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利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截至6月底已将水利领域年度中央投资全部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04 11: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资金支持方面,国家发展改革 委修订了水利领域中央投资支持政策,明确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各自支持领域。中央 投资支持比例平均提高约20个百分点,支持范围扩展到新建中型灌区、中型引调水等工程类型,并将中 型工程的中央投资支持比例提高到大型工程的同等水平。截至6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水利领域年 度中央投资全部下达完毕。(人民财讯) ...
水利部: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快讯· 2025-07-03 22:08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蓄滞洪区建设管理三年行动 [1] - 完成七大江河干流重要堤防达标三年行动目标任务 [1] - 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1] 农村供水保障 - 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 [1] - 提升农村供水安全保障水平 [1] 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 提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能力 [1] - 积极推进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建设 [1] - 加快完善数字孪生水利体系 [1]
8000亿“两重”项目清单全部下达,下半年稳投资如何发力
第一财经· 2025-07-03 21:58
重大项目投资 - 重大项目对投资平稳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基建投资后期有望提速,全年增速预计扩大至6% [1] - 国家发改委安排8000亿元支持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涉及生态修复、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等1459个项目 [2][4] - 1~5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 [4] 项目资金支持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券早发行早使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紧谋划 [1][6] - 1~5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万亿元(公路8607亿元、水运870亿元),铁路投资2421亿元(同比+5.9%) [6] - 1~5月水利建设投资4089.7亿元,在建项目3.1万个 [6] 行业投资进展 - 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1~6月运输货物74.6万标箱(同比+76.9%) [4] - 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改造超14万公里,提升安全韧性能力 [4] - 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加快,民间项目投资稳定增长 [9] 政策与工具创新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基建、科技创新、消费及外贸领域,初始规模或不及2022年但可能扩容 [7][8]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7400亿元,支持2700余个重大项目 [7] - 国家发改委优化中央预算内投资投向,规范PPP新机制,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11841个(总投资10.19万亿) [10] 下半年投资展望 - 超长期特别国债将推动铁路、水利等重点领域投资增长,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扩大至6% [9][10] - 民间投资活力激发为稳投资重点,需加强产权保护与政策预期一致性 [11] - 商务部将举办"投资中国"展会及招商活动,引入高质量外资项目 [11][12]
政策+市场“托底” 8000亿“两重”项目资金全部下达
经济观察网· 2025-07-03 19:04
国家"两重"建设项目总体情况 - 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总规模达8000亿元,共支持1459个项目,涵盖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等九大重点领域[1] - 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同比增加3000亿元至1.3万亿元,其中8000亿元专项用于"两重"建设[2] - 项目清单首次纳入"未来产业"和"低空经济",标志基建投资向战略性领域升级[2] 资金分配与项目进展 - 截至6月中旬已安排近5000亿元项目,占全年总额62%[4] - "三北"工程2024年投入320亿元,2025年将持续加码[3] - 黄百铁路广西段隧道工程进度达88%(29/33座进洞施工)[4] 重点领域投资方向 - 生态环保领域:长江经济带综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修复、工业园区污染治理[4] - 交通物流领域: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战略骨干铁路及港口[4] - 民生保障领域:医院病房改造、普通高中建设、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1] 经济带动效应 - 前5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6.3万亿元,同比多增3.8万亿元[5] - 5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速6.2%,较4月提升0.2个百分点[5] - 项目带动投资消费就业,形成内需外需接力效应[5] 体制机制创新 - 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地下管网运维机制[1] - 探索"风电光伏+治沙"等产业新模式[1] - 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向民营企业开放,支持民企参与重大技术攻关[5]
近4年占比达24.1%,专项债券成广东水利建设重要资金来源
搜狐财经· 2025-07-03 16:15
水利专项债券申报创新 - 广东水利建设2021-2024年完成投资3643亿元 其中专项债券879亿元占比达24.1% 成为重要资金来源渠道 [1] - 采取"应报尽报""同类打包""关联打包"策略 使公益性项目通过收益组合满足专项债券申报要求 [1] - 农村供水项目通过县域打包申报实现规模效应 并采用"肥瘦搭配"确保整体收益覆盖融资成本 [1] 项目审核效率提升 - 建立省市两级专项指挥部和并联审批机制 每年安排前期经费支持重点项目 协调多部门强化要素保障 [2] - 已储备总投资超3000亿元成熟项目 2025年入库490宗水利专项债券项目 资金需求591亿元 [2] - 对重大工程实行省级提级管理 开展前期工作质量评价并与招标评优挂钩 倒逼质量提升 [2] 政策试点创新应用 - 抓住国务院"自审自发"试点机遇 下放项目审核权限至广东等10省份 [3] - 联合发改财政等部门开展政策解读 指导各地对接试点政策要求 [3] - 引入金融机构律所等专业力量 优化项目申报材料和融资平衡方案 提升"一案两书"规范性 [3]
海洋经济,再迎重磅政策利好
第一财经· 2025-07-03 13:51
海洋经济政策与规划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 [1] - 会议部署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优化沿海港口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上海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和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大省纷纷召开海洋经济工作会议或发布政策文件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5] - 经合组织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贡献将翻番至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增加值比重约2.5% [3] 海洋产业结构与发展方向 - 海洋新兴产业2024年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比重超30% [5] - 目前海洋渔业、滨海旅游和海洋交通运输占比近90%,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10% [5] - 上海规划到2030年形成"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三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9] - 需加强核心装备和关键材料国产化,发展海上风能、光伏、制氢等清洁能源,推动海洋生物医药创新 [6] 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 2024年上海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同比增长11.2%,占全市GDP的21.1% [8] - 山东、浙江、广东三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达47.5% [9] - 浙江2025年计划实现海洋经济领域投资2200亿元以上,海洋渔业一产产值突破1000亿元 [9] - 广东部署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打造现代海洋企业矩阵 [10] - 山东推进自贸试验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探索海洋牧场、碳汇等新业态管理服务模式 [11]
海洋经济获重磅政策利好,各地向海图强迎来哪些机遇
第一财经· 2025-07-03 11:56
海洋经济政策与战略部署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及合作共赢 [1] - 会议部署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优化整合沿海港口群、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及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1] - 上海拟出台《上海市海洋经济促进条例》,探索组建海洋产业发展集团和市级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建设世界级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 [1] - 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山东等沿海省份近期密集发布海洋经济政策或立法 [1] 海洋经济规模与增长潜力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高于GDP 0.9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一季度海洋生产总值2.5万亿元,同比增长5.7% [4] - OECD预测2030年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增加值贡献将翻番至3万亿美元,占比达2.5% [3] - 上海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11387亿元,占全国10.8%,同比增长11.2% [6] - 山东、浙江、广东三省2024年海洋生产总值合计占全国47.5% [7] 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 - 当前海洋经济中传统产业(渔业、旅游、运输)占比近90%,新兴产业(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不足10% [4] - 2024年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2%,海洋制造业增加值3.2万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超30% [4] - 需通过产业深度转型打造现代化海洋产业集群,形成新质生产力 [4] - 上海计划2030年构建"3+5+X"世界级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包括三大主导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 [6] 新兴产业发展方向 - 重点发展海上风电、光伏、海水制氢等清洁能源及综合性海洋资源开发模式 [5] - 加强海工装备国产化,发展特种船舶、工程装备等制造业 [5] - 聚焦海洋原创新药、高端生物制品开发及科学问题突破 [5] - 浙江计划2025-2027年实施海洋科创四大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崛起 [7] - 广东部署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 [7] 地方政策与投资动态 - 浙江2024年目标海洋经济领域投资超2200亿元,渔业一产产值破1000亿元 [7] - 山东推进自贸区海洋经济政策集成改革,探索蓝色债券、信贷等金融创新 [8] - 上海拟通过立法和基金支持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航运服务、海洋旅游等主导产业 [6]
8000亿“两重”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第一财经· 2025-07-03 10:39
国家"两重"建设项目投资 - 2025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已全部下达完毕,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高标准农田、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领域 [1][3] - "两重"建设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城乡融合发展、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2024年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7000亿元 [4] - 重大项目对投资增长发挥"压舱石"作用,1-5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 5%,增速比全部投资高2 8个百分点 [4] 多领域重大工程进展 - 1-5月全国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 2万亿元,其中公路、水运分别完成8607亿元和870亿元,铁路投资2421亿元同比增长5 9% [7][8] - 全国在建水利项目3 1万个,1-5月水利建设投资达4089 7亿元 [9] - 交通重大工程涵盖27省区市83个项目,7月将有多个项目进入重要节点如南云高速隧道贯通 [8] 资金支持政策 - 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力,三季度将发行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4只发行时间提前 [9][10] - 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项目建设资本金不足问题,多地已开展项目培训 [11][12] - 2022年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投放7400亿元支持2700余个重大项目,本轮工具虽初始规模较小但有望扩容 [13][14] 行业影响与预期 - "两重"项目将推动城市地下管网改造超14万公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管网系统安全 [5] - 机构预计2025年广义基建投资增速有望增长9%左右,继续发挥托底经济作用 [1]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精准支持基建、科技创新、消费及外贸等领域 [1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发布 加快推进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
证券时报· 2025-07-03 09:55
流域保护治理目标 - 到2035年现代化流域防洪减灾体系基本完善 防洪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升 [1] - 推进水利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1][3] 防洪工程体系建设 - 健全由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组成的防洪工程体系 推进防洪水库建设 提升已建水库防洪能力 [1] - 加快蓄滞洪区建设 完善功能布局 加强空间管控和产业引导 引导区内人口有序外迁 [1] 洪涝灾害风险防控 - 城镇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需预留行洪排涝通道和蓄滞洪空间 [1] - 强化交通、通信、供水、能源等重点领域防洪抗灾能力建设 [1] - 以洪水高风险区为重点逐步推行洪水保险制度 [1] 供水安全保障 - 加快国家规划骨干水源工程建设 完善城市供水网络 建设应急备用水源 [2] - 分类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小型供水规范化建设 [2] -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改造 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2] 水资源综合利用 - 加快西南地区水电基地建设 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 实施小水电站绿色改造 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基地规划 [2] - 巩固提升长江、珠江、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段航运主通道功能 有序推进内河航运发展 [2] 河湖生态环境改善 - 北方地区重点解决河流断流、湖泊萎缩 南方地区重点改善水动力条件 [2] - 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 开展华北地区河湖生态补水 保障永定河、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 [2] 水利行业改革创新 - 推进用水权改革 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落实水资源费改税政策 [3] - 健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行、管理机制 [3] - 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 健全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 加强金融服务供给 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3]
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 该工程由建设稳步转向运营
海南日报· 2025-07-03 09:21
工程进展 - 南渡江迈湾水利枢纽工程于7月2日正式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由建设阶段转向运营阶段 [1] - 导流洞进口闸门落下后,水库水位将蓄至101米高程,相应蓄水量为2.82亿立方米 [1] - 本次下闸蓄水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控制性节点,具有里程碑意义 [1] 工程效益 - 工程建成后将保障海口供水安全,将海口城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升至100年一遇 [1] - 改善灌溉面积18.64万亩,新增灌溉面积27.04万亩,置换松涛灌区面积8.3万亩 [1] - 工程效益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为南渡江流域农业发展提供水源支撑 [1] 工程背景 - 迈湾工程是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海南省水网建设规划重点项目 [2] - 工程于2020年4月13日举行开工仪式,由海南省水利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省水利电力集团负责建设管理 [2] 生态保护措施 - 项目采用升鱼机方案帮助鱼类翻越大坝,保护南渡江上下游鱼类资源 [2] - 配套建设鱼类增殖站,并在下游电站补建鱼道、生态鱼池等设施,减轻大坝对鱼类的影响 [2] - 生态环保理念贯穿工程建设始终,助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2]