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产品贸易
icon
搜索文档
巴西大豆价格对我们猛涨79.9%,中方买家集体按下暂停键,静待两张王牌打出
搜狐财经· 2025-10-22 04:20
巴西大豆价格飙升的核心驱动因素 - 巴西大豆对华出口价格较年初暴涨79.9%,创下七年升水新高 [1] - 巴西北部主产区马托格罗索州持续降雨导致120万公顷大豆种植区积水,新季产量可能减少5%至8% [3] - 巴西旧季大豆库存见底,新季大豆需等到明年1月底装船,青黄不接导致供应压力骤增 [3] - 巴西东南部港口10月预计出口大豆712万吨,同比增幅达60%,港口排队时间拉长至45天,物流瓶颈加剧 [3] 贸易格局与投机行为对价格的影响 - 部分巴西出口商利用中国进口渠道集中局面抬高报价,10月初帕拉纳瓜港报价比芝加哥期货市场高出近3美元/蒲式耳,而美国大豆溢价仅为1.7美元 [5] - 价差使得巴西大豆到岸价比美国墨西哥湾港口贵20至30美元/吨 [5] - 9月份中国采购的巴西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93%,高度集中的需求关系增强巴西出口商定价话语权 [5] - 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41%降至2024年的21% [5] 国内压榨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 -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大豆油企业利润持续为负值,加工每吨巴西大豆亏损高达200多元 [7] - 山东地区豆粕出厂价比原料成本倒挂80元/吨,不少企业被迫减产停机 [7] - 国内买家尚未采购今年12月和明年1月船期的巴西大豆,表明对当前价格不认可 [7] - 中储粮手握4500万吨大豆储备,足够全国使用三个多月,10月拍卖4万多吨国产陈豆,11月计划追加投放进口储备豆 [7] 中国的进口多元化战略与技术替代 - 2025年9月阿根廷将大豆出口税降至零后,中国买家在48小时内抢购130万吨大豆,相当于2024年全年自阿进口量的三成多 [9] - 俄罗斯远东地区每月向中国供应20多万吨大豆,乌克兰货源通过中欧班列20天内运抵,形成“主力 补充 备选”供应组合 [9] - 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可替代15%的豆粕使用量,农业农村部目标在2027年前将饲料中豆粕占比从15.3%压降到12% [10] - 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将扩大到1亿亩,预计可多产1500万吨大豆 [10] 未来价格走势的关键观察节点 - 2025/26年度巴西大豆播种进度达14%,为历史同期第二快,私营咨询机构预测新季产量可能达1.8092亿吨,比去年增长5.3% [10] - 若天气条件良好,明年一二月新豆集中上市时,供应增加可能促使价格回落 [10] - 10月底中美贸易谈判若取得进展,对美豆进口限制可能放宽,美国仓库积压2000多万吨大豆,价格跌至十年最低点 [11] - 巴西政府计划投资23亿美元升级港口设施,预计2026年物流瓶颈将有所缓解 [13]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 - 2024年中国从巴西进口大豆达7465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71% [15] -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预计今年头10个月出口量可达1.02亿吨,全年有望冲击1.1亿吨纪录 [15] - 中国通过多元化采购分散风险,对内通过储备调节和技术替代夯实基础,在国际大豆贸易中拥有更多话语权 [15][17]
巴西粮商坐地起价,溢价每蒲式耳溢价2.9美元,中国买家集体停购反击
搜狐财经· 2025-10-21 17:55
大豆市场近期事件 - 美国伊利诺伊州一座大豆谷仓因超负荷倒塌,导致800多吨大豆损毁 [1][3] - 巴西大豆对华报价出现离谱暴涨,每蒲式耳溢价高达2.9美元,远高于美国大豆1.7美元的溢价 [1][4] - 中国买家对此采取集体停购策略,表现出从容态度 [1] 中国大豆进口现状与定价权问题 - 中国今年前九个月进口大豆8618万吨,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六成多(超过60%) [6][22] - 当前大豆定价机制由美国CBOT期货价加“升贴水”决定,中国作为最大买家却缺乏定价话语权 [6] - 这种局面被描述为中国大豆贸易的“无根”之痛 [6] 中国应对策略的核心优势 - 拥有雄厚的国家战略储备,储备大豆特别充足,可随时投放市场以平抑物价 [8] - 已建立日趋成熟的多元化进口体系,从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多国进口,有效分散单一产地风险 [10] - 上个月利用阿根廷暂停出口税的时机,采购了数百万吨大豆 [10] - 在饲料配方技术上取得突破,利用菜籽粕、棉籽粕等杂粕替代豆粕的比例已稳步提升至15% [12] - 技术替代方案的成熟意味着每提高1个百分点的替代率,就能在全国范围内减少数百万吨的大豆需求 [12] 长期战略与全球影响 - 目标在于推动建立更公平的国际贸易新秩序,从价格接受者转变为规则影响者 [14] - 高盛集团预测,若中国将豆粕替代率成功提高至20%,可能导致南美大豆价格中枢长期下移10%到15% [17] - 欧盟植物蛋白消费中豆粕占比仅45%,远低于中国的75%,其通过推广昆虫蛋白、单细胞蛋白等替代品的经验可供借鉴 [17] - 根本解法在于“两条腿走路”:用好国际市场,并提升国内油料作物自给率 [19] - 此次博弈被视为对供应链韧性的压力测试,通过构建多元选项改变了博弈结构,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权力逆转 [21]
四川山珅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1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0-21 17:27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四川山珅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龚平,注册资本10万人民 币,经营范围为一般项目:农副产品销售;食用农产品零售;新鲜蔬菜零售;蔬菜种植;食用农产品初 加工;互联网销售(除销售需要许可的商品);未经加工的坚果、干果销售;新鲜水果零售。(除依法 须经批准的项目外,凭营业执照依法自主开展经营活动)许可项目:食品销售;食品生产;调味品生 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 或许可证件为准)(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除外)。 ...
巴西大豆价格飙升!美豆受限,中方如何在大豆市场寻找主动权
搜狐财经· 2025-10-21 14:20
2025年10月中旬,巴西大豆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港口报价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基准价高出每蒲式耳2.8至2.9美元。 中国买家果断放缓采购节奏,12月和1 月船期的大豆采购缺口高达800万至900万吨。 这一举动立即引发全球市场关注,贸易商们开始重新评估供应链风险。 中国的大豆进口格局早已不是十年前的模样。 这种"货比三家"的策略背后,是中国大豆消费的刚性需求。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中国每年大豆消费量约1.1亿吨,其中85%以上用于压榨生产食用油和豆 粕饲料。 国内大豆年产量仅2000万吨左右,只能满足豆制品等食用需求,因此每年需进口约9000万吨,占总消费量的80%以上。 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韩天富指出,在保障水稻、玉米、小麦等口粮的前提下,大豆扩种空间有限。 过去30年,中国养殖业和食用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对 蛋白饲料和植物油脂的需求持续增长,进口成为结构性选择。 国际大豆贸易的价格机制加剧了中国的被动局面。 当前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约为每蒲式耳1.7美元,但巴西大豆的溢价远高于美国。 这意味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买家,却无法主导定价权。 无论采购哪国大豆,价格都受芝加哥期货市场影响。 2025年10月,巴西大豆的 ...
第十届智利周天津站启幕 智利着重深化对华贸易合作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10:40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智利周活动于2025年10月20日在天津举行开幕式 [1] - 本届智利周是第十届 恰逢中智建交55周年和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签署20周年 [2] - 智利与天津多家机构在活动中签署了谅解备忘录 [1] - 活动还将在重庆 深圳和上海继续开展 [2] 活动内容与目标 - 本届智利周首次在天津举办 并举办了围绕农产品贸易 投资与创新主题的专业研讨会 [2] - 智利代表团计划参观天津港并与天津外轮代理有限公司开展交流 [2] - 智利驻华大使表示 活动旨在深化智中两国合作 共庆友谊 增进理解并践行共同构建美好未来的承诺 [2] - 智利出口促进总局局长指出 活动着力于推广智利商品和服务 [2] 贸易合作现状与前景 - 智利已成为中国市场车厘子和贻贝的主要供应国 并开始出口梨 核桃 竹荚鱼等新食品品类 [2] - 目前对华服务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信息技术领域 [2] - 智利在农业 水产养殖和矿业领域拥有全球公认的可靠供应实力 已在出口高品质技术与服务 [2] - 未来智利有望为农业 水产养殖和矿业行业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
巴西大豆坐地起价?对华报价疯涨,中国买家集体停购:等两个时机
搜狐财经· 2025-10-21 06:06
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变动 - 中国前9个月大豆进口量达8618万吨,同比增长5.3% [4] - 同期从巴西进口大豆6964万吨,占总进口量比重约80% [5] - 自5月起中国未从美国进口大豆,下半年美国大豆购买量降为零 [4] 巴西大豆价格异动 - 巴西大豆报价近期大幅上涨,每蒲式耳比芝加哥期货交易所11月大豆期货高出2.8至2.9美元 [7] - 价格上涨导致中国客户已停止采购巴西大豆 [7] - 巴西出口商利用其作为中国核心供应源的短期优势抬高报价,形成卖方市场溢价 [10] 中国大豆进口结构性问题 - 中国大豆年消费量约1.1亿吨,国内产量仅2000万吨左右,进口依赖度超过80% [13] - 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去年阿根廷、乌拉圭等其他来源国合计占比仅7% [15] - 作为全球最大大豆进口国,中国缺乏定价主导权,被动接受基准价加升贴水的定价机制 [12] 价格走势潜在转折点 - 巴西2025/26年度大豆产量预计达创纪录的1.776亿吨,出口潜力1.1亿吨,新豆于次年1月底装运中国,丰收将缓解供应紧张 [17] - 若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突破,中国可转向价格更具吸引力的美国大豆,2024年中国仍从美国进口2213万吨大豆 [19] - 中国大豆战略储备已拉满,可通过投放储备平抑价格,并扩大阿根廷、乌拉圭、加拿大等进口来源 [21]
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打造农业合作“升级版”
新华网· 2025-10-20 21:34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概况 - 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天津举办 国际展区汇聚了来自五大洲19个国家和地区的66家企业 [1][2] - 泰国作为主宾国参展 展示榴莲 青芒果 橡胶制品 创新食品等 今年恰逢中泰建交50周年 [4] 农业技术合作与交流 - 斯里兰卡参展商探讨将中国的优质水稻种子和温室种植技术引入斯里兰卡中部干旱地区 旨在提高产量并帮助农民增收 [2] - 泰国橡胶管理局表示借助中国在无人机等领域的先进技术优化肥料投放 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 [4] - 农业合作被视为技术 文化的交流 目标是将合作的种子播撒得更远 [6] 企业参与与产业链发展 - 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集种业研发 种植 加工保鲜 冷链仓储 全球销售和品牌推广的全产业链条 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及地区 [4] - 中国企业通过农交会寻找优质产品资源及全球合作伙伴以扩大商业网络 [4]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合作成果 - 中国与近90个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余份农渔业合作文件 以促进共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6] - 合作实践正从展台走向田间 从产品走向产业 成为打造农业合作“升级版”的缩影 [6]
深圳领跑前三季度城市外贸,单月增速转负
第一财经· 2025-10-20 16:29
整体外贸表现 - 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达3.3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规模保持内地外贸城市首位 [1] - 前三季度出口额为2.04万亿元,同比下降4.7%,进口额为1.32万亿元,同比增长8.4% [1] - 2024年9月单月进出口额为4036.2亿元,同比下降1.3%,中断了6、7、8月连续增长的趋势,但相比2023年9月进出口和出口同比降幅分别为4.2%和13.4%,整体降幅已显著收窄 [1] - 单月进口额1599.9亿元,同比增长4.4%,单月进口同比已连续8个月保持增长 [1] - 近5年深圳进出口年均复合增速达到10.2%,高出全国整体水平2.1个百分点,2024年进出口总额时隔9年重回内地城市首位,对全国外贸增长贡献超过30% [4] 贸易方式结构 - 一般贸易是主要贸易方式,前三季度进出口额1.81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53.8% [2] - 保税物流进出口额9024.3亿元,同比增长8.7%,占比26.8% [2] - 加工贸易进出口额6356.4亿元,同比增长2.1% [2] 企业类型表现 - 民营企业是外贸主力,前三季度进出口额2.32万亿元,占比68.9% [2] - 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9268.8亿元,同比增长12.7%,占比27.6% [2] - 国有企业进出口额1176亿元 [2] 主要贸易伙伴 - 对前十大贸易伙伴合计进出口额2.63万亿元,同比增长2.2%,占比78.3% [2] - 对香港地区、台湾地区、欧盟、韩国、日本、墨西哥进出口分别增长8.6%、16.2%、2.4%、8.2%、17.3%、1.6% [2] 出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是主要出口品类,前三季度出口额1.54万亿元,同比增长4.5%,占出口总值的75.7% [2] - 传统电子信息产品中,电脑及其零部件出口2366.5亿元,同比增长10.6%,音视频设备及其零件出口675.3亿元,增长6.3%,集成电路出口1794.3亿元,大幅增长40.3% [3] - 新兴产业产品中,锂电池、3D打印机、医疗器械出口分别增长36.6%、14%、5.3% [4] 进口产品结构 - 机电产品是主要进口品类,前三季度进口额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占进口总值的81.4% [4] - 进口集成电路5917.5亿元,增长17.7%,进口以显卡、服务器为主的电脑零部件2229.6亿元,增长24.3% [4] - 进口农产品752.3亿元,增长9.3%,占比5.7%,其中粮食进口增长117.6%,食用水产品进口增长34.2% [4]
特朗普紧急发文,对中国已做最坏打算,敲打盟友:记住美国的底线
搜狐财经· 2025-10-18 20:17
中美贸易争端升级 - 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中国加征高达100%的关税,并宣称得到美国参议院强力支持,使得中美关税战再次升温[1] - 特朗普在10月14日的推文中语气强硬,表示对中美大豆贸易中断感到不满,并称已做好"最坏打算"[3] - 特朗普特别警告到访美国的阿根廷总统米莱,要求其不要与中国进行任何军事合作[3] 大豆贸易的核心地位与影响 - 中国在2024年进口了2200多万吨美国大豆,占美国年出口大豆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6] - 大豆出口是美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柱,直接影响美国农业的整体结构[6] - 美国红州的农场主依赖对华农产品出口,他们是特朗普的核心支持群体,因此特朗普对大豆贸易中断反应异常激烈[6] 大豆贸易的实际结构与误解 - 中国进口的美国转基因大豆主要用于饲料、榨油原料或工业加工,并非直接食用[8] - 中国将加工后的废油出口回美国用于生物燃料生产,而特朗普错误地认为这些大豆是用来生产食用油并返销美国[8] - 中国减少购买美国大豆是由于美国将大豆贸易政治化,威胁中断贸易以要求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屈服[10] 贸易脱钩的潜在市场影响 - 若中美贸易彻底脱钩,欧洲、澳大利亚、日韩及东南亚等国家可能填补市场空缺[12] - 阿根廷在中美大豆贸易断裂后,已与中国展开广泛的农产品贸易合作[13] - 特朗普警告盟友不要与中国进行军事合作,是在向全球传递信号,以应对中国影响力的扩张[12][13] 地缘政治战略的调整 - 特朗普政府授权CIA在南美洲进行军事行动,名义上是"反恐缉毒",实则为加强控制以应对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扩张[14] - 美国此举是担心在中美贸易脱钩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渗透到南美洲这一美国的"后花园"[14]
“进博会为墨西哥产品打开通往中国的新窗口”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8 13:02
公司参展概况 - 公司AMP Solutions将于今年11月首次亮相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示墨西哥手工艺品和农产品 [1] - 参展产品包括塔拉维拉陶瓷、木雕阿莱布里赫斯、纸雕作品、玛瑙与大理石工艺品、手工编织鞋、蜂蜜及其衍生产品、冻干仙人掌果、火龙果、咖啡、樱桃和鳄梨等 [1] - 公司总裁里卡多表示此次参展是推动墨西哥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1] 公司业务转型与市场策略 - 公司原本专注于进口业务及物流与清关服务,在深圳设立办公室后,业务方向延伸至出口推广,将墨西哥工艺品和特色食品带入中国市场 [2] - 业务转型源于发现中国消费者对具有文化内涵与创意的产品兴趣浓厚,墨西哥产品在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2] - 公司特别关注农产品加工领域,运用冻干技术保持水果蔬菜营养成分,并大幅降低运输与储存的冷链成本 [2] 中国市场潜力与机遇 - 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对高品质、可持续、文化独特的商品需求日益增长 [2] - 中国完善的物流体系和发达的电商网络为墨西哥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便利条件 [2] - 中国市场被视为墨西哥产品出口的新蓝海,是推动两国经贸关系深化的重要桥梁 [3] 未来发展与合作支持 - 公司计划充分利用中国实体与数字基础设施,结合消费者对高端、可持续产品的偏好,推动墨西哥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长期发展 [3] - 公司此次参展得到了墨西哥多个对外贸易、投资机构和普埃布拉州政府的大力支持 [3] - 进博会被视为了解中国市场、建立合作网络的重要平台,有助于墨西哥品牌被中国消费者认识和喜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