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
搜索文档
小雨伞保险母公司手回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去年净亏损1.36亿元
国际金融报· 2025-05-19 19:12
公司上市进展 - 手回集团已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华泰国际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1] - 公司此前两次递表因6个月期满失效 本次为第三次冲击港交所 [1] - 成立至今完成5轮融资 投资方包括极地信天 红杉雨澄 经天纬地特殊目的公司等机构 [1]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旗下拥有小雨伞保险经纪 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 提供在线人身险解决方案 [1] - 2023年长期人身险总保费市场份额达7.3% 位居中国线上保险中介第二 [1] - 分销模式包括直接分销(小雨伞) 代理人分销(咔嚓保)和合作伙伴分销(牛保100) [2] - 定制产品首年保费占比显著:2022年52.5% 2023年59% 2024年40.5% [2] 财务表现 - 收入波动明显:2022年8.06亿元 2023年16.34亿元 2024年13.87亿元 [2] - 净利润由盈转亏:2022年盈利1.31亿元 2023年亏损3.56亿元 2024年亏损1.36亿元 [2] - 亏损主因包括金融工具账面值变动(2023年-0.58亿元 2024年-3.45亿元)和收入波动 [2] 行业动态 - 保险科技中介近期密集上市:元保4月登陆纳斯达克 i云保5月完成C轮融资 [3] - 众淼创科2024年8月成为港股保险中介第一股 多家机构去年登陆纳斯达克 [3] - 上市驱动因素包括资本退出需求 海外市场对科技企业估值更合理 以及融资扩展需求 [3] 行业前景 - 科技与保险结合被视为创新关键路径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行业效率 [4] - 市场对保险科技故事接受度高 预计更多中介机构将跟进上市 [4]
一周港股IPO:东方妍美、诺比侃递表;Mirxes、手回集团、元光科技通过聆讯
财经网· 2025-05-19 18:58
港交所上市活动概览 - 上周(5月12日至5月18日)共有2家公司递表、3家通过聆讯、4家公司招股、1家公司上市 [1] 递表公司 - 东方妍美(成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2日递表港交所 建银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主要从事再生医学医疗器械及特医食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拥有13款主要再生医学材料注射剂候选产品 其中两款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2023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288.2亿元 2024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452.0亿元 2023年净亏损人民币6350.1万元 2024年净亏损人民币6938.3万元 [2] - 诺比侃人工智能科技(成都)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14日递表港交所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在AI+交通、AI+能源及AI+城市治理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提供基于AI行业模型的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 自主研发NBK-INTARI人工智能平台 2023年为中国轨道交通行业第七大AI+检测监测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2年收入约为人民币2.53亿元 2023年收入约为人民币3.64亿元 2024年收入约为人民币4.03亿元 2022年年内利润为人民币6316.1万元 2023年年内利润为人民币8856.6万元 2024年年内利润为人民币1.15亿元 [3] 通过聆讯公司 - 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觅瑞集团)于5月12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中金公司、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技术公司 致力于疾病筛查诊断解决方案在亚洲关键市场(包括新加坡及中国)的推广 拥有一种核心产品GASTROClearTM、两种其他商业化产品LUNGClearTM及FortitudeTM及六种处于临床前阶段的候选产品 是全球首家且唯一一家获得分子胃癌筛查IVD产品监管批准的公司 2022年收益约为1775.90万美元 2023年收益约为2418.50万美元 2024年收益约为2028.27万美元 2022年毛利约为932.64万美元 2023年毛利约为1358.2万美元 2024年毛利约为888.7万美元 [4][5] - 手回集团有限公司于5月15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华泰国际、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公司是一家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 核心业务为通过数字化平台促成保险交易 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算为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占据7.3%的市场份额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首年保费计算同样为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2022年营收为8.06亿元 2023年营收为16.34亿元 2024年营收为13.87亿元 2022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0.75亿元 2023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53亿元 2024年经调整后净利润为2.42亿元 [6][7] - MetaLight Inc.(元光科技)于5月16日通过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讯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 公司是中国公交领域领先的时序数据智能服务提供商 运营车来了移动APP 提供实时公交车到达信息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为中国城市覆盖率最大的实时公交信息平台 覆盖274个城市 累计用户数约为2.98亿名 2022年营收1.35亿元 2023年营收1.75亿元 2024年营收2.06亿元 2022年年内亏损2003.7万元 2023年年内亏损2032.8万元 2024年年内亏损2613.8万元 [8] 招股公司 - 绿茶集团(06831 HK)于5月8日至5月13日招股 拟发售1.68亿股 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另有15%超额配股权 每股发售价7.19港元 每手400股 已于5月16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9] - 宁德时代(03750 HK)于5月12日至15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约1.18亿股H股 香港发售884.21万股 国际发售约1.09亿股 发售价定为263.00港元/股 融资认购倍数近120倍 预计将于5月20日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10] - 恒瑞医药(01276 HK)于5月15日至5月20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2.245亿股H股 香港发售占5.5% 国际发售占94.5% 发售价范围每股41.45港元至44.05港元 每手200股H股 预计将于2025年5月23日在联交所买卖 [11] - Mirxes Holding Company Limited(02629 HK)于5月15日至5月20日招股 拟全球发售4662万股 香港发售占10% 国际发售占90% 发售价为每股23.30港元 每手100股 预期将于2025年5月23日在联交所买卖 [12] 上市表现 - 绿茶集团于5月16日登陆港交所 开盘价7.19港元/股 当日报收6.29港元/股 下跌12.52% 收盘总市值约42.36亿港元 [13][14]
手回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 再有保险中介将登陆港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5-16 20:09
公司概况 - 公司母公司深圳手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5月15日披露通过聆讯后的资料集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定位为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核心业务为通过数字化平台促成保险交易,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 [1] - 公司商业版图由三个数字化平台构成:面向C端用户的直营平台"小雨伞",赋能保险代理人的"咔嚓保",以及连接B端合作伙伴的"牛保100" [1] -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计算,公司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市场份额为7.3% [1] -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的首年保费计算,公司同样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1] - 公司自成立以来分销了超1900个产品,其中超280个为定制产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售产品有306个 [1] - 公司已成功孵化超过14个IP,覆盖长期寿险、长期重疾险、长期医疗险及其他保险以及短期保险等各类产品 [1] 行业趋势 - 中国线上中介人身险市场总保费由2019年的600亿元增至2023年的211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6.9% [2] - 预计到2028年,线上中介将为中国人身险市场贡献总保费10310亿元,2024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4.2% [2] - 线上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从2019年的120亿元增至2023年的88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6% [2] - 预计到2028年,线上长期人身险的总保费将达到6270亿元,2024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4.5% [2] 财务表现 - 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8.06亿元、16.34亿元、13.87亿元 [2] - 同期经调整后净利润分别为0.75亿元、2.53亿元和2.42亿元 [2] 融资与资金用途 - 公司已获得红杉中国、经纬创投、歌斐资产、天士力资本、信天创投等国内顶级投资机构投资 [2] - IPO募集所得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加强并优化销售和营销网络以及改善服务,提升研发能力并改进技术基础设施,选定兼并、收购和战略,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2]
手回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科技赋能出售超1900款保险产品,2024年营收约14亿元
IPO早知道· 2025-05-16 10:38
公司概况 - 公司为手回集团有限公司 是中国第二大线上保险中介服务机构 按2023年长期人身险总保费计算市场份额达7.3% 按首年保费计算同样位列第二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旗下拥有小雨伞 咔嚓保和牛保100三大平台 分别对应在线直接分销 保险代理人分销和业务合作伙伴分销三种模式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 公司在售保险产品306个 累计分销超1900个产品 包括280个定制产品和1600个保险公司已有产品 并成功孵化14个IP [2] 核心业务 - 公司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保险公司 代理人 合作伙伴和投保人 运用科技精准匹配投保人需求与保险产品 同时建立长期信任关系吸引保险公司合作 [3] - 超级玛丽重疾险系列作为代表性IP产品 累计分销33万件保单 2022-2024年累计总保费36亿元 首年保费5.73亿元 [2][3] - 2022-2024年合作保险公司超110家 覆盖中国70%以上人身险公司 [3]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8.06亿元 16.34亿元 13.87亿元 毛利率分别为34.8% 33.8% 38.1% [3]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0.75亿元 2.53亿元 2.42亿元 经调整净利润率9.3% 15.5% 17.4% [3] 资本运作 - 公司已获信天创投 红杉中国 经纬创投等知名机构投资 [4] - IPO募集资金将用于优化销售网络 提升研发能力 战略并购及补充营运资金 [4]
新股消息 | 手回集团通过港交所聆讯 为中国第二大在线保险中介机构
智通财经网· 2025-05-16 07:04
公司概况 - 手回集团是一家中国人身险中介服务提供商,通过在线平台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提供保险服务解决方案,不承担承保风险 [3] - 公司通过三个平台(小雨伞、咔嚓保、牛保100)分销人身险产品,分别对应在线直接分销、保险代理人分销和业务合作伙伴分销 [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分销的保单覆盖超过160万名投保人和240万名被保险人 [8] 市场地位 - 2023年中国人身险市场规模达3.8万亿元人民币,中介市场总保费2370亿元人民币,占整体市场的6.3% [4] - 公司在中介市场排名第八,市场份额2.9%,在线中介占据中介市场总保费的89.1% [4] - 以长期人身险总保费计,公司是中国第二大在线保险中介机构,市场份额7.3%,仅次于市场份额45.5%的领先者 [4] 客户与合作伙伴 - 公司客户主要为中国的保险公司,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合作,覆盖中国70%以上的人身险公司 [5] - 投保人以中国一线和二线城市30-45岁人群为主,该年龄段贡献总保费63.4%和保单量72.2% [8] 商业模式 - 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按分销保单保费的百分比计算 [5] - 向成功分销的保险代理人及业务合作伙伴支付佣金或渠道推广费 [7]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8.06亿元、16.34亿元、13.87亿元人民币 [8] - 同期年内利润分别为1.31亿元、-3.56亿元、-1.36亿元人民币 [8] - 2024年毛利率38.1%,较2023年的33.8%有所提升 [9]
关停!这家保险中介为何放弃这一省级分公司?
经济观察报· 2025-05-13 10:43
公司动态 - 保通计划关停江西省分公司,并计划后续关停云南、内蒙古等地的分公司 [1][3] - 江西省分公司将于2025年5月30日关停所有业务,6月15日后统一办理执业登记注销 [3] - 江西分公司员工数量从2020年的2人增至2021年的5人,但运营成本较高且业绩达成率较低 [6][7] 经营状况 - 保通隶属于豹云网络,后者旗下i云保平台正谋求打包出售,此前曾计划2024年7月赴美上市 [3][9][10] - 保险中介行业面临降本增效压力,2024年已有20余家专业保险中介注销 [7] - 代理人佣金从超四成降至20%左右,竞争加剧导致经营困难 [8] 行业背景 - 保险中介行业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佣金率下降明显,例如手回集团长期寿险首年佣金率从31.7%降至21.5% [12] - 市场需求不足、产品利率下调及互联网保险新规加速行业洗牌 [10] - 保通多个分支机构因数据记载不真实、编制虚假财务资料等违规行为被罚 [13] 发展历程 - 保通成立于2013年,2016年被豹云网络收购以获得全国性保险代理牌照 [9] - i云保曾获三轮融资,包括2018年1.3亿元A轮、2019年2亿元A+轮及2020年B轮融资 [9] - 实际控制人李哲拥有20年保险从业经验,曾任职众安保险并创立i云保 [9]
仅两家盈利,新三板保险中介为何越来越难?
北京商报· 2025-05-05 21:39
上市公司年报基本披露完毕,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业绩也逐渐浮出水面。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5月5日,已有7家新三板保险中介披 露了2024年报,整体业绩表现不及去年同期。 综合来看,诚安达、润生保险、中衡股份、昌宏股份、一正保险、创悦股份、润华保险7家公司中,仅一正保险实现了盈利且净利润正增长,其余 6家公司均表现为不同程度亏损或盈利下滑。一方面,机构越来越难以生存,另一方面,挂牌机构越来越少。由于未按规定日期披露年报,华凯保 险将被停牌,且面临被摘牌风险。 业绩持续承压 对于在新三板挂牌的保险中介机构来说,在监管政策趋严、佣金率持续降低的情况下,业绩承压一直是面临的首要问题。 业绩不理想背后,当前保险中介行业普遍面临竞争压力。经济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保险中介市场竞争 激烈,尤其是在大型保险中介公司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下,中小机构往往难以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其次,运营成本高企,包括人力成本、技术 投入以及合规成本等,给这些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财务压力。此外,产品、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也是导致盈利困难的原因之 一。 2024年营收仅有1035.09元的昌宏股份 ...
元保上涨51.6%,报22.74美元/股,总市值10.25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4-30 23:25
股价表现 - 4月30日元保盘中上涨51.6%至22.74美元/股 [1] - 当日成交额达123.94万美元 [1] - 公司总市值10.25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06月30日收入总额15.29亿人民币 [1] - 收入同比增长58.68% [1] - 归母净利润3.29亿人民币 [1] - 净利润同比增长320.98% [1] 公司背景 - 注册于开曼群岛的境外控股母公司 [1] - 主要运营实体为境内子公司元保有限公司 [1] - 主营业务为中国在线保险分销和服务 [1] - 拥有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牌照 [1] 业务发展 - 互联网保险中介平台2020年上线运营 [1] - 截至2021年5月累计数百万付费用户 [1] - 业务覆盖国内90%以上地区 [1] - 完成近10亿元C轮融资 [1] 技术能力 - 以互联网/大数据/AI为核心驱动力 [2] - 与多家保险公司建立深度合作 [2] - 提供多维度风险保障方案 [2] - 为客户定制保险规划服务 [2]
比亚迪保险经纪注销,“汽车系”接连退出,抢滩牌照难在哪
北京商报· 2025-04-22 20:02
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注销事件 - 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17日发布注销公告 决议解散 注销公告期截至2025年6月1日 [2][3][4] - 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 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注册资本5000万元 但未获得保险中介许可证 [5] - 注销主因是比亚迪已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获得保险业务开展资质 可直接开发车险产品 [5] 新能源车企保险中介牌照布局模式 - 行业出现"先设立保险经纪公司-设立无果转收购—再注销原公司"的普遍现象 [7] - 蔚来汽车2022年新设保险经纪公司后 通过收购汇鼎保险经纪获得牌照 原公司于次年注销 [7] - 小鹏汽车2018年成立保险代理公司 2022年收购青岛妙保保险代理 原公司后续注销 [7] 保险中介牌照监管环境变化 - 保险中介牌照审批自2018年8月起长期停滞 2023年11月金融监管总局才重新批准宝马保险经纪和安顾方胜保险经纪两张牌照 [7] - 全国保险专业中介法人机构数量连续六年下降 截至2024年12月末仅剩2539家 [8] - 监管层开展清虚提质行动 要求用三年左右时间清理退出一批机构 优化市场布局 [8] 新能源车企布局保险业务动因 - 新能源汽车普及带动新能源车险市场快速增长 增速远超行业整体车险保费 [11] - 保险业务能增强用户黏性 实现车险产品开发 销售 理赔闭环 构建一站式汽车服务生态 [11] - 车险具有强刚需性和黏性 可为车企增加业务增长点 [11] 保险中介牌照交易市场趋势 - 牌照收购价格从2018-2019年峰值3000-4000万元逐步回落 [12] - 2023年北京共信赢保险经纪挂牌价885.74万元流拍 成都创展保险经纪以1000.18万元成交 [12] - 牌照价值取决于互联网销售资质 分支机构覆盖 管理水平及业务体量等综合因素 [13]
独家|打包出售or美股上市,i云保“变现”两手准备
北京商报· 2025-04-16 17:40
文章核心观点 保险科技中介平台i云保在已启动赴美IPO的背景下谋划打包出售,同时寻求上市和出售两条路径并进;赴美上市面临诸多困难,且公司面临变现压力和合规挑战 [1][3] 两重路径并进 - 2024年多家保险中介公司公布赴美或赴港上市计划,i云保同年7月赴美上市获证监会备案,计划发行不超过4389万股普通股并拟在纳斯达克或纽交所上市 [3] - 知情人士透露i云保有打包出售想法,意向方包括一家香港金融机构,双方正基于保险业务开展合作,i云保或同时寻求上市和出售 [3] - 相较赴美上市,整体出售更简单,能快速变现、缓解资金压力、降低市场风险,但上市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有支持,出售可能需转变业务模式 [4] 上市之路并非坦途 - 上市需签回购协议及和股东有股价约定,i云保卡在这些环节,且自2024年7月获备案后未官宣其他上市动作 [6][7] - 美国证券市场监管严格,i云保需遵循中美两国法规政策,在信息披露、会计准则衔接等方面面临挑战,还面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和投资者对中概股态度谨慎的市场压力 [7] - 当前赴美上市面临中美政治博弈风险,保险中概股二级市场估值低迷、股价疲软,i云保上市后也面临市值管理考验 [7][8] 变现压力悬顶 - i云保先后完成三轮融资,随着互联网保险浪潮退却,盈利能力薄弱的平台需寻求上市或新金主,按融资时间推算i云保或面临较大资本变现压力 [9] - i云保急于变现一方面是早期投资者面临退出压力,另一方面是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需资金保持竞争力、优化业务结构 [10] - 保险行业“去中介化”趋势和“报行合一”政策使保险中介公司面临压力 [10] 飞单标签难甩 - i云保成交额突破百亿,但背后保通保险代理频频违规遭罚,主要问题集中在业务数据记载不真实等方面 [11] - i云保存在“飞单”问题,监管对“飞单”行为监管趋严,这可能是其急于变现的原因之一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