不透明问题,审计显示2020年初至2024年6月物业费账目存在较大差异[2][3] - 物业公司隶属开发商导致初期合同协商不足,疫情期间经理频繁更换暴露管理问题[2] - 物业公司向母公司提供财务援助引发业主对资金安全担忧[3] 信托机制核心功能 - 风险隔离功能防止物业公司因对外举债导致账户被查封影响业主利益[4] - 资金透明化机制要求物业公司每月两次提交付款申请并附明细文件,2025年5月已进行第二次收支公示[5][6] - 物业费收缴方式灵活:业主可直接存入信托账户或通过物业公司每周汇总转入[6] 行业实践进展 - 除外贸信托外,长安信托、中粮信托、华润信托等机构已落地物业服务信托项目[7] - 中粮信托与绿城物业合作"明月1号"信托用于江阴小区设施维护[7] - 长安信托在西安光辉巷26号院采用双账户机制控制资金流向[7] 商业模式现状 - 当前多数信托公司暂未收取管理费,长安信托计划未来从预付款投资收益中分成[8] - 外贸信托拟通过资金配置同业存款获取超额收益分成,但需规模支撑商业逻辑[8] - 行业共识认为该模式为创新渠道,但盈利机制尚未完全激发[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